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单剂型染发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94917发布日期:2022-10-01 04:44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然单剂型染发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染发组合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剂型染发组合物。


背景技术:

2.随着人口老龄化,年轻人向往时尚和潮流的趋向日益增长,染发剂和固色产品市场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市场上销售和理发店使用的染发剂大多属于苯胺类化学合成染发剂,其含有多种有害物质,有害物质通过发髓、呼吸、皮肤等多种方式进行体内参加血液循环,一旦进入体内很难排出,在体内蓄积,长期使用导致多种疾病,如头屑增加,头发脱落,头皮敏感,甚至皮肤癌等。随着染发人群的激增,苯胺类化学合成染发剂的危害性也逐渐显露出来,随着美容科学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消费者对染发剂的安全性也日益关注,无毒无害对头皮及头发安全的染发剂诉求越来越多。
3.安全性是染发剂的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特性,理想的染发剂不会伤害发干,不会损伤头发的天然组织结构,不应引起急性皮肤刺激和致敏,无毒性,不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不使头发过度失去光泽。人们试图寻求天然无害、更加安全的染发材料,比如植物色素染发剂,约在4000年前,埃及及第三代王朝就利用指甲花染发,天然植物染发剂是最古老的染发剂。天然植物染发剂应用最早,随着美容科学的进步和研究深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原料来源不稳定,染发剂的着色率较低,色牢度偏弱,产品长期稳定性差,大批量产操纵困难,难以商品化。
4.中国专利cn201280046616.1公开了一种采用植物色素姜黄素制备的天然染发剂及其染发方法,该染发剂包括剂a与剂b,剂a包含姜黄素0.1-10%,多元醇20-50%,增稠剂1-5%,表面活性剂1-10%,调节ph至3-7,余为水;剂b包含金属离子媒染剂1-10%,增稠剂1-5%,表面活性剂1-10%,天然香精0.1-0.3%,调节ph至3-7,余为水,单位为重量百分数。染发时,将剂a均匀涂抹于头发,在常温至60℃下染发10-40min;然后将剂b均匀涂抹于头发,媒染10-20min后,将头发洗净吹干。该发明提供的是两剂型染发剂,操作时间久,剂型b属于金属离子媒染剂,而金属离子易渗透到头发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和头皮健康隐患。
5.中国专利cn201110099154.7公开了一种采用水溶性的植物黑色素制备天然染发剂。染发剂包括乌饭树叶黑色素10-20wt.%、乙醇20wt.%、表面活性剂5-10wt.%、增稠剂5-15wt.%,其余为水。将该染发剂均匀涂抹于干净的头发上,在50-60℃下染发30-50min,然后将头发洗净吹干,发丝呈现自然的棕黑色。该发明含有高剂量酒精,且染发温度在50-60℃,长时间高温高剂量酒精,对头发存在损伤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6.由此,现亟需一种安全且着色力强的天然染发剂。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着色力强、不易掉色、不易褪色的天然单剂型染发组合物。
8.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天然单剂型染发组合物,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原料:植物
色素5-50%,自晒黑成分1-20%及余量水,该染发组合物的ph值为2.5-8.5;
9.其中,所述植物色素包括含多酚类物质及铁离子的植物提取物;所述自晒黑成分至少包括甘露糖、赤藓酮糖、丙醛糖、木糖、果糖、己醛糖、己酮糖或二羟基丙酮中的一种。
10.本发明通过将植物色素与自晒黑成分复配制得染发组合物,植物色素中的活性成分酚羟基类物质能够与金属铁离子形成有色配伍化合物,与头发中的角蛋白以疏水键和氢键共同作用吸附和渗透进入头发表皮或进入头发毛皮质而使头发着色;同时,自晒黑成分能和头发上的角质层内蛋白质的氨基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类黑色素的小分子糖类,而植物色素中金属铁离子能加速自晒黑成分与角蛋白之间的美拉德反应进度,进而降低上色时间,且同样自晒黑成分能够促进植物色素的附着力,提升植物色素的渗透率,最终在两者的结合下,使得制备的染发组合物着色力强,不易掉色,不易褪色。
11.优选的,该染发组合物中的植物提取物至少可包括茶叶提取物、银杏叶提取物、大豆提取物、可可豆提取物、五倍子提取物、苹果提取物、葡萄提取物、黄花菜提取物、菠菜提取物、莲藕提取物、紫甘蓝提取物、红苋菜提取物、紫色萝卜提取物、菜蓟素提取物、大麦提取物或荆树皮提取物中的一种。
12.植物提取物进一步优选可为银杏叶提取物及五倍子提取物。
13.优选的,该染发组合物的ph值可为4.5-5.5。
14.进一步说,该染发组合物还可包括质量百分比为0.1-5%的调理剂,该调理剂至少包括氨基硅油、阳离子季铵盐类、阳离子瓜儿胶类、植物油脂、合成油脂或小分子酯类中的一种。
15.本发明的染发组合物中通过进一步添加调理剂,进而能够使得植物色素通过体系中的阳离子调理剂吸附于头发毛鳞片上,促进植物色素的附着力,提升植物色素的渗透率,进一步提高了着色力。
16.再进一步说,该染发组合物还可包括质量百分比为0-10%的助剂,该助剂至少包括成膜剂、营养添加剂、固色剂、抗氧化剂、抗敏舒缓剂、螯合剂或防腐剂中的一种。
17.更进一步说,助剂还可包括黏度调节剂和/或乳化剂。
18.优选的,该染发组合物中的氨基硅油可包括peg-7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氨丙基聚二甲硅氧烷、氨基双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氨乙基氨甲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或双氨基peg/ppg-41/3氨乙基pg-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阳离子季铵盐类可包括聚季铵盐-6、聚季铵盐-7、聚季铵盐-10、聚季铵盐-11或聚季铵盐-55。
19.优选的,该染发组合物中的阳离子瓜儿胶类可包括瓜尔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或羟丙基瓜儿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植物油脂可包括山茶籽油、牡丹籽油、橄榄油、椰子油、夏威夷坚果油、沙棘油、玫瑰油、茉莉油或甜橙油。
20.优选的,该染发组合物中的合成油脂可包括角鲨烷、聚二甲基硅氧烷或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小分子酯类可包括辛酸/癸酸甘油酯类、椰油醇-辛酸酯/癸酸酯或辛基十二烷醇辛酸酯。
21.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著优点为:该染发组合物由天然来源植物色素与自晒黑发酵糖类活性成分,辅以头发调理剂和头皮毛发营养物质组成,植物染发,有效避免和远离化学损害,且着色力强,不易掉色,不易褪色。该天然单剂型染发组合物可以用于银发转黑,也可以着色为棕色、灰色等其他时尚头发色彩,也可以用于半永久纹眉等美
妆产品。
附图说明
22.图1为ph值对实施例1着色性能的影响图;
23.图2为在ph约为5的条件下各实施例和对比例1的着色性能图;
24.图3为不同染发条件对实施例7着色性能的影响图;
25.图4为实施例7和对比例2染色色牢度的测定图;
26.图5为实施例7染色后头发的干湿梳理性能图;
27.图6为感官评价实施例7的使用性能;
28.图7为实施例8至实施例11头发色度的测定图;
29.图8为实施例8至实施例11染色色牢度的测定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31.需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植物色素为天然来源的植物色素,其可直接购自市售或者采用现有公知的活性组分提取工艺进行后经过干燥、过筛、研磨成植物色素细粉而得。
32.助剂中的成膜剂至少可包括pvp、va/vp共聚物、丙烯酸盐/辛基丙烯酸胺共聚物或聚乙烯类共聚物中的一种。
33.营养添加剂至少可包括透明质酸钠、卵磷脂、水解小麦蛋白、小分子氨基酸、神经酰胺、腺苷、多胜肽、甜菜碱、泛醇或多元醇中的一种。
34.固色剂(或者护色剂)可包括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或二苯酮-4。
35.抗氧化剂可包括生育酚乙酸酯或生育酚。
36.抗敏舒缓剂可包括甘草酸二钾、马齿苋提取物、金缕梅提取物或野菊花提取物。
37.螯合剂可包括edta二钠、edta四钠、谷氨酸二乙酸四钠或二羧甲基丙氨酸三钠。
38.防腐剂可包括苯氧乙醇、苯甲酸钠、甲基异噻唑啉酮、碘代丙炔基氨甲酸丁酯或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
39.黏度调节剂至少可包括黄原胶、纤维素、丙烯酸类聚合物、蜡质或脂肪醇类中的一种。
40.乳化剂可包括甘油油酸酯、鲸蜡硬脂基葡糖苷、硬脂醇聚醚-20、鲸蜡硬脂醇橄榄油酸酯、山梨坦橄榄油酸酯、鲸蜡硬脂醇磷酸酯钾或peg-100硬脂酸酯。
41.本发明的ph值采用酸碱调节剂进行调节,该酸碱调节剂至少可包括柠檬酸、柠檬酸钠、精氨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三乙醇胺中的一种。
42.本发明实施例1-7和对比例选取的植物色素为南京斯拜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植物研发中心研制的产品,商品名为银倍黑,其植物提取物为银杏叶提取物及五倍子提取物,两者的比例为1:1。本发明采用的自晒黑成分中的赤藓酮糖采用dha,二羟基丙酮采用dhb。
43.实施例1
‑‑
实施例6
44.实施例1至实施例6制备的是啫喱精华体系的染发组合物,且组分原料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含量,具体如下表1所示。
45.表1实施例1至实施例6的染发组合物组分含量
[0046][0047][0048]
上述实施例的染发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9]
在反应釜中加入水,开启搅拌,加热至75
±
5℃,加入水、黄原胶保温搅拌约10-30min,至各成分溶解均一备用;降温至65
±
5℃,加入苯氧乙醇;降温至45
±
5℃,加入其他组分,继续搅拌,混合均一,并调节ph值即可。
[0050]
实施例7
[0051]
该实施例7制备是乳霜体系的染发组合物,具体的组分含量如下表2所示。
[0052]
表2实施例7染发组合物原料组分
[0053][0054][0055]
该实施例7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6]
在反应釜中加入水,开启搅拌,加热至75
±
5℃,加入水、edta二钠、鲸蜡硬脂醇磷酸酯钾、聚乙烯吡咯烷酮,保温搅拌约10-30min,至各成分溶解均一备用;在另一个反应釜中加入硬脂醇聚醚-20、鲸蜡硬脂醇、卵磷脂、生育酚乙酸酯、角鲨烷、甘油油酸酯加热至75
±
5℃,搅拌溶解均一备用;降温至65
±
5℃,加入苯氧乙醇;降温至45
±
5℃,加入其他组分,继续搅拌,混合均一,并调节ph值至4.0-6.0,即可。
[0057]
对比例1
[0058]
基本步骤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该组合物中不添加自晒黑成分,具体原料
组分及含量如下表3所示。
[0059]
表3对比例1染发组合物原料组分
[0060][0061][0062]
对比例2
[0063]
基本步骤与实施例7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原料中不添加dhb,具体组分含量如下表4所示。
[0064]
表4对比例2染发组合物原料组分
[0065][0066][0067]
性能测试
[0068]
(一)ph测定
[0069]
按照国标gb/t 13531.1-2008《化妆品通用检测方法ph值的测定》测定。
[0070]
(二)粘度测定
[0071]
取适量染发组合物试样放入250ml烧杯中,使试样恒温在25
±
1℃,用d2vt型粘度计测定。
[0072]
上述ph测定和粘度测定所获得的结果如下表5所示。
[0073]
表5ph值和粘度性能参数
[0074][0075]
通过表5可知,各实施例ph在市售产品范围内,粘度在2000-5000mpa.s,粘度适中,涂抹于头发是不流淌,不过分粘稠,已铺展,易涂抹均匀。
[0076]
(三)着色性能测定
[0077]
1、头发色度测定
[0078]
本试验选取未经染色的黑色健康头发作为标准发样,以白色头发作为供试发样,同时选取对比例染发着色对照。
[0079]
染发方法:取18cm长,重1g的自然全白发束,先用去离子水冲新干净后再用吹风机吹干,用柔软小刷子将染发组合物5g均匀涂于头发上,用手揉搓均匀,用保鲜膜将染好的头发包裹好,置于恒温鼓风干燥箱中,37
°
保温30min后除去保鲜膜。将染好的头发用温水冲洗干净后,再用吸管吸取1ml洗发水涂于头发上,自发根至发梢轻柔15min后用温水冲新干净。将染色后的头发置于通风处晾干,目测观察与头发色度表颜色对应打分,色度从1到10分10级,6度及以下为深色,以上为浅色,评分标准如下表6所示。
[0080]
表6头发色度表
[0081]
颜色色度颜色色度蓝黑1度棕橙黄6度黑蓝棕2度棕黄橙7度深棕棕3度金黄8度深棕红4度浅黄9度深棕橙5度极浅黄10度
[0082]
2、染色色牢度测定
[0083]
(1)洗涤液的配制:称取5.0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于500ml的烧杯中,加入500ml蒸馏水,在水浴中加热到60℃,使其全部溶解、降温,慢慢转移到1000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洗涤烧杯三次,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定容,制得5.0mg/ml的洗涤液。
[0084]
(2)洗涤过程:将染好色的头发放到100ml的烧杯中,加入到50ml浓度为5.0mg/ml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洗涤液,并不时地搅拌,浸泡5min,倒掉此次洗涤液,用50ml蒸馏水洗
涤头发上的泡沫,洗涤三次。再向洗好的头发中再加入30ml浓度为5.0mg/ml的洗涤液,不断地搅拌,5min后过滤,将滤液转入50ml的容量瓶中,定容,得到第一次洗涤液。用蒸馏水50ml将头发上的泡沫冲新干净。这样,每间隔0.5h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洗涤液洗涤一次,搅拌、过滤、定容,逐次得到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洗涤液。测量每次定容摇匀后的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测得吸光度的变化来判断该染发剂染发后的牢固程度。
[0085]
(四)梳理性能
[0086]
采用动态梳理性测试仪(combingtestersk-3a,日本株式会社techno has himoto公司),试验所用染色发束为重1g,长18cm的中国人头发制成的自然白色发束,平行测试样为同样规格的自然黑色健康发束。将制作好的发束置于动态梳理性测试仪上,评价使用实施例7染发后对头发梳理性能的影响,如下表7所示。
[0087]
表7动态梳理性模拟测试的测试方法
[0088]
测试指标说明计算方法空白(未染色时)染发膏涂抹前的梳理性总共5次梳理,取其中3-5次的平均值冲洗后冲洗结束后的梳理性总共5次梳理,取其中3-5次的平均值吹干后24h干燥后的梳理性总共5次梳理,取其中3-5次的平均值
[0089]
该着色性能测定所获得的结果如下图1至图5所示。
[0090]
其中,图1是ph对实施例1着色性能的影响。上色温度为室温,上色时间1h。从图1可以看出,实施例1在ph为4.0-6.0时着色性能表现优异,在4.5-5.5时着色性能更佳,后续选在ph约为5的情况下进行其他试验条件的筛选和验证。
[0091]
图2是ph约为5的情况下各实施例和对比例1的着色性能对比。上色温度为室温,上色时间1h。从图2可以看出,植物色素与自晒黑成分搭配着色性能表现良好,着色度与植物色素添加量有依赖性,但不是正比关系,结合成本考虑,选择实施例7搭配开展后续着色性能研究。
[0092]
图3是不同染发条件对实施例7着色性能的影响。在不同条件下,用实施例7组合物上色后用保鲜膜封闭。从图3可以看出,实施例7在不同操作温度和时间上对着色性能有影响。在45℃保温30min和在37℃保温30min,着色性能接近基本一致,考虑到消费者长时间久坐染发,选择37℃保温30min染发条件上色较为合适。
[0093]
图4是实施例7和对比例2的染色色牢度的测定。在37
°
微热条件下上色时间30min。从图4可以看出,实施例7染色后头发颜色基本恒定,在前三次的洗发中会略有脱色,但后面基本不掉色,不褪色,色牢度持久。对比例2颜色掉色严重,色牢度差。具体的数值如下表8所示。
[0094]
表8实施例7和对比例2的不同样品的吸光度
[0095][0096]
图5是实施例7染色后头发的干湿梳理性能。用标准自然黑色发束作为对照样。从
图5可以看出,用实施例7组合物对头发染色后,头发的梳理性略优于黑色健康发束,说明本发明实施例7对头发有一定的调理和护理作用。
[0097]
(五)安全性评价
[0098]
选正常受试者30人做皮肤半萜试验。用蒸馏水将受试染发组合物样品稀释至5%的浓度,取受试样品约0.02-0.04ml,对照组仅用蒸馏水稀释剂,按斑贴实验方法进行斑贴实验,按皮肤反应分级标准观察皮肤不良反应结果。涂抹后24h,48h和72h观察局部皮肤反应,评价标准如下表9所示:
[0099]
表9皮肤反应分级标准
[0100]
皮肤反应分级无主观感觉,无皮肤改变-局部瘙痒、微红、边缘不清
±
红斑形成,边缘清楚,瘙痒+红斑没有水肿、丘疹形成,周围出现伪足++红斑上密集大小水疱+++
[0101]
该性能检测所获得的结果如下表10所示。
[0102]
表10各染发组合物的安全性斑贴实验评价
[0103][0104][0105]
从表10可知,各实施例和对比例斑贴实验均为阴性,对皮肤无刺激,无不良反应,可以作为接触皮肤和头发产品来使用。
[0106]
(六)使用性能
[0107]
采用志愿者感官评价方法,由专业的染发人员对受试者进行染发上色、清洗、头发吹干等标准染发操作。由专门的试验人员通过制定的评分系统来评估,主要评价其上色时的刺激性、舒适度、着色力,洗后头的柔顺性能和光泽感。采用5分制评价打分,依次为5、4、3、2、1,满分计为5分,效果最好,无刺激,舒适、着色力佳、柔顺、有光泽;1分效果最差,刺激性大、不舒适瘙痒、着色力差、打结、头发无光泽。
[0108]
该性能检测获得的结果如下图6所示。从评价结果来看,实施例7在使用时刺激性、舒适度、着色力、干后头发柔顺度及光泽感几项性能方面均表现优异。
[0109]
实施例8
[0110]
该实施例的组分含量如下表11所示。
[0111]
表11实施例8的组分含量
[0112][0113]
该实施例的染发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114]
在反应釜中加入水,开启搅拌,升温至45
±
5℃,加入银倍黑和dha,继续搅拌,混合均一,并调节ph为5即可。
[0115]
实施例9
[0116]
该实施例的组分含量如下表12所示。
[0117]
表12实施例9的组分含量
[0118][0119]
该实施例的染发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120]
在反应釜中加入水,开启搅拌,升温至45
±
5℃,加入茶叶提取物、苹果提取物、丙醛糖、牡丹籽油和橄榄油,继续搅拌,混合均一,并调节ph为5即可。
[0121]
实施例10
[0122]
该实施例的组分含量如下表13所示。
[0123]
表13实施例10的组分含量
[0124][0125][0126]
该实施例的染发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127]
在反应釜中加入水,开启搅拌,升温至45
±
5℃,加入原料,继续搅拌,混合均一,并调节ph为5即可。
[0128]
实施例11
[0129]
该实施例的组分含量如下表14所示。
[0130]
表14实施例11的组分含量
[0131][0132]
该实施例的染发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133]
在反应釜中加入水,开启搅拌,加热至75
±
5℃,加入水、纤维素保温搅拌约10-30min,至各成分溶解均一备用;降温至45
±
5℃,加入其他组分,继续搅拌,混合均一,并调节ph为5即可。
[0134]
性能检测
[0135]
(一)头发色度测定
[0136]
将实施例8-11制备的染发组合物进行头发色度测定,所获得的结果如下图7所示。
[0137]
(二)染色色牢度测定
[0138]
将实施例8-11制备的染发组合物进行染色色牢度测定,所获得的结果如下表15和图8所示。
[0139]
表15实施例8-11的不同样品的吸光度
[0140]
[0141]
通过图7、表15和图8可知,不同的组分会影响产品的着色性能,配方中添加调理剂和助剂有助于着色力提升,色牢度也会提高,不易褪色。
[0142]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的染发组合物中,自晒黑成分还可为甘露糖。植物提取物至少还可包括大豆提取物、可可豆提取物、葡萄提取物、紫甘蓝提取物、红苋菜提取物、紫色萝卜提取物或荆树皮提取物中的一种。氨基硅油还可为氨乙基氨甲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或双氨基peg/ppg-41/3氨乙基pg-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阳离子季铵盐类还可为聚季铵盐-6、聚季铵盐-11或聚季铵盐-55。阳离子瓜儿胶类还可为羟丙基瓜儿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植物油脂至少还可包括椰子油、夏威夷坚果油、沙棘油、玫瑰油、茉莉油或甜橙油中的一种。合成油脂还可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或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小分子酯类还可为辛酸/癸酸甘油酯类或辛基十二烷醇辛酸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