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薏仁祛湿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007451发布日期:2022-11-02 14:00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薏仁祛湿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药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薏仁祛湿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毒虚致病论”是壮医重要的病因理论,湿毒是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湿毒的致病特点有重浊、黏滞、趋下等,多发病于长夏季节。湿毒重浊:重,即沉重或重着,指感受湿毒,常可见头重,周身困沉,四肢酸懒沉重等症;湿毒留滞,三气不同步,阳气不升,则关节疼痛重着。浊,即秽浊,即感受湿毒,则大便溏泻,小便浑浊,妇女白带过多,湿疹浸淫流水等症。湿毒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阻遏气机,升降失常,常可见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湿留体内,常先困脾,致使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则可见腹泻,尿少,水肿等症。湿性黏滞:一是湿毒为病,其症多黏滞而不爽,如排出物及分泌物多滞腻而不通畅,二是湿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如湿痹、湿疹等。湿性趋下,易袭阴位,如水肿多以下肢明显。
[0003]
湿毒留滞不同部位,引起相应病症,可滞于肢节骨肉而肢节疼痛、头身困重、倦怠、关节酸痛重着、头重如蒙;可留于三道而食少、胸闷腹胀、泛恶呕吐、黄疸、水肿、腹泻等。湿毒治疗,以“调气解毒补虚”为基本原则,法以除湿毒为主,兼补气,通调谷道、水道。
[0004]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薏仁祛湿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薏仁祛湿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6]
本发明提供一种薏仁祛湿组合物,所述薏仁祛湿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吼茸haeuxroeg(薏苡仁)15~25份、棵息忍gosipraemx (石菖蒲)15~25份、棵华现govahenj(黄花倒水莲)15~25份、大黄草davangzcauj(石斛)10~20份、兴hing(生姜)15~25份。
[0007]
本发明还提供薏仁祛湿组合物在制备壮医诊断为湿病同时合并其他慢性病的药物方面的用途,所述薏仁祛湿组合物为上述薏仁祛湿组合物,所述其他慢性病包括以下的其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病症:慢性胃肠炎、高脂血症、眩晕综合征、脂肪肝、痛风、肺炎、高尿酸血症。
[0008]
药材来源及鉴定依据:处方所含药材薏苡仁、石菖蒲、石斛、生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所载品种,黄花倒水莲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第三卷(2018 年版)所载品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未收载。处方中均为无毒性药材,也未含有法定标准中标识有毒性及现代毒理学证明有毒性的药材,处方无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
[0009]
方中薏苡仁,甜、淡,平,调水道谷道、祛湿毒、清热毒、除瘴毒,为主药。黄花倒水莲,甜、微苦,平,补气虚,通调气道、谷道、水道;石菖蒲,辣、苦,微热,除湿毒、调巧坞,通火路;石斛,甜,微寒,调谷道,补阴虚,退虚热,既助主药除湿毒之力,又补虚、调气,俱为帮药。
生姜,辣,微温,调气道、谷道,解寒毒,为带药。诸药合用,湿毒得除,水道、谷道、气道功能恢复,龙路、火路疏通,天地人三气同步,诸症可解。
[0010]
本处方来源壮族民间,我院李凤珍主任医师在壮医理论和临床治疗原则指导下,经多年临床研究、优化、组合而成,发掘整理后进行临床验证,应用于湿毒所致病症的治疗。上百例患者的临床使用观察结果表明,该方对湿毒所致的病症有良好改善,临床总有效率达 97.00%,未发现本方的毒副作用,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001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薏仁祛湿合剂,所述薏仁祛湿合剂由以上述薏仁祛湿组合物为原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备所得:
[0012]
(1)第一次加薏仁祛湿组合物重量份的8~10倍量水,第二次加薏仁祛湿组合物重量份的5~6倍量水,每次煎煮至沸腾时继续保持微沸煎煮60~70min,滤过,合并两次滤液;
[0013]
(2)60℃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5,静置,滤过,滤液煮沸 30~35min;
[0014]
(3)加纯水定容,同时加入甜菊糖苷、苯甲酸钠,使每ml溶液中含有薏仁祛湿组合物0.07~0.12g、甜菊糖苷0.001~0.002g、苯甲酸钠 0.003~0.005g,搅匀,无菌环境下灌装,即得。
[0015]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
[0016]
1、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115例患者使用薏仁祛湿方前、后的症候积分均有显著性改善,治愈0例,显效14例,有效98例,无效3 例;治愈率0%,显效率12.17%,有效率85.22%,无效率2.61%,临床总疗效达97.39%。
[0017]
2、安全性观察结果显示,115例患者使用薏仁祛湿方后,本方未发现不良反应情况,病人耐受性好。
[0018]
3、薏仁祛湿方具有除湿毒,补气,调谷道、水道、气道的功效,用于湿毒所致的头重、倦怠、胸闷、腹胀、恶心、肢节酸痛、关节酸痛沉重、大便粘滞、嗜睡;胴尹(慢性胃肠炎)、兰奔(眩晕综合征)、隆芡(痛风)、喯墨(肺炎)以及脂肪肝、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病见上述证候者,均有较好疗效,无毒副作用,临床使用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0]
实施例1薏仁祛湿合水煎剂的制备
[0021]
(1)取吼茸haeuxroeg(薏苡仁)20g、棵息忍gosipraemx(石菖蒲)20g、棵华现govahenj(黄花倒水莲)20g、大黄草davangzcauj (石斛)15g、兴hing(生姜)20g,共95g,加760ml水,在8
±
3min 内煮沸后继续保持微沸煎煮70min,滤出液体,得第一次煎煮液;
[0022]
(2)往滤渣中继续加入570ml水,在8
±
3min内煮沸后继续保持微沸煎煮60min,滤出液体,得第二次煎煮液;
[0023]
(3)将步骤(1)以及(2)两次获得的煎煮液合并,即得。
[0024]
实施例2薏仁祛湿合剂的制备
[0025]
取实施例1获得的水煎剂,60℃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5,静置,滤过,滤液煮
沸30~35min,
[0026]
加纯水定容至1000ml,同时加入甜菊糖苷1g、苯甲酸钠3g,搅匀,无菌环境下灌装,即得。
[0027]
按上述方法制备3批薏仁祛湿合剂样品(200601、200602、200603),对上述样品的外观性状进行观察。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601,比重瓶法,对上述样品进行相对密度测试。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631,对上述样品进行ph值测定。结果见表1。
[0028]
表1样品性状考察结果
[0029]
批号性状相对密度ph值200601棕褐色液体;气清香,味微苦。1.054.9200602棕褐色液体;气清香,味微苦。1.054.9200603棕褐色液体;气清香,味微苦。1.054.9
[0030] 实施例3临床观察
[0031]
一、临床观察地点: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明秀分院。
[0032]
二、临床应用起止日期:2016年1月-2020年9月。
[0033]
三、用药方案:按实施例1的药材用量、方法制备所得的煎煮液为1剂,每日服1剂,分早、中、晚饭后三次服用,连续服用15日。
[0034]
四、患者一般资料:115例患者均是我院住院与门诊病人,其中男性56例、女性59例。年龄最大者80岁,最小者16岁,平均年龄52.72
ꢀ±
15.48岁,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壮医湿病的诊断标准。
[0035]
五、诊断标准
[0036]
1、壮医诊断:
[0037]
参照《中国壮医学》(黄汉儒主编,广西民族出版社,2018年出版)、《中国壮医病证诊疗规范》(钟鸣主编,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出版)制定。
[0038]
主症:头身困重、倦怠、头重如蒙,胸闷腹胀、泛恶呕吐、肢节肿痛、关节酸痛重着、水肿、黄疸、腹泻、大便粘滞。
[0039]
次症:身热不扬、渴不欲饮、疲倦无力、困乏嗜睡、口干、口苦、口臭、食少、肥胖、头发油腻。
[0040]
2、西医诊断病种:
[0041]
115例观察患者的主要西医诊断病种和比例,见表2。
[0042]
表2
[0043]
[0044][0045]
六、观察指标:
[0046]
1、安全性指标:(1)一般体检项目;(2)血、尿、便常规;(3) 心、肝、肾功能检查。
[0047]
2、疗效性指标:(1)症候:头身沉重、身热不扬、四肢困倦、关节肌肉酸痛、关节肿胀、沉着、胸闷不舒、胃腹部闷、食欲不振(不思饮食或不知饥)、大便不成形、溏泄、大便粘滞、病程迁缠绵(反复发作)、口干,口苦,口臭、泛恶呕吐、渴不欲饮、疲倦无力,困乏嗜睡、头发油腻,脱发,白发、肥胖(体重指数),(2)舌质、舌苔、脉象、目诊。
[0048]
3、疗效判定标准
[0049]
参照《中国壮医病证诊疗规范》(钟鸣主编,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年出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郑筱萸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出版)、《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2018年第109号)制定,采用尼莫地平评分法评价整体疗效。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例数
×
100%。
[0050]
(1)临床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正常,壮医症候积分改善≥95%;(2)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功能基本恢复,主要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壮医症候积分改善≥70%且< 95%;(3)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功能及主要理化指标有所改善,壮医症候积分改善≥30%且<70%;(4)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改善,壮医症候积分改善<30%。其中壮医症候积分根据表3壮医症候积分分级量化评价表进行评价。
[0051]
表3壮医症候积分分级量化评价表
[0052][0053]
七、统计分析方法: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u)检验。
[0054]
八、治疗结果分析
[0055]
(一)临床总疗效
[0056]
薏仁祛湿方用于115例患者的整体临床总疗效达97.39%,其中痊愈0例,显效14例(占比12.17%),有效98例(占比85.22%),无效 3例(占比2.61%),总有效率112例(占比97.39%)。主要的西医病种包括慢性胃肠炎、高脂血症、眩晕综合征、脂肪肝、痛风、肺炎、高尿酸血症,各病种的总有效率均在93.55-100.00%范围内,具体分析如表4。
[0057]
表4薏仁祛湿方对主要病种临床总疗效
[0058]
病种例数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慢性胃肠炎3104(12.90)25(80.65)2(6.45)93.55高脂血症2301(4.35)21(91.30)1(4.35)95.65眩晕综合征1604(25.00)12(75.00)0100.00脂肪肝150015(100.00)0100.00痛风1301(7.69)12(92.31)0100.00肺炎1104(36.36)7(63.64)0100.00高尿酸血症6006(100.00)0100.00
[0059]
(二)壮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
[0060]
治疗前,壮医症候总积分、主症积分、次症积分、舌脉目诊征积分分别为17.91
±
3.81、6.52
±
2.72、8.27
±
2.52、3.12
±
0.70;治疗后壮医症候总积分、主症积分、次症积分、舌脉目诊征积分分别为7.98
±ꢀ
2.41、2.98
±
1.49、4.16
±
1.97、0.84
±
0.77;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治疗前和后的症候积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薏仁祛湿方治疗湿病能明显改善壮医症候,具有较好疗效,见表5。对主要症状:头身沉重、四肢困倦、关节肌肉酸痛、关节肿胀、沉着、胸闷不舒、胃腹部闷、大便不成形、溏泄、大便粘滞、泛恶呕吐均有明显改善,见表6。
[0061]
表5薏仁祛湿方的壮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
[0062] 总积分主症积分次症积分舌脉目诊征积分治疗前17.91
±
3.816.52
±
2.728.27
±
2.523.12
±
0.70治疗后7.98
±
2.41
*
2.98
±
1.49*4.16
±
1.97*0.84
±
0.77*
[0063]
(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64]
表6薏仁祛湿方对主要症状改善情况
[0065]
主要症状治疗前治疗后头身沉重2.50
±
0.501.28
±
0.70*四肢困倦2.52
±
0.511.04
±
0.82*关节肌肉酸痛2.58
±
0.501.17
±
0.70*关节肿胀、沉着2.46
±
0.521.00
±
0.71*胸闷不舒2.71
±
0.471.29
±
0.59*胃腹部闷2.42
±
0.501.13
±
0.76*大便不成形、溏泄2.41
±
0.501.17
±
0.71*大便粘滞2.50
±
0.511.08
±
0.72*泛恶呕吐2.49
±
0.501.16
±
0.74*
[0066]
(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67]
(三)安全性检测
[0068]
115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均无异常改变,肾功能正常者scr、bun亦无异常改变,有肾功能损害者,用药后均有改善。115例观察患者,用药后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严重并发症事件,未出现不良反应情况。
[0069]
实施例4典型案例1
[0070]
颜某某,男,32岁,汉族,广西南宁市人,职员,因反复上腹部胀闷隐痛5年加重1周,
于2018年10月30日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诊断为慢性胃肠炎。
[0071]
患者平素熬夜、饮食不规律,5年前开始出现上腹部胀闷不适,时有隐痛,伴头身困重、泛恶吐酸、食欲差、不欲饮食、厌食油腻、大便溏烂,晨起口苦、口臭,疲倦无力,每食辛辣易发作,迁延不愈。曾于广西区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胃溃疡”,曾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田七胃痛胶囊等药物治疗,症状可减轻,但易反复,病情时重时轻。1周前上述症状加重,发作次数频繁,可自行缓解。
[0072]
症见:上腹部胀闷,伴头身困重、泛恶吐酸、食欲差、大便烂,全身困倦无力,晨起口苦、口臭。
[0073]
体格检查:体温:36.3℃,脉搏:7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5/73mmhg。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目诊:白睛12点大 u形脉络分布,根部增粗、曲张、色鲜红。神志清楚,精神可,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0074]
辅助检查:(2018-10-30)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空腹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未见异常。心电图:1、窦性心律; 2、电轴左偏。胸部正侧位检查未见异常。c14呼气试验:阴性。
[0075]
诊断:湿病——阳证,慢性胃肠炎
[0076]
颜某某按实施例3中的用药方案连续服药15天后,于2018年11 月15日复诊,病情明显好转,上腹部无胀闷不适,食欲明显好转,但过食油腻或辛辣后仍有吐酸、欲呕,大便稍烂、不成形,无头身困重感,无身体困倦无力,无口苦、口臭。
[0077]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和缓。目诊:舌淡红,苔薄白,脉有力,“勒答”脉络瘀曲、浅淡。神志清楚,精神可,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0078]
辅助检查:(2018-11-16)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未见异常。
[0079]
颜某某经治疗后疗效评定为显效。
[0080]
实施例5典型案例2
[0081]
蓝某某,女,41岁,汉族,广西河池市人,职员,因咳嗽咯痰6 天,于2020年4月10日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诊断为肺炎。
[0082]
患者诉6天前淋雨后出现咳嗽,夜间咳甚,咯痰,为黄痰,自觉身热不扬,自测体温最高37.9℃,伴有头痛昏沉、四肢酸痛、倦怠乏力,大便粘滞不爽,口干、口苦。无鼻塞流涕,无腹痛腹泻,无心慌胸闷,无疫源疫区接触史,自服药物(罗红霉素、感冒疏风颗粒、农本方,具体不详)治疗,未见缓解,后于我院急诊静滴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感染治疗,病情稍好转,仍有咯痰较多。
[0083]
症见:咳嗽,夜间咳甚,痰多,为黄黏痰,自觉身热不扬,自测体温最高37.9℃,伴有头痛昏沉、四肢酸痛、倦怠乏力,大便粘滞不爽,口干、口苦。
[0084]
体格检查:体温:36.3℃,脉搏:71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99/64mmhg。舌淡,苔白腻,脉象滑。“勒答”白睛上脉络弯曲度小,弯曲少。两肺呼吸音粗,两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心、腹部查体无特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0085]
辅助检查:(2020-04-10我院急诊)血常规:白细胞:13.00
×
10^9/l
ꢀ↑
,中性粒细胞计数:11.00
×
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4.50%

。c反应蛋白:10.70mg/l

;胸部ct平
扫:右肺下叶外基底段高密度影较前增多,新见左肺下叶前内基底段斑片状高密度影,考虑炎症。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未见异常。
[0086]
诊断:湿病——阳证,肺炎
[0087]
蓝某某按实施例3中的用药方案连续服药12天后,于2020年4 月22日复诊,病情明显好转,稍感头沉、四肢酸累、疲倦,无咳嗽、咳痰,无身热,无口干苦,大小便正常,胃纳可。
[0088]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舌淡红,苔薄白,脉有力,“勒答”脉络浅表,无瘀点。两肺呼吸音清,两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腹部查体无特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0089]
辅助检查:(2020-04-23)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c反应蛋白、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未见异常。
[0090]
蓝某某经治疗后疗效评定为显效。
[0091]
实施例6典型案例3
[0092]
官某某,男,68岁,广西柳州市人,退休,因反复单关节发作性肿痛10余年、右膝肿痛2天,于2017年3月14日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明秀分院诊断为痛风。
[0093]
患者2008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灼热、疼痛,迅速加重,行走困难,24小时疼痛达高峰,伴有发热,在个体诊所静脉点滴治疗1天后即完全缓解。此后反复发作,波及右足背、双踝关节、双膝关节、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双腕关节,以单关节、发作性肿痛为主,曾在外院查血尿酸655mol/l,诊断“痛风”,曾服用秋水仙碱、非布司他、苯溴马隆,仍反复发作。2011年出现双足第一跖趾关节、双踝关节、双手掌指关节、右手近端指间关节、双肘关节痛风石。此次2天前右膝肿胀、疼痛再发,行走不利。
[0094]
症见:右膝肿胀、疼痛,行走不利,伴有自觉身热,口苦、口干,口渴少饮,全身疲倦乏力,大便粘滞不爽。
[0095]
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61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6/66mmhg。舌暗红,苔白厚,脉滑数,“勒答”脉络红活、弯曲、粗大。右膝关节轻度肿胀、中度压痛,双侧浮髌试验阳性。双足第一跖趾关节、右踝关节、右手食指、中指、示指、尾指近端指间关节、右手2-5掌指关节、双腕关节、双肘关节可见散在痛风石。心、肺、腹、神经系统查体无特殊。
[0096]
辅助检查:(2017-3-14):肾功能:尿酸645.90mol/l;甘油三酯 2.26mmol/l;血沉31.00mm/h;血常规、大便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类风湿因子、心电图、胸部正位片未见异常。
[0097]
诊断:湿病——阳证,痛风
[0098]
官某某按实施例3中的用药方案连续服药7天后,于2017年3月 21日复诊,病情明显好转,右膝肿胀消退,疼痛明显减轻,能行走,行走时稍疼痛,休息时无疼痛症状。晨起时稍觉口干苦、口渴,能自行缓解。稍觉四肢疲乏。无发热,胃纳可,大便正常。
[0099]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舌淡红,苔白稍厚,脉和缓,“勒答”脉络红活、弯曲、粗大。右膝关节无肿胀、轻微压痛、无灼热,右侧浮髌试验(-)。心、肺、腹、神经系统查体无特殊。
[0100]
辅助检查:(2017-3-22):肾功能:尿酸440.20mol/l;甘油三酯 1.80mmol/l;血沉20.00mm/h;血常规、大便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未见异常。
[0101]
官某某经治疗后疗效评定为显效。
[010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
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