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407059发布日期:2022-09-03 07:19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制药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2.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常见的主要有:血热风燥型白疕和血虚风燥型白疕,症见皮疹为点滴状,基底鲜红色,表面覆有银白色鳞屑,或皮疹表面覆有较厚的银白色鳞屑;现有治疗此病的中成药很多,但大多治疗效果都不够理想。现有技术专利检索:1、中国专利公报2004年9月15日公开了名称为“治疗银屑病的颗粒及其制备工艺”公开号为cn1528416a的专利申请,组成此发明原料药的配比为:地黄10-20%、红花2-6%、玄参6-10%、金银花6-10%、牛蒡子6-10%、蝉蜕2-6%、防风2-6%、赤勺6-10%、白鲜皮6-10%、当归6-10%、苦参6-10%、牡丹皮6-10%、大青叶6-10%;2、2017年02月01日中国专利公报公开了名称为“无糖型消银颗粒及其质量检测方法”,公开号为cn106361884a的专利申请,组成此发明原料药的配比为:地黄182、牡丹皮92、赤芍92、当归92、苦参92、金银花92、玄参92、牛蒡子92、蝉蜕46、白鲜皮92、防风46、大青叶92、红花46;3、2008年6月18日中国专利公报公开了名称为“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为cn 101199663a的专利申请,组成此发明原料药的配比为:地黄10-20、牡丹皮5-15、赤芍6-12、当归7-12、苦参5-15、金银花7-13、玄参6-12、牛蒡子7-11、蝉蜕2-8、白鲜皮5-10、防风2-7、大青叶5-14、红花2-8;4、2002年9月11日中国专利公报公开了名称为“纳米消银制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为cn1368099a的专利申请,组成此发明原料药的配比为:纳米地黄10-50份、纳米牡丹皮10-50份、纳米赤芍5-50份、纳米当归10-50份、纳米苦参8-50份、纳米金银花10-50份、纳米玄参5-50份、纳米牛蒡子10-50份、纳米蝉蜕10-50份、纳米白鲜皮10-50份、纳米防风10-50份、纳米大青叶10-50份、纳米红花10-50份;5、《中国药典2020版一部》2020年5月公开了消银胶囊和消银片的处方及制法,消银胶囊和消银片的处方及制法相同,组成消银胶囊和消银片处方原料药的配比为:地黄91g、牡丹皮46g、赤芍46g、当归46g、苦参46g、金银花46g、玄参46g、牛蒡子46g、蝉蜕23g、白鲜皮46g、防风23g、大青叶46g、红花23g。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用以上1、2、3、4、5这五种组方配比制成的中成药的效果均不够理想;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在此组方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验摸索,对我公司产品“消银颗粒”的处方进行二次开发,意外的发现将“地黄”变成“地锦草”,对处方用量进行筛选,发现本发明中药配方制成的中成药,其临床药效学实验效果显著提高,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我们按常规工艺制成片剂、胶囊剂和颗粒剂,优选剂型为颗粒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疗效更为显著的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点是,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各原料药的用量配比为:
[0004][0005]
现有技术专利检索:1、中国专利公报2004年9月15日公开了名称为“治疗银屑病的颗粒及其制备工艺”公开号为cn1528416a的专利申请,组成此发明原料药的配比为:地黄10-20%、红花2-6%、玄参6-10%、金银花6-10%、牛蒡子6-10%、蝉蜕2-6%、防风2-6%、赤勺6-10%、白鲜皮6-10%、当归6-10%、苦参6-10%、牡丹皮6-10%、大青叶6-10%;2、2017年02月01日中国专利公报公开了名称为“无糖型消银颗粒及其质量检测方法”,公开号为cn106361884a的专利申请,组成此发明原料药的配比为:地黄182、牡丹皮92、赤芍92、当归92、苦参92、金银花92、玄参92、牛蒡子92、蝉蜕46、白鲜皮92、防风46、大青叶92、红花46;3、2008年6月18日中国专利公报公开了名称为“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为cn 101199663a的专利申请,组成此发明原料药的配比为:地黄10-20、牡丹皮5-15、赤芍6-12、当归7-12、苦参5-15、金银花7-13、玄参6-12、牛蒡子7-11、蝉蜕2-8、白鲜皮5-10、防风2-7、大青叶5-14、红花2-8;4、2002年9月11日中国专利公报公开了名称为“纳米消银制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为cn 1368099a的专利申请,组成此发明原料药的配比为:纳米地黄10-50份、纳米牡丹皮10-50份、纳米赤芍5-50份、纳米当归10-50份、纳米苦参8-50份、纳米金银花10-50份、纳米玄参5-50份纳米牛蒡子10-50份、纳米蝉蜕10-50份、纳米白鲜皮10-50份、纳米防风10-50份、纳米大青叶10-50份、纳米红花10-50份;5、《中国药典2020版一部》2020年5月公开了消银胶囊和消银片的处方及制法,消银胶囊和消银片的处方及制法相同,组成消银胶囊和消银片处方原料药的配比为:地黄91g、牡丹皮46g、赤芍46g、当归46g、苦参46g、金银花46g、玄参46g、牛蒡子46g、蝉蜕23g、白鲜皮46g、防风23g、大青叶46g、红花23g。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用以上1、2、3、4、5这五种组方配比制成的中成药的效果均不够理想;
[0006]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在以上现有技术组方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验摸索,对我公司产品“消银颗粒”的处方进行二次开发,意外的发现将“地黄”变成“地锦草”后,对于银屑病的治疗效果突出,特别是对于血热风燥型白疕和血虚风燥型白疕的疗效显著增强。其临床药效学试验效果显著提高,生物利用度高,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我们按常规工艺制成颗粒剂、片剂和胶囊剂,优选剂型为颗粒剂。
[0007]
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0008]
组方配比:
[0009][0010]
制备方法:
[0011]
金银花、红花粉碎成细粉;其余玄参、地锦草、牡丹皮、赤芍、当归、苦参、牛蒡子、蝉
蜕、白鲜皮、防风、大青叶共十一味酌予碎断,加七倍量70%的乙醇浸渍12小时,滤过,再加70%的乙醇适量,回流提取12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药粉,混匀,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阿司帕坦和糊精辅料,混匀,制粒,干燥,制成1000g颗粒,装袋,即得颗粒剂。
[0012]
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片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0013]
组方配比:
[0014][0015]
制备方法:
[0016]
金银花、红花粉碎成细粉;其余玄参、地锦草、牡丹皮、赤芍、当归、苦参、牛蒡子、蝉蜕、白鲜皮、防风、大青叶共十一味酌予碎断,加七倍量70%的乙醇浸渍12小时,滤过,再加70%的乙醇适量,回流提取12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药粉,混匀,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淀粉,混匀,制粒,干燥,制成1000片,即得片剂。
[0017]
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0018]
组方配比:
[0019][0020][0021]
制备方法:
[0022]
金银花、红花粉碎成细粉;其余玄参、地锦草、牡丹皮、赤芍、当归、苦参、牛蒡子、蝉蜕、白鲜皮、防风、大青叶共十一味酌予碎断,加七倍量70%的乙醇浸渍12小时,滤过,再加70%的乙醇适量,回流提取12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药粉,混匀,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淀粉,混匀,制粒,干燥,制成1000粒,即得胶囊剂。
[0023]
药效学试验:
[0024]
一、本发明处方筛选试验:本发明处方原料药配比是经过严格药理筛选试验,得出的最佳原料药配比。
[0025]
处方筛选实验药物的制备:
[0026]
a组:组方配比:
[0027][0028]
制备方法:
[0029]
金银花、红花粉碎成细粉;其余玄参、地锦草、牡丹皮、赤芍、当归、苦参、牛蒡子、蝉蜕、白鲜皮、防风、大青叶共十一味酌予碎断,加七倍量70%的乙醇浸渍12小时,滤过,再加70%的乙醇适量,回流提取12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药粉,混匀,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阿司帕坦和糊精辅料,混匀,制粒,干燥,制成1000g颗粒,装袋,即得颗粒剂。
[0030]
b组:组方配比:
[0031][0032]
制备方法:
[0033]
金银花、红花粉碎成细粉;其余玄参、地锦草、牡丹皮、赤芍、当归、苦参、牛蒡子、蝉蜕、白鲜皮、防风、大青叶共十一味酌予碎断,加七倍量70%的乙醇浸渍12小时,滤过,再加70%的乙醇适量,回流提取12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药粉,混匀,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阿司帕坦和糊精辅料,混匀,制粒,干燥,制成1000g颗粒,装袋,即得颗粒剂。
[0034]
c组:组方配比:
[0035][0036]
制备方法:
[0037]
金银花、红花粉碎成细粉;其余玄参、地锦草、牡丹皮、赤芍、当归、苦参、牛蒡子、蝉蜕、白鲜皮、防风、大青叶共十一味酌予碎断,加七倍量70%的乙醇浸渍12小时,滤过,再加70%的乙醇适量,回流提取12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药粉,混匀,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阿司帕坦和糊精辅料,混匀,制粒,干燥,制成1000g颗粒,装袋,即得颗粒剂。
[0038]
d组:组方配比:
[0039][0040]
制备方法:
[0041]
金银花、红花粉碎成细粉;其余玄参、地锦草、牡丹皮、赤芍、当归、苦参、牛蒡子、蝉蜕、白鲜皮、防风、大青叶共十一味酌予碎断,加七倍量70%的乙醇浸渍12小时,滤过,再加70%的乙醇适量,回流提取12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药粉,混匀,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阿司帕坦和糊精辅料,混匀,制粒,干燥,制成1000g颗粒,装袋,即得颗粒剂。
[0042]
e组:组方配比:
[0043][0044]
制备方法:
[0045]
金银花、红花粉碎成细粉;其余玄参、地锦草、牡丹皮、赤芍、当归、苦参、牛蒡子、蝉蜕、白鲜皮、防风、大青叶共十一味酌予碎断,加七倍量70%的乙醇浸渍12小时,滤过,再加70%的乙醇适量,回流提取12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药粉,混匀,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阿司帕坦和糊精辅料,混匀,制粒,干燥,制成1000g颗粒,装袋,即得颗粒剂。
[0046]
处方筛选实验过程:
[0047]
实验目的:通过不同处方用量的a组、b组、c组、d组、e组的抗炎、抑制细胞增殖、止痒、抗敏等药理实验研究,将各组进行对比,观察其药理作用的强弱。
[0048]
试验方法:a组、b组、c组、d组、e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对磷酸组胺引起豚鼠致痒反应的影响;对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
[0049]
一、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0050]
实验材料
[0051]
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兼有,体重18~22g。
[0052]
2、药物:a组、b组、c组、d组、e组五个剂量组。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0053]
实验方法
[0054]
昆明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蒸馏水;a组、b组、c组、d组、e组分别灌胃给药均为4.2g/kg。连续给药7d,每日1次,末次给药1h后,用100%二甲苯0.03ml/只涂于右耳内外两面,左耳不作任何处理,0.5h后将小鼠乙醚麻醉处死,减下双耳用9mm直径打孔器分别在小鼠的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称重。计
算出小鼠耳肿胀度(小鼠耳肿胀度=右耳片重量-左耳片重量)。实验结果:见表1
[0055]
表1对小鼠耳廓二甲苯所致肿胀的影响
[0056][0057]
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与b组、c组、d组、e组比

p<0.05。
[0058]
结果表明:a组、b组、c组、d组、e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b组、c组、d组、e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b组、c组、d组、e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a组比b组、c组、d组、e组的抗炎作用强。
[0059]
二、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0060]
实验材料
[0061]
1、动物:昆明种雌性小鼠,体重18~22g。
[0062]
2、药物:a组、b组、c组、d组、e组五个剂量组。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0063]
实验方法
[0064]
昆明种雌性小鼠60只,体重18~22g,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为避免细胞有丝分裂的日夜节律对数据的影响,每日早上8点统一灌胃给药,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蒸馏水;a组、b组、c组、d组、e组分别灌胃给药均为4.2g/kg。连续给药7d,每日1次。自给药前3d开始腹腔注射已烯雌酚,每次0.2mg/只,每日1次,连续注射3d。末次灌胃给药1小时后,腹腔注射秋水仙碱3mg/kg,使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以便于计数。于末次给药当天下午2:00处死小鼠,取阴道标本用10%的福尔马林液常规固定、包埋、he染色。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计数300个基底细胞中的有丝分裂数,算出每100个基底细胞的有丝分裂数为有丝分裂指数。
[0065]
实验结果:见表2
[0066]
表2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0067]
[0068]
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与b组、c组、d组、e组比

p<0.05。
[0069]
结果表明:a组、b组、c组、d组、e组可明显抑制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活性,具有明显的抗增殖作用,b组、c组、d组、e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b组、c组、d组、e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a组比b组、c组、d组、e组抑制细胞增殖作用强。
[0070]
三、对磷酸组胺引起豚鼠致痒反应的影响
[0071]
实验材料
[0072]
1、动物:豚鼠,雌雄兼有,体重220~250g。
[0073]
2、药物:a组、b组、c组、d组、e组五个剂量组。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0074]
实验方法
[0075]
健康豚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220~250g,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蒸馏水;a组、b组、c组、d组、e组分别灌胃给药均为1.6g/kg。连续给药7d,每日1次。于给药第7天用剪刀剪去豚鼠股外侧毛,面积约1cm2,用剃须刀剃净绒毛,再用粗砂纸擦伤至渗血。末次给药后1h,开始在创面处滴0.01%磷酸组织胺0.05ml/只,此后每隔3min依0.02%、0.03%、0.04%
……
递增浓度,每次均为0.05ml/只。直至出现豚鼠回头舔擦伤处,以引起的豚鼠出现回头舔右股外侧所给予的磷酸组胺总量为致痒阈,求各组平均值。
[0076]
实验结果:见表3
[0077]
表3对磷酸组胺引起豚鼠致痒反应的影响
[0078][0079]
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与b组、c组、d组、e组比

p<0.05。
[0080]
结果表明:a组、b组、c组、d组、e组能明显提高磷酸组胺引起豚鼠瘙痒的致痒阈,b组、c组、d组、e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b组、c组、d组、e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a组比b组、c组、d组、e组的止痒作用强。
[0081]
四、对二硝基氯苯所致小鼠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
[0082]
实验材料
[0083]
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兼有,体重18~22g。
[0084]
2、药物:a组、b组、c组、d组、e组五个剂量组。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0085]
实验方法
[0086]
昆明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各组小鼠颈部
去毛,用50%的二硝基氯苯丙酮溶液2μl/只均匀涂抹致敏,致敏当日开始灌胃给药。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蒸馏水;a组、b组、c组、d组、e组分别灌胃给药均为4.2g/kg。连续给药12d,每日1次。末次给药后,在同一只小鼠将2.5%的二硝基氯苯丙酮溶液20μl/只均匀涂抹于小鼠腹部皮肤进行攻击,攻击24h后,每鼠尾静脉注射1%伊文思蓝10ml/kg,30min后处死小鼠,取下腹部蓝染皮肤,剪碎,置试管中,用1:1丙酮生理盐水混合液5ml浸泡24h,离心取上清液,用721型分光光度计(610nm)测定吸光度。实验结果:见表4
[0087]
表4对小鼠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
[0088][0089]
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与b组、c组、d组、e组比

p<0.05。
[0090]
结果表明:a组、b组、c组、d组、e组显著增强二硝基氯苯所致小鼠迟发型过敏反应,b组、c组、d组、e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b组、c组、d组、e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a组比b组、c组、d组、e组抗皮肤迟发型过敏反应作用强。
[0091]
实验结果:a组、b组、c组、d组、e组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可明显抑制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活性,具有抗增殖作用;能明显提高磷酸组胺引起豚鼠瘙痒的致痒阈;可明显抑制二硝基氯苯诱发小鼠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
[0092]
结论:a组比b组、c组、d组、e组的抗炎、抑制细胞增殖、止痒、抗敏等药理作用强,因此a组比b组、c组、d组、e组临床用于清热凉血、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等临床疗效好,确定a组的处方为本发明组的处方。
[0093]
二、本发明药效学试验: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药效学试验效果显著提高。
[0094]
经专利检索,现有技术对比文件如下:
[0095]
1、对比文件1:中国专利公报2004年9月15日公开了名称为“治疗银屑病的颗粒及其制备工艺”公开号为cn1528416a的专利申请,组成此发明原料药的配比为:地黄10-20%、红花2-6%、玄参6-10%、金银花6-10%、牛蒡子6-10%、蝉蜕2-6%、防风2-6%、赤勺6-10%、白鲜皮6-10%、当归6-10%、苦参6-10%、牡丹皮6-10%、大青叶6-10%。
[0096]
2、对比文件2:2017年02月01日中国专利公报公开了名称为“无糖型消银颗粒及其质量检测方法”,公开号为cn106361884a的专利申请,组成此发明原料药的配比为:地黄182、牡丹皮92、赤芍92、当归92、苦参92、金银花92、玄参92、牛蒡子92、蝉蜕46、白鲜皮92、防风46、大青叶92、红花46。
[0097]
对比文件5:《中国药典2020版一部》,2020年5月公开了消银胶囊和消银片的处方及制法,消银胶囊和消银片的处方及制法相同,组成消银胶囊和消银片处方原料药的配比
为:地黄91g、牡丹皮46g、赤芍46g、当归46g、苦参46g、金银花46g、玄参46g、牛蒡子46g、蝉蜕23g、白鲜皮46g、防风23g、大青叶46g、红花23g。
[0098]
对比文件2与对比文件5的处方原料药及配比完全相同,可以合并为对比文件2原料药配比。
[0099]
3、对比文件3:2008年6月18日中国专利公报公开了名称为“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为cn 101199663a的专利申请,组成此发明原料药的配比为:地黄10-20、牡丹皮5-15、赤芍6-12、当归7-12、苦参5-15、金银花7-13、玄参6-12、牛蒡子7-11、蝉蜕2-8、白鲜皮5-10、防风2-7、大青叶5-14、红花2-8。
[0100]
主要药效学试验证明:
[0101]
本发明各原料药重量配比“地锦草182g、牡丹皮92g、赤芍92g、当归92g、苦参92g、金银花92g、玄参92g、牛蒡子92g、蝉蜕46g、白鲜皮92g、防风46g、大青叶92g、红花46g。”同对比文件1重量配比1组:“地黄10%、红花2%、玄参6%、金银花6%、牛蒡子6%、蝉蜕2%、防风2%、赤勺6%、白鲜皮6%、当归6%、苦参6%、牡丹皮6%、大青叶6%。”及同对比文件1重量配比2组:“地黄20%、红花6%、玄参10%、金银花10%、牛蒡子10%、蝉蜕6%、防风6%、赤勺10%、白鲜皮10%、当归10%、苦参10%、牡丹皮10%、大青叶10%。”及同对比文件1重量配比3组:“地黄15.9%、红花3.7%、玄参8.04%、金银花8.04%、牛蒡子8.04%、蝉蜕4.02%、防风4.02%、赤勺8.04%、白鲜皮8.04%、当归8.04%、苦参8.04%、牡丹皮8.04%、大青叶8.04%。”及同对比文件2重量配比1组:“地黄182g、牡丹皮92g、赤芍92g、当归92g、苦参92g、金银花92g、玄参92g、牛蒡子92g、蝉蜕46g、白鲜皮92g、防风46g、大青叶92g、红花46g。”及同对比文件3重量配比1组:“地黄10g、牡丹皮5g、赤芍6g、当归7g、苦参5g、金银花7g、玄参6g、牛蒡子7g、蝉蜕2g、白鲜皮5g、防风2g、大青叶5g、红花2g。”及同对比文件3重量配比2组:“地黄20g、牡丹皮15g、赤芍12g、当归12g、苦参15g、金银花13g、玄参12g、牛蒡子11g、蝉蜕8g、白鲜皮10g、防风7g、大青叶14g、红花8g。”及同对比文件3重量配比3组:“地黄16g、牡丹皮8g、赤芍8g、当归8g、苦参8g、金银花8g、玄参8g、牛蒡子8g、蝉蜕4g、白鲜皮8g、防风4g、大青叶8g、红花4g。”相比,药效学试验结果有显著提高。主要药效学试验如下:
[0102]
(一)实验药物的制备:
[0103]
1、原料:
[0104]
本发明组:由地锦草182g、牡丹皮92g、赤芍92g、当归92g、苦参92g、金银花92g、玄参92g、牛蒡子92g、蝉蜕46g、白鲜皮92g、防风46g、大青叶92g、红花46g制备(按本发明:地锦草182g、牡丹皮92g、赤芍92g、当归92g、苦参92g、金银花92g、玄参92g、牛蒡子92g、蝉蜕46g、白鲜皮92g、防风46g、大青叶92g、红花46g配比)。
[0105]
a组为对比文件1重量配比1组:由地黄164g、红花32.8g、玄参98.4g、金银花98.4g、牛蒡子98.4g、蝉蜕32.8g、防风32.8g、赤勺98.4g、白鲜皮98.4g、当归98.4g、苦参98.4g、牡丹皮98.4g、大青叶98.4g配比制备(按对比文件1重量配比1组:“地黄10%、红花2%、玄参6%、金银花6%、牛蒡子6%、蝉蜕2%、防风2%、赤勺6%、白鲜皮6%、当归6%、苦参6%、牡丹皮6%、大青叶6%配比)
[0106]
b组为对比文件1重量配比2组:由地黄179.4g、红花53.8g、玄参89.7g、金银花89.7g、牛蒡子89.7g、蝉蜕53.8g、防风53.8g、赤勺89.7g、白鲜皮89.7g、当归89.7g、苦参89.7g、牡丹皮89.7g、大青叶89.7g配比制备(按对比文件1重量配比2组:“地黄20%、红花
6%、玄参10%、金银花10%、牛蒡子10%、蝉蜕6%、防风6%、赤勺10%、白鲜皮10%、当归10%、苦参10%、牡丹皮10%、大青叶10%配比)。
[0107]
c组为对比文件1重量配比3组:由地黄182.5g、红花42.5g、玄参92.3g、金银花92.3g、牛蒡子92.3g、蝉蜕46.1g、防风46.1g、赤勺92.3g、白鲜皮92.3g、当归92.3g、苦参92.3g、牡丹皮92.3g、大青叶92.3g配比制备(按对比文件1重量配比3组:“地黄15.9%、红花3.7%、玄参8.04%、金银花8.04%、牛蒡子8.04%、蝉蜕4.02%、防风4.02%、赤勺8.04%、白鲜皮8.04%、当归8.04%、苦参8.04%、牡丹皮8.04%、大青叶8.04%配比)。
[0108]
d组为对比文件2重量配比1组:由地黄182g、牡丹皮92g、赤芍92g、当归92g、苦参92g、金银花92g、玄参92g、牛蒡子92g、蝉蜕46g、白鲜皮92g、防风46g、大青叶92g、红花46g配比制备(按对比文件2重量配比1组:地黄182g、牡丹皮92g、赤芍92g、当归92g、苦参92g、金银花92g、玄参92g、牛蒡子92g、蝉蜕46g、白鲜皮92g、防风46g、大青叶92g、红花46g配比;按对比文件5消银胶囊和消银片处方原料药的配比组:地黄91g、牡丹皮46g、赤芍46g、当归46g、苦参46g、金银花46g、玄参46g、牛蒡子46g、蝉蜕23g、白鲜皮46g、防风23g、大青叶46g、红花23g配比)。
[0109]
e组为对比文件3重量配比1组:由地黄166.4g、牡丹皮83.2g、赤芍99.8g、当归116.5g、苦参83.2g、金银花116.5g、玄参99.8g、牛蒡子116.5g、蝉蜕33.3g、白鲜皮83.2g、防风33.3g、大青叶83.2g、红花33.3g配比制备(按对比文件3重量配比1组:地黄10g、牡丹皮5g、赤芍6g、当归7g、苦参5g、金银花7g、玄参6g、牛蒡子7g、蝉蜕2g、白鲜皮5g、防风2g、大青叶5g、红花2g配比)。
[0110]
f组为对比文件3重量配比2组:由地黄146.2g、牡丹皮109.7g、赤芍87.7g、当归87.7g、苦参109.7g、金银花95.0g、玄参87.7g、牛蒡子80.4g、蝉蜕58.5g、白鲜皮73.1g、防风51.2g、大青叶102.3g、红花58.5g配比制备(按对比文件3重量配比2组:地黄20g、牡丹皮15g、赤芍12g、当归12g、苦参15g、金银花13g、玄参12g、牛蒡子11g、蝉蜕8g、白鲜皮10g、防风7g、大青叶14g、红花8g配比)。
[0111]
g组为对比文件3重量配比3组:由地黄183.7g、牡丹皮91.8g、赤芍91.8g、当归91.8g、苦参91.8g、金银花91.8g、玄参91.8g、牛蒡子91.8g、蝉蜕45.9g、白鲜皮91.8g、防风45.9g、大青叶91.8g、红花45.9g配比制备(按对比文件3重量配比3组:地黄16g、牡丹皮8g、赤芍8g、当归8g、苦参8g、金银花8g、玄参8g、牛蒡子8g、蝉蜕4g、白鲜皮8g、防风4g、大青叶8g、红花4g配比)。
[0112]
2、本发明组、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的制法相同,具体如下:
[0113]
本发明组制法:金银花、红花粉碎成细粉;其余玄参、地锦草、牡丹皮、赤芍、当归、苦参、牛蒡子、蝉蜕、白鲜皮、防风、大青叶共十一味酌予碎断,加七倍量70%的乙醇浸渍12小时,滤过,再加70%的乙醇适量,回流提取12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药粉,混匀,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阿司帕坦和糊精辅料,混匀,制粒,干燥,制成1000g颗粒,装袋,即得颗粒剂。
[0114]
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制法:金银花、红花粉碎成细粉;其余玄参、地黄、牡丹皮、赤芍、当归、苦参、牛蒡子、蝉蜕、白鲜皮、防风、大青叶共十一味酌予碎断,加七倍量70%的乙醇浸渍12小时,滤过,再加70%的乙醇适量,回流提取12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药粉,混匀,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阿司帕
坦和糊精辅料,混匀,制粒,干燥,制成1000g颗粒,装袋,即得颗粒剂。
[0115]
(二)药效学实验过程:
[0116]
实验目的:通过对本发明消银颗粒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的抗炎、抑制细胞增殖、止痒、抗敏、机体免疫等药理实验研究,将本发明消银颗粒与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进行对比,观察其药理作用的强弱。
[0117]
试验方法:本发明消银颗粒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对磷酸组胺引起豚鼠致痒反应的影响;对二硝基氯苯诱发小鼠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影响。
[0118]
一、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0119]
实验材料
[0120]
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兼有,体重18~22g。
[0121]
2、药物:本发明消银颗粒组;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七个剂量组。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0122]
实验方法
[0123]
昆明种小鼠9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9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蒸馏水;本发明消银颗粒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分别灌胃给药均为4.2g/kg。连续给药7d,每日1次,末次给药1h后,用100%二甲苯0.03ml/只涂于右耳内外两面,左耳不作任何处理,0.5h后将小鼠乙醚麻醉处死,减下双耳用9mm直径打孔器分别在小鼠的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称重。计算出小鼠耳肿胀度(小鼠耳肿胀度=右耳片重量-左耳片重量)。实验结果:见表1
[0124]
表1对小鼠耳廓二甲苯所致肿胀的影响
[0125][0126]
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与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比

p<0.05。
[0127]
结果表明:本发明消银颗粒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发明消银颗粒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本发明消银颗粒组与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消银颗粒组比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抗炎作用强。
[0128]
二、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0129]
实验材料
[0130]
1、动物:昆明种雌性小鼠,体重18~22g。
[0131]
2、药物:本发明消银颗粒组;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七个剂量组。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0132]
实验方法
[0133]
昆明种雌性小鼠90只,体重18~22g,随机分成9组,每组10只。为避免细胞有丝分裂的日夜节律对数据的影响,每日早上8点统一灌胃给药,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蒸馏水;本发明消银颗粒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分别灌胃给药均为4.2g/kg。连续给药7d,每日1次。自给药前3d开始腹腔注射已烯雌酚,每次0.2mg/只,每日1次,连续注射3d。末次灌胃给药1小时后,腹腔注射秋水仙碱3mg/kg,使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以便于计数。于末次给药当天下午2:00处死小鼠,取阴道标本用10%的福尔马林液常规固定、包埋、he染色。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计数300个基底细胞中的有丝分裂数,算出每100个基底细胞的有丝分裂数为有丝分裂指数。实验结果:见表2
[0134]
表2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0135][0136]
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与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比

p<0.05。
[0137]
结果表明:本发明消银颗粒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可明显抑制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活性,具有明显的抗增殖作用,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发明消银颗粒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本发明消银颗粒组与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消银颗粒组比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抑制细胞增殖作用强。
[0138]
三、对磷酸组胺引起豚鼠致痒反应的影响
[0139]
实验材料
[0140]
1、动物:豚鼠,雌雄兼有,体重220~250g。
[0141]
2、药物:本发明消银颗粒组;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七个剂量组。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0142]
实验方法
[0143]
健康豚鼠90只,雌雄各半,体重220~250g,随机分成9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蒸馏水;本发明消银颗粒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分别灌胃给药均为1.6g/kg。连续给药7d,每日1次。于给药第7天用剪刀剪去豚鼠股外侧毛,面积约1cm2,用剃须刀剃净绒毛,再用粗砂纸擦伤至渗血。末次给药后1h,开始在创面处滴0.01%磷酸组织胺0.05ml/只,此后每隔3min依0.02%、0.03%、0.04%
……
递增浓度,每次均为0.05ml/只。直至出现豚鼠回头舔擦伤处,以引起豚鼠出现回头舔右股外侧所给予的磷酸组胺总量为致痒阈,求各组平均值。实验结果:见表3
[0144]
表3对磷酸组胺引起豚鼠致痒反应的影响
[0145][0146]
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与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比

p<0.05。
[0147]
结果表明:本发明消银颗粒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能明显提高磷酸组胺引起豚鼠瘙痒的致痒阈,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发明消银颗粒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本发明消银颗粒组与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消银颗粒组比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的止痒作用强。
[0148]
四、对二硝基氯苯所致小鼠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
[0149]
实验材料
[0150]
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兼有,体重18~22g。
[0151]
2、药物:本发明消银颗粒组;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七个剂量组。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0152]
实验方法
[0153]
昆明种小鼠9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7组,每组10只。各组小鼠颈部去毛,用50%的二硝基氯苯丙酮溶液2μl/只均匀涂抹致敏,致敏当日开始灌胃给药。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蒸馏水;本发明消银颗粒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分别灌胃给药均为4.2g/kg。连续给药12d,每日1次。末次给药后,在同一只小鼠将2.5%的二硝基氯苯丙酮溶液20μl/只均匀涂抹于小鼠腹部皮肤进行攻击,攻击24h后,每鼠尾静脉注射1%伊文思蓝10ml/kg,30min后处死小鼠,取下腹部蓝染皮肤,剪碎,置试管中,用1:1丙酮生理盐水混合液5ml浸泡24h,离心取上清液,用721型分光光度计(610nm)测定吸光度。实验结果:见表4
[0154]
表4对小鼠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
[0155][0156]
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与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比

p<0.05。
[0157]
结果表明:本发明消银颗粒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显著增强二硝基氯苯所致小鼠迟发型过敏反应,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发明消银颗粒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本发明消银颗粒组与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消银颗粒组比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抗皮肤迟发型过敏反应作用强。
[0158]
五、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影响
[0159]
实验材料
[0160]
1、动物:昆明种雄小鼠,体重18~22g。
[0161]
2、药物:本发明消银颗粒组;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七个剂量组。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0162]
实验方法
[0163]
昆明种雄小鼠90只,体重18~22g,随机分成9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蒸馏水;本发明消银颗粒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分别灌胃给药均为4.2g/kg。连续给药7d,每日1次,末次给药后24h,与小鼠尾静脉注入稀释的印度墨汁0.1ml/10g,注入墨汁后30s和6min用特制取血吸管从小鼠眼眶后静脉丛取血0.025ml,立刻吹入0.1%碳酸钠液2ml中,吸管于该液中吸入、吹出数次,以充分洗出吸管壁附着之血液,取血完毕,以0.025ml正常小鼠血溶于2ml0.1%碳酸钠液校零,于分光光度计上波长675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吞噬指数。实验结果:见表5
[0164]
表5对小鼠炭粒的吞噬廓清能力的影响
[0165][0166]
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与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比

p<0.05。
[0167]
结果表明:本发明消银颗粒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可显著增强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发明消银颗粒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本发明消银颗粒组与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消银颗粒组比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提高机体免疫作用强。
[0168]
实验结果:本发明消银颗粒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可明显抑制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活性,具有抗增殖作用;能明显提高磷酸组胺引起豚鼠瘙痒的致痒阈;可明显抑制二硝基氯苯诱发小鼠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能显著增强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0169]
结论:本发明消银颗粒组比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抗炎、抑制细胞增殖、止痒、抗过敏、提高机体免疫力等药理作用强,因此,本发明消银颗粒组比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用于清热凉血、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等临床疗效好。
具体实施方式
[0170]
实施例1:本发明颗粒剂的制备:
[0171]
组方配比:
[0172][0173][0174]
制备方法:
[0175]
金银花、红花粉碎成细粉;其余玄参、地锦草、牡丹皮、赤芍、当归、苦参、牛蒡子、蝉蜕、白鲜皮、防风、大青叶共十一味酌予碎断,加七倍量70%的乙醇浸渍12小时,滤过,再加70%的乙醇适量,回流提取12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药粉,混匀,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阿司帕坦和糊精辅料,混匀,制粒,干燥,制成1000g颗粒,装袋,即得颗粒剂。
[0176]
实施例2:本发明片剂的制备:
[0177]
组方配比:
[0178][0179]
制备方法:
[0180]
金银花、红花粉碎成细粉;其余玄参、地锦草、牡丹皮、赤芍、当归、苦参、牛蒡子、蝉蜕、白鲜皮、防风、大青叶共十一味酌予碎断,加七倍量70%的乙醇浸渍12小时,滤过,再加70%的乙醇适量,回流提取12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药粉,混匀,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淀粉,混匀,制粒,干燥,制成1000片,即得片剂。
[0181]
实施例3:本发明胶囊剂的制备:
[0182]
组方配比:
[0183][0184]
制备方法:
[0185]
金银花、红花粉碎成细粉;其余玄参、地锦草、牡丹皮、赤芍、当归、苦参、牛蒡子、蝉蜕、白鲜皮、防风、大青叶共十一味酌予碎断,加七倍量70%的乙醇浸渍12小时,滤过,再加70%的乙醇适量,回流提取12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药粉,混匀,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淀粉,混匀,制粒,干燥,制成1000粒,即得胶囊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