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维生素C柔性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32379715发布日期:2022-11-30 01:43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维生素C柔性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维生素c柔性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维生素c柔性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维生素c(vc)是一种水溶性抗氧化剂,是参与许多生理功能的必需营养素,具有干扰黑色素形成、消除自由基和促进胶原蛋白的生物合成等强大的护肤功效,被广泛用于化妆品。然而,将vc直接添加到乳膏、软膏或乳液中会造成vc在储存及使用过程中稳定性差且皮肤渗透率低的问题。目前脂质体技术已被广泛研究用于将水溶性药物递送至皮肤,利用脂质体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包封vc,可提高vc的稳定性,减少了vc的氧化损失。同时,脂质体的类细胞膜结构使它能与人体表皮细胞融合,增加表皮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利于脂质体穿透表皮屏障,使其被包封的有效成分能够进入皮肤中;并且可以激活与膜有关的生化反应,促进表皮细胞物质代谢,使皮肤更加柔韧、有弹性。但是,脂质体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发生脂质体粒径变化,脂质氧化和包封物的泄漏,并且利用普通脂质体包封vc后对制剂透皮效率的提高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维生素c用于化妆品时普遍存在的皮肤渗透性差、易氧化、储存稳定性差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黄原胶包被的维生素c柔性脂质体。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维生素c柔性脂质体,原料包括:维生素c、成膜材料、边缘激活剂、黄原胶、抗氧化剂、金属离子螯合剂、防腐剂、pbs缓冲液;
6.所述成膜材料为大豆磷脂和胆固醇,边缘激活剂为吐温-80。
7.进一步地,所述抗氧化剂为亚硫酸氢钠,所述金属离子螯合剂为edta-二钠,所述防腐剂为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
8.进一步地,所述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维生素c 0.12%-0.15%;大豆磷脂0.80%-1.05%和胆固醇0.15%-0.21%;边缘激活剂吐温-80 0.53%-0.82%;黄原胶0.24%-0.48%;抗氧化剂亚硫酸氢钠0.05%-0.08%;金属离子螯合剂edta-二钠0.02%-0.03%;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0.02%-0.04%;pbs缓冲液97.22%-98.08%;所有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9.进一步地,所述pbs缓冲液的ph为6.50-7.00。
10.上述维生素c柔性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步骤1,将成膜材料溶解于无水乙醇中,然后加入边缘激活剂,得到成膜材料溶液;
12.步骤2,将步骤1的成膜材料溶液旋转蒸发,得到脂质体膜;
13.步骤3,将维生素c、抗氧化剂、金属离子螯合剂和防腐剂溶解于pbs缓冲液,然后将其与步骤2的脂质体膜混合,旋转洗膜,得到柔性脂质体溶液;
14.步骤4,将步骤3的柔性脂质体溶液进行高压均质;
15.步骤5,将黄原胶溶解于pbs缓冲液,然后将黄原胶溶液加至步骤4高压均质的柔性脂质体溶液中,搅拌混合,得到维生素c柔性脂质体。
16.上述维生素c柔性脂质体在制备护肤品中的应用。
17.柔性脂质体是在脂质体中加入边缘活性剂,使角质层界面张力下降,双分子层流动性进一步提高,增强脂质体护肤品渗透性,相比脂质体变形能力增强,皮肤渗透性提高,易穿过细胞连接处和皮肤毛孔,药物不会有实质性损失。本发明通过边缘激活剂吐温-80制备了柔性脂质体,大大提高了vc的皮肤渗透性和储留量;并且通过在柔性脂质体周围形成生物粘附和聚合物膜可以克服脂质体制剂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不足导致的粒径变化,脂质氧化和包封化合物的泄漏等问题。黄原胶对酸碱热稳定,无毒可降解,拥有较好的悬浮和增稠能力,有利于化妆品稳定,剪切稀化性质使其涂抹于皮肤后能轻易分散开,且有防晒效果;包被黄原胶后得到的vc柔性脂质体不仅有着很好的储存稳定性,而且皮肤渗透性较高,可以发挥更显著的护肤美白功能。
18.本发明的vc柔性脂质体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大大提高了vc的储存稳定性和皮肤渗透性,为vc化妆品发挥更显著的护肤美白功能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纳米载体。
附图说明
19.图1为vc的标准曲线。
20.图2为实施例1中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的tem微观形态图。
21.图3为实施例1中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黄原胶和vc柔性脂质体的红外光谱ir图。
22.图4为实施例1中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vc-lx)、vc柔性脂质体(vc-l)和vc水溶液(vc-s)的体外渗透和皮肤滞留量结果。
23.图5为实施例1中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25℃(vc-lx 25℃)、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4℃(vc-lx 4℃)、vc柔性脂质体25℃(vc-l 25℃)、vc柔性脂质体4℃(vc-l 4℃)、vc普通脂质体25℃(vc-lc 25℃)和vc普通脂质体4℃(vc-lc 4℃)的储存稳定性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解决脂质体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发生脂质体粒径变化、脂质氧化和包封物泄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设计采用在脂质体周围形成生物粘附和聚合物膜的策略以改善它们的稳定性。由于黄原胶对酸碱热稳定,无毒可降解,拥有较好的悬浮和增稠能力,有利于化妆品稳定,剪切稀化性质使其涂抹于皮肤后能轻易分散开,且有防晒效果,所以选用黄原胶包被脂质体以提高储存稳定性。
25.本发明选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柔性脂质体。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及未说明配方的试剂均为按照本领域常规条件。
27.实施例1
28.本实施例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筛选了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的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并且所含组分中抗氧化剂、边缘激活剂和防腐剂等含量较低,在安全范围内。
29.1、单因素实验: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考察药脂比、大豆磷脂与胆固醇之比、pbs ph值、旋蒸温度和均质压力这些在制备过程中可能影响制剂包封率的因素。
30.(1)药脂比(脂质浓度)
31.固定其他制备条件不变,即保持vc浓度为2mg/ml,大豆磷脂和胆固醇的质量比为5:1,有机溶剂无水乙醇25ml,ph 7.00的pbs溶液50ml,制备用圆底烧瓶为250ml。不断提高脂质浓度(质量体积比),当脂质质量为0.2g、0.4g、0.6g、0.8g和1.0g时,脂质体制备过程中的成膜情况以及洗膜容易程度见下表,包封率见图。
[0032][0033]
(2)大豆磷脂与胆固醇之比
[0034]
固定其他制备条件不变,即保持vc浓度为2mg/ml,无水乙醇25ml,ph 7.00的pbs 50ml,脂质浓度3.2%。分别在大豆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2:1、3:1、4:1、5:1、6:1的情况下制备脂质体,并测得包封率。
[0035][0036]
(3)pbs ph值
[0037]
固定其他制备条件不变,即保持vc浓度为2mg/ml,无水乙醇25ml,大豆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5:1,脂质浓度3.2%,分别在pbs的ph为5.50、6.00、6.50、7.00、7.50的情况下制备脂质体,并测得包封率。
[0038]
pbs ph值5.506.006.507.007.50包封率(%)30.54
±
0.9035.84
±
0.9151.46
±
0.7150.57
±
0.6346.40
±
1.23
[0039]
(4)旋蒸温度
[0040]
固定其他制备条件不变,即保持vc浓度为2mg/ml,无水乙醇25ml,大豆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5:1,脂质浓度3.2%,pbs的ph为7.00,在旋蒸温度分别为35℃、40℃、45℃、50℃、55℃的情况下制备脂质体,并测得包封率。
[0041][0042]
(5)均质压力
[0043]
固定其他制备条件不变,即保持vc浓度为2mg/ml,无水乙醇25ml,大豆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5:1,脂质浓度3.2%,pbs的ph为7.00,在均质压力分别为780bar、880bar、980bar、1080bar、1180bar的情况下制备脂质体,并测得包封率。
[0044]
均质压力(bar)78088098010801180包封率(%)43.50
±
0.5246.77
±
0.8948.78
±
0.6952.23
±
0.4053.33
±
0.62
[0045]
2、响应面实验:
[0046]
(1)根据单因素实验的结果可得,药脂比、大豆磷脂与胆固醇之比和pbs ph值为对包封率结果最有影响的三个因素,因此进一步对这三个因素进行响应面实验来筛选最佳处方。根据box-beknh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实验,对脂质浓度z1、大豆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z2、pbs的ph值z3,作如下编码处理:
[0047]
x1=(z1-0.6)/0.2 x2=(z2-5)/1 x3=(z3-6.50)/0.5
[0048]
分析因素、水平及编码值见下表。
[0049][0050]
试验号x1x2x3y包封率(%)1-1-1032.1821-1029.273-11037.39411049.315-10-141.93610-133.247-10134.43810150.4690-1-130.951001-136.42110-1128.941201143.081300042.601400044.02
1500042.31
[0051][0052]
(2)结果验证
[0053]
对最大包封率预测值进行验证,结果如下,实验结果与预测值接近。
[0054]
并结合单因素实验结果,所选最佳处方为脂质浓度为3.16,大豆磷脂与胆固醇之比为5.21:1,pbs ph为6.97,旋蒸温度为45℃,均质压力为1080bar。
[0055][0056]
3、对黄原胶、边缘激活剂、防腐剂、金属离子螯合剂和抗氧化剂的用量进行筛选。
[0057]
(1)黄原胶用量:黄原胶的用量决定了整个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的体系的粘度。若黄原胶用量过多,容易导致体系粘度过大,阻碍了脂质体的透皮效率。而当黄原胶用量过少时,容易导致体系粘度太低,不利于皮肤的涂敷和滞留。而且不同的黄原胶浓度导致整个体系的zeta电位也有差别,关乎着体系的稳定性。
[0058]
以最佳处方的vc柔性脂质体,选择0.1g、0.2g、0.3g和0.4g黄原胶分别制备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考察包封率、粘度和zeta电位值。
[0059]
粘度的测量采用转子粘度计(dv2t,34号转子,50rpm,美国博勒飞公司);zeta电位的测量采用布鲁克海文粒径仪。
[0060]
黄原胶用量(g)0.10.20.30.40.5包封率(%)52.82
±
0.9753.49
±
1.1348.78
±
0.6952.23
±
0.4053.33
±
0.62粘度(mpa
·
s)229.7
±
3.2476.8
±
4.5917.6
±
2.8超量程超量程zeta电位值(mv)-19.97
±
0.67-29.74
±
2.59-32.04
±
1.29
‑‑
[0061]
结果可知,选用0.2g和0.3g黄原胶时,整个体系的粘度适中,并且zeta电位值的绝对值较大,体系稳定;0.1g黄原胶制备的体系稳定性稍差,并且粘度较低,流动性太大,不利于皮肤使用;而当黄原胶用量增加到0.4g以上时,粘度太大,流动性太差,不利于皮肤涂敷和脂质体的渗透。再结合包封率,可知选用0.3g黄原胶制备最合适。
[0062]
(2)边缘激活剂的用量:
[0063]
选用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的吐温-80作为边缘激活剂,以最佳处方的vc柔性脂质体考察不同用量对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的影响。从脂质体成膜性、包封率方面进行考察。
[0064][0065]
结果可知,当吐温-80用量超过0.5ml时,在脂质体制备的旋蒸过程中容易发生暴沸,脂质体成膜性差,包封率低;选用0.2、0.3、0.4ml时成膜性较好,且选用0.4ml制备得的脂质体包封率最高;并且随着吐温-80用量的增加,理论上vc柔性脂质体的透皮效率也会增加,因此最合适的吐温-80用量为0.4ml。
[0066]
(3)防腐剂的用量:
[0067]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选择了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作为防腐剂,其他合适的防腐剂也可以选用。经过查阅文献,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是一类性质优良的防腐剂,无毒,无味,无臭,不挥发,化学性质稳定。并且在酸性溶液中作用最强,可用于酸性的vc柔性脂质体制剂中,一般用量为0.01%-0.25%,防腐剂用量过大会对皮肤具有刺激性,甚至引起接触性皮炎,因此选择0.02%-0.04%范围的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进行防腐。
[0068]
(4)抗氧化剂和金属离子螯合剂的用量:
[0069]
由于vc易被氧化,所以除了黄原胶包被外,还应添加相应的抗氧化剂和金属离子螯合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选择了亚硫酸氢钠和edta-二钠,其他合适的抗氧化剂和金属离子螯合剂也可以选用。
[0070]
亚硫酸氢钠用量(g)00.250.500.75外观颜色变黄颜色变黄未发生明显变化未发生明显变化
[0071]
结果可知,当未添加抗氧剂和添加亚硫酸氢钠的用量为0.25g时,脂质体外观颜色变黄;而当用量达到0.50g时,外观颜色未发生明显变化。
[0072]
实施例1
[0073]
一、最优处方的黄原胶包被vc柔性脂质体的制备
[0074]
步骤1:溶解成膜材料。称取大豆磷脂0.6628g和胆固醇0.1272g溶于25ml无水乙醇中,在室温条件下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使其溶解形成澄清透明的成膜材料溶液,放置于室温下备用。量取吐温-80 0.4ml加入上述成膜材料溶液中搅拌均匀,形成柔性脂质体成膜材料溶液。
[0075]
步骤2:旋蒸成膜。将上述搅拌均匀的柔性脂质体成膜材料溶液装于250ml圆底烧瓶中,在水浴45℃条件下旋蒸,除去无水乙醇,在烧瓶壁上形成一均匀脂质体膜。
[0076]
步骤3:旋转洗膜。称取vc 100mg、亚硫酸氢钠50mg、edta-二钠15mg和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20mg于50ml pbs缓冲液中,搅拌溶解。将溶解均匀的ph 6.97pbs缓冲液倒入步骤2中形成脂质体膜的圆底烧瓶中,在转速为220rpm和室温条件下旋转洗膜,形成vc柔性脂质体溶液。
[0077]
步骤4:高压均质。将上述完成的vc柔性脂质体溶液进行高压均质,均质条件为压力1080bar,均质温度为10℃,进行5个循环。
[0078]
步骤5:黄原胶包被。称取0.4g黄原胶溶于50ml pbs缓冲液中,室温连续搅拌2h,形
成黄原胶溶液。在室温连续磁搅拌下,以黄原胶溶液:vc柔性脂质体溶液为1:2(v/v)的比例将黄原胶溶液加入vc柔性脂质体溶液,继续搅拌1h,制备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
[0079]
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处方
[0080][0081]
二、性能测定:
[0082]
1、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0083]
配制不同浓度的vc标准溶液,使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于波长420nm处测得吸光度并绘制vc标准曲线,如图1所示。
[0084]
准确移取4ml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于超滤管中,在15℃条件下,以10000rpm转速离心1h。吸取1.5ml离心超滤后的上液于10ml棕色容量瓶,加入1.5ml甲醇,超声破乳30min,再用甲醇定容至刻度,然后吸取1ml于另一10ml棕色容量瓶。加0.3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0.25mol/l)、0.5ml乙酸溶液(0.5mol/l)、1.25ml固蓝盐b溶液(2g/l),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移入1cm比色皿中,以零管为参比,于波长420nm处测量吸光度。根据上述制得的标准曲线分别计算vc含量,再根据下式计算包封率。
[0085]
包封率=(超滤后上液中vc含量/制备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时加入的vc总量)
×
100%
[0086]
测定结果为:包封率:53.49
±
1.13%。
[0087]
2、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粒径和zeta电位的测定
[0088]
通过布鲁克海文粒径仪,采用动态光散射(dls)技术,在温度为25℃和角度为90
°
条件下测定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平均粒径和尺寸分布(多分散指数pdi),并且继续测得zeta电位,重复三次。
[0089]
测定结果为:平均粒径:117.88
±
0.81nm;pdi:0.318
±
0.01;zeta电位:-29.74
±
2.59mv
[0090]
3、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的tem和ir表征
[0091]
tem:通过负染法透射电子显微镜法观察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微观形貌。用蒸馏水将样品稀释到合适的浓度,用镊子将制备好的铜网置于滤纸上,并让其网面向上放
置,然后在铜网中心滴加一小滴,4min后用滤纸吸取多余的液体溶液,然后加入一滴磷钨酸溶液(2%)染色3min,再用滤纸吸取多余的液体溶液,待铜网风干后,将其置于透射电镜下进行观察。
[0092]
测定结果为:结果如图2所示,其颗粒呈圆球状,且具有光滑的外部轮廓,黄原胶交联包被于脂质体囊泡外部。
[0093]
ir:通过bruker-tensor 27型红外光谱仪测定。
[0094]
测定结果为:结果如图3所示,黄原胶包被柔性脂质体后,o-h伸缩振动吸收从3385.5cm-1
(未加黄原胶包被的柔性脂质体)转移到3356.7cm-1
(黄原胶包被柔性脂质体),发生红移,表明可能氢键加强,甚至形成新的氢键,使振动频率下降。羰基伸缩振动发生从1732.0cm-1
到1731.0cm-1
的细微红移,也表明可能存在氢键加强现象。对氢键形成敏感的po
2-峰从1244.9cm-1
移动到1242.9cm-1
,进一步表明黄原胶和脂质体之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图中ch2伸缩振动仅发生微小变化,表明黄原胶对柔性脂质体双层结构内部几乎没有影响。
[0095]
4、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的皮肤渗透性考察
[0096]
体外渗透实验:通过franz扩散池法测量vc在不同制剂中的体外皮肤渗透。所有样品中vc的浓度相同。将小鼠皮肤固定在弗朗兹扩散池上。将每种制剂涂在皮肤上,并使其铺展在皮肤上。受体隔室填充有生理溶液,用小磁棒在32
±
1℃下连续搅拌。添加2ml样品(vc浓度为2mg/ml)定期(0、2、4、6、8、10、12、24h)从受体溶液中取出样品,然后与甲醇混合并振荡。将上述处理过的混合物溶液放入比色管中,测紫外。同时,向接收器中加入相同体积的生理溶液以保持恒定的体积,平行三次。
[0097]
皮肤滞留量实验:渗透实验结束后,取出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表面,将洗后的皮肤剪成小块,加入甲醇振荡超声,将上述处理过的混合物溶液放入比色管中,测紫外。
[0098]
测定结果为:结果如图4所示,与vc溶液相比,黄原胶包被的vc脂质体在大鼠离体皮肤24h内的累积皮肤渗透量和滞留量显著提高(*p《0.05),这有利于vc脂质体护肤品穿透人体表皮屏障,使其被包封的vc更容易进入皮肤中,进而发挥美白护肤,促进表皮细胞物质代谢,使皮肤更加柔韧、有弹性等功效。
[0099]
(vc-lx为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vc-l为vc柔性脂质体;vc-s为vc水溶液)
[0100]
5、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的储存稳定性考察
[0101]
为了考察黄原胶包被对vc柔性脂质体的稳定性影响,在储存稳定性实验中测定了外观、泄漏率、粒径和mda值的变化,即
[0102]
a.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25℃(vc-lx 25℃)
[0103]
b.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4℃(vc-lx 4℃)
[0104]
c.vc柔性脂质体25℃(vc-l 25℃)
[0105]
d.vc柔性脂质体4℃(vc-l 4℃)
[0106]
e.vc普通脂质体25℃(vc-lc 25℃)
[0107]
f.vc普通脂质体4℃(vc-lc 4℃)
[0108]
设置以上六组,在密封和遮光条件下,分别冷藏(4℃)和常温(25℃)贮藏5周,每周测定粒径、泄漏率和mda值,平行三次。
[0109]
三种待测样品处方
[0110][0111]
(1)粒径检测:
[0112]
每周通过布鲁克海文粒径仪,采用动态光散射(dls)技术,在温度为25℃和角度为90
°
条件下测定vc柔性脂质体平均粒径和尺寸分布(多分散指数pdi),重复三次。
[0113]
如图5可知,黄原胶包被的脂质体在五周储存期内粒径变化较小;而无黄原胶包被的脂质体粒径改变明显,制剂不稳定
[0114]
(2)mda值测定:
[0115]
测定意义:氧自由基作用于脂质的不饱和脂肪酸,生成过氧化脂质;后者逐渐分解为一系列复杂的化合物,其中包括mda。通过检测mda的水平即可检测脂质氧化的水平。
[0116]
测定原理:mda在酸性条件下与硫代巴比妥酸缩合,生成红色产物,在535nm有最大吸收峰,进行比色后可估测样品中过氧化脂质的含量。
[0117]
如图5可知,黄原胶包被的脂质体在五周储存期内mda增长低于普通脂质体和柔性脂质体(*p《0.05),说明黄原胶对脂质体中脂质的氧化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0118]
(3)泄漏率的测定:
[0119]
a.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25℃(vc-lx 25℃)
[0120]
b.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4℃(vc-lx 4℃)
[0121]
c.vc柔性脂质体25℃(vc-l 25℃)
[0122]
d.vc柔性脂质体4℃(vc-l 4℃)
[0123]
设置以上四组,vc柔性脂质体和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在密封和遮光条件下,分别冷藏(4℃)和常温(25℃)贮藏5周,每周测定包封率并按下式计算泄漏率,重复三次。
[0124]
泄漏率=(1-储存第x周测得包封率/储存前包封率)
×
100%
[0125]
结果如下表格及图5所示。
[0126]
样品储存5周后的泄漏率结果表格
[0127] 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第5周(%)
a2.38
±
1.456.85
±
0.919.60
±
1.1916.81
±
1.2631.96
±
2.87b2.75
±
1.095.29
±
1.528.49
±
3.7315.09
±
3.1630.96
±
1.85c30.61
±
2.5859.35
±
2.2887.34
±
2.9796.88
±
0.9497.00
±
1.01d28.05
±
4.6654.49
±
4.1580.00
±
0.8692.30
±
1.3693.00
±
1.93
[0128]
无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在储存第一周即发生明显的泄漏,泄漏率可达30%,到达第四周泄漏率可达90%以上,储存稳定性极差。与此相比,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储存稳定性明显提高,到达第五周才开始加快泄漏。这说明黄原胶包被在柔性脂质体周围显著改善它的储存稳定性。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的泄漏率与未包被黄原胶的vc脂质体相比,显著降低(*p《0.05)。
[0129]
实施例2
[0130]
黄原胶包被vc柔性脂质体的制备与性能测定:
[0131]
(1)处方与制备
[0132][0133]
步骤1:溶解成膜材料。称取大豆磷脂0.6628g和胆固醇0.1272g溶于25ml无水乙醇中,在室温条件下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使其溶解形成澄清透明的成膜材料溶液,放置于室温下备用。量取吐温-80 0.4ml加入上述成膜材料溶液中搅拌均匀,形成柔性脂质体成膜材料溶液。
[0134]
步骤2:旋蒸成膜。将上述搅拌均匀的柔性脂质体成膜材料溶液装于250ml圆底烧瓶中,在水浴45℃条件下旋蒸,除去无水乙醇,在烧瓶壁上形成一均匀脂质体膜。
[0135]
步骤3:旋转洗膜。称取vc 100mg、亚硫酸氢钠50mg、edta-二钠15mg和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20mg于50ml pbs缓冲液中,搅拌溶解。将溶解均匀的pbs缓冲液倒入步骤2中形成脂质体膜的圆底烧瓶中,在转速为220rpm和室温条件下旋转洗膜,形成vc柔性脂质体溶液。
[0136]
步骤4:高压均质。将上述完成的vc柔性脂质体溶液进行高压均质,均质条件为压力1080bar,均质温度为10℃,进行5个循环。
[0137]
步骤5:黄原胶包被。称取0.6g黄原胶溶于50ml pbs缓冲液中,室温连续搅拌2h,形成黄原胶溶液。在室温连续磁搅拌下,以黄原胶溶液:vc柔性脂质体溶液为1:2(v/v)的比例
将黄原胶溶液加入vc柔性脂质体溶液,继续搅拌1h,制备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
[0138]
(2)包封率、粘度和zeta电位值测定:
[0139]
测定方法同之前所述,结果:包封率为48.78
±
0.69%,粘度为917.6
±
2.8mpa
·
s,zeta电位值为-32.04
±
1.29mv。
[0140]
实施例3
[0141]
黄原胶包被vc柔性脂质体的制备与性能测定:
[0142]
(1)处方与制备
[0143][0144][0145]
步骤1:溶解成膜材料。称取大豆磷脂0.5g和胆固醇0.1g溶于25ml无水乙醇中,在室温条件下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使其溶解形成澄清透明的成膜材料溶液,放置于室温下备用。量取吐温-80 0.4ml加入上述成膜材料溶液中搅拌均匀,形成柔性脂质体成膜材料溶液。
[0146]
步骤2:旋蒸成膜。将上述搅拌均匀的柔性脂质体成膜材料溶液装于250ml圆底烧瓶中,在水浴45℃条件下旋蒸,除去无水乙醇,在烧瓶壁上形成一均匀脂质体膜。
[0147]
步骤3:旋转洗膜。称取vc 100mg、亚硫酸氢钠50mg、edta-二钠15mg和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20mg于50ml pbs缓冲液中,搅拌溶解。将溶解均匀的pbs缓冲液倒入步骤2中形成脂质体膜的圆底烧瓶中,在转速为220rpm和室温条件下旋转洗膜,形成vc柔性脂质体溶液。
[0148]
步骤4:高压均质。将上述完成的vc柔性脂质体溶液进行高压均质,均质条件为压力1080bar,均质温度为10℃,进行5个循环。
[0149]
步骤5:黄原胶包被。称取0.4g黄原胶溶于50ml pbs缓冲液中,室温连续搅拌2h,形成黄原胶溶液。在室温连续磁搅拌下,以黄原胶溶液:vc柔性脂质体溶液为1:2(v/v)的比例将黄原胶溶液加入vc柔性脂质体溶液,继续搅拌1h,制备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
[0150]
(2)包封率、粘度和zeta电位值测定:
[0151]
测定方法同之前所述,结果:包封率为38.10
±
1.20%,粘度为901.8
±
1.3mpa
·
s,zeta电位值为-30.11
±
0.99mv。
[0152]
实施例4
[0153]
黄原胶包被vc柔性脂质体的制备与性能测定:
[0154]
(1)处方与制备
[0155][0156][0157]
步骤1:溶解成膜材料。称取大豆磷脂0.64g和胆固醇0.16g溶于25ml无水乙醇中,在室温条件下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使其溶解形成澄清透明的成膜材料溶液,放置于室温下备用。量取吐温-80 0.4ml加入上述成膜材料溶液中搅拌均匀,形成柔性脂质体成膜材料溶液。
[0158]
步骤2:旋蒸成膜。将上述搅拌均匀的柔性脂质体成膜材料溶液装于250ml圆底烧瓶中,在水浴45℃条件下旋蒸,除去无水乙醇,在烧瓶壁上形成一均匀脂质体膜。
[0159]
步骤3:旋转洗膜。称取vc 100mg、亚硫酸氢钠50mg、edta-二钠15mg和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20mg于50ml pbs缓冲液中,搅拌溶解。将溶解均匀的pbs缓冲液倒入步骤2中形成脂质体膜的圆底烧瓶中,在转速为220rpm和室温条件下旋转洗膜,形成vc柔性脂质体溶液。
[0160]
步骤4:高压均质。将上述完成的vc柔性脂质体溶液进行高压均质,均质条件为压力1080bar,均质温度为10℃,进行5个循环。
[0161]
步骤5:黄原胶包被。称取0.4g黄原胶溶于50ml pbs缓冲液中,室温连续搅拌2h,形成黄原胶溶液。在室温连续磁搅拌下,以黄原胶溶液:vc柔性脂质体溶液为1:2(v/v)的比例将黄原胶溶液加入vc柔性脂质体溶液,继续搅拌1h,制备黄原胶包被的vc柔性脂质体。
[0162]
(2)包封率、粘度和zeta电位值测定:
[0163]
测定方法同之前所述,结果:包封率为32.99
±
1.74%,粘度为893.1
±
1.7mpa
·
s,zeta电位值为-31.01
±
2.11mv。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