一种儿科临床诊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24959发布日期:2022-09-14 13:53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科临床诊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临床诊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儿科临床诊断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有的儿童患者年龄过小,虽然在医生进行诊断时都是有父母抱着,但是小孩也会因为害怕而哭闹,从而影响医生的诊断效率。
3.专利申请cn109199430a,公开日为20190115,公开了一种儿科临床诊断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左侧螺钉连接有垃圾桶,所述底板的顶端左侧焊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开口向下的第一u型件销轴连接,所述第一u型件的顶端焊接有诊断床,所述诊断床的内壁四周均紧密贴合有海绵垫,所述充气枕头通过软管贯穿诊断床的前侧壁与鼓风气囊连接,所述诊断床的底端右侧通过第一u型件与高度调节机构销轴连接。该儿科临床诊断装置不仅诊断床能够调节高度,角度,方便了医生的检查,而且能够摆放多种诊疗仪器,缩短了医生拿取仪器的时间,分类清楚,降低了仪器的损耗,虽然该儿科临床诊断装置能够调节高度,但是儿科临床诊断装置并不能够将小孩束缚住,在医生诊断过程中小孩还是会乱动。
4.鉴于此,我们发明了一种能够在医生诊断过程中使得小孩不乱动的儿科临床诊断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儿科临床诊断装置在医生诊断过程中不能使小孩不乱动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在医生诊断过程中使得小孩不乱动的儿科临床诊断装置。
6.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儿科临床诊断装置,包括有滚轮、第一固定板、卧板、靠枕、固身机构和压腿机构,第一固定板底部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转动式设有滚轮,第一固定板顶部设有卧板,卧板前部中间转动式设有靠枕,卧板中部左右两侧之间设有固身机构,卧板后侧中间设有压腿机构。
7.此外,特别优选的是,固定架、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构成固身机构,卧板中部左右两侧均设有两个固定架,右侧的两个固定架上部均转动式设有第一固定带,左侧的两个固定架上部均转动式设有第二固定带,第一固定带与第二固定带卡合。
8.此外,特别优选的是,第一限位杆、固定轴、第一拉力弹簧、压腿架和推动架构成压腿机构,卧板后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限位杆,第一限位杆中部内均设有固定轴,固定轴上均绕有第一拉力弹簧,左右两侧的第一限位杆上部之间滑动式设有压腿架,第一拉力弹簧两端分别与卧板和压腿架连接,压腿架左端设有推动架,推动架与卧板滑动式连接,推动架右侧中下部开有卡槽。
9.此外,特别优选的是,还包括有固定机构,限位盘、卡位架、第一扭力弹簧、限位轴和第一磁铁杆构成固定机构,卧板底部左后侧转动式设有限位盘,限位盘前部转动式设有卡位架,卡位架后部滑动式设有限位轴,限位轴左侧绕有第一扭力弹簧,第一扭力弹簧两端
分别与限位轴和卡位架连接,卡位架右侧设有第一磁铁杆。
10.此外,特别优选的是,还包括有升降机构,第二固定板、第二扭力弹簧、第二磁铁杆、撬动架和拉动杆构成升降机构,卧板底部左侧设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右侧设有拉动杆,拉动杆左侧绕有第二扭力弹簧,拉动杆左侧设有第二磁铁杆,拉动杆左侧转动式设有撬动架,撬动架前部与靠枕底部接触。
11.此外,特别优选的是,还包括有防护机构,移动架、第二拉力弹簧、齿条架、齿轮、衔接杆和护栏构成防护机构,卧板左前部滑动式设有齿条架,齿条架下部滑动式设有移动架,拉动杆前端与移动架滑动式连接,齿条架下部绕有第二拉力弹簧,第二拉力弹簧两端分别与齿条架和移动架连接,卧板左侧前后部均转动式设有两个衔接杆,前侧右部的衔接杆后部设有齿轮,齿轮与齿条架互相啮合,前后两侧的衔接杆之间转动式设有护栏。
12.此外,特别优选的是,还包括有放置机构,第三固定板、放置架、第三扭力弹簧和第二限位杆构成放置机构,卧板右后侧底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三固定板,第三固定板之间转动式设有放置架,放置架前部绕有第三扭力弹簧,第三扭力弹簧两端分别与放置架和前部的第三固定板连接,卧板右后侧底部转动式设有第二限位杆,第二限位杆与放置架卡合。
13.此外,特别优选的是,第一磁铁杆与第二磁铁杆互为异极。
14.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卧板顶部设置有海绵垫,使得小孩在躺下时不会感觉到不舒服。
15.2、靠枕能够自动升降,使得小孩在躺下检查时既方便医生又能够让小孩感到舒服。
16.3、压腿架底部为海绵材质,在将小孩腿部压住时不会让小孩腿部感到不舒服。
17.4、限位盘上开有浅孔和深孔,使得限位轴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卡的更牢固,更稳定。
18.5、护栏可以将小孩挡住,使得小孩在挣扎过程中挣脱后不会滚下去。
19.6、放置板设置在卧板底部,既不占位置,在使用过程中也很方便。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发明的固身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发明的固身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发明的压腿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发明的固定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发明的升降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本发明的防护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0为本发明的防护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1为本发明的放置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在图中:1、滚轮,2、第一固定板,3、卧板,4、靠枕,5、固身机构,51、固定架,52、第一固定带,53、第二固定带,6、压腿机构,61、第一限位杆,62、固定轴,63、第一拉力弹簧,64、压腿架,65、推动架,66、卡槽,7、固定机构,71、限位盘,72、卡位架,73、第一扭力弹簧,74、限位
轴,75、第一磁铁杆,8、升降机构,81、第二固定板,82、第二扭力弹簧,83、第二磁铁杆,84、撬动架,85、拉动杆,9、防护机构,91、移动架,92、第二拉力弹簧,93、齿条架,94、齿轮,95、衔接杆,96、护栏,10、放置机构,101、第三固定板,102、放置架,103、第三扭力弹簧,104、第二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如: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3.实施例1一种儿科临床诊断装置,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包括有滚轮1、第一固定板2、卧板3、靠枕4、固身机构5和压腿机构6,第一固定板2底部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转动式设有滚轮1,第一固定板2顶部设有卧板3,卧板3顶部设有海绵垫,卧板3前部中间转动式设有靠枕4,卧板3中部左右两侧之间设有固身机构5,卧板3后侧中间设有压腿机构6。
34.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固身机构5包括有固定架51、第一固定带52和第二固定带53,卧板3中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有两个固定架51,右侧的两个固定架51上部均转动式设有第一固定带52,左侧的两个固定架51上部均转动式设有第二固定带53,第一固定带52与第二固定带53卡合。
35.如图1和图6所示,压腿机构6包括有第一限位杆61、固定轴62、第一拉力弹簧63、压腿架64和推动架65,卧板3后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有第一限位杆61,第一限位杆61中部内均固接有固定轴62,固定轴62上均绕有第一拉力弹簧63,左右两侧的第一限位杆61上部之间滑动式设有压腿架64,压腿架64底部为海绵材质,第一拉力弹簧63两端分别与卧板3和压腿架64连接,压腿架64左端设有推动架65,推动架65与卧板3滑动式连接,推动架65右侧中下部开有卡槽66。
36.当要使用该儿科临床诊断装置时,先将该儿科临床诊断装置推动到需要的位置,在推动中滚轮1转动使得该儿科临床诊断装置移动到适应的位置,然后人们均将第一固定带52和第二固定带53解开,然后将小孩放在卧板3上,再将第一固定带52和第二固定带53扣上,人们再向下按动压腿架64,压腿架64向下移动使得第一拉力弹簧63被压缩,压腿架64向下移动的同时使得推动架65向下滑动将小孩的腿固定住,当医生检查完以后,人们将压腿架64松开,第一拉力弹簧63复原,第一拉力弹簧63复原带动压腿架64向上滑动,压腿架64向上滑动带动推动架65向上滑动,然后人们将第一固定带52和第二固定带53解开,再将小孩从卧板3上抱下来即可,这样使得医生能够更好的进行诊断,父母能够更集中精力去哄小孩。
37.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和图7所示,还包括有固定机构7,固定机构7包括有限位盘71、卡位架72、第一扭力弹簧73、限位轴74和第一磁铁杆75,卧板3底部左后侧转动式设有限位盘71,限位盘71外侧上下两部的偏心位置分别开有浅孔和深孔,限位盘71前部转
动式设有卡位架72,推动架65向下滑动与卡位架72接触,卡位架72向上摆动能够卡入卡槽66内,卡位架72后部滑动式设有限位轴74,限位轴74能够与限位盘71卡合,限位轴74左侧绕有第一扭力弹簧73,第一扭力弹簧73两端分别与限位轴74和卡位架72连接,卡位架72右侧设有第一磁铁杆75。
38.初始时,限位轴74与限位盘71上的浅孔卡合,当推动架65向下滑动时使得卡位架72逆时针转动,卡位架72逆时针转动脱离限位盘71上的浅孔,卡位架72逆时针转动带动限位盘71、第一扭力弹簧73、限位轴74和第一磁铁杆75逆时针转动,限位盘71挤压限位轴74向外移动,第一扭力弹簧73被拉伸,当卡位架72向上转动卡入卡槽66内时,限位轴74刚好转动到限位盘71上的深孔内,第一扭力弹簧73复位带动限位轴74向右滑动卡入深孔内,当人们要向上移动压腿架64时,先将限位轴74向外拉动,再顺时针转动一下限位轴74,限位轴74转动带动第一扭力弹簧73、限位盘71和第一磁铁杆75顺时针转动并且复位,当限位轴74转动到限位盘71上的浅孔内后,限位轴74被限位盘71卡住,这样使得人们在将小孩腿压住后不再需要手动向下压住压腿架64,使得父母能够更投入的照顾小孩的情绪。
39.如图2和图8所示,还包括有升降机构8,升降机构8包括有第二固定板81、第二扭力弹簧82、第二磁铁杆83、撬动架84和拉动杆85,卧板3底部左侧设有第二固定板81,第二固定板81右侧设有拉动杆85,拉动杆85左侧绕有第二扭力弹簧82,拉动杆85左侧转动式设有第二磁铁杆83,第一磁铁杆75与第二磁铁杆83互为异极,拉动杆85左侧设有撬动架84,撬动架84前部与靠枕4底部接触。
40.第一磁铁杆75和第二磁铁杆83因为互为异极,所以相互吸引,当第一磁铁杆75靠近第二磁铁杆83时,第二磁铁杆83向下摆动,从而带动撬动架84向上摆动,第二扭力弹簧82扭转形变,撬动架84向上转动使得靠枕4前部向上转动,向后下方倾斜的靠枕4使得小孩躺在卧板3上时更加舒适,当第一磁铁杆75远离第二磁铁杆83时第二扭力弹簧82复位使得,第二磁铁杆83复位,从而带动撬动架84向下转动,撬动架84向下转动带动拉动杆85向下转动。
41.如图1、图9和图10所示,还包括有防护机构9,防护机构9包括有移动架91、第二拉力弹簧92、齿条架93、齿轮94、衔接杆95和护栏96,卧板3左前部滑动式设有齿条架93,齿条架93下部滑动式设有移动架91,拉动杆85前端与移动架91滑动式连接,齿条架93下部绕有第二拉力弹簧92,第二拉力弹簧92两端分别与齿条架93和移动架91连接,卧板3左侧前后两部均转动式设有两个衔接杆95,前侧右部的衔接杆95后部设有齿轮94,齿轮94与齿条架93互相啮合,前后两侧的衔接杆95之间转动式设有护栏96。
42.当拉动杆85向上移动时使得移动架91向上移动,移动架91向上移动带动第二拉力弹簧92和齿条架93向上移动,齿条架93向上移动带动齿轮94顺时针转动,齿轮94顺时针转动带动衔接杆95顺时针转动,衔接杆95顺时针转动带动护栏96向上移动,护栏96能够给小孩更好的保障,使得小孩在挣扎过程中挣脱后不会滚下去,当拉动杆85向下移动时使得移动架91向下移动,移动架91向下移动带动第二拉力弹簧92和齿条架93向下移动,齿条架93向下移动使得齿轮94逆时针转动,齿轮94逆时针转动带动衔接杆95向下移动,衔接杆95向下移动使得护栏96向下移动。
43.如图2和图11所示,还包括有放置机构10,放置机构10包括有第三固定板101、放置架102、第三扭力弹簧103和第二限位杆104,卧板3右后侧底部前后两侧均通过螺栓固接有第三固定板101,第三固定板101之间转动式设有放置架102,放置架102前部绕有第三扭力
弹簧103,第三扭力弹簧103两端分别与放置架102和前部的第三固定板101连接,卧板3右后侧底部转动式设有第二限位杆104,第二限位杆104与放置架102卡合。
44.当想要放置一些东西时,先向外转动第二限位杆104,使得第二限位杆104不再卡住放置架102,形变的第三扭力弹簧103复位带动放置架102向外转动,方便人们在放置架102上放置东西,当不想放置东西时,医生将放置架102向内转动,放置架102顺时针转动使得第三扭力弹簧103扭转形变,当放置架102转动到一定位置后,手动转动第二限位杆104将放置架102卡住不再转动,能够将放置架102进行收纳。
45.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