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脐灸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2158388发布日期:2022-11-12 01:08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脐灸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脐灸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现代中医理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气血通畅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
3.脐灸,是中医的一种疗法,即在肚脐上隔药灸,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透入肌肤,刺激组织,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脐灸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艾柱直接灸,具体操作是将燃烧的艾炷直接悬在脐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觉得有温热感为度。第二种是神阙隔姜灸,具体操作是把姜片上穿刺数孔,覆盖于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度。
4.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饮食和生活节奏不规律则容易导致寒湿重,表现为嗜睡、身体劳累、容易出汗、怕冷、手脚冰凉、食欲不振、皮肤出痘、脸上油腻、舌苔白厚、肢体浮肿等。中医认为寒湿包括外感寒湿和内生寒湿两个方面。外感寒湿就是感受外界湿邪之气,导致气血运行阻碍。内生寒湿就是寒湿困在体内伤及脾阳,或者脾肾阳虚导致寒湿不能排出体外。外感寒湿会出现关节,筋骨疼痛的情况。内生寒湿会有畏寒,四肢怕冷,腹痛泄泻的症状。现代中医医药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治疗寒湿症状的艾灸手段。
5.现有技术“一种风湿用中药艾灸产品及其制备方法与其使用方法”公开了一种风湿用中药艾灸产品,包括艾灸产品药粉和蕲艾绒,艾灸产品药粉和蕲艾绒的质量比为1:4,艾灸产品药粉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川乌4~8份、制草乌4~8份、细辛2~4份、桂枝7~13份、乳香4~8份、没药4~8份、伸筋草7~13份、威灵仙7~13份、羌活4~8份、独活7~13份、川芎4~8份、鸡血藤7~13份、干姜4~8份、透骨草7~13份和红花4~8份。通过多种中草药互相配伍,对局部关节进行针对性治疗,直达病所,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以达祛湿散寒、行气活血、温经通络之功。
6.现有技术“一种用于艾灸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用于艾灸的制剂,制剂主要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艾绒40-100份,金银花1-3份,乳香1-6份,菊花1-3份,桂枝2-8份,苍耳子1-3份,决明子1-6份,赤芍1-6份,牛黄1-3份,蒲公英0.5-2份,桑叶1-3份和青蒿1-3份。具有消除炎症、化瘀消肿、拔毒祛湿寒、舒筋活血,解热清毒和止痒的功效。
7.由上述现有技术可知,现有的艾灸配方将不同的中药原料添加到艾绒中形成新的配方应用于艾灸中,然而其对寒湿症状的治疗效果不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艾灸配方驱寒除湿效果不显著的缺陷,提供一种
脐灸组合物、含有脐灸组合物的脐灸艾条,以及脐灸套装。
9.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脐灸组合物和脐灸艾条的制备方法。
10.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脐灸组合物的应用。
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12.一种脐灸组合物,包括如下按重量份计算的组分:艾草10~15份、秦艽10~15份、天花粉20~25份、大血藤10~15份、四楞筋骨草10~15份、蜂蜡600~1275份。
13.优选地,脐灸组合物包括如下按重量份计算的组分:艾草13份、秦艽13份、天花粉22份、大血藤14份、四楞筋骨草15份、蜂蜡770份。
14.优选地,艾草为保存3~5年的陈艾。陈艾灸火“温而不燥,润能通经”。燃烧时陈年艾绒热力温和,能窜透皮肤,直达深部,经久不消,功效强劲。新艾闻起来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施灸火烈且有灼痛感,而陈艾施灸则相对柔和、灸感明显、效果好。陈艾含挥发油少,燃烧缓慢,火力温和,燃着后烟少,艾油已经完全挥发掉,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而且渗透力好,艾灰不易脱落;而新艾则没有这些优点,新艾气味辛烈、含挥发油多,燃烧快,火力强,燃着后烟大,艾灰易脱落,容易伤及皮肤和血脉;新艾其中的挥发油没有完全挥发掉,不仅不能达到治疗效果,而且可能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例如使病患上火。
15.本发明意外的发现从传统中药中选择四楞筋骨草等几位药材进行配伍,取得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显著的效果。
16.传统中药药典中记载,艾草具有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的功效;秦艽具有袪风、袪湿、袪寒的功能;天花粉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大血藤具有袪风、袪湿、消肿止痛的作用;四楞筋骨草具有袪风、袪湿、活血通络的作用;蜂蜡具有抗菌消炎、解毒止痛的功效。但,中药药典及其他著作中并没有公开上述几位药能够组合使用的报道和启示。
17.本发明创新的采用蜂蜡作为基质材料,一方面充分发挥蜂蜡的主要成分对人体的益处,如烷醇和烷酸形成的酯类(70%-72%)、游离脂肪酸(14%-15%)、以饱和烃为主的烃类(12%左右),部分游离脂肪醇类、水和矿物质以及少量的黄酮类、维生素、色素等;另一方面,以蜂蜡为溶剂,充分提取和吸收各个组份中的有效成分(例如秦艽中挥发油(己醛、丙基苯、柠檬烯、棕榈酸等),天花粉中的氨基酸、多糖和皂苷等),在燃烧过程中存在于蜂蜡的有效成分在预先受热时(燃烧前)就能够挥发并被人体皮肤吸收,进而减少直接燃烧而破坏和减少有效成分;更进一步的,蜂蜡具有在室温即可凝固定形的重要性质,能够制备成空心管状结构。
18.一种脐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9.s1.按重量份,将艾草、秦艽、天花粉、大血藤和四楞筋骨草分别粉碎成粉,过筛之后得到艾草粉末、秦艽粉末、天花粉粉末、大血藤粉末和四楞筋骨草粉末;
20.s2.取艾草粉末、秦艽粉末、天花粉粉末、大血藤粉末和四楞筋骨草粉末并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粉末;
21.s3.取混合粉末和蜂蜡于容器内,在预设温度下加热预设时间,搅拌均匀得到脐灸组合物。
22.优选地,过筛的筛目数为600~800目。
23.优选地,预设温度为65~70℃,预设时间为8~10小时。
24.一种脐灸艾条,包含脐灸组合物,脐灸艾条为空心管状结构。
25.优选地,脐灸艾条的内径为13~15mm。脐灸艾条的内径过大时,容易向下喷火;内径过小时,灰渣容易堵塞管口。
26.优选地,脐灸艾条的长度为20~30cm。
27.优选地,脐灸艾条的壁厚为1~3mm。进一步优选地,脐灸艾条的壁厚为2mm。
28.一种脐灸艾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9.将温度处于60~65℃的脐灸组合物均匀涂抹至艾叶纸表面,将艾叶纸卷紧成空心管状,晾干得到脐灸艾条。
30.优选地,艾叶纸由艾叶制成,相比一般的桑皮纸、棉纸,在艾灸时治疗效果较好。
31.一种脐灸套装,包括脐灸艾条和脐灸装置,脐灸装置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放置部、底座和隔挡部;底座的底部设有敞开的空腔,底座顶部设开口,开口连接至空腔;放置部用于放置脐灸艾条,放置部设有通腔,放置部的通腔通过开口连通底座的空腔;底座空腔内设置有隔挡部,隔挡部上设有通孔。
32.优选地,本发明提供一种脐灸套装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脐灸装置对准肚脐(神阙穴),将脐灸艾条的一端点燃,插入脐灸装置中,脐灸艾条的一端与脐灸装置之间形成密闭空间,脐灸艾条燃烧产生负压,使药烟倒流,药烟从上至下流动,并与肚脐部皮肤接触,药烟中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渗透入人体内,以起到排出人体寒湿的作用。
33.脐灸艾条燃烧时,靠近燃烧部的蜂蜡温度升高,溶解于蜂蜡中的有效成分受热能够快速和全面的挥发出来,并因负压,随着药烟倒流,与肚脐部皮肤接触,发挥疗效。
34.所述药烟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有效成分,例如秦艽中挥发油(己醛、丙基苯、柠檬烯、棕榈酸等),天花粉中的氨基酸、多糖和皂苷等。
35.优选地,每次灸2~3根,一根25分钟左右,每天灸一次,十次一疗程。
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37.1、本发明将艾草、秦艽、天花粉、大血藤、四楞筋骨草和蜂蜡粉碎成粉末并混合均匀制成脐灸组合物,并应用于脐灸艾条。将上述原料按重量比混合之后制成脐灸艾条,将脐灸艾条点燃后药物以烟雾状渗入人体皮肤中,可快速排祛人身寒湿。相比于使用传统的纯艾条,本发明提供的脐灸艾条的有效率提升了30%,可见本发明提供的脐灸艾条实现了显著的增强脐灸艾条驱寒除湿的治疗效果。
38.2、本发明提供的脐灸艾条的制备方法中,将温度处于60~65℃的脐灸组合物均匀涂抹至艾叶纸表面,得到被脐灸组合物浸润的艾叶纸,将被脐灸组合物浸润的艾叶纸卷紧成空心管状,晾干得到脐灸艾条。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常将艾绒碾压成圆柱状进行燃烧的方式,本发明提供的脐灸组合物充分渗透在艾叶纸中,在燃烧时可完全燃烧并释放烟状脐灸组合物作用于人体皮肤表面。
39.3、本发明创新的提出了将脐灸艾条和脐灸装置配套使用,脐灸艾条燃烧时,在密闭的空腔内部产生负压,使药烟倒流,药烟从上至下流动,并与肚脐部皮肤接触,药烟中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渗透入人体内,以起到排出人体寒湿的作用。
40.4、本发明创新的采用蜂蜡作为一味有效成分、溶剂和塑形剂。一方面作为溶剂,在制备脐灸艾条过程中通过熬制将各个组份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溶于蜂蜡;另一方面,脐灸艾条燃烧时,靠近燃烧部的蜂蜡温度升高,溶解于蜂蜡中的有效成分受热就能够快速和全面的挥发出来,并因负压,随着药烟倒流,与肚脐部皮肤接触,发挥疗效。
附图说明
41.图1为实施例7中脐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2.图2为实施例7中脐灸装置的爆炸图。
43.图3为实施例7中脐灸装置插入艾条的剖视图。
44.其中:1、脐灸艾条;2、放置部;3、底座;4、隔挡部;5、通孔;501、第一通孔;502、第二通孔;6、提手部。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6.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
47.除非特别说明,以下实施例所用试剂和材料均为市购。
48.实施例1
49.一种脐灸组合物,包括如下按重量份的组分制备得到:艾草10份、秦艽10份、天花粉20份、大血藤10份、四楞筋骨草10份、蜂蜡600份。
50.其制备方法如下:
51.s1.按重量份,分别称取艾草(3年陈艾)100g、秦艽100g、天花粉200g、大血藤100g、四楞筋骨草100g分别粉碎成粉,过800目筛之后得到艾草粉末、秦艽粉末、天花粉粉末、大血藤粉末和四楞筋骨草粉末;
52.s2.取艾草粉末、秦艽粉末、天花粉粉末、大血藤粉末和四楞筋骨草粉末并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粉末;
53.s3.称取150g混合粉末,将混合粉末加入1500g蜂蜡中,于容器内在65℃条件下加热10小时得到液态脐灸组合物。
54.一种含有脐灸组合物的脐灸艾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5.取一张艾叶纸,待液态脐灸组合物温度降至60℃时,将其均匀涂抹至艾叶纸表面,得到被脐灸组合物浸润的艾叶纸,借助一根直径为13mm的圆柱形模具将被脐灸组合物浸润的艾叶纸卷紧成空心管状,晾干得到长度为28cm,内径为13mm,外径为15mm的脐灸艾条。
56.实施例2~6
57.实施例2~6中的脐灸组合物的各类原料的重量份比例与实施例1不同,具体见表1;与其对应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方法中的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各步骤中的工艺条件,具体见表2,制备得到的脐灸艾条进行临床实验测试。
58.表1
[0059] 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艾草(份)1010121315秦艽(份)1010121315
天花粉(份)2020202225大血藤(份)1010121415四楞筋骨草(份)1010101515蜂蜡(份)9007206607701275
[0060]
表2
[0061][0062][0063]
实施例7
[0064]
一种脐灸套装,包括脐灸艾条和脐灸装置。
[0065]
如图1所示,脐灸装置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放置部2、底座3和隔挡部4;底座3的底部设有敞开的空腔,底座3顶部设开口,开口连接至空腔;放置部2,用于放置脐灸艾条1,放置部2设有通腔,放置部2的通腔通过开口连通底座3的空腔;底座2空腔内设置有隔挡部4,隔挡部4上设有通孔5。
[0066]
在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中,先将本脐灸装置的底座3和隔挡部4配合放置在所需理疗的部位上,将底座3与理疗部位贴合,将燃烧的脐灸艾条1放置在放置部2上,脐灸艾条1在燃烧时,由于脐灸艾条1是设有通腔的,脐灸艾条1燃烧会通过放置部2的通腔将底座3空腔内的氧气吸出燃烧,底座3内部和外部形成压差,使得脐灸艾条1所产生的烟雾被吸到底座3空腔内,使得艾灸的理疗效果更好。
[0067]
在实施过程中,隔挡部4包括挡板,通孔5设置在挡板上。挡板的边缘向下延伸出与底座3内壁贴合的第一凸起,第一凸起底部与底座3底部平齐。挡板的边缘向上延伸出与底
座3内壁贴合的第二凸起。
[0068]
隔挡部4套接在底座3的内部,使用时,套接好,放置在理疗部位上,隔挡部4的挡板用于挡住燃烧产生的灰烬,通孔5便于烟雾的流通,第一凸起与底座3底部平齐,避免因为第一凸起造成底座3漏气,使疗效不佳。设置第二凸起,有一定盛放灰烬的能力,避免使用完毕取出倒出灰烬时,灰烬滑落到理疗部位或其他地方。
[0069]
通孔5包括第一通孔501和第二通孔502,第一通孔501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502的直径。第一通孔501均匀分布在隔挡部4的中心,第二通孔502均匀围绕分布在第一通孔501区域周围。隔挡部4在第一通孔501区域外向上延伸出有第三凸起。
[0070]
通孔5分为第一通孔501区域和第二通孔502区域,其中第一通孔501区域设置在通孔5的中心位置,灰烬通过放置部2的通腔掉落时,较小的第一通孔501更能够阻隔掉落的灰烬,较大的第二通孔502围绕设置在第一通孔501区域,用于烟雾的流通,第一通孔501区域向上延伸处的第三凸起是用于盛放灰烬,避免使用完毕取出倒出灰烬时,灰烬滑落到理疗部位或其他地方。
[0071]
放置部2为管状结构,通腔上宽下窄。
[0072]
脐灸艾条1为管状结构,放置部2通腔上宽下窄,脐灸艾条1放置在通腔内,会被卡住,而不是通过放置部2通腔滑落。
[0073]
底座3两侧设有提手部6。
[0074]
其中提手部6可以用于拿取本脐灸装置,还可以通过捆绑两侧提手部6来将本脐灸装置固定在理疗部位上。
[0075]
底座3为梯形圆柱结构,梯形圆柱结构的边为弧形边。
[0076]
本脐灸装置底座3与理疗部位的接触面为圆形,减少边角造成漏气。
[0077]
在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中,先将隔挡部4配合放置在所需理疗的部位上,再将底座3套接在与理疗部位贴合,将管状脐灸艾条1插入在放置部2的通腔内上,点燃脐灸艾条1,脐灸艾条1在燃烧时,由于脐灸艾条1是设有通腔的,脐灸艾条1燃烧会通过放置部2的通腔将底座3空腔内的氧气吸出燃烧,底座3内部和外部形成压差,使得脐灸艾条1所产生的烟雾被吸到底座3空腔内,使得艾灸的理疗效果更好,脐灸艾条1燃烧通过放置部2掉落到底座3空腔内的灰烬都被挡板挡住避免烫伤。
[0078]
对比例1~5
[0079]
对比例1~5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各组分在制备方法中的重量占比,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具体见表3,制备得到的脐灸艾条进行相关的临床实验测试。
[0080]
表3
[0081] 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对比例5艾草(g)0100100100100秦艽(g)1000100100100天花粉(g)2002000200200大血藤(g)1001001000100四楞筋骨草(g)1001001001000蜂蜡(g)15001500150015001500
[0082]
对比例6~8
[0083]
对比例6~8中的脐灸艾条的制备方法中的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以下工艺条件。具体的工艺条件见表4,制备得到的脐灸艾条进行相关的临床实验测试。
[0084]
表4
[0085] 对比例6对比例7对比例8加热温度(℃)30℃70℃100℃加热时间(h)10小时5小时2小时
[0086]
对比例9~13
[0087]
对比例9~13中的脐灸艾条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脐灸组合物应用于制作脐灸艾条时,其管径不同。具体的管径数据见表5,制备得到的脐灸艾条进行相关的燃烧实验测试。
[0088]
表5
[0089][0090]
对比例14
[0091]
对比例1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0092]

所述脐灸组合物中不使用蜂蜡;
[0093]

脐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s3.称取150g混合粉末,将混合粉末加入适量蒸馏水中,于容器内在65℃条件下加热10小时后冷却,得到膏状脐灸组合物。
[0094]

一种含有脐灸组合物的脐灸艾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95]
取一张艾叶纸,膏状脐灸组合物均匀涂抹至艾叶纸表面,得到被脐灸组合物浸润的艾叶纸,借助一根直径为13mm的圆柱形模具将被脐灸组合物浸润的艾叶纸卷紧成空心管状,晾干得到长度为28cm,内径为13mm,外径为15mm的脐灸艾条。
[0096]
该脐灸艾条无法保持空心管状,因此在使用时借助绳子等卷成空心管状,将制备得到的脐灸艾条进行相关的临床实验测试。
[0097]
本发明制得的脐灸艾条通过以下方法进行临床实验测试,具体如下:
[0098]
(1)临床实验
[0099]
1)治疗效果实验
[0100]
鉴于上述对比例6中,制备方法中温度过低导致最终无法成功制得脐灸艾条。因此选取本发明实施例1~6和对比例1~5、7~8和14制得的脐灸艾条以及空白例纯艾条(用棉纸包裹艾绒形成的实心艾条,现有市售商品)进行临床实验。
[0101]
本发明寻找750名风湿患者进行实验,风湿患者表现为手足冷、关节疼痛等症状。将750名风湿患者均分为15组,每组各50人。分别使用本发明中的实施例1~6和对比例1~
5、7~8和14制得的脐灸艾条以及空白例纯艾条进行施灸,连续十天,每天施灸1.5小时。测试结果如表6:
[0102]
本发明采用一种脐灸套装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03]
将脐灸装置对准肚脐(神阙穴),将脐灸艾条的一端点燃,插入脐灸装置中,脐灸艾条的一端与脐灸装置之间形成密闭空间,脐灸艾条燃烧产生负压,使药烟倒流,药烟从上至下流动,并与肚脐部皮肤接触,药烟中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渗透入人体内,以起到排出人体寒湿的作用。
[0104]
表6
[0105][0106][0107]
由表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5制得的脐灸艾条最终的有效率较高,达92%。实施例4中制得的脐灸艾条最终的有效率为90%,与实施例5较为相近。分析实施例1~5可知,随着脐灸组合物的组分含量的不断增加,最终的有效率呈现一个先增后减的趋势。反观对比例1~5中,当脐灸组合物的配方中缺少某一种药材时,最终制备得到的脐灸艾条的有效率在60%~70%之间。可知脐灸艾条中的每一种材料都是最终发挥其治疗效果的关键成分,缺一不可。各个成分之间的功效有一定差别,例如,艾草具有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的功效,秦艽具有袪风、袪湿、袪寒的功能,天花粉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大血藤具有袪风、袪湿、消肿止痛的作用,四楞筋骨草具有袪风、袪湿、活血通络的作用,蜂蜡具有抗菌消炎、解毒止痛的功效。虽然各个单独的组分作用机理不一致,但是将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之后,协同作用可以进一步优化驱寒除湿的治疗效果。
[0108]
对比例7中制备时的熬煮时间不够,因而导致组成艾条配方的有效成分未能充分
被蜂蜡提取并融于蜂蜡中,在燃烧过程中损失掉。对比例8中的温度过高,一方面导致蜂蜡变质,另一方面高温使得配方中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减少,因而不能完全发挥药效。
[0109]
从对比例14可知,未使用蜂蜡的情况下,蒸馏水一方面无法充分提取有效成分,另一方面该脐灸艾条燃烧速度快,有效成分迅速燃烧殆尽,无法充分与人体皮肤接触而被吸收,再者,无法制备成空心管状并定型。
[0110]
空白例中使用传统方法中的纯艾柱,有效率仅为60%,对病患的治疗效果远远不及本发明的实施例1,可见本发明提供的脐灸艾条比传统艾条见效快、治疗效果显著、性能稳定、对寒湿症状立竿见影,可大大提升脐灸的疗效。
[0111]
2)燃烧实验
[0112]
取本发明实施例1和对比例9~13的不同直径的艾条进行燃烧测试实验,其结果如表7。
[0113]
表7
[0114][0115]
由表7可知,当将脐灸组合物应用于制备脐灸艾条时,若脐灸艾条的管径过大或过小时,都会影响其燃烧效果。当脐灸艾条的管径过小时,燃烧产生的灰渣容易堵塞艾条从而阻碍艾条的进一步燃烧;当脐灸艾条的管径过大时,会导致管径内氧气含量过高使火力过盛,导致管口喷火,会产生灼伤人体皮肤表面的风险。实验最终证明脐灸艾条的内径为13~15mm时,脐灸艾条的燃烧效果最好。
[0116]
(2)临床案例
[0117]
刘某,45岁,手足冰凉,夏天需穿长衣长裤,额头冒冷风,经常感冒,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脐灸套装进行施灸,每天一次,一次灸3根,连续施灸十天后额头冒冷风症状消失,连续施灸两个月之后感冒症状消失。
[0118]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