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植入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44253发布日期:2022-09-07 11:31阅读:88来源:国知局
眼部植入管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眼部植入管。


背景技术:

2.眼睛包括位于角膜与虹膜、晶状体之间的前房,该前房填充有被称为房水的流体。在正常人眼睛中,房水由虹膜后面的睫状体以恒定的速率(通常为每分钟约2.2至2.7微升)产生,在常规的流出通路中,该房水在晶状体与虹膜之间流过,并且然后经由小梁网排出,并且返回到循环系统。
3.维持从正常眼睛的这种流出的眼内压往往保持在10mmhg至20mmhg的范围内。然而,与心动周期、眨眼、白天活动以及其他原因有关的iop可能存在显著变化。若小梁网流体流出路径中存在堵塞,这将导致眼睛中积聚过多的流体,并且随后使iop升高至始终比大约18mmhg大的值。在一些情况下,iop可能高达50mmhg或者更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压力增加造成了对于视神经的不可逆性损伤并且导致视力丧失。
4.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疗法、激光小梁成形术、小梁切除术以及眼内引流植入物方法。
5.而在其他治疗方法已经无效的情况下,眼内引流植入物方法是最常用的,这些植入物包括引流装置,在手术过程中,该植入物被插置到眼睛中,使得房水可以通过引流路径排出并且离开前房。
6.而现有的眼部植入物无法有效的满足植入时的支撑效果与导流效果的有效协调。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眼部植入管,本发明可以有效的提高植入管体的支撑效果及导流效果的有效协调。
8.其技术方案如下:
9.眼部植入管,包括植入管体,
10.所述植入管体呈纵向设置,其前端形成前进端,其后端形成施力端;
11.所述植入管体的内部中空而形成流体通道;
12.所述植入管体的管壁包括连接体及位于连接体之间的镂空腔,所述镂空腔与所述流体通道相通;
13.所述镂空腔在所述管壁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连接体在所述管壁的投影面积;
14.所述植入管体呈弧形弯曲,其外径为0.25毫米至0.4毫米,管壁厚度为0.01毫米至0.2毫米。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自然状态下,所述植入管体相对于其曲率中心呈整体圆弧的六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分布。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体包括位于第一方向的第一主基体、第二主基体,以及位于第二方向的第三主基体、第四主基体;
17.所述第一主基体、第二主基体、第三主基体、第四主基体均向所述植入管体的第一端部延伸而形成两个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主基体、第二主基体、第三主基体、第四主基体均向所述植入管体的第二端部延伸而形成两个第二连接臂;
18.所述第一主基体、第二主基体的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三主基体、第四主基体的所述第二连接臂相连接;所述第一主基体、第二主基体的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三主基体、第四主基体的所述第一连接臂相连接。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基体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臂分别与所述第三主基体、第四主基体同一侧的所述第二连接臂相连接;
20.所述第一主基体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臂分别与所述第三主基体、第四主基体同一侧的所述第一连接臂相连接。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至少其中之一设有弯折缓冲段。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折缓冲段位于所述第一主基体、第二主基体的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三主基体、第四主基体的所述第二连接臂之间。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基体、第三主基体、第二主基体、第四主基体依次沿所述植入管体的周向方向设置。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体具有多个主基体,多个主基体沿所述植入管体的不同周向位置、不同轴向位置均匀交错设置,各相邻的主基体之间通过连接臂连接;其中,至少部分连接臂具有弯折缓冲段,且不同周向方向的两个所述弯折缓冲段之间具有间隙。
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植入管体至少具有第一基准面及第二基准面,第一基准面相对于第二基准面偏离,所述植入管体在所述第一基准面上的弯曲柔性与所述植入管体在所述第二基准面的弯曲柔性接近。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植入管体在所述第一基准面上的弯曲柔性与所述植入管体在所述第二基准面的弯曲柔性相等。
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准面相对于所述第二基准面垂直。
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准面位于呈弧形弯曲的所述植入管体所在的平面。
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植入管体的横断面上,位于所述第一基准面第一侧的所述镂空腔及所述连接体与位于所述第一基准面第二侧的所述镂空腔及所述连接体相对应,且,位于所述第二基准面第一侧的所述镂空腔及所述连接体与位于所述第二基准面第二侧的所述镂空腔及所述连接体相对应。
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第一基准面上的所述镂空腔的部分区域相互均匀间隔设置,位于所述第二基准面上的所述镂空腔的部分区域相互均匀间隔设置。
31.在所述前进端的前端形成导引斜面,在所述施力端上设有施力缺口。
32.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33.该眼部植入管整体呈管体结构,其植入管体的外径其外径为0.25毫米至0.4毫米,该植入管体整体呈弧形弯曲状,该植入管体可以与眼睛的生理特性相吻合,植入管体的内部中空而形成流体通道,植入管体的管壁包括连接体及镂空腔,将眼部植入物植入人体眼
睛后,可以有效的将房水通过缕空腔进入流体通道,并经植入管体的流体通道排出前房,而达到前房内外液压的平衡;所述镂空腔在所述管壁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连接体在所述管壁的投影面积,在达到房水引流的前提下,有效的保证植入管体的支撑强度;在植入管体的前端形成前进端,其后端形成施力端,在进行植入手术时,通过向施力端进行施力,以便推动前进端向前端方向推进,并将所述植入管体植入到眼前节。
附图说明
34.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眼部植入管第一方向的结构图;
35.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36.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37.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眼部植入管第二方向的结构图;
38.图5是图4中b处放大图;
39.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40.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眼部植入管第三方向的结构图;
41.图8是图7中c处放大图;
42.图9是图8的局部放大图;
43.附图标记说明:
44.11、第一基准面,12、第二基准面,
45.21、前进端,211、导引斜面,22、施力端,221、施力缺口,23、流体通道,24、镂空腔,
46.30、连接体,311、第一主基体,312、第二主基体,313、第三主基体,314、第四主基体,321、第一连接臂,322、第二连接臂,323、第一弯折缓冲段,324、第二弯折缓冲段,325、内弧边,3261、第一内直边,3262、第二内直边,330、变形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48.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
…”
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49.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50.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固定于”、“连接于”,可以是直接固定或连接于一个元件,也可以是间接固定或连接于一个元件。
51.如图1至图9所示,眼部植入管,其包括植入管体,所述植入管体呈纵向设置,其前端形成前进端21,其后端形成施力端22;所述植入管体的内部中空而形成流体通道23;所述植入管体的管壁包括连接体30及位于连接体30之间的镂空腔24,所述镂空腔24与所述流体通道23相通;所述镂空腔24在所述管壁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连接体30在所述管壁的投影面积;所述植入管体呈弧形弯曲,其外径为0.25毫米至0.4毫米,管壁厚度为0.01毫米至0.2毫米。
52.该眼部植入管整体呈管体结构,其植入管体的外径为0.25毫米至0.4毫米,该植入
管体整体呈弧形弯曲状,该植入管体可以与眼睛的生理特性相吻合,植入管体的内部中空而形成流体通道23,植入管体的管壁包括连接体30及镂空腔24,将眼部植入物植入人体眼睛后,可以有效的将房水通过缕空腔进入流体通道23,并经植入管体的流体通道23排出前房,而达到前房内外液压的平衡;所述镂空腔24在所述管壁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连接体30在所述管壁的投影面积,在达到房水引流的前提下,有效的保证植入管体的支撑强度;在植入管体的前端形成前进端21,其后端形成施力端22,在进行植入手术时,通过向施力端22进行施力,以便推动前进端21向前端方向推进,并将所述植入管体植入到眼前节。
53.如图1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在自然状态下,所述植入管体相对于其曲率中心呈整体圆弧的约四分之一分布。将该眼部植入管植入人体眼睛后,可以对人体眼部前房的部分区域起到导流作用,若需要导流的区域较大,可以相应增加眼部植入管的长度,或者采用多个所述眼部植入管即可。
54.为方便将本实施例所述眼部植入管准确的植入人体眼部,本实施例中,尽量保证所述植入管体在几个方向的弯曲柔性不至于相差太大,具体而言,所述植入管体具有第一基准面11及第二基准面1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准面11位于呈弧形弯曲的所述植入管体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基准面12为所述植入管体的纵向断面,该第一基准面11相对于第二基准面12垂直,所述植入管体在所述第一基准面11上的弯曲柔性与所述植入管体在所述第二基准面12的弯曲柔性接近,优选的,所述植入管体在所述第一基准面11上的弯曲柔性与所述植入管体在所述第二基准面12的弯曲柔性相等,该植入管体的柔性可以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来实现,可以理解,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并通过不同刚性的材质来实现。第一基准面11如图4所示,在此图中,第一基准面11呈弧形弯曲且垂直于图4所示的纸面;第一基准面11如图7所示,在此图中,第一基准面11呈平面且垂直于图7所示的纸面。
55.为保证所述植入管体在不同方向的弯曲柔性要求、所述植入管体的房水导流效果以及所述植入管体的的支撑效果,本实施例的所述植入管体的细化结构可重点结合图3、图6及图9所示。
56.所述连接体30包括位于第一方向的第一主基体311、第二主基体312,以及位于第二方向的第三主基体313、第四主基体314;所述第一主基体311、第三主基体313、第二主基体312、第四主基体314依次沿所述植入管体的周向方向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基准面12的方向大致平行,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基准面11大致平行。
57.所述连接体30具有多个主基体,多个主基体沿所述植入管体的不同周向位置、不同轴向位置均匀交错设置,各相邻的主基体之间通过连接臂连接;其中,至少部分连接臂具有弯折缓冲段,且不同周向方向的两个所述弯折缓冲段之间具有间隙。以下为所述连接体30的详细结构说明:
58.所述第一主基体311、第二主基体312、第三主基体313、第四主基体314均向所述植入管体的第一端部延伸而形成两个第一连接臂321,所述第一主基体311、第二主基体312、第三主基体313、第四主基体314均向所述植入管体的第二端部延伸而形成两个第二连接臂322;
59.所述第一主基体311、第二主基体312的所述第一连接臂321与所述第三主基体313、第四主基体314的所述第二连接臂322相连接;所述第一主基体311、第二主基体312的所述第二连接臂322与所述第三主基体313、第四主基体314的所述第一连接臂321相连接;
具体为:
60.所述第一主基体311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臂321分别与所述第三主基体313、第四主基体314同一侧的所述第二连接臂322相连接;所述第一主基体311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臂322分别与所述第三主基体313、第四主基体314同一侧的所述第一连接臂321相连接。所述第二主基体312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臂321分别与所述第三主基体313、第四主基体314同一侧的所述第二连接臂322相连接;所述第二主基体312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臂322分别与所述第三主基体313、第四主基体314同一侧的所述第一连接臂321相连接。
61.所述第一主基体311、第二主基体312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臂321上均具有第一弯折缓冲段323,所述第三主基体313、第四主基体314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臂322上均具有第二弯折缓冲段324;相邻的各所述第一主基体311、第二主基体312、第三主基体313、第四主基体314的弯折缓冲段中,所述第一主基体311的第一个第一弯折缓冲段323与所述第四主基体314的第一个第二弯折缓冲段324对接,所述第一主基体311的第二个第一弯折缓冲段323与所述第三主基体313的第一个第二弯折缓冲段324对接,所述第二主基体312的第一个第一弯折缓冲段323与所述第三主基体313的第二个第二弯折缓冲段324对接,所述第二主基体312的第二个第一弯折缓冲段323与所述第四主基体314的第二个第二弯折缓冲段324对接;在相对接的所述第一弯折缓冲段323、第二弯折缓冲段324中,其弯折方向相反,在所述第一弯折缓冲段323及第二弯折缓冲段324的背侧形成第一内直边3261及第二内直边3262,第一内直边3261与第二内直边3262之间形成变形间隙330。
62.前述所述第一主基体311、第二主基体312、第三主基体313、第四主基体314的连接结构可以使整个植入管体呈网状的结构,首先可以满足房水导流的要求,其次可以满足植入管体的整体支撑性要求,再者可以植入管体在各方向变形的弯曲柔性的要求。
63.所述第一弯折缓冲段323、第二弯折缓冲段324的设置,可以使所述植入管体在进行弯曲时,可以较为方便的进行变形,在变形过程中,若植入管体发生弯曲或变形,由于变形间隙330的存在,可以确保整体植入管体有一定的变形的空间,另一方面,在植入时或植入后,若植入管体的变形超过一定的范围,则第一内直边3261与第二内直边3262可以限制进一步产生弯曲变形。
64.如图3、图6及图9所示,所述第一主基体311、第二主基体312、第三主基体313、第四主基体314上的两个第一连接臂321之间、两个第二连接臂322之间均具有内弧边325,在植入管体进行弯曲变形时,可以避免管壁产生较大的扭曲。
65.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植入管体的横断面上,位于所述第一基准面11第一侧的所述镂空腔24及所述连接体30与位于所述第一基准面11第二侧的所述镂空腔24及所述连接体30相对应,且,位于所述第二基准面12第一侧的所述镂空腔24及所述连接体30与位于所述第二基准面12第二侧的所述镂空腔24及所述连接体30相对应。位于所述第一基准面11上的所述镂空腔24的部分区域相互均匀间隔设置,位于所述第二基准面12上的所述镂空腔24的部分区域相互均匀间隔设置。该结构可以有效的保证该植入管体在各方向的柔性基本保持一致,避免在所述植入管体的局部弯曲柔性不致而造成的植入困难,或者出现在局部支撑刚性不一而引起的导流不畅。可以理解,由于所述植入管体的主体呈弯曲状态,且考虑产品的加工误差,前述“相对应”、“均匀间隔”并不要求有具体严格的尺寸要求,可以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或偏移。
66.在所述前进端21的前端形成导引斜面211,在所述施力端22上设有施力缺口221。在植入时,可以将植入工具的前端卡入施力缺口221中,前端的导引斜面211可以引导所述植入管体的植入。
67.本实施例中,所述植入管体的所述第一主基体311、第二主基体312、第三主基体313、第四主基体314及其第一连接臂321、第二连接臂322整体一体成型,其材质可用外科植入用金属、高分子材料或生物材料,其中金属包括但不限于钛合金、镁合金、镍钛合金、钽合金,优选镍钛合金;高分子材料包括硅胶或聚乳酸plga;生物材料包括动物源性组织、人源性组织、提纯胶原或重组胶原。
68.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所述述植入管体的其外径为0.25毫米至0.4毫米,管壁厚度为0.01毫米至0.2毫米,在采用相应的外径尺寸及管壁厚度尺寸时,需要满足对其尺寸的必要优化与协调,如:在其管壁厚度为0.15毫米时,其外径不可能采用0.25毫米,在考虑其流体通道必要尺寸的情况下,其外径至少应在0.3毫米以上。
69.以上实施例也并非是基于本发明的穷尽性列举,在此之外,还可以存在多个未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违反本发明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