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由转动的多功能解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48113发布日期:2022-09-07 12:28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可自由转动的多功能解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自由转动的多功能解剖器。


背景技术:

2.彭氏多功能系列手术解剖器,集吸引、电凝(切)、刮扒、剥离四大功能于一体,手术者手持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可完成除缝合之外的各种操作,如切开、止血、解剖等动作。术中不需要频繁地更换各种器械,这对医护人员及病人来讲,都节约了许多宝贵时间,减少了术中的出血量,使手术质量大大提高,同时也减少了病人的医疗费,在电凝时产生的臭气也随时被吸光,有利于手术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被称为“环保电刀”,故已被广泛应用于全国数百家医院的临床,公布号为cn1440728a的发明专利申请即公布了该多功能手术解剖器。
3.然而,虽然上述多功能手术解剖器在功能上已经很全面,但该解剖器只能通过转动绝缘体来转动多用管,进而改变多用管的吸引角度和电凝、电切的作用位置,而电刀是无法转动的。在手术过程中,有些病灶需要电切后进行电凝,医生需要采用转动手或转动解剖器来将电刀调整到合适的操作角度,而转动手来改变电刀角度的动作,增加了医生手臂负担,并且转动手也可能会阻挡医生视野;若采用转动解剖器来改变电刀角度,医生手握解剖器的位置发生变化,非常规的手握方式,增加了医生使用解剖器的难度,手指不便按压电凝、电切开关,这两种方式无疑都增加了手术风险,僵硬的限制了电刀的使用,电刀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解剖器电刀的使用受到限制,不便调节使用角度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自由转动使用电刀和多用管的多功能解剖器。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可自由转动的多功能解剖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内吸管和多用管,所述内吸管一端套设在多用管内且端部连接有电刀、另一端套设在中心轴内,所述中心轴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中心轴上开设有滑板滑槽;所述壳体一端设有推块,所述推块包括前推块和后推块,所述前推块和后推块交错设置在壳体端部外周,所述前推块和后推块均通过铰接机构分别连接有内管滑板和外管滑板,所述内管滑板和外管滑板均设置在滑板滑槽内,所述内管滑板一端与内吸管连接,所述外管滑板一端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固定在多用管上。转动前推块和后推块组合成的圆形体,利用设置在中心轴滑板滑槽内的内管滑板和外管滑板,实现带动中心轴转动,由于内管滑板和外管滑板分别与内吸管和多用管固定连接,中心轴会和内吸管和多用管发生同步转动,从而使电刀转动,进而调整电刀使用的角度,通过依次推动前推块和后推块可将电刀从多用管内推出,转动中心轴即可在电刀状态下改变电刀使用角度,便于医生在手术时自由旋转电刀调节使用角度。
6.进一步地,所述铰接机构包括设置在前推块和后推块下端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连杆,位于前推块上的连杆连接内管滑板,位于后推块上的连杆连接外管滑板,所述内管滑板和外管滑板一端均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两端均与连杆转动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一端设有拨块,所述壳体与拨块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拨块呈圆柱形、且拨块的曲面为纹路结构,所述拨块与中心轴固定连接,所述拨块中部设有通孔,该通孔与中心轴内的内吸管连通。便于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通过拨块转动电刀。在初始状态前推块和后推块卡在下壳体与拨块之间的间隙中,拨块的曲面为纹路结构,在转动拨块时提供摩擦力。
8.进一步地,所述前推块和后推块的截面均为三角形,所述前推块两端底角宽度大于顶角宽度,所述后推块的两端底角宽度小于顶角宽度,每两个相邻所述前推块卡住中间的后推块。通过卡住后推块来防止多用管自由滑动。
9.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固定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对应电凝功能和电切功能分别设有电凝开关和电切开关,所述电路板下方设有导电拨片。
10.进一步地,所述多用管上对应电路板处开设有矩形开口,所述导电拨片下方设有导电圈,所述导电圈套设在多用管外、且穿过矩形开口与内吸管连接。通过导电拨片和导电圈将电路板产生的电流传递到电刀,使电刀具有电凝和电切功能,导电圈为圆环形,保证导电拨片与导电圈处于接触状态。
11.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导线孔,所述导线孔连通至电路板。便于将电源与电路板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推键滑槽,所述推键滑槽上设有推键,所述推键滑槽底部开设有滑道,所述推键穿过滑道连接有卡块。便于医生在手术时通过推键将电刀推出。
13.进一步地,所述卡块呈u型,所述推键与卡块横板底面连接,所述卡块凹槽内设有卡圈,所述卡圈套设在多用管上,所述多用管对应推键滑槽处开设有矩形滑口,所述卡圈穿过矩形滑口与内吸管连接。卡圈环形结构保证无论电刀如何转动卡圈均卡在卡块凹槽内。
14.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一端为缩颈结构,所述内吸管和多用管从缩颈结构顶端穿出,所述多用管上套设有绝缘套,所述绝缘套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多用管顶端为斜端部。使斜端部具备电凝和电切的功能,防止在手术时,多用管伸出部分的管壁触碰到病人,对病人造成意外损坏。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一方面,本发明可以通过转动前推块和后推块组合成的圆形体,利用设置在中心轴滑板滑槽内的内管滑板和外管滑板,实现带动中心轴转动,由于内管滑板和外管滑板分别与内吸管和多用管固定连接,中心轴会和内吸管、多用管发生同步转动,从而使电刀转动,进而调整电刀使用的角度。具体的,通过依次推动前推块和后推块可将电刀从多用管内推出,转动中心轴即可在电刀状态下改变电刀使用角度,便于医生在手术时自由旋转电刀调节使用角度。
16.2.在进一步地的优化方案中,本发明还通过推动推键,由于卡块与卡圈配合,从而带动内吸管移动,将电刀从多用管内推出,通过转动拨块,可以带动中心轴转动,从而带动内吸管和多用管转动,在电刀从多用管内推出后也能转动电刀,便于解剖器的使用。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可自由转动的多功能解剖器的结构示意图1。
18.图2是本发明可自由转动的多功能解剖器的结构示意图2。
19.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20.图4是本发明可自由转动的多功能解剖器的结构示意图3。
21.图5是图4中b处放大图。
22.图6是铰接机构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1。
23.图7是铰接机构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2。
24.图8是铰接机构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3。
25.图9是壳体内部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0是铰接机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1。
27.图11是铰接机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2。
28.图12是壳体与中心轴转动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3是内管滑板与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中标号为:1为壳体、2为拨块、3为前推块、301为内管滑板、4为后推块、401为外管滑板、402为连接环、5为导线孔、6为电凝开关、7为电切开关、8为推键、801为卡块、9为滑槽、10为绝缘套、11为斜端部、12为电刀、13为导电圈、14为卡圈、15为电路板、16为导电拨片、17为连接件、18为连杆、19为连接块、20为内吸管、21为多用管、22为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13所示可自由转动的多功能解剖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内吸管20和多用管21,所述内吸管20一端套设在多用管21内且端部连接有电刀12、另一端套设在中心轴22内,所述中心轴22与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中心轴22上开设有滑板滑槽;所述壳体1一端设有推块,所述推块包括前推块3和后推块4,所述前推块3和后推块4交错设置在壳体1端部外周,所述前推块3和后推块4均通过铰接机构分别连接有内管滑板301和外管滑板401,所述内管滑板301和外管滑板401均设置在滑板滑槽内,所述内管滑板301一端与内吸管20连接,所述外管滑板401一端连接有连接环402,所述连接环402固定在多用管21上。铰接机构在中心轴22轴线方向上铰接,转动前推块3和后推块4形成的圆形体,可以带动中心轴22、内吸管20和多用管21同步转动,调整电刀12的使用角度,推动前推块3,内管滑板301和内吸管20同步向前移动,由于前推块3与内管滑板301通过铰接机构连接,前推块3会划入壳体1内部,将电刀12从多用管21内推出,即可使用电刀12,推动后推块4,后推块4会划入壳体1内部,后推块4前端顶在前推块3后端,后推块4推动前推块3一同向前移动,多用管21从壳体1内伸出的部分增加,解剖器的整体长度增加,增加解剖器的可作用距离。本实施例中,电刀从多用管21伸出所移动的距离取决于初始状态下内管滑板301到连接环402的最短距离,多用管21伸长的距离取决于中心轴22的长度。
32.如图6~图8所示,所述铰接机构包括设置在前推块3和后推块4下端的连接件17,所述连接件17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连杆18,位于前推块3上的连杆18连接内管滑板301,位于后推块4上的连杆18连接外管滑板401,所述内管滑板301和外管滑板401一端均连接有连接
块19,所述连接块19两端均与连杆18转动连接。先按压前推块3的前部斜面,使内管滑板301向前移动一定距离,再推动前推块3后部斜面,使前推块3上的连杆18趋于垂直状态,再用相同的步骤推动后推块4,使后推块4上的连杆18趋于垂直状态。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7和连接块19均为凹字型长板,连杆18两端分别设置在连接件17和连接块19的凹槽内且与槽壁转动连接。
33.如图1~图2所示,所述壳体1一端设有拨块2,所述壳体1与拨块2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拨块2呈圆柱形、且拨块2的曲面为纹路结构,所述拨块2与中心轴22固定连接,所述拨块2中部设有通孔,该通孔与中心轴22内的内吸管20连通。转动拨块2带动中心轴22转动,进而同步带动内吸管20和多用管21转动,使电刀12在使用状态下也能够转动,通过拨块2中间的通孔可连接吸引管,使多用管21具有吸引功能,吸引管与拨块2转动连接。
34.如图10~图11所示,所述前推块3和后推块4的截面均为三角形,所述前推块3两端底角宽度大于顶角宽度,所述后推块4的两端底角宽度小于顶角宽度,每两个相邻所述前推块3卡住中间的后推块4。通过前推块3卡住后推块4,使前推块3移动后才能移动后推块4,防止多用管21随意滑动。本实施例中,电刀12处于使用状态下时,前推块3后端的底角位于后推块4下方,解剖器从使用状态恢复成初始状态的过程中,前推块3后侧的斜面对后推块4有斜向上的推力,来保证前推块3将后推块4推回至原位,而达到上述目的取决于初始状态下内管滑板301到连接环402的最短距离,若距离过长,在使用状态下后推块4会位于前推块3后方,在将解剖器复位过程中,前推块3顶住后推块4前端将后推块4向后推动,前推块3无法给予后推块4向上的推力,无法将后推块4复位,若距离过短,后推块4在向壳体1内滑动的过程中,后推块4前端会处于前推块3的顶角或靠近顶角的位置的上方,由于后推块4向下运动的距离过短,后推块4会出现无法进入壳体1内的情况,无法完成本实施例所要达到的目的。
35.如图4~图5所示,所述壳体1内固定有电路板15,所述电路板15上对应电凝功能和电切功能分别设有电凝开关6和电切开关7,所述电路板15下方设有导电拨片16。所述多用管21上对应电路板15处开设有矩形开口,所述导电拨片16下方设有导电圈13,所述导电圈13套设在多用管21外、且穿过矩形开口与内吸管20连接。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导线孔5,所述导线孔5连通至电路板15。通过导线孔5使电路板15接通导线,按下电凝开关6或电切开关7,电路板15产生的电流通过导电拨片16和导电圈13传到内吸管20,使内吸管20端部的电刀12具备电凝或电切功能,本实施例中,电路板15下方对应解剖器的初始状态和使用状态导电圈13所处的位置均设有导电拨片16,其中使用状态为多用管21处于最大伸出距离时。根据本实施例结构可以想到的是,导电圈13可以与内吸管20滑动连接,矩形开口的长度与导电圈13的宽度相同,使内吸管20在移动过程中,导电圈13与导电拨片16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36.如图2~图3所示,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推键滑槽9,所述推键滑槽9上设有推键8,所述推键滑槽9底部开设有滑道,所述推键8穿过滑道连接有卡块801。所述卡块801呈u型,所述推键8与卡块801横板底面连接,所述卡块801凹槽内设有卡圈14,所述卡圈14套设在多用管21上,所述多用管21对应推键滑槽9处开设有矩形滑口,所述卡圈14穿过矩形滑口与内吸管20连接。推动推键8,通过卡块801与卡圈14的固定,在推动推键8的过程中带动内吸管20移动,从而使内管滑板301在滑板滑槽内滑动,连带前推块3滑到壳体1内,使电刀12从多用管21内伸出,当内管滑板301端部顶在连接环402上时,电刀12的伸出距离最大,继续推动推键8,内管滑板301端部会推动连接环402,使内吸管20和多用管21同步移动,直至推键8推至
推键滑槽9末端,这时内管滑板301只有少部分还处于滑板滑槽内。
37.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一端为缩颈结构,所述内吸管20和多用管21从缩颈结构顶端穿出,所述多用管21上套设有绝缘套10,所述绝缘套10与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多用管21顶端为斜端部11。斜端部11为导电结构,当电刀12可以进行电凝和电切时,斜端部11也具有电凝和电切时的功能,绝缘套10使多用管21只有斜端部11能够电凝和电切,防止在手术时多用管21伸出部分的管壁过多地触碰到病人的身体组织。
38.使用时,推动推键8,通过与卡圈14固定连接的卡块801,带动内吸管20移动,从而使内管滑板301在滑板滑槽内滑动,连带前推块3滑到壳体1内,电刀12从多用管21内伸出,当内管滑板301端部顶在连接环402上时,电刀12的伸出距离最大,继续推动推键8,内管滑板301端部会推动连接环402,使内吸管20和多用管21同步移动,直至推键8推至推键滑槽9末端,这时内管滑板301只有少部分还处于滑板滑槽内,此时电刀12处于使用状态,导线穿过导线孔5与电路板15连接,对电路板15进行供电,按下电凝开关6或电切开关7,电路板15产生的电流通过导电拨片16和导电圈13传到内吸管20,使内吸管20端部的电刀12具备电凝或电切功能,需要改变电刀12的使用角度时,转动拨块2带动中心轴22转动,进而同步带动内吸管20和多用管21转动,使电刀12在使用状态下也能够转动,通过拨块2中间的通孔可连接吸引管,使多用管21具有吸引功能,能够吸收手术过程中产生的碎屑、血液和烟雾。
39.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专利范围所述技术方案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