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科术后俯卧体位监测辅助装置

文档序号:33373111发布日期:2023-03-08 03:02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眼科术后俯卧体位监测辅助装置

1.本发明涉及术后检测辅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眼科术后俯卧体位监测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眼科的全称是眼病专科,眼科常见疾病如近视等原因所致的各种类型的视网膜脱离、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这些疾病常常需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或气体填充手术,临床上俯卧位是硅油或气体填充患者术后最常用的体位,在术后,需要对患者的体征进行实时测,因此,需要患者保持固定姿势,俯卧位是把病人置于俯卧式体位,可因重力作用促进气管内分泌物引流,减少心脏纵膈对下垂肺区的压迫,使背侧肺泡复张,改善通气血流比值,增加通气量,俯卧位通气可以显著改善肺氧合且有降低病死率的优势。
3.现有技术中的俯卧体位辅助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够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如果需要观测时需要患者起身到指定的位置进行观测,在患者起卧的过程中,容易影响患者休息,且不便于根据患者头部大尺寸进行调整,患者在检测时,往往需要对头部进行固定,患者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不便于活动,大大影响了患者的舒适感。
4.因此,发明一种眼科术后俯卧体位监测辅助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眼科术后俯卧体位监测辅助装置,通过伸展组件、稳定立柱和侧支撑柱的相互传动,便于根据患者的头部大小进行调整,且调节方便,硅胶垫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避免对患者面部造成损害,从而可以使患者有轻微的活动,同时能够防患者产生大幅度的晃动,影响患者的体征检测,本装置可以根据患者的面部轮廓调整,便于检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俯卧体位辅助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够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如果需要观测时需要患者起身到指定的位置进行观测,在患者起卧的过程中,容易影响患者休息,且不便于根据患者头部大尺寸进行调整,患者在检测时,往往需要对头部进行固定,患者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不便于活动,大大影响了患者的舒适感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眼科术后俯卧体位监测辅助装置,包括用于供患者进行俯卧的俯卧床体、用于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和支撑的辅助组件,以及对患者眼部进行检测的检测组件,所述辅助组件连接在俯卧床体的一端,所述检测组件安装于辅助组件的内部,所述俯卧床体的端部开设有空槽,所述空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端部铰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端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辅助组件固定连接;
7.所述辅助组件包括
8.位于辅助组件内部的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固定于辅助组件靠近俯卧床体一侧内壁的主支撑梁和与主支撑梁相对的副支撑梁,所述主支撑梁和副支撑梁传动连接,所述主支撑梁和副支撑梁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杆;
9.用于连接主支撑梁和副支撑梁的伸展组件,所述伸展组件用于带动主支撑梁和副
支撑梁进行稳定伸展和收缩,且所述伸展组件包括铰接件和滑动件,铰接件的内部设置有上铰接块和下铰接块;
10.位于辅助组件内部且与辅助组件滑动连接的检测底座,所述检测底座用于对检测组件进行支撑;
11.用于连接检测底座和伸展组件的稳定立柱,所述稳定立柱用于使检测底座保持在主支撑梁和主支撑梁之间;
12.位于检测底座顶部且与稳定立柱传动连接的侧支撑柱,所述侧支撑柱用于对患者面部侧面进行支撑;
13.所述伸展组件、稳定立柱、侧支撑柱和固定立柱均关于辅助组件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为两个。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辅助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检测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滑槽相对应的滑块。
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副支撑梁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辅助组件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块相对应的限位槽,其中一个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限位块固定连接。
1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副支撑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立柱,所述固定立柱的形状设置为l形,所述固定立柱的端部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珠,所述转动珠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顶支撑块。
1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铰接件与连接杆铰接,所述铰接件包括上铰接条和下铰接条,所述上铰接条包括两个铰接的上转动杆,其中一个所述上转动杆与主支撑梁内部的连接杆铰接,另一个所述上转动杆与副支撑梁内部的连接杆铰接,所述上铰接块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上转动杆的连接处,下铰接条包括两个铰接的下转动杆,其中一个所述下转动杆与主支撑梁内部的连接杆铰接,另一个所述下转动杆与副支撑梁内部的连接杆铰接,所述下铰接块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下转动杆的连接处,所述滑动件包括固定在主支撑梁上的主动滑条,所述主动滑条的内部开设有主滑动槽,所述主滑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固定在副支撑梁上的副滑动条。
1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稳定立柱的内部开设有立柱槽,所述立柱槽的内部开设有贯穿稳定立柱的通槽,所述稳定立柱的内部靠近立柱槽的下方开设有通孔,上铰接块和下铰接块均与立柱槽滑动连接。
1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侧支撑柱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与通孔相配合的插杆,所述插杆的内部铰接有传动杆,所述下铰接块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铰接板,所述铰接板贯穿侧支撑柱且与通槽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杆远离插杆的一端与铰接板铰接。
2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侧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检测底座的顶部开设有条槽,所述活动块与条槽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侧支撑块a。
2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支撑梁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下支撑块,所述副支撑梁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上支撑块a,所述上支撑块a的顶部设置有上防护块,所述上防护块、下支撑块、上支撑块a和侧支撑块a的顶部均设置有硅胶垫。
2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副支撑梁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上支撑块b,所述上支撑块b的内部设置有上承托块,所述上支撑块b和上承托块的前侧均开设有第一螺纹槽,所述第一螺纹槽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钉,所述第一螺纹钉贯穿上承托块且延伸至上承托块内部,所述上支撑块b和上承托块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螺纹槽,所述第二螺纹槽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钉,所述第二螺纹钉贯穿上支撑块b且延伸至上承托块的内部,上承托块的内部开设有多个等距分布的透气孔;
23.所述上支撑块b的后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内部配合有护耳块,所述上支撑块b的两端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护耳块的前端底部开设有凸块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凸块与凹槽卡合连接,所述护耳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插块,所述上支撑块b的后侧开设有与插块配合的插孔,所述插块与插孔卡合连接;
24.所述护耳块的后侧上方开设有护耳槽;
25.所述侧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侧支撑块b,所述支撑块b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拆卸板,所述拆卸板和侧支撑块b的内部均开设有第三螺纹槽,所述第三螺纹槽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三螺纹钉,所述第三螺纹钉贯穿拆卸板且延伸至侧支撑块b内部,所述侧支撑块b的内部设置有侧脸承托块,所述侧支撑块b的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侧脸承托块的内部设置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卡块;
26.所述侧支撑块b的内侧由上向下呈倾斜设置,且所述侧支撑块b的内表面呈凹形设置。
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28.1、通过将头部放置在辅助组件上,使患者的额头放置在上防护块上,患者的下巴放置在下支撑块上,将侧脸放置在侧支撑块a上,从而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支撑,然后将头部固定,当患者想要摆动头部,会带动辅助组件边侧的转动块与固定块转动,且由于辅助组件位于空槽内部,能够限制辅助组件的转动角度,当患者想要转动头部时,会带动辅助组件通过转轴转动,而辅助组件在空槽的作用下,会限制辅助组件的转动角度,从而可以使患者有轻微的活动,增强患者的舒适感,且在空槽的作用下,能够防患者产生大幅度的晃动,影响患者的体征检测,且当换患者在晃动时,会带动辅助组件随之晃动,能够防止检测组件与患者眼部角度偏移,影响检测结果;
29.2、通过根据患者头部的大小调整副支撑梁与主支撑梁之间的距离,副支撑梁与主支撑梁在收缩时,挤压伸展组件,通过稳定立柱带动检测底座在滑槽上滑动,进而使检测底座保持在主支撑梁与副支撑梁之间,因此,可以使检测底座到主支撑梁的距离和到副支撑梁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一定的比例,不仅可以根据患者的头部大小进行调整,且调节方便;
30.3、顶支撑块顶部的转动珠可以在转动槽内部转动,能够使顶支撑块根据患者的头部形状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了适用性,所述上防护块、下支撑块、上支撑块a和侧支撑块a的顶部均设置有硅胶垫,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避免对患者面部造成损害;
31.4、上支撑块b的内部设置的透气孔便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便于透气,当患者的头部放置在上上承托块内部时,上承托块的后侧抵在患者头顶,防止患者头部向前滑动,致使上承托块接触患者眼部,上支撑块b和上承托块的下方均倾斜设置,从而使上承托块的底部抵在患者的发际线部位,能够防止上支撑块b距离眼睛较近,在活动时,拉扯眼部皮肤,不利于患者伤处恢复,护耳块便于对患者的头部进行进一步的固定,防止患者在转动头部时,头
部不能与辅助组件联动,造成患者面部在上支撑块b上摩擦,且能够避免装置挤压耳部,影响耳部血液循环的现象,侧支撑块b的内表面呈凹形设置,有利于更加适应人体的面部轮廓,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发明的俯卧床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本发明的辅助组件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本发明的辅助组件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本发明的辅助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38.图6为本发明的主支撑梁与副支撑梁连接结构示意图;
39.图7为本发明的副支撑梁与固定立柱连接结构示意图;
40.图8为本发明的主支撑梁与伸展组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41.图9为本发明的稳定立柱与侧支撑柱连接结构示意图;
42.图10为本发明的图9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43.图11为本发明的固定立柱与顶支撑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44.图12为本发明的上支撑块b与上承托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45.图13为本发明的上承托块与护耳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46.图14为本发明的上支撑块b与上承托块分解结构示意图;
47.图15为本发明的侧支撑块b分解结构示意图。
48.附图标记说明:
49.1、俯卧床体;2、辅助组件;3、主支撑梁;4、伸展组件;5、稳定立柱;6、侧支撑柱;7、检测底座;8、固定立柱;
50.101、空槽;102、固定块;103、转动块;104、转轴;
51.201、底板;202、滑槽;203、限位槽;204、电动推杆;
52.301、下支撑块;302、副支撑梁;303、限位块;304、上支撑块a;305、上防护块;306、连接杆;307、上支撑块b;308、上承托块;
53.3071、第一螺纹钉;3072、第二螺纹钉;
54.3081、透气孔;3082、导向板;3083、凸块;3084、护耳块;3085、凹槽;3086、插块;3087、插孔;3088、护耳槽;
55.401、主动滑条;402、主滑动槽;403、副滑动条;404、上铰接条;405、下铰接条;406、下铰接块;407、铰接板;
56.501、立柱槽;502、通槽;503、通孔;
57.601、插杆;602、侧支撑块a;603、传动杆;604、侧支撑块b;605、拆卸板;606、侧脸承托块;607、卡槽;608、卡块;609、第三螺纹钉;
58.701、滑块;702、条槽;703、检测组件;
59.801、顶支撑块;802、转动珠;803、转动槽;804、电动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6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61.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15所示的一种眼科术后俯卧体位监测辅助装置,包括用于供患者进行俯卧的俯卧床体1、用于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和支撑的辅助组件2,以及对患者眼部进行检测的检测组件703,辅助组件2连接在俯卧床体1的一端,检测组件703安装于辅助组件2的内部,俯卧床体1的端部开设有空槽101,空槽1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2,固定块102的端部铰接有转动块103,转动块103的端部设置有转轴104,转轴104的另一端与辅助组件2固定连接;
62.辅助组件2包括
63.位于辅助组件2内部的支撑部件,支撑部件包括固定于辅助组件2靠近俯卧床体1一侧内壁的主支撑梁3和与主支撑梁3相对的副支撑梁302,主支撑梁3和副支撑梁302传动连接,主支撑梁3和副支撑梁302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杆306;
64.用于连接主支撑梁3和副支撑梁302的伸展组件4,伸展组件4用于带动主支撑梁3和副支撑梁302进行稳定伸展和收缩,且伸展组件4包括铰接件和滑动件,铰接件的内部设置有上铰接块和下铰接块406;
65.位于辅助组件2内部且与辅助组件2滑动连接的检测底座7,检测底座7用于对检测组件703进行支撑;
66.用于连接检测底座7和伸展组件4的稳定立柱5,稳定立柱5用于使检测底座7保持在主支撑梁3和主支撑梁3之间;
67.位于检测底座7顶部且与稳定立柱5传动连接的侧支撑柱6,侧支撑柱6用于对患者面部侧面进行支撑;
68.伸展组件4、稳定立柱5、侧支撑柱6和固定立柱8均关于辅助组件2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为两个。
69.具体的,在使用时,患者通过俯卧在俯卧床体1上,将头部放置在辅助组件2上,使患者的额头放置在上防护块305上,患者的下巴放置在下支撑块301上,将侧脸放置在侧支撑块a602上,从而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支撑,然后将头部固定,当患者想要摆动头部,会带动辅助组件2边侧的转动块103与固定块102转动,且由于辅助组件2位于空槽101内部,能够限制辅助组件2的转动角度,当患者想要转动头部时,会带动辅助组件2通过转轴104转动,而辅助组件2在空槽101的作用下,会限制辅助组件2的转动角度,从而可以使患者有轻微的活动,增强患者的舒适感,且在空槽101的作用下,能够防患者产生大幅度的晃动,影响患者的体征检测,且当换患者在晃动时,会带动辅助组件2随之晃动,能够防止检测组件703与患者眼部角度偏移,影响检测结果;
70.用户可以根据患者头部的大小调整副支撑梁302与主支撑梁3之间的距离,副支撑梁302与主支撑梁3在收缩时,挤压伸展组件4,伸展组件4带动上铰接块和下铰接块406活动,上铰接块和下铰接块406通过稳定立柱5带动检测底座7在滑槽202上滑动,进而使检测底座7保持在主支撑梁3与副支撑梁302之间,下铰接块406通过的调整且用户可以通过传动
杆603推动侧支撑柱6向内侧滑动,进而调整两个侧支撑块a602之间的距离,且由于侧支撑柱6在检测底座7上滑动,因此,可以使侧支撑块a602到主支撑梁3的距离和到副支撑梁302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一定的比例,便于根据患者的头部大小进行调整且调节方便。
7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辅助组件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201,底板201的顶部开设有滑槽202,检测底座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滑槽202相对应的滑块701。
72.当检测底座7进行活动时,检测底座7底部的滑块701在滑槽202内部滑动,能够对检测底座7进行限位,保持稳定。
73.进一步的,副支撑梁30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03,辅助组件2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块303相对应的限位槽203,其中一个限位槽203的内部安装有液压缸204,液压缸204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限位块303固定连接;
74.当需要对装置进行调整时,用户可以通过启动液压缸204,液压缸204通过带动限位块303在限位槽203内滑动,进而带动副支撑梁302活动,其中副支撑梁30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03,能够增强副支撑梁302的稳定性;
75.对上述结构中的进一步优化,为了对患者进行固定,同时增强患者的舒适度,副支撑梁3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立柱8,固定立柱8的形状设置为l形,固定立柱8的端部安装有电动推杆804,电动推杆80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底部开设有转动槽803,转动槽80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珠802,转动珠8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顶支撑块801。
76.使用时,当患者将头部位置调整好后,用户可以启动电动推杆804,电动推杆804推动连接块活动,连接块带动顶支撑块801与患者后脑勺相抵,从而固定患者的头部,防止患者头部发生偏移,导致检测不准确,其中顶支撑块801顶部的转动珠802可以在转动槽803内部转动,能够使顶支撑块801根据患者的头部形状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了适用性。
77.在上述结构中,铰接件与连接杆306铰接,铰接件包括上铰接条404和下铰接条405,上铰接条404包括两个铰接的上转动杆,其中一个上转动杆与主支撑梁3内部的连接杆306铰接,另一个上转动杆与副支撑梁302内部的连接杆306铰接,上铰接块转动连接于两个上转动杆的连接处,下铰接条405包括两个铰接的下转动杆,其中一个下转动杆与主支撑梁3内部的连接杆306铰接,另一个下转动杆与副支撑梁302内部的连接杆306铰接,下铰接块406转动连接于两个下转动杆的连接处,滑动件包括固定在主支撑梁3上的主动滑条401,主动滑条401的内部开设有主滑动槽402,主滑动槽40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固定在副支撑梁302上的副滑动条403;
78.当主支撑梁3与副支撑梁302之间的距离变小时,主支撑梁3与副支撑梁302挤压伸展组件4,从而使上铰接条404和下铰接条405转动收缩,上铰接条404中的上转动杆向上转动,从而减小两个上转动杆之间的角度,下铰接条405中的下转动杆向下转动,从而减小两个下转动杆之间的角度,同时,副支撑梁302挤压副滑动条403在主动滑条401内部的主滑动槽402力滑动,进一步提高了副支撑梁302的稳定性。
79.进一步的,稳定立柱5的内部开设有立柱槽501,立柱槽501的内部开设有贯穿稳定立柱5的通槽502,稳定立柱5的内部靠近立柱槽501的下方开设有通孔503,上铰接块和下铰接块406均与立柱槽501滑动连接;
80.在上铰接条404和下铰接条405转动收缩时,带动上铰接块和下铰接块406之间的距离扩大,使上铰接块和下铰接块406在稳定立柱5内部的立柱槽501内部滑动,从而带动稳
定立柱5活动,使稳定立柱5保持在主支撑梁3与副支撑梁302之间,稳定立柱5带动检测底座7在滑槽202内部滑动,能够通过对装置的检测底座7的位置进行调整,进而带动检测组件703的进行位置调整,提高了调整的效率,节约了调整检测组件703的时间。
8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侧支撑柱6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与通孔503相配合的插杆601,插杆601的内部铰接有传动杆603,下铰接块406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铰接板407,铰接板407贯穿侧支撑柱6且与通槽502滑动连接,传动杆603远离插杆601的一端与铰接板407铰接;
82.当下铰接块406在立柱槽501内向下滑动时,下铰接块406带动铰接板407活动,铰接板407推动传动杆603转动,从而带动传动杆603推动侧支撑柱6远离稳定立柱5,其中侧支撑柱6边侧的插杆601在通孔503内部活动,从而能够对侧支撑柱6进行限位。
83.如图9所示,侧支撑柱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检测底座7的顶部开设有条槽702,活动块与条槽702滑动连接,侧支撑柱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侧支撑块a602;
84.当侧支撑柱6移动时,带动底部的活动块在条槽702内部滑动,从而对侧支撑柱6进行限位,提高了侧支撑柱6的稳定性,其中侧支撑柱6带动顶部的向内部滑动,从而调整两个侧支撑块a602之间的距离,使侧支撑块a602随着上支撑块a304的移动而移动,大大提高了装置的自动化功能,使调整更加方便快捷。
85.实施例一
86.在上述结构中,主支撑梁3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下支撑块301,副支撑梁302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上支撑块a304,上支撑块a304的顶部设置有上防护块305,上防护块305、下支撑块301、上支撑块a304和侧支撑块a602的顶部均设置有硅胶垫,副支撑梁302的活动能够调整副支撑梁302顶部的上支撑块a304,与下支撑块301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根据患者的头部的大小进行调整,扩大了装置的适用范围,硅胶垫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避免对患者面部造成损害。
87.实施例二
88.副支撑梁302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上支撑块b307,上支撑块b307的内部设置有上承托块308,上支撑块b307和上承托块308的前侧均开设有第一螺纹槽,第一螺纹槽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钉3071,第一螺纹钉3071贯穿上承托块308且延伸至上承托块308内部,上支撑块b307和上承托块308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螺纹槽,第二螺纹槽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钉3072,第二螺纹钉3072贯穿上支撑块b307且延伸至上承托块308的内部,上承托块308的内部开设有多个等距分布的透气孔3081;
89.具体的,用户可以通过将上承托块308放置在上支撑块b307的内部,其中上支撑块b307的底部与上承托块308的顶部相配合,然后将第一螺纹钉3071安装在第一螺纹槽内部,从而将上承托块308和上支撑块b307固定在一起,然后通过第二螺纹钉3072安装在第二螺纹槽内部,能够使上承托块308和上支撑块b307进行进一步的固定,便于对上支撑块b307进行拆卸和安装,用户可以根据患者头部的大小更换不同尺码的上支撑块b307,上支撑块b307的内部设置的透气孔3081便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便于透气,当患者的头部放置在上上承托块308内部时,上承托块308的后侧抵在患者头顶,防止患者滑动,致使上承托块308接触患者眼部,上支撑块b307和上承托块308的下方均倾斜设置,从而使上承托块308的底部抵在患者的发际线部位,能够防止上支撑块b307距离眼睛较近,在活动时,拉扯眼部皮
肤,不利于患者伤处恢复,防止患者面部与检测组件703之间的角度改变,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90.其中,上支撑块b307的后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板3082,导向板3082的内部配合有护耳块3084,上支撑块b307的两端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凸块3083,护耳块3084的前端底部开设有凸块3083相配合的凹槽3085,凸块3083与凹槽3085卡合连接,护耳块308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插块3086,上支撑块b307的后侧开设有与插块3086配合的插孔3087,插块3086与插孔3087卡合连接;
91.具体的,用户可以通过导向板3082将护耳块3084插接在上支撑块b307后侧,导向板3082便于对护耳块3084进行导向,护耳块3084底部的凸块3083插接在凹槽3085内部,护耳块3084内部的插块3086插接在插孔3087内部,从而对护耳块3084进行固定,便于对患者的头部进行进一步的固定,防止患者在转动头部时,头部不能与辅助组件2联动,造成患者面部在上支撑块b307上摩擦。
92.其中,护耳块3084的后侧上方开设有护耳槽3088,用户可以将患者的耳部置于护耳槽3088内部,避免造成装置挤压耳部,影响耳部血液循环的现象,且有利于装置进一步地适应患者的面部轮廓;
93.结构中侧支撑柱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侧支撑块b604,侧支撑块b606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拆卸板605,拆卸板605和侧支撑块b604的内部均开设有第三螺纹槽,第三螺纹槽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三螺纹钉609,第三螺纹钉609贯穿拆卸板605且延伸至侧支撑块b604内部,侧支撑块b604的内部设置有侧脸承托块606,侧支撑块b604的内部开设有卡槽607,侧脸承托块606的内部设置有与卡槽607相配合的卡块608;
94.具体的,在使用时,用户可以将侧脸承托块606安装在侧支撑块b604的内部,使侧支撑块b604边侧的卡块608卡合在卡槽607内部,从而对侧支撑块b604进行限位,然后通过将第三螺纹钉609安装在第三螺纹槽内部,使第三螺纹钉609贯穿拆卸板605延伸至侧支撑块b604内部,从而对侧支撑块b604进行固定安装,便于对侧支撑块b604进行拆卸安装,便于根据患者的不同脸型更换不同尺寸的侧支撑块b604,提高了装置的适应性;
95.其中,侧支撑块b604的内侧由上向下呈倾斜设置,且侧支撑块b604的内表面呈凹形设置,有利于更加适应人体的面部轮廓,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96.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