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医用器械回收防感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39112发布日期:2022-09-24 06:53阅读:73来源:国知局
手术室护理医用器械回收防感染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用器械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手术室护理医用器械回收防感染装置。


背景技术:

2.医学上的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手术室护理用的器械在使用完成后,为防止出现感染,需要进行处理,部分器械是可以回收利用的,需要使用到医用器械回收装置进行处理,常用的方式是将需要回收利用的器械放置在清洗和消毒柜内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在手术过程中通常需要用到较多的医疗器械,并且这些医疗器械在完成使用后需要根据其材质进行区分回收处理,如塑料、橡胶材质的医疗器械通常为一次性用品(如针管、手套、口罩等),其在完成手术后需要对其进行收集并至指定的回收点进行回收,而一些金属材质的医疗器械在完成使用后通常需要进行集中消毒后会替换损耗件后重复使用(如手术刀、手术剪、镊子等)。现有的防感染装置是密闭的封闭式柜体,放入医用器械时打开柜门,然后关闭;拿取医用器械时再打开柜门,由于柜门的存在拿取时非常不顺手,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了手术室护理医用器械回收防感染装置,解决了消毒后的医用器械拿取不便捷的技术问题。
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手术室护理医用器械回收防感染装置,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端设有放置入口,箱体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拿取侧箱;所述箱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放置入口的下方设有缓冲装置,箱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缓冲装置的下方设有引导曲板,箱体的内部设有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的左端与所述引导曲板的下端相对应设置,输送装置的右端延伸至所述拿取侧箱的进口处;所述拿取侧箱的内部设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下端连接有多个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拿取侧箱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承接板的右侧壁与拿取侧箱的右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箱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输送装置的上方设有电加热板,箱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电加热板的右方设有磁控管,箱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磁控管的右方设有紫外线灯。
5.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一横轴和第二横轴,所述第一横轴和第二横轴的周外壁上均固定套设有软材质外套;所述第一横轴的前端与箱体的前内侧壁转动连接,第一横轴的后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后内侧壁上;所述第二横轴的前端与箱体的前内侧壁转动连接,第二横轴的后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后内侧壁上;所述第一电机顺时针旋转,所述第二电机逆时针旋转。
6.进一步的,所述引导曲板的板面上开设有若干从上至下贯穿引导曲板的条状通孔,引导曲板的左端固定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左端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左内侧壁上。
7.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多个从左至右等间距排布的转辊,所述转辊的前端均与所述箱体的前内壁转动连接,转辊的后端均与箱体的后内壁转动连接;且每个转辊上均固定设有链轮,所述箱体的后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传动链条,所述传动链条与所述链轮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承接板的左端固定设有挡板,所述弹簧为六个,且六个弹簧均匀排布在承接板的下表面,每个弹簧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拿取侧箱的内底面上。
9.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电控装置,所述电控装置与所述第一电机电连接,电控装置与所述第二电机电连接,电控装置与所述第三电机电连接;电控装置与电加热板电连接,电控装置与磁控管电连接,电控装置与紫外线灯电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内底面上固定设有朝向上方的紫外线光板,所述紫外线光板与所述电控装置电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放置入口为广口体,广口体的上端为圆形,广口体的下端为正方形且其下端与箱体的上表面相连通。
12.进一步的,所述拿取侧箱无上顶面,拿取侧箱的左端与箱体右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承接板的右侧壁上固定设有滑凸,所述拿取侧箱的右内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滑凸相对应的滑槽,所述滑凸插接至所述滑槽内部且与滑槽滑动配合。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箱体的上端设置开口式的放置入口,便于将医用器械放入到箱体的内部;通过在箱体的右侧壁上设置开口式的拿取侧箱,便于医护人员能快速的将消毒后的医用器械取出。通过缓冲装置、引导曲板、输送装置、承接板和弹簧的设置,缓冲装置用于对放入到箱体内部的医用器械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医用器械直接掉落在箱体内部造成损坏,引导曲板用于将从缓冲装置中流出的医用器械引导至输送装置上,利用输送装置再将医用器械送至承接板上,由于承接板的下方设置有弹簧,承接板的侧壁又与拿取侧箱的侧壁滑动连接,当医用器械别输送到承接板上时,弹簧被压缩,承接板相应的下降高度,因此承接板上可容纳多个医用器械。通过电加热板、磁控管和紫外线灯的设置,在医用器械被输送装置传送的过程中,利用电加热板、磁控管和紫外线灯进行连续三次的杀菌消毒作用,即使箱体放置入口和拿取侧箱为开口式的设置,也能将医用器械进行完全的杀菌。使用时,电加热板散发出150℃的高温利用高温杀菌,磁控管发出微波利用微波杀菌,紫外线灯发射出紫外光利用紫外光杀菌。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的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的缓冲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的引导曲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发明的输送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发明的承接板主视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本发明的承接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9为本发明的承接板仰视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箱体;2、放置入口;3、拿取侧箱;4、缓冲装置;5、引导曲板;6、输送装置;7、承接板;8、弹簧;9、电加热板;10、磁控管;11、紫外线灯;12、第一横轴;13、第二横轴;14、外套;15、第一电机;16、第二电机;17、条状通孔;18、连接杆;19、转辊;20、链轮;21、第三电机;22、传动链条;23、挡板;24、安装板;25、电控装置;26、紫外线光板;27、滑凸。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中出现的所有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词,均是以图1为参考图做出的方位词,且所有方位词均不对本发明做限定,只是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和解释本发明。
26.实施例1
27.如图1-9所示,本实施列公开了手术室护理医用器械回收防感染装置,其包括箱体1,箱体1的上端设有放置入口2,箱体1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拿取侧箱3。箱体1的内部且位于放置入口2的下方设有缓冲装置4,箱体1的内部且位于缓冲装置4的下方设有引导曲板5,箱体1的内部设有输送装置6,输送装置6的左端与引导曲板5的下端相对应设置,输送装置6的右端延伸至拿取侧箱3的进口处。拿取侧箱3的内部设有承接板7,承接板7的下端连接有多个弹簧8,弹簧8的下端与拿取侧箱3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承接板7的右侧壁与拿取侧箱3的右内侧壁滑动连接。箱体1的内部且位于输送装置6的上方设有电加热板9,箱体1的内部且位于电加热板9的右方设有磁控管10,箱体1的内部且位于磁控管10的右方设有紫外线灯11。缓冲装置4包括第一横轴12和第二横轴13,第一横轴12和第二横轴13的周外壁上均固定套设有软材质外套14。第一横轴12的前端与箱体1的前内侧壁转动连接,第一横轴12的后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一电机15,第一电机15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后内侧壁上。第二横轴13的前端与箱体1的前内侧壁转动连接,第二横轴13的后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二电机16,第二电机16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后内侧壁上。
28.本实施例通过在箱体1的上端设置开口式的放置入口2,便于将医用器械放入到箱体1的内部。通过在箱体1的右侧壁上设置开口式的拿取侧箱3,便于医护人员能快速的将消毒后的医用器械取出。通过缓冲装置4、引导曲板5、输送装置6、承接板7和弹簧8的设置,缓冲装置4用于对放入到箱体1内部的医用器械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医用器械直接掉落在箱体1内部造成损坏,引导曲板5用于将从缓冲装置4中流出的医用器械引导至输送装置6上,利用输送装置6再将医用器械送至承接板7上,由于承接板7的下方设置有弹簧8,承接板7的侧壁又与拿取侧箱3的侧壁滑动连接,当医用器械别输送到承接板7上时,弹簧8被压缩,承接板7相应的下降高度,因此承接板7上可容纳多个医用器械。通过电加热板9、磁控管10和紫外线灯11的设置,在医用器械被输送装置6传送的过程中,利用电加热板9、磁控管10和紫外线灯11进行连续三次的杀菌消毒作用,即使箱体1放置入口2和拿取侧箱3为开口式的设置,也能将医用器械进行完全的杀菌。使用时,电加热板9散发出150℃的高温利用高温杀菌,磁控管10发出微波利用微波杀菌,紫外线灯11发射出紫外光利用紫外光杀菌。
29.实施例2
30.如图1-9所示,本实施列公开手术室护理医用器械回收防感染装置,其包括箱体1,箱体1的上端设有放置入口2,箱体1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拿取侧箱3。箱体1的内部且位于放置入口2的下方设有缓冲装置4,箱体1的内部且位于缓冲装置4的下方设有引导曲板5,箱体1的内部设有输送装置6,输送装置6的左端与引导曲板5的下端相对应设置,输送装置6的右端延伸至拿取侧箱3的进口处。拿取侧箱3的内部设有承接板7,承接板7的下端连接有多个弹簧8,弹簧8的下端与拿取侧箱3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承接板7的右侧壁与拿取侧箱3的右内侧壁滑动连接。箱体1的内部且位于输送装置6的上方设有电加热板9,箱体1的内部且位于电加热板9的右方设有磁控管10,箱体1的内部且位于磁控管10的右方设有紫外线灯11。缓冲装置4包括第一横轴12和第二横轴13,第一横轴12和第二横轴13的周外壁上均固定套设有软材质外套14。第一横轴12的前端与箱体1的前内侧壁转动连接,第一横轴12的后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一电机15,第一电机15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后内侧壁上。第二横轴13的前端与箱体1的前内侧壁转动连接,第二横轴13的后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二电机16,第二电机16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后内侧壁上。
31.缓冲装置4使用时,第一电机15顺时针旋转带动第一横轴12顺时针旋转,第一横轴12带动其外壁上的外套14顺时针旋转。第二电机16逆时针旋转带动第二横轴13逆时针旋转,第二横轴13逆时针旋转带动其外壁上的外套14逆时针旋转。两个横轴上的外套14相对转动,由于外套14采用软材质,可变形,两个外套14将落入在外套14上方的医用器械从外套14上方经两个外套14中间挤压后传递到外套14的下方。
32.为了更好的效果,输送装置6包括多个从左至右等间距排布的转辊19,转辊19的前端均与箱体1的前内壁转动连接,转辊19的后端均与箱体1的后内壁转动连接。且每个转辊19上均固定设有链轮20,箱体1的后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21,第三电机21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传动链条22,传动链条22与链轮20连接。使用时,第三电机21的输出轴转动带动传动链条22转动,在传动链条22的作用下,多个转辊19同步进行转动,转辊19转动的过程中将其上方的医用器械从左至右输送。
33.为了更好的效果,承接板7的左端固定设有挡板23,弹簧8为六个,且六个弹簧8均匀排布在承接板7的下表面,每个弹簧8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4,安装板24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拿取侧箱3的内底面上。挡板23的作用是避免输送到承接板7上的医用器械从承接板7的左端掉落到输送装置6的下方。
34.为了更好的效果,箱体1的内底面上固定设有朝向上方的紫外线光板26,箱体1上设置有电控装置25,电控装置25与紫外线光板26电连接。同时,电控装置25与第一电机15电连接,电控装置25与第二电机16电连接,电控装置25与第三电机21电连接,电控装置25与电加热板9电连接,电控装置25与磁控管10电连接,电控装置25与紫外线灯11电连接。箱体1通电以后,利用电控装置25控制紫外线光板26发出紫外线光,紫外线光从上至下对箱体1内部的医用器械进行照射,对其杀菌。
35.为了更好的效果,引导曲板5的板面上开设有若干从上至下贯穿引导曲板5的条状通孔17,引导曲板5的左端固定设有连接杆18,连接杆18的左端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左内侧壁上。条状通孔17的作用是便于紫外线光板26发出的紫外线光穿过通孔照射在医用器械上,快速的将医用器械上的病菌杀死。
36.为了更好的效果,放置入口2为广口体,广口体的上端为圆形,广口体的下端为正
方形且其下端与箱体1的上表面相连通。广口体的作用是在放置医用器械时更加方便。
37.为了更好的效果,拿取侧箱3无上顶面,拿取侧箱3的左端与箱体1右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承接板7的右侧壁上固定设有滑凸27,拿取侧箱3的右内侧壁上开设有与滑凸27相对应的滑槽,滑凸27插接至滑槽内部且与滑槽滑动配合。利用滑凸27与滑槽的配合,使承接板7能在拿取侧箱3内部平顺的做上下方向滑动。
38.本实施例通过在箱体1的上端设置开口式的放置入口2,便于将医用器械放入到箱体1的内部。通过在箱体1的右侧壁上设置开口式的拿取侧箱3,便于医护人员能快速的将消毒后的医用器械取出。通过缓冲装置4、引导曲板5、输送装置6、承接板7和弹簧8的设置,缓冲装置4用于对放入到箱体1内部的医用器械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医用器械直接掉落在箱体1内部造成损坏,引导曲板5用于将从缓冲装置4中流出的医用器械引导至输送装置6上,利用输送装置6再将医用器械送至承接板7上,由于承接板7的下方设置有弹簧8,承接板7的侧壁又与拿取侧箱3的侧壁滑动连接,当医用器械别输送到承接板7上时,弹簧8被压缩,承接板7相应的下降高度,因此承接板7上可容纳多个医用器械。通过电加热板9、磁控管10和紫外线灯11的设置,在医用器械被输送装置6传送的过程中,利用电加热板9、磁控管10和紫外线灯11进行连续三次的杀菌消毒作用,即使箱体1放置入口2和拿取侧箱3为开口式的设置,也能将医用器械进行完全的杀菌。使用时,电加热板9散发出150℃的高温利用高温杀菌,磁控管10发出微波利用微波杀菌,紫外线灯11发射出紫外光利用紫外光杀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