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脑瘫患者颈项强直的康复护理装置
1.技术领域
2.本发明属于颈项强直医疗的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脑瘫患者颈项强直的康复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3.脑瘫患者由于脑部发育不良,极易导致颈项强直,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强直,脑瘫患者颈项强直的治疗主要依靠康复训练,通过使用康复护理装置对脑瘫患者的颈部进行牵引,使脑瘫患者的颈部关节进行活动,已到达康复训练的作用。
4.原有的用于脑瘫患者颈项强直的康复护理装置,在使用中存在以下的缺陷:1、原有的用于脑瘫患者颈项强直的康复护理装置,在使用中只能将患者的颈部进行固定,无法有效的引导环者的颈部进行锻炼。
5.2、原有的用于脑瘫患者颈项强直的康复护理装置,在使用中无法使其与患者的颈部紧密贴合。
6.3、原有的用于脑瘫患者颈项强直的康复护理装置,在使用中需患者坐着进行固定,长时间坐着容易使患者疲劳,异响治疗效果。
7.4、原有的用于脑瘫患者颈项强直的康复护理装置,在使用中只能对患者的进行固定,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8.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脑瘫患者颈项强直的康复护理装置,具有引导患者颈部转动进行锻炼,装置与患者的颈部紧密贴合,可以在在患者疲劳时让患者平躺,可以对患者的脚部进行按摩刺激患者穴位的特点。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脑瘫患者颈项强直的康复护理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端一侧均有靠板,所述靠板的一端两侧均设有扶手,所述扶手的两端均设有固定块,一个所述扶手的两端均设有转柄,所述主体的一侧设有方形板,所述方形板的下端设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内部设有按摩棒,所述主体的下端设有一号支撑架,所述主体的下端内部两侧均设有螺纹杆,所述转柄的下端均设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一侧均设有蜗轮,所述靠板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方形板的两侧下端均设有螺钉,所述垫板的上端两侧均设有长杆,所述靠板的内部设有一号齿轮,所述一号齿轮的上端设有两个一号圆杆,所述一号齿轮的下端设有定位块,所述一号齿轮的一侧设有二号齿轮,所述二号齿轮的上端设有两个二号圆杆,所述一号齿轮的一侧上端设有圆盘,所述圆盘的一侧开设有一号拨槽,所述一号拨槽的一侧开设有两个二号拨槽,所述圆盘的上端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上端外侧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端两侧均设有夹块,所述夹块的内侧均设有推板,所述推板的内侧均设有软垫,所述一号支撑架的外侧设有二号支撑架,所述夹块的
内部两侧均设有两个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均设有压块,所述按摩棒的外侧设有若干个按摩球。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脑瘫患者颈项强直的康复护理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扶手与主体为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与主体为固定连接,所述方形板通过转轴与蜗轮相连接,所述蜗杆通过转轴与转柄相连接,所述蜗杆通过啮合蜗轮相连接。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脑瘫患者颈项强直的康复护理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方形板通过卡合与固定块相连接,所述螺纹杆通过螺纹与主体相连接,所述长杆与垫板为固定连接,所述螺钉通过螺纹与长杆相连接。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脑瘫患者颈项强直的康复护理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钉通过螺纹与长杆相连接,所述长杆通过螺钉与方形板相连接,所述垫板通过长杆与方形板相连接,所述按摩棒通过卡合与垫板相连接。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脑瘫患者颈项强直的康复护理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二号齿轮通过啮合与一号齿轮相连接,所述一号圆杆与一号齿轮为固定连接,所述二号圆杆与二号齿轮为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通过卡和与靠板相连接,所述定位块与一号齿轮为固定的连接,所述一号齿轮通过定位块与靠板相连接。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脑瘫患者颈项强直的康复护理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架与传动杆为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与圆盘为固定连接。
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脑瘫患者颈项强直的康复护理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按摩球与按摩棒为固定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二号齿轮的转动,带动一号齿轮进行转动,使一号圆杆与二号圆杆拨动圆盘,使圆盘带动传动杆做圆周往复运动,从而达到引导患者进行颈部锻炼的效果。
17.2、通过夹块对患者的颈部进行夹持,使患者的颈部与软垫接触,推动推板,使推板推动压块挤压弹簧,从而达到使装置与患者的颈部紧密贴合。
18.3、通过转动转柄,使转柄带动蜗杆转动,使蜗杆带动蜗轮转动,使方形板与靠板和主体的上端面平齐,从而便于患者躺下,避免久坐影响治疗,造成疲劳。
19.4、通过按摩棒的转动,使按摩棒带动按摩球进行圆周运动,对患者的脚部穴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附图说明
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垫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中引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中夹持机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中按摩球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靠板;3、扶手;4、方形板;5、垫板;6、按摩棒;7、固定块;8、转柄;9、活动槽;10、一号支撑架;11、螺纹杆;12、长杆;13、螺钉;14、蜗轮;15、蜗杆;16、定位块;17、一号齿轮;18、一号圆杆;19、二号齿轮;20、二号圆杆;21、圆盘;22、一号拨槽;23、二号拨槽;24、传动杆;25、固定架;26、夹块;27、软垫;28、推板;29、二号支撑架;30、压块;31、弹簧;32、按摩球。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22.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脑瘫患者颈项强直的康复护理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的上端一侧均有靠板2,靠板2的一端两侧均设有扶手3,扶手3的两端均设有固定块7,一个扶手3的两端均设有转柄8,主体1的一侧设有方形板4,方形板4的下端设有垫板5,垫板5的内部设有按摩棒6,主体1的下端设有一号支撑架10,主体1的下端内部两侧均设有螺纹杆11,转柄8的下端均设有蜗杆15,蜗杆15的一侧均设有蜗轮14,靠板2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9,方形板4的两侧下端均设有螺钉13,垫板5的上端两侧均设有长杆12,靠板2的内部设有一号齿轮17,一号齿轮17的上端设有两个一号圆杆18,一号齿轮17的下端设有定位块16,一号齿轮17的一侧设有二号齿轮19,二号齿轮19的上端设有两个二号圆杆20,一号齿轮17的一侧上端设有圆盘21,圆盘21的一侧开设有一号拨槽22,一号拨槽22的一侧开设有两个二号拨槽23,圆盘21的上端设有传动杆24,传动杆24的上端外侧设有固定架25,固定架25的一端两侧均设有夹块26,夹块26的内侧均设有推板28,推板28的内侧均设有软垫27,一号支撑架10的外侧设有二号支撑架29,夹块26的内部两侧均设有两个弹簧31,弹簧31的一端均设有压块30,按摩棒6的外侧设有若干个按摩球32。
23.具体的,扶手3与主体1为固定连接,固定块7与主体1为固定连接,方形板4通过转轴与蜗轮14相连接,蜗杆15通过转轴与转柄8相连接,蜗杆15通过啮合蜗轮14相连接,本实施例中蜗轮14无法带动蜗杆15转动,蜗杆15可以带动蜗轮14转动。
24.具体的,方形板4通过卡合与固定块7相连接,螺纹杆11通过螺纹与主体1相连接,长杆12与垫板5为固定连接,螺钉13通过螺纹与长杆12相连接,本实施例中方形板4的一侧设有t形的圆柱状构件。
25.具体的,螺钉13通过螺纹与长杆12相连接,长杆12通过螺钉13与方形板4相连接,垫板5通过长杆12与方形板4相连接,按摩棒6通过卡合与垫板5相连接,本实施例中按摩棒6的一端设有圆柱状的t形构件。
26.具体的,二号齿轮19通过啮合与一号齿轮17相连接,一号圆杆18与一号齿轮17为固定连接,二号圆杆20与二号齿轮19为固定连接,定位块16通过卡和与靠板2相连接,定位块16与一号齿轮17为固定的连接,一号齿轮17通过定位块16与靠板2相连接,本实施例中两个二号圆杆20相互对称。
27.具体的,固定架25与传动杆24为固定连接,传动杆24与圆盘21为固定连接。
28.具体的,按摩球32与按摩棒6为固定连接。
29.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处于固定架25前端的夹块26对患者的颈部进行夹持,使阿混着的颈部与软垫27贴合,使软垫27推动推板28,使推板28推动压块30,使压块30挤压弹簧31;启动处于靠板2内部的电机,使电机带动二号齿轮19转动,使二号齿轮19带动一号齿轮17转动,使一号齿轮17带动定位块16转动,使一号齿轮17带动一号圆杆18进行圆周移动,使一号圆杆18进入二号拨槽23的内部拨动圆盘21,使二号齿轮19带动二号圆杆20移动,进入一号拨槽22的内部,反向拨动圆盘21,使传动杆24往复运动,,使传动杆24带动固定架25在活动槽9的内部运动的,引导患者进行颈部锻炼;转动处于扶手3两侧的转柄8,使转柄8带动蜗杆15转动,使蜗杆15带动方形板4与靠板2与主体1的上端面平齐,拉出二号支撑架29与一号支撑架10,对方形板4与靠板2形成支撑,将螺纹杆11旋入将其固定,便于患者躺下;拉动垫板5,使垫板5带动长杆12移动,使其移动到合适位置后转动螺钉13将其固定,启动电机带动按摩棒6转动,使按摩棒6带动按摩球32做圆周远东,对患者的脚部进行按摩,刺激穴位。
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