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介入支架的安装装置

文档序号:31752032发布日期:2022-10-11 22:20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管介入支架的安装装置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管介入支架的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2.气囊扩张式血管支架的工作形式主要是在气囊在导丝导引下,到达病变位置通过膨胀的方式,支撑支架扩张以展开狭窄闭塞的血管,达到保持血管血液流动通畅的目的,由气囊的膨胀程度控制血管支架的扩张程度。
3.如果血管支架的展开程度太小,血管支架对血管壁的支撑度不足,血管支架会脱落或移位,加重血管堵塞情况,造成严重危害;如果血管支架的展开程度太大,会对血管壁造成较大压力,容易出现大出血的风险。
4.现有技术常在血管支架安装过程中多次拍摄血管的影像以确定血管支架的扩张程度是否合适,但是观测到的展开程度与实际血管承受情况存在差异,医护人员对病变位置处血管壁的受力能力缺乏科学的判断依据,每次停顿观测血管影像延长了暂停供血循环的时间,容易因供血暂停时间过长对病变位置周围组织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介入支架的安装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气囊扩张安装支架的过程中,缺乏对血管壁承压能力的科学直观判断导致支架安装效果有待提高的技术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7.一种血管介入支架的安装装置,包括:
8.内丝杆,用于在血管内游走以便导引安装筒状支架;
9.扩张气囊,套装在所述内丝杆外侧,且所述扩张气囊两端密封连接在所述内丝杆上;
10.所述筒状支架套装在所述扩张气囊上,所述扩张气囊能够膨胀或收缩,所述筒状支架跟随所述扩张气囊膨胀展开并滞留支撑在血管窄口处;
11.压力探测片,通过密封件安装在所述扩张气囊上,所述压力探测片用于检测所述扩张气囊扩张状态下对血管壁的挤压力;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丝杆设置为空心管,在所述内丝杆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扩张气囊内腔连通,且所述内丝杆的端部与供气装置连通以给所述扩张气囊充气或抽气,从而使扩张气囊膨胀或收缩。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力探测片通过电性连接线与外部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压力探测片的反馈信息控制所述供气装置的供气大小,以控制所述扩张气囊的膨胀程度;
14.所述电性连接线设置在所述内丝杆内部空腔内,所述电性连接线的靠近所述压力探测片的一侧通过细丝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内丝杆上,且所述内丝杆通过所述细丝弹性件能
够把外露的所述电性连接线收纳进所述内丝杆内。
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力探测片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压力探测片分为四组,四组所述压力探测片对称分布在所述扩张气囊的同一横截面圆周上;
16.所述压力探测片的径向位置跟随所述扩张气囊的扩张或收缩动作而改变,端部的所述电性连接线通过所述细丝弹性件从所述内丝杆的同一截面圆周上的多个孔隙伸出或收纳进所述内丝杆,每个所述压力探测片通过所述细丝弹性件与所述孔隙一对一对应连接。
1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密封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扩张气囊外部的缺口固定胶圈和安装在所述扩张气囊内部的压口垫片,所述压力探测片通过密封胶粘垫片密封连接在所述缺口固定胶圈上;
18.在所述缺口固定胶圈侧壁内设置有内腔固定槽,在所述扩张气囊上设置有用于穿过所述电性连接线的圆形缺口,所述圆形缺口的边缘固定在所述内腔固定槽内侧壁上,并通过所述压口垫片压装固定。
1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缺口固定胶圈包括柳叶状柔性胶片体,在所述柳叶状柔性胶片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内腔固定槽开设在所述柳叶状柔性胶片体内部且所述内腔固定槽与所述通孔同轴设置,且所述内腔固定槽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圆形缺口周侧的所述扩张气囊从所述通孔伸入所述内腔固定槽内固定。
2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口垫片包括直筒以及安装在所述直筒两侧端部上的曲面柔性翼片和柔性密封胶环,所述曲面柔性翼片设置在所述扩张气囊内部,且所述曲面柔性翼片的曲面贴合所述扩张气囊的气囊壁,所述直筒插装在所述通孔内,所述柔性密封胶环设置在所述内腔固定槽内,所述柔性密封胶环与所述内腔固定槽密封连接以所述圆形缺口周边的所述扩张气囊密封固定在所述内腔固定槽内。
2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内丝杆内部同一截面圆周上阵列设置有凸起柱,所述细丝弹性件穿过所述孔隙安装在所述凸起柱上。
2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丝杆包括下架杆部和连接在所述下架杆部两侧的推动杆段和导引端部,所述扩张气囊安装在所述下架杆部上,且所述通气孔和所述孔隙开设在位于所述扩张气囊内腔内的所述下架杆部的杆体上;
23.在所述导引端部上安装有阻力检测探头,所述阻力检测探头用于检测所述导引端部移动时受到的阻力,所述推动杆段的动力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并受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动作,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阻力检测探头的反馈信息调控改变所述动力驱动装置对所述推动杆段的驱动力大小。
2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下架杆部端部安装有旋转驱动件,所述旋转驱动件与所述导引端部连接并驱动所述导引端部旋转,在所述导引端部上设置有前位气囊,所述前位气囊密封套装在所述导引端部杆体上,在所述导引端部杆体上安装有通气阀,所述通气阀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并在所述控制装置控制下开启或关闭。
2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6.本发明通过设置在内丝杆上设置扩张气囊,内丝杆导引扩张气囊到达指定位置,筒状支架套装在扩张气囊上且能够跟随扩张气囊膨胀展开并滞留支撑在血管窄口处,在扩张气囊上安装有压力探测片,压力探测片用于检测扩张气囊扩张状态下对血管壁的挤压
力。本发明通过在用于放置支架的气囊上设置压力探测片,在气囊膨胀放置支架时,实时检测周侧血管壁受到的压力,根据压力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扩张气囊膨胀程度,使筒状支架扩张到合适的程度,以在能够稳定滞留支架的前提下减小对血管壁的挤压损伤,提高安装效果。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2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扩张气囊处于抽缩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扩张气囊处于膨胀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细丝弹性件和凸起柱与内丝杆的连接示意图;
3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4中图a内的z出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35.1-内丝杆;2-扩张气囊;3-压力探测片;4-筒状支架;5-密封件;6-电性连接线;7-细丝弹性件;8-凸起柱;
36.11-下架杆部;12-推动杆段;13-导引端部;14-旋转驱动件;15-前位气囊;
37.16-通气阀;51-缺口固定胶圈;52-密封胶粘垫片;53-压口垫片;
38.101-通气孔;102-孔隙;510-内腔固定槽;511-柳叶状柔性胶片体;512-通孔;531-曲面柔性翼片;532-直筒;533-柔性密封胶环。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0.本发明适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主要应用于血管动脉狭窄问题的临床治疗方面。通过在用于放置支架的气囊上设置压力探测片,在气囊膨胀放置支架时,同步检测周侧血管壁受到的压力,避免支架膨胀过度,对血管造成较大压力,导致不必要的伤害。
41.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管介入支架的安装装置,包括用于在血管内游走以便导引安装筒状支架4的内丝杆1,套装在内丝杆1外侧的扩张气囊2,通过密封件5安装在扩张气囊2上的压力探测片3,扩张气囊2两端密封连接在内丝杆1上,筒状支架4套装在扩张气囊2上,扩张气囊2能够膨胀或收缩,筒状支架4跟随扩张气囊膨胀展开并滞留支撑在血管窄口处,压力探测片3用于检测扩张气囊2扩张状态下对血管壁的挤压力。
42.有时需要安装血管支架位置段上的血管壁厚度存在差异,病变位置处的四周血管侧壁对支架扩张挤压的承受度存在差异,通过在扩张气囊2上安装多个压力探测片3,扩张
气囊2检测周侧血管壁不同位置受到的压力,实时传输,根据检测的压力信息及时调控气囊膨胀程度,使筒状支架4扩张到合适的程度,以在能够稳定滞留支架的前提下减小对血管壁的挤压损伤。
43.筒状支架4为现有医疗技术中使用的动脉支架,扩张气囊2有两种状态,在血管中移动游走时处于收缩状态,包覆在内丝杆1上,筒状支架4也处于收缩状态包覆在扩张气囊2外侧,在扩张撑起筒状支架4时,处于膨胀状态,筒状支架4倍内部气囊体撑开,在筒状支架4扩大到与血管壁抵接且能够固定滞留在原处时,扩张气囊2收缩再次包覆在内丝杆1上以便退出血管。
44.设置压力探测片3主要是为了监测血管壁受到的压力,避免扩张气囊2膨胀程度小,导致筒状支架4滞留在血管内的稳定程度不高,效果不明显;或者避免扩张气囊2膨胀程度太大,导致筒状支架4在稳定滞留的同时却对血管壁造成较大压力,容易存在大出血的风险。因此压力探测片3的检测信息应当稳定,扩张气囊2的输送管路应该可调可控。
45.本实施例中把扩张气囊2的气体管路和压力探测片3的电性线路均隐藏设置在内丝杆1内部,节省空间,避免线路或管路影响扩张气囊2工作。
46.具体地,如图3中所示,内丝杆1设置为空心管,在内丝杆1上设置有通气孔101,通气孔101与扩张气囊内腔连通,且内丝杆1的端部与供气装置连通以给扩张气囊2充气或抽气,从而使扩张气囊2膨胀或收缩。
47.压力探测片3通过电性连接线6与外部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根据压力探测片3的反馈信息控制供气装置的供气大小,以控制扩张气囊2的膨胀程度;电性连接线6设置在内丝杆1内部空腔内,电性连接线6的靠近压力探测片3的一侧通过细丝弹性件7连接在内丝杆1上,且内丝杆1通过细丝弹性件7能够把外露的电性连接线6收纳进内丝杆1内。
48.在内丝杆1内部同一截面圆周上阵列设置有凸起柱8,如图3及图5中所示,细丝弹性件7穿过孔隙102安装在凸起柱8上。其中,细丝弹性件7可以是弹簧或者皮筋,考虑到细丝弹性件7要在内丝杆1上的小孔内外移动,建议本实施方式中细丝弹性件7选用皮筋,占用空间小,避免卡顿在孔壁上,伸缩更顺畅,并且,如图6中所示,细丝弹性件7处的电性连接线缠绕在细丝弹性件7上,以跟随细丝弹性件7伸缩移动。
49.压力探测片3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压力探测片3分为四组,四组压力探测片3对称分布在扩张气囊2的同一横截面圆周上,每组压力探测片3的具体个数视具体情况而定,本实施方式,每组压力探测片3设置为一个,为了达到较好地测量效果,选择扩张气囊2膨胀后直径最大的区域内部位安装压力探测片3,相对较早的接触到血管壁并检测扩张气囊2或筒状支架对血管壁产生的最大压力值,此处最大压力值是相对扩张气囊2直径较小部位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影响而言的。
50.另,血管壁受压反馈情况,医护人员能够对患者血管以及安装支架后的状况做出医学评估,对后期患者康复提出详细具体的建议。如安装支架的血管处,血管受力较大,则患者不能运动,若血管受力情况较好,能够做些轻巧运动,等,让患者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更好的了解。
51.压力探测片3的径向位置跟随扩张气囊2的扩张或收缩动作而改变,端部的电性连接线6通过细丝弹性件7从内丝杆1的同一截面圆周上的多个孔隙102伸出或收纳进内丝杆1,每个压力探测片3通过细丝弹性件7与孔隙102一对一对应连接。
52.为了保持线路整齐,避免压力探测片3的线路安装对气囊产生影响,用于供细丝弹性件7伸缩移动的孔隙102也阵列设置内丝杆1的同一径向圆周上,并对应连接不同位置上的压力探测片3。
53.扩张气囊2时柔性塑胶材质,本实施例需要解决的另一重要问题是压力探测片3怎样安装在扩张气囊2上,而不影响扩张气囊2的密封性。
54.如图4中所示,密封件5包括安装在扩张气囊2外部的缺口固定胶圈51和安装在扩张气囊2内部的压口垫片53,压力探测片3通过密封胶粘垫片52密封连接在缺口固定胶圈51上;在缺口固定胶圈51侧壁内设置有内腔固定槽510,在扩张气囊2上设置有用于穿过电性连接线6的圆形缺口,圆形缺口的边缘固定在内腔固定槽510内,并通过压口垫片53压装固定。
55.也就是说,在扩张气囊2侧壁上开小口,以供电性连接线6穿过,扩张气囊2开小口形成上述的圆形缺口,圆形缺口四周的扩张气囊2壁体拉伸到缺口固定胶圈51的内腔固定槽510内,采用夹心的方式对扩张气囊2的缺口进行固定并使用密封胶粘垫片52保持密封性。
56.详细地,如图6中所示,缺口固定胶圈51包括柳叶状柔性胶片体511,在柳叶状柔性胶片体511上设置有通孔512,内腔固定槽510开设在柳叶状柔性胶片体511内部且内腔固定槽510与通孔512同轴设置,且内腔固定槽510与通孔512连通,圆形缺口周侧的扩张气囊2从通孔512伸入内腔固定槽510内固定。
57.压口垫片53包括直筒532以及安装在直筒532两侧端部上的曲面柔性翼片531和柔性密封胶环533,曲面柔性翼片531设置在扩张气囊2内部,且曲面柔性翼片531的曲面贴合扩张气囊2的气囊壁,直筒532插装在通孔512内,柔性密封胶环533设置在内腔固定槽510内,柔性密封胶环533与内腔固定槽510密封连接以圆形缺口周边的扩张气囊2密封固定在内腔固定槽510内。
58.扩张气囊2两侧的压口垫片53和缺口固定胶圈51对扩张气囊2上产生缺口的地方贴合连接,在固定压力探测片3的同时保持气囊工作(收缩或膨胀)的密封性。
59.人体内的血管蜿蜒曲折,内丝杆1虽然柔软能够变形弯曲以适应血管走势,但内丝杆1的端部在血管内移动时,还是保持长直状态,这在遇到血管弯曲处,不管阻力如何,一般都会为了能更好地前进,加大前进动力,可能容易戳破血管,导致大出血的风险,若是能检测到内丝杆1移动中受到的阻力,根据力反馈有效控制推动力,“温和”地通过曲折部分,降低大出血风险。
60.如图3中所示,内丝杆1包括下架杆部11和连接在下架杆部11两侧的推动杆段12和导引端部13,扩张气囊2安装在下架杆部11上,且通气孔101和孔隙102开设在位于扩张气囊2内腔内的下架杆部11的杆体上。
61.在导引端部13上安装有阻力检测探头,阻力检测探头用于检测导引端部13移动时受到的阻力,推动杆段12的动力驱动装置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并受控制装置控制动作,控制装置根据阻力检测探头的反馈信息调控改变动力驱动装置对推动杆段12的驱动力大小,降低引起大出血的风险。
62.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较为严重的血管疾病患者,同一动脉一定范围内需要安装多处支架,若每安装一个支架切割一个创口,会对患者造成多次伤害,而在切割一个创口
导入多个支架,就需要一个内丝杆上设置多个扩张气囊2和筒状支架4,支架之间有先后安装顺序,先安装较远端的支架再朝内丝杆抽出的方向依次安装其他支架的实施方式较好。
63.先遇到后安装支架的窄口时,本实施例采用气囊膨胀扩张导引的方式,以避免出血伤害。
64.具体地,在下架杆部11端部安装有旋转驱动件14,旋转驱动件14与控制装置连接并受控制装置控制,旋转驱动件14与导引端部13连接并驱动导引端部13旋转,在导引端部13上设置有前位气囊15,前位气囊15密封套装在导引端部13杆体上,在导引端部13杆体上安装有通气阀16,通气阀16与控制装置连接并在控制装置控制下开启或关闭,前卫气囊15的结构安装方式和工作方式与扩张气囊类似,且由于内丝杆1上设置多个气囊多个气孔,在同时安装多个支架时,气孔上都安装通气阀16以控制相应节段气体通断,使每个气囊对应安装各自对应的支架的支架时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65.遇到窄口时,控制装置根据阻力反馈结果控制通气阀16导通,前位气囊15膨胀拓宽窄口以便内丝杆1顺利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旋转驱动件14启动以驱动导引端部13的杆体转动并带动前位气囊15转动,以便全方位打开窄口,拓宽道路,方便内丝杆1整体继续向前移动。依次在预设位置安装各个支架。
66.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