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监护用除菌式吸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30174发布日期:2022-08-31 06:48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监护用除菌式吸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疗监护用除菌式吸雾装置。


背景技术:

2.雾化吸入器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疾病的一种设备,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上下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哮喘、咽喉肿痛、咽炎、鼻炎、支气管炎、尘肺等气管、支气管、肺泡、胸腔内所发生的疾病。雾化吸入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中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雾化吸入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
3.现有的雾化吸雾装置需要将治疗药剂倒入雾化杯中,再启动空气泵压缩空气并配合雾化杯中的雾化组件将药剂雾化,供患者吸入。但是,有些具有沉淀性质的药剂倒入雾化杯内一段时间不动时,药剂会因此沉淀,导致药剂在雾化后的药剂达不到有效的治疗效果;一个药剂雾化的疗程之后,需要对雾化杯进行清洗,但是由于雾化杯杯口较窄,清洗时难以深入至雾化杯的杯底,由此产生药剂残留;现有的雾化吸雾装置没有除菌功能,当患者一呼一吸之间,一部分药剂会因患者的自主呼吸吸入体内,而患者呼出的口气混合着药剂会直接排至房间内,造成房间内的空气污染,影响他人。


技术实现要素:

4.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疗监护用除菌式吸雾装置,解决了雾化杯内药物沉淀药效差、雾化杯清洗困难以及现有的雾化吸雾装置没有除菌功能,排出的空气容易对他人造成影响的问题。
6.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8.一种医疗监护用除菌式吸雾装置,包括佩戴吸雾组件、两个第一橡胶管、第二橡胶管和气体除菌组件,所述佩戴吸雾组件包括贴合口罩、佩戴绳、连接管、锥形壳和雾化组件,所述佩戴绳绕接在贴合口罩的两侧,所述贴合口罩与连接管导通,所述连接管远离贴合口罩的一端连接有锥形壳,所述锥形壳的底部旋接有雾化组件,所述佩戴雾化组件通过第二橡胶管和两个第一橡胶管与气体除菌组件连接,所述气体除菌组件包括设备外壳及设置在设备外壳内部的空气泵、第一导通管、第二导通管和除菌仓。
9.更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组件包括柱形外壳及开设在柱形外壳内的雾化仓,所述雾化仓的顶部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锥形壳与雾化仓内壁旋接,所述雾化仓的内部设置有导向喷嘴,所述导向喷嘴的外壁设置有吸水管,所述导向喷嘴的顶部设置有隔片,靠近导向喷嘴底部的外壁设置有所述承载环,所述承载环与雾化仓的内壁连接,所述柱形外壳的内部开设有环形空槽,所述环形空槽内设置有环形齿轮和环状凸起块,所述柱形外壳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壁圆周阵列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侧卡接有驱动电机,所述
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动力齿轮,所述动力齿轮与环形齿轮啮合。
10.将治疗药剂倾倒至雾化仓内,再将锥形壳与柱形外壳旋接固定,使第二橡胶管的一端与柱形外壳的底部旋接,另一端与第三旋接柱连接,患者将贴合口罩佩戴至脸上,打开开关即可将药液雾化进行吸雾治疗;在进行吸雾治疗的同时,为避免药液在雾化仓内沉淀,可启动驱动电机,在动力齿轮、环形齿轮和搅动杆的配合下对雾化仓内的药液进行搅动,使药液处于活动状态,让患者吸入雾状药剂的药效得到充分发挥,提高治疗效率。
11.更进一步地,所述环形齿轮的内壁设置有搅动杆,所述搅动杆的数量为四且呈中心对称,所述搅动杆的底端设置有刮动板,所述刮动板与承载环的顶部端面和导向喷嘴的外壁接触。
12.在启动驱动电机配合搅动杆进行搅动的同时,设置在搅动杆底端的刮动板也会活动,与其配合搅动药液,使药液更为均匀;当一个疗程之后,需要对柱形外壳的雾化仓进行清洗,可将清水倒入雾化仓,启动驱动电机使刮动板刮动雾化仓的内壁,由此将雾化仓内壁的药液残留刮除,为下一次疗程做好准备,避免药液混合污染。
13.更进一步地,所述环形齿轮由环状凸起块进行限位,所述环形齿轮与环形凸起块滑动配合,所述柱形外壳靠近底部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
14.更进一步地,所述贴合口罩上开设有两个对称的贯穿孔,两个贯穿孔内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旋接柱,所述第一旋接柱的外壁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旋接柱的外壁套接有第一橡胶管的一端,所述第一橡胶管的一端外壁滑动设置有第一旋接块,另一端外壁滑动设置有第二旋接块。
15.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橡胶管的一端外壁设置有第三旋接块,另一端外壁设置有第四旋接块,所述第二橡胶管靠近第三旋接块的一端的端口为喇叭状。
16.第一橡胶管和第二橡胶管外壁的旋接块可直接通过螺纹旋接的方式与各个旋接柱连接配合,方便拆卸安装。其中第三旋接块的外壁设置有螺纹,第三旋接块通过其外壁的螺纹与柱形外壳的底部螺旋连接,喇叭状的端口方便将第二橡胶管与导向喷嘴的底部连接导通,方便快捷。
17.更进一步地,所述设备外壳的一外端壁设置有两个第二旋接柱和一个第三旋接柱,所述第二旋接柱和第三旋接柱的外壁均设置有螺纹,所述设备外壳内的第一导通管与第三旋接柱连接导通,所述空气泵与第一导通管连接,所述第二导通管的一端与第二旋接柱连接导通,另一端与除菌仓导通,所述设备外壳的外端壁还设置有开关。
18.在佩戴吸雾组件与气体除菌组件的连接方面:两个第一橡胶管的一端通过第一旋接块与贴合面罩上的两个第一旋接柱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旋接块与设备外壳外壁的两个第二旋接柱连接;第二橡胶管的一端通过第三旋接块与柱形外壳的底部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四旋接块与设备外壳外壁的第三旋接柱连接。
19.更进一步地,所述除菌仓内壁相对的一面纵向依次设置有活性炭层、玻璃纤维层和、棉絮层,所述第二导通管的一端穿过活性炭层、玻璃纤维层和棉絮层并与棉絮层与除菌仓底部所呈的空腔导通,所述除菌槽的内壁设置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的外壁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出气管贯穿设备外壳与外界导通,所述出气管的顶部设置有防尘盖。
20.在患者佩戴上贴合口罩进行吸雾治疗期间,患者的“吸”会将雾状药剂吸入体内,由雾状药剂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呼”会将一部分药剂及患者体内的病毒、水汽等物质
呼入第一橡胶管,并由第一橡胶管将水汽等物质导通至除菌仓内,其导通的混合气体会位于棉絮层的下方,棉絮层将对混合气体内的水汽进行吸收,由玻璃纤维层对混合气体内的杂质物进行吸附,最后由活性炭层吸附混合气体内的异味(在真空泵的影响下,气体会从下方向上),处理后的气体会由真空泵排出至外界,避免污染性气体对外界造成影响。
21.其中,防尘盖在不影响气体排出的情况下可避免灰尘落入设备内部。
22.有益效果
23.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4.1、本发明在启动驱动电机配合搅动杆进行搅动的同时,设置在搅动杆底端的刮动板也会活动,与其配合搅动药液,使药液更为均匀;在需要进行清洗时,可将清水倒入雾化仓,启动驱动电机使刮动板刮动雾化仓的内壁,由此将雾化仓内壁的药液残留刮除,为下一次疗程做好准备,避免药液混合污染。
25.2、采用橡胶管和旋接柱的旋接配合,连接方便,两个第一橡胶管的一端导通贴合面罩,另一端导通设备外壳内的除菌仓,使患者的呼出气体可通过除菌仓内组件进行步骤处理,处理后的气体由真空泵排出至外界,可避免污染性气体对外界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发明的佩戴吸雾组件第一立体视角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发明的佩戴吸雾组件第二立体视角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发明的佩戴吸雾组件侧剖面及a所在图中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图4中a位置放大的结果示意图;
32.图6为本发明的柱形外壳顶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本发明的气体除菌组件第一立体视角结构示意图;
34.图8为本发明的气体除菌组件第二立体视角结构示意图;
35.图9为本发明的气体除菌组件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36.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佩戴吸雾组件;2、第一橡胶管;3、第二橡胶管;4、气体除菌组件;11、贴合口罩;12、佩戴绳;13、第一旋接柱;14、雾化组件;1401、柱形外壳;1402、雾化仓;1403、导向喷嘴;1404、吸水管;1405、隔片;1406、承载环;1407、环形齿轮;1408、环状凸起块;1409、搅动杆;1410、刮动板;1411、固定块;1412、驱动电机;1413、动力齿轮;15、连接管;16、锥形壳;21、第一旋接块;22、第二旋接块;31、第三旋接块;32、第四旋接块;401、第二旋接柱;402、第三旋接柱;403、第一导通管;404、第二导通管;405、空气泵;406、除菌仓;407、棉絮层;408、玻璃纤维层;409、活性炭层;410、真空泵;411、进气管;412、出气管;413、防尘盖;414、设备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39.实施例
40.本实施例的一种医疗监护用除菌式吸雾装置,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包括佩戴吸雾组件1、两个第一橡胶管2、第二橡胶管3和气体除菌组件4,其特征在于:佩戴吸雾组件1包括贴合口罩11、佩戴绳12、连接管15、锥形壳16和雾化组件14,佩戴绳12绕接在贴合口罩11的两侧,贴合口罩11与连接管15导通,连接管15远离贴合口罩11的一端连接有锥形壳16,锥形壳16的底部旋接有雾化组件14,佩戴雾化组件14通过第二橡胶管3和两个第一橡胶管2与气体除菌组件4连接,气体除菌组件4包括设备外壳414及设置在设备外壳414内部的空气泵405、第一导通管403、第二导通管404和除菌仓406。
41.雾化组件14包括柱形外壳1401及开设在柱形外壳1401内的雾化仓1402,雾化仓1402的顶部内壁设置有内螺纹,锥形壳16与雾化仓1402内壁旋接,雾化仓1402的内部设置有导向喷嘴1403,导向喷嘴1403的外壁设置有吸水管1404,导向喷嘴1403的顶部设置有隔片1405,靠近导向喷嘴1403底部的外壁设置有承载环1406,承载环1406与雾化仓1402的内壁连接,柱形外壳1401的内部开设有环形空槽,环形空槽内设置有环形齿轮1407和环状凸起块1408,柱形外壳140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的内壁圆周阵列有固定块1411,固定块1411的内侧卡接有驱动电机1412,驱动电机1412的输出端设置有动力齿轮1413,动力齿轮1413与环形齿轮1407啮合。
42.环形齿轮1407的内壁设置有搅动杆1409,搅动杆1409的数量为四且呈中心对称,搅动杆1409的底端设置有刮动板1410,刮动板1410与承载环1406的顶部端面和导向喷嘴1403的外壁接触。环形齿轮1407由环状凸起块1408进行限位,环形齿轮1407与环形凸起块滑动配合,柱形外壳1401靠近底部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
43.将治疗药剂倾倒至雾化仓内,再将锥形壳与柱形外壳旋接固定,使第二橡胶管的一端与柱形外壳的底部旋接,另一端与第三旋接柱连接,患者将贴合口罩佩戴至脸上,打开开关即可将药液雾化进行吸雾治疗;在进行吸雾治疗的同时,为避免药液在雾化仓内沉淀,可启动驱动电机,在动力齿轮、环形齿轮和搅动杆的配合下对雾化仓内的药液进行搅动,使药液处于活动状态,让患者吸入雾状药剂的药效得到充分发挥,提高治疗效率。
44.其中,在启动驱动电机配合搅动杆进行搅动的同时,设置在搅动杆底端的刮动板也会活动,与其配合搅动药液,使药液更为均匀;当一个疗程之后,需要对柱形外壳的雾化仓进行清洗,可将清水倒入雾化仓,启动驱动电机使刮动板刮动雾化仓的内壁,由此将雾化仓内壁的药液残留刮除,为下一次疗程做好准备,避免药液混合污染。
45.如图2、图3、图7、图8所示,贴合口罩11上开设有两个对称的贯穿孔,两个贯穿孔内均设置有第一旋接柱13,第一旋接柱13的外壁设置有螺纹,第一旋接柱13的外壁套接有第一橡胶管2的一端,第一橡胶管2的一端外壁滑动设置有第一旋接块21,另一端外壁滑动设置有第二旋接块22。第二橡胶管3的一端外壁设置有第三旋接块31,另一端外壁设置有第四
旋接块32,第二橡胶管3靠近第三旋接块31的一端的端口为喇叭状。
46.在佩戴吸雾组件与气体除菌组件的连接方面:两个第一橡胶管的一端通过第一旋接块与贴合面罩上的两个第一旋接柱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旋接块与设备外壳外壁的两个第二旋接柱连接;第二橡胶管的一端通过第三旋接块与柱形外壳的底部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四旋接块与设备外壳外壁的第三旋接柱连接。其中,喇叭状的端口方便将第二橡胶管与导向喷嘴的底部连接导通,方便快捷。
47.如图1、图7、图8和图9所示,设备外壳414的一外端壁设置有两个第二旋接柱401和一个第三旋接柱402,第二旋接柱401和第三旋接柱402的外壁均设置有螺纹,设备外壳414内的第一导通管403与第三旋接柱402连接导通,空气泵405与第一导通管403连接,第二导通管404的一端与第二旋接柱401连接导通,另一端与除菌仓406导通,设备外壳414的外端壁还设置有开关。
48.除菌仓406内壁相对的一面纵向依次设置有活性炭层409、玻璃纤维层408和、棉絮层407,第二导通管404的一端穿过活性炭层409、玻璃纤维层408和棉絮层407并与棉絮层407与除菌仓406底部所呈的空腔导通,除菌槽的内壁设置有真空泵410,真空泵410的外壁设置有进气管411和出气管412,出气管412贯穿设备外壳414与外界导通,出气管412的顶部设置有防尘盖413。
49.在患者佩戴上贴合口罩进行吸雾治疗期间,患者的“吸”会将雾状药剂吸入体内,由雾状药剂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呼”会将一部分药剂及患者体内的病毒、水汽等物质呼入第一橡胶管,并由第一橡胶管将水汽等物质导通至除菌仓内,其导通的混合气体会位于棉絮层的下方,棉絮层将对混合气体内的水汽进行吸收,由玻璃纤维层对混合气体内的杂质物进行吸附,最后由活性炭层吸附混合气体内的异味(在真空泵的影响下,气体会从下方向上),处理后的气体会由真空泵排出至外界,避免污染性气体对外界造成影响。
50.其中,防尘盖在不影响气体排出的情况下可避免灰尘落入设备内部。
51.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