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港无损针穿刺敷料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10088发布日期:2022-11-02 17:36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港无损针穿刺敷料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液港无损针穿刺敷料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静脉治疗技术的发展,静脉输液港已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临床各个科室,使用输液港输液时需使用专用穿刺针(蝶翼针)进行穿刺,但由于蝶翼针的特殊构造即针体两侧各有一翼翅,穿刺后两翼翅与针体呈90度,现有蝶翼针(无损针)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以下问题:
3.(1)为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可造成皮肤不适甚至造成皮肤损伤,故需在翼翅下衬垫敷料,临床常用的固定衬垫敷料多采用纱布剪裁,经裁剪后的纱布容易出现脱屑现象,易对皮肤破损处产生污染,使用中如对合不整齐容易使透明贴膜粘贴底层纱布造成揭除困难;
4.(2)会针对蝶翼针与输液港底座之间缝隙较大,目前使用纱布垫在蝶翼针下,但因为病人活动等原因,会出现蝶翼针移位,甚至脱出,液体渗出至皮下,严重时造成感染,如果针尖完全脱出,会造成针刺伤。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输液港无损针穿刺敷料固定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输液港采用无损针穿刺时纱布敷料易对皮肤产生污染且病人活动过程中常会出现蝶翼针移位的问题,增加对病人产生二次感染的风险。
6.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7.一种输液港无损针穿刺敷料固定装置,包括由双面粘性纸连接的纱布敷料和透明敷贴,纱布敷料和透明敷贴对应位置设有卡合设置的下平板和盖板,下平板上端设有上平板,上平板上开设有供无损针针头穿过的插针孔;插针孔内孔壁嵌设有环状囊性件,下平板内设有内筒,内筒通过连通管与所述囊性件连通,内筒内活动设置有活塞;下平板沿活塞移动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活塞端部设有连杆,且连杆延伸至滑槽内,连杆位于滑槽内端部设有抵块一,所述盖板上设有与所述抵块一配合抵接的抵块二;
8.使用状态下,纱布敷料与患者皮肤贴合,无损针置于下平板和盖板之间,下平板和盖板扣合时抵块一和抵块二配合抵接,使得活塞滑动驱动环状囊性件涨起。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透明敷贴的面积大于所述纱布敷料的面积,使用状态下,透明敷贴的粘结面完全覆盖纱布敷料且边缘部分与患者皮肤贴合。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纱布敷料和所述透明敷贴对应位置分别设有贴合层一和贴合层二,贴合层一和贴合层二均采用软硅胶制成。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贴合层二对应所述插针孔的位置设有观察孔,且观察孔孔径大于插针孔孔径。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上平板的厚度小于所述下平板的厚度。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下平板和所述盖板形成的内部空间与所述无损针背面蝶翼形状相适配。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抵块一靠近无损针针管位置设有海绵挡块。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下平板与所述盖板的对应接触面均设有磁吸条。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盖板上、下侧面均开设有供无损针穿过的让位孔。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8.1)本发明通过透明敷贴和纱布敷料贴合时,使得无损针置于下平板和盖板之间,并通过抵接的抵块一和抵块二滑动驱动活塞移动,使得插针孔内孔壁的环状囊性件涨起,可防止患者在活动时导致针体发生移位而导致感染,另外涨起的环状囊性件还可防止纱布敷料的边缘碎屑进入到皮肤针刺口处,避免污染;
19.2)本发明通过盖板和下平板接触面设置磁吸贴,并配合透明敷贴的粘结作用,能进一步提升两者之间的粘结力,使得无损针翼翅更好的得到限位,避免表面产生移位而导致皮肤感染。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发明中上平板和下平板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发明中上平板和下平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发明中贴合层二的正视图;
25.图6是本发明中无损针(蝶翼针)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纱布敷料;2、透明敷贴;3、贴合层一;4、贴合层二;5、双面粘性纸;6、无损针;8、磁吸条;41、盖板;42、观察孔;43、让位孔;44、抵块二;61、下平板;62、上平板;63、插针孔;64、抵块一;65、囊性件;66、内筒;67、连通管;68、活塞;69、滑槽;641、海绵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28.实施例1
29.如图1-6所示,一种输液港无损针穿刺敷料固定装置,包括由双面粘性纸5连接的纱布敷料1和透明敷贴2;现有技术中,通过在无损针6底部垫纱布,再贴合透明敷贴2实现固定,本技术为避免使用上述固定结构的缺陷,具体改进如下:
30.纱布敷料1和透明敷贴2对应位置设有卡合设置的下平板61和盖板41,下平板61上端设有上平板62,上平板62上开设有供无损针6针头穿过的插针孔63;插针孔63内孔壁嵌设有环状囊性件65,下平板61内设有内筒66,内筒66通过连通管67与囊性件65连通,内筒66内活动设置有活塞68;下平板61沿活塞68移动方向开设有滑槽69,活塞68端部设有连杆,且连
杆延伸至滑槽69内,连杆位于滑槽69内端部设有抵块一64,盖板41上设有与抵块一64配合抵接的抵块二44;
31.由于透明敷贴2的贴合面有粘性,则贴合时透明敷贴2可以将扣合的盖板41和下平板61固定住;通过设置上平板62,且在上平板62上设置插针孔63,使得在揭除透明敷贴2时皮肤针刺处纱布不会出现揭除困难,避免现有技术中透明敷贴2与针刺处针体、纱布直接粘合导致揭除困难的问题。
32.本发明中固定装置在使用时,纱布敷料1与患者皮肤贴合,无损针6置于下平板61和盖板41之间,下平板61和盖板41扣合时抵块一64和抵块二44配合抵接,使得抵块一61沿滑槽69滑动,从而带动活塞68在内筒66内移动,从而使得活塞68滑动驱动环状囊性件65涨起,由于穿刺后无损针6(蝶翼针)翼翅与针体呈90度,则涨起的环状囊性件65对无损针6的针体形成限位,可防止患者在活动时导致针体发生移位而导致感染,另外涨起的环状囊性件65还可防止纱布敷料1的边缘碎屑进入到皮肤针刺口处,避免污染。
33.为进一步提高固定效果,透明敷贴2的面积大于纱布敷料1的面积,使用状态下,透明敷贴2的粘结面完全覆盖纱布敷料1且边缘部分与患者皮肤贴合。
34.为进一步提升固定装置与皮肤接触位置的舒适度和对上、下平板的支撑,纱布敷料1和透明敷贴2对应位置分别设有贴合层一3和贴合层二4,贴合层一3和贴合层二4均采用软硅胶制成,贴合层二4提升对盖板41的支撑,其与透明敷贴2的连接。
35.为进一步便于护理人员观察穿刺处皮肤情况,贴合层二4对应插针孔63的位置设有观察孔42,且观察孔42孔径大于插针孔63孔径。
36.为便于盖板41扣合在下平板61外侧,上平板62的厚度小于下平板61的厚度。
37.为进一步提高无损针6固定的固定效果,下平板61和盖板41形成的内部空间与无损针6背面蝶翼形状相适配,避免蝶翼针6移位导致针体脱出。
38.为避免盖板41与下平板61扣合时抵块一64移动对针管产生积压,抵块一64靠近无损针6针管位置设有海绵挡块641。
39.为进一步提升盖板41和下平板61扣合时两者之间的粘结力,下平板61与盖板41的对应接触面均设有磁吸条8。
40.具体的,盖板41上、下侧面均开设有供无损针6穿过的让位孔43。
41.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固定装置在使用结束后,盖板41取下后,抵块一64会在囊性件65内的气体压力作用下回到原位(此时抵块一64和抵块二44的斜面挤压力消失),若为进一步提高复位效果,可将连杆设置为弹性伸缩杆,抵压块一64受力挤压时弹性伸缩杆蓄力,抵压块二44与抵压块一64脱离时弹性伸缩杆伸张带动活塞复位,使得囊性件65也恢复原状。
42.本发明通过在现有技术中纱布敷料1和透明敷贴2的固定结构的基础之上,通过双面粘性纸5将两者连接,在透明敷贴2粘接面的薄膜未撕下之前,可将两者共同无菌保存,使用时将纱布敷料1与患者皮肤贴合,将插针孔63对准患者皮肤的输液港,无损针6完成穿刺后,将无损针6置于下平板61和盖板41之间,下平板61和盖板41扣合时抵块一64和抵块二44配合抵接,磁吸条8进一步提升盖板41和下平板61扣合时两者之间的粘结力,使得抵块一61沿滑槽69滑动,从而带动活塞68在内筒66内移动,从而使得活塞68滑动驱动环状囊性件65涨起,由于穿刺后无损针6(蝶翼针)翼翅与针体呈90度,则涨起的环状囊性件65对无损针6
的针体形成限位,可防止患者在活动时导致针体发生移位而导致感染,另外涨起的环状囊性件65还可防止纱布敷料1的边缘碎屑进入到皮肤针刺口处,避免污染;再撕下透明敷贴2的薄膜,使透明敷贴2的粘结面完全覆盖纱布敷料1且边缘部分与患者皮肤贴合,则完成固定。
4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