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效驱蚊止痒喷雾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045000发布日期:2022-08-06 05:12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长效驱蚊止痒喷雾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卫生用品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长效驱蚊止痒喷雾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在夏季,蚊虫叮咬可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等炎症,还会传播登革热、疟疾、丝虫病等疾病,并且会降低睡眠质量,影响情绪,因此,蚊虫叮咬在身体和精神上都一直困扰着人们,防蚊驱蚊显得非常重要。人们一直以来采用的防蚊驱蚊方法较多,比如使用蚊帐,防蚊纱窗,燃烧蚊香,电蚊香液,驱蚊凝胶,灭蚊灯,驱蚊药剂等,各种驱蚊方法各有利弊,人们最看中的是安全性和驱蚊效果。
3.采用含有驱蚊成分的外用产品进行驱蚊的方法具有使用方便的优势,因而应用非常普遍。驱蚊成分主要有合成驱蚊成分(如避蚊胺、除虫菊酯、驱蚊酯等)和天然驱蚊成分。天然驱蚊成分比合成驱蚊成分使用安全性高,但通常天然驱蚊成分更容易挥发,有效驱蚊时间更短,因而其应用受到限制。
4.桉叶油醇(1,8-桉叶素)是一种天然单萜类化合物,存在于桉树属、丹参属、蔷薇属等植物中,具有类似樟脑的气味,具有良好的透皮渗透能力,具有改善胰腺炎、抗胆固醇生成等作用。其不仅具有良好的驱蚊效果,而且具有显著的止痒抗炎效果,用在被蚊虫叮咬的皮肤上既可减轻瘙痒感,又有利于消除红肿等症状。
5.薄荷脑(薄荷醇)也是一种天然单萜类化合物,可从薄荷的茎、叶中提取出来,在医药、日用品、食品中应用广泛,薄荷脑不仅可以驱蚊驱虫,而且具有清凉止痒作用,可减轻蚊虫叮咬后的瘙痒感。
6.可见,桉叶油醇与薄荷脑不仅可驱蚊防蚊,还具有止痒功效,非常适合用作驱蚊止痒喷雾的有效成分。但是,它们也具有天然驱蚊成分普遍具有的缺陷,即容易挥发,有效时间短,难以实现长效驱蚊止痒。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提出一种长效驱蚊止痒喷雾及制备方法,以桉叶油醇、薄荷脑为主要驱蚊止痒成分,通过添加魔芋葡甘聚糖、苦参碱,可明显延长驱蚊止痒成分的有效作用时间。
8.本发明涉及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效驱蚊止痒喷雾,该喷雾的组分包括桉叶油醇、薄荷脑、海藻糖、丁香酚、硬脂酸盐、乙醇、去离子水、魔芋葡甘聚糖、苦参碱。优选的,各组分的重量份为,桉叶油醇3-5份、薄荷脑1-2份、海藻糖1-2份、丁香酚0.5-1份、硬脂酸盐1-3份、乙醇22-23份、去离子水62.1-70.3份、魔芋葡甘聚糖1-1.5份、苦参碱0.2-0.4份。
9.优选的,硬脂酸盐为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硬脂酸镁中的至少一种。
10.为延长桉叶油醇、薄荷脑的有效作用时间,本发明创造性地在喷雾中添加了魔芋葡甘聚糖。魔芋葡甘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安全无毒副作用,具有可溶性,其充分溶解后形成透明溶胶,该溶胶具有良好的成膜能力。并且,魔芋葡甘聚糖具有很好的吸水性,可锁
住水分,将喷雾喷涂在皮肤表面后,魔芋葡甘聚糖可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高含水量膜层,既可使皮肤表面长时间保持湿润,增加皮肤水润感,又可通过膜层和水分的阻隔作用降低桉叶油醇、薄荷脑的挥发速度,延长驱蚊和止痒的有效时间。魔芋葡甘聚糖的添加量不宜过少,以不低于1%为宜,这是由于添加量太少时不能形成连续膜层,阻隔作用不明显。魔芋葡甘聚糖的添加量也不宜过多,以不超过1.5%为宜,这是由于:第一,魔芋葡甘聚糖溶于水后对流动性的影响较大,若添加量太高,喷雾粘度大,会造成不易喷涂或堵塞;第二,魔芋葡甘聚糖添加量太高,会造成桉叶油醇、薄荷脑向空气中挥发的速度太慢,不能实现良好的驱蚊效果。
11.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在喷雾中添加了苦参碱。苦参碱本身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进一步提高对蚊虫叮咬部位的消炎止痒效果,更为重要的是,苦参碱可提供一定的碱性环境,在魔芋葡甘聚糖成膜后可促使膜层凝胶化,提高膜层力学性能,从而减少活动时的膜层破损,以保证持久的驱蚊止痒功效。
12.另外,本发明的喷雾中还添加了海藻糖、丁香酚,海藻糖可在夏季温度较高时防止皮肤受损,有利于保持肌肤活力,丁香酚具有抗菌作用。
1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长效驱蚊止痒喷雾的制备方法,根据各原料的溶解能力及挥发性,采用四次搅拌法,每次搅拌选择合适的温度、搅拌速度及时间,保证可溶组分的充分溶解、不可溶组分的充分分散,同时减少易挥发组分在制备过程中的挥发。制备步骤具体为:(1)将去离子水预热,加入魔芋葡甘聚糖进行一次搅拌,直至呈透明状;(2)加入薄荷脑、硬脂酸盐,进行二次搅拌;(3)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海藻糖,进行三次搅拌;(4)加入桉叶油醇、丁香酚、乙醇、苦参碱,进行四次搅拌,即可。
14.优选的,步骤(1)中,去离子水的预热温度为50-55℃。
15.优选的,步骤(1)中,一次搅拌的转速为500-600r/min,时间不低于1h。
16.优选的,步骤(2)中,二次搅拌的转速为200-250r/min,时间为20-30min。
17.优选的,步骤(3)中,三次搅拌的转速为200-250 r/min,时间为5-10min。
18.优选的,步骤(4)中,四次搅拌的转速为50-80 r/min,时间为5-10min。
1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效驱蚊止痒喷雾及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和优异的效果在于:1.本发明在喷雾中添加具有良好吸水性和成膜性的魔芋葡甘聚糖,喷涂后可形成高含水量膜层,既增加皮肤水润感,又可通过膜层和水分的阻隔作用降低桉叶油醇、薄荷脑的挥发速度,延长驱蚊和止痒的有效时间。
20.2.本发明在喷雾中添加苦参碱,既可提高消炎止痒效果,又可促进魔芋葡甘聚糖膜层凝胶化,从而减少活动时的膜层破损,以保证持久的驱蚊止痒功效。
21.3.本发明的驱蚊止痒喷雾制备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方法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
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23.实施例1(1)将去离子水预热至50℃,加入魔芋葡甘聚糖,以600r/min搅拌1h,直至呈透明状;(2)加入薄荷脑、硬脂酸锌,以250r/min搅拌30min;(3)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海藻糖,以200 r/min搅拌10min;(4)加入桉叶油醇、丁香酚、乙醇、苦参碱,以80 r/min搅拌5min,即可。
24.按重量份计,桉叶油醇5份、薄荷脑2份、海藻糖1份、丁香酚0.5份、硬脂酸锌2份、乙醇22.5份、魔芋葡甘聚糖1.5份、苦参碱0.4份,余量为去离子水。
25.实施例2(1)将去离子水预热至55℃,加入魔芋葡甘聚糖,以500r/min搅拌1h,直至呈透明状;(2)加入薄荷脑、硬脂酸锌,以250r/min搅拌20min;(3)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海藻糖,以250 r/min搅拌8min;(4)加入桉叶油醇、丁香酚、乙醇、苦参碱,以70 r/min搅拌8min,即可。
26.按重量份计,桉叶油醇4份、薄荷脑1.5份、海藻糖2份、丁香酚0.7份、硬脂酸锌1份、乙醇22份、魔芋葡甘聚糖1.5份、苦参碱0.4份,余量为去离子水。
27.实施例3(1)将去离子水预热至53℃,加入魔芋葡甘聚糖,以550r/min搅拌1h,直至呈透明状;(2)加入薄荷脑、硬脂酸锌,以220r/min搅拌25min;(3)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海藻糖,以200 r/min搅拌10min;(4)加入桉叶油醇、丁香酚、乙醇、苦参碱,以80 r/min搅拌5min,即可。
28.按重量份计,桉叶油醇3份、薄荷脑1份、海藻糖2份、丁香酚0.5份、硬脂酸锌2份、乙醇23份、魔芋葡甘聚糖1.5份、苦参碱0.4份,余量为去离子水。
29.实施例4与实施例3相比,实施例4的魔芋葡甘聚糖为1.2份,其他组分及制备条件相同。
30.实施例5与实施例3相比,实施例5的魔芋葡甘聚糖为1份,其他组分及制备条件相同。
31.实施例6与实施例3相比,实施例6的苦参碱为0.2份,其他组分及制备条件相同。
32.对比例1与实施例3相比,对比例1未添加苦参碱,其他组分及制备条件相同。
33.对比例2与实施例3相比,对比例2未添加魔芋葡甘聚糖,其他组分及制备条件相同。
34.性能测试:(1)驱避率:采集白纹伊蚊幼虫,繁殖3代,选择羽化3-5d的整齐一致、健康、未吸血的蚊虫,参照《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gb/t 13917.9-2009)中的方法进行测试。选择120名健康志愿者,分为6组,每组20名。在志愿者两只手背露出4
×
4cm的
部位,其余部位严密包裹,将实施例3-6及对比例1-2得到的驱蚊喷雾分别喷洒于每组志愿者一只手的试验部位,喷涂量为0.2ml/cm2,另一只作为空白对照;将两只手臂伸入装有100只白纹伊蚊的蚊笼中,记录2min内停留于露出部位吸血的蚊虫个数,计算驱避率=1-(喷雾手臂蚊虫叮咬的次数/空白手臂蚊虫叮咬的次数)
×
100%,并计算每组所有志愿者的平均值;在60min、120min、180min、240min后再进行驱避率测试。
35.(2)止痒效果:选择120名健康志愿者,分为6组,每组20名。在两只手背露出4
×
4cm的部位,伸入装有100只白纹伊蚊的蚊笼中,2min后取出,在每组志愿者一只手的叮咬部位分别喷洒实施例3-6及对比例1-2得到的驱蚊喷雾,喷涂量为0.2ml/cm2,另一只手作为空白对照;3h后进行问卷调查,让志愿者感受此时两只手的瘙痒状况,询问与空白手臂相比,喷雾手臂的止痒效果是否明显,记录统计人数。
36.所得数据如表1所示。
37.表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