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内科吸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32049925发布日期:2022-11-03 08:35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诊内科吸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急诊内科吸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吸氧用于纠正缺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促进代谢,是辅助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呼吸衰竭,慢性气管炎,脑血管病,冠心病;临床缺氧症状不明显者,也可能存在着氧债,也可能微循环代谢异常,因而可能需要吸氧;如某些外科手术前后病人、大出血休克病人、胎心音不良或分娩时产程过长等病人等;吸氧装置是一种辅助患者吸入氧气的医疗器械,主要作用是以合适的流速为急救病人给氧和供缺氧病人吸氧,在急诊内科中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一般在急诊内科的病房中都会设置供氧管路,大多是固定在墙体上,使用时直接将吸氧装置与供氧管路连通即可使用,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心,患者在吸氧时,由于供氧管路时持续的向吸氧面罩内提供氧气的,但是患者在呼吸的过程中会向氧气面罩内吐出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会通过氧气面罩上的气孔排出,且患者在吐气时是无法将氧气吸入身体的,由此造成了吐气时冲入氧气面罩内的氧气被浪费,部分的氧气会随着患者的吐气排出吸氧面罩的外部,由此降低了患者吸入氧气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急诊内科吸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摆动杆以摆动轴为圆心进行往复的转动,使得挡板随摆动杆的进行往复的移动,从而通过挡板交替的遮挡进气口和出气口,使得外部输氧装置可间歇的向吸氧面罩内输送氧气,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部分的氧气会随着患者的吐气排出吸氧面罩,造成氧气的浪费,患者吸入氧气的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4.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急诊内科吸氧装置,包括吸氧面罩,吸氧面罩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与外部输氧装置连接,吸氧面罩内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一旋转轴、第一扇叶、驱动组件、摆动杆、摆动轴和挡板;
6.第一安装架位于进气口上;
7.第一旋转轴套设于第一安装架上;
8.第一扇叶套设于第一旋转轴上且位于进气口内;
9.驱动组件套设于第一旋转轴上;
10.摆动轴呈水平状态固定连接于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
11.摆动杆的中部套设于摆动轴上,且摆动杆与驱动组件传动连接,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摆动杆绕摆动轴进行往复的转动;
12.挡板固定连接于摆动杆的其中一侧的侧壁上,挡板用于随摆动杆的往复摆动从而交替的遮挡进气口和出气口。
13.优选的,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齿圈和驱动轴,第一齿圈套设于第一旋转轴上,驱动轴固定连接于第一齿圈上且靠近第一齿圈的边缘上,摆动杆上的其中一端设置有与驱动轴相互匹配的滑槽,驱动轴与滑槽滑动配合。
14.优选的,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二扇叶和传动组件,第二扇叶可转动的位于出气口内,传动组件位于第二扇叶的旁侧,传动组件与驱动组件传动连接,第二扇叶的转动方向与第一扇叶的转动方向相反。
15.优选的,出气口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架,第二安装架上套设有第二旋转轴,第二扇叶套设于第二旋转轴上,传动组件包括第二齿圈、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二齿圈套设于第二旋转轴上,第一齿轮可转动的位于第二齿圈的旁侧,且第一齿轮与第二齿圈啮合连接,第二齿轮可转动的位于第一齿轮和第一齿圈之间,第一齿轮和第一齿圈均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16.优选的,驱动组件的驱动轴上还套设有滑轮,滑轮与滑槽滑动配合。
17.优选的,摆动杆的其中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插槽,挡板卡接于插槽内。
18.优选的,挡板为矩形的板状结构,其中挡板远离插槽的一侧的两个端角上均为圆弧角设置。
19.优选的,出气口的外侧还设置有多个滤孔。
20.优选的,吸氧面罩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环。
21.一种急诊内科吸氧装置的使用方法,应用于一种急诊内科吸氧装置,包括有以下步骤:
22.s1,外部输氧装置将氧气通入进气口上,从而带动第一扇叶的转动,通过第一扇叶带动了第一旋转轴的转动,第一旋转轴的转动带动了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带动了摆动杆的移动,使得摆动杆环绕于摆动轴进行往复的摆动,从而带动摆动杆上的挡板的往复摆动;
23.s2a,挡板随摆动杆摆动至出气口,使得出气口被封闭,氧气从进气口排入吸氧面罩内;
24.s2b,挡板随摆动杆摆动至进气口,使得进气口被封闭,氧气从阻隔在进气口内,此时患者的吐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从出气口被排出吸氧面罩。
25.本技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6.1.本技术通过外部的输氧装置带动第一扇叶,第一扇叶带动第一旋转轴,从而带动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摆动杆以摆动轴为圆心进行往复的转动,使得挡板随摆动杆的进行往复的移动,从而通过挡板交替的遮挡进气口和出气口,使得外部输氧装置可间歇的向吸氧面罩内输送氧气,由此可减少氧气的持续输送随患者的吐气而被排出从而造成的氧气浪费,通过重复上述的操作,使得患者可更好的吸入氧气,提高其吸氧的效率。
27.2.本技术通过第二扇叶的设置,且第二扇叶的转动方向与第一扇叶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通过出气口的二氧化碳气体可更快的从吸氧面罩的内部被排出,由此减少吸氧面罩的内部二氧化碳气体含量降低,提高了患者吸入氧气的效率。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29.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30.图3是本技术的吸氧面罩和调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本技术的吸氧面罩的背视图;
32.图5是本技术的吸氧面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6是本技术的驱动组件和传动组件的正视图;
34.图7是本技术的驱动组件和传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8是本技术的第一齿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9是本技术的摆动杆和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10是本技术的图3中a处的放大图;
38.图11是本技术的图5中b处的放大图;
39.图中标号为:
40.1-吸氧面罩;1a-进气口;1a1-流量计;1b-出气口;1b1-滤孔;1c-连接环;
41.2-调节机构;2a-第一扇叶;2a1-第一安装架;2a2-第一旋转轴;2b-驱动组件;2b1-第一齿圈;2b2-驱动轴;2b3-滑轮;2c-摆动杆;2c1-摆动轴;2c2-滑槽;2c3-插槽;2c4-挡板;2d-第二扇叶;2d1-第二安装架;2d2-第二旋转轴;2e-传动组件;2e1-第二齿圈;2e2-第一齿轮;2e3-第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43.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急诊内科吸氧装置,包括吸氧面罩1,吸氧面罩1上设置有进气口1a和出气口1b,进气口1a与外部输氧装置连接,吸氧面罩1内设置有调节机构2,调节机构2包括第一安装架2a1、第一旋转轴2a2、第一扇叶2a、驱动组件2b、摆动杆2c、摆动轴2c1和挡板2c4;
44.第一安装架2a1位于进气口1a上;
45.第一旋转轴2a2套设于第一安装架2a1上;
46.第一扇叶2a套设于第一旋转轴2a2上且位于进气口1a内;
47.驱动组件2b套设于第一旋转轴2a2上;
48.摆动轴2c1呈水平状态固定连接于进气口1a和出气口1b之间;
49.摆动杆2c的中部套设于摆动轴2c1上,且摆动杆2c与驱动组件2b传动连接,驱动组件2b用于带动摆动杆2c绕摆动轴2c1进行往复的转动;
50.挡板2c4固定连接于摆动杆2c的其中一侧的侧壁上,挡板2c4用于随摆动杆2c的往复摆动从而交替的遮挡进气口1a和出气口1b。
51.通过外部的输氧装置将氧气输送至进气口1a内,从而带动进气口1a内的第一扇叶2a的转动,通过第一扇叶2a的转动带动了与其连接的第一旋转轴2a2上,使得第一旋转轴2a2在第一安装架2a1上进行转动,第一旋转轴2a2的转动还带动了驱动组件2b的转动,通过驱动组件2b的转动带动了与其传动连接的摆动杆2c,使得摆动杆2c以摆动轴2c1为圆心进行往复的转动,从而带动了固定连接于摆动杆2c上的挡板2c4,使得挡板2c4随摆动杆2c的进行往复的移动,从而通过挡板2c4交替的遮挡进气口1a和出气口1b,使得外部输氧装置可间歇的向吸氧面罩1内输送氧气,可通过在外部输氧装置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氧气流量的气
体流量计1a1,从而控制第一扇叶2a的旋转速度,由此可使调节机构2调节出气口1b和进气口1a的频率与患者的呼吸频率相互匹配,由此来提高患者的吸收氧气的效率;
52.通过摆动杆2c带动挡板2c4打开进气口1a和封闭出气口1b时,使得外部的输氧装置将氧气送入吸氧面罩1的内部,由于出气口1b的封闭,使得送入吸氧面罩1内部的氧气无法从出气口1b排出,便于患者将氧气吸入,在患者吸入氧气后会向外吐出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摆动杆2c的继续移动带动挡板2c4的转动,使得进气口1a被封闭而出气口1b打开,此时外部的输氧装置无法将氧气无法送入吸氧面罩1的内部,由于出气口1b被打开,使得患者吐出的二氧化碳气体随着出气口1b的打开被排出,由此可减少氧气的持续输送随患者的吐气而被排出从而造成的氧气浪费,通过重复上述的操作,使得患者可更好的吸入氧气,提高其吸氧的效率。
53.如图4、图6至图9所示:驱动组件2b包括第一齿圈2b1和驱动轴2b2,第一齿圈2b1套设于第一旋转轴2a2上,驱动轴2b2固定连接于第一齿圈2b1上且靠近第一齿圈2b1的边缘上,摆动杆2c上的其中一端设置有与驱动轴2b2相互匹配的滑槽2c2,驱动轴2b2与滑槽2c2滑动配合。
54.通过第一扇叶2a的转动带动了第一旋转轴2a2,第一旋转轴2a2的转动带动了第一齿圈2b1,从而带动了位于第一齿圈2b1边缘的驱动轴2b2,使得驱动轴2b2以第一齿圈2b1的圆心为中心点进行转动,同时由于驱动轴2b2与摆动杆2c上的滑槽2c2滑动配合,在驱动轴2b2进行转动时会沿滑槽2c2进行滑动,从而带动了摆动杆2c以摆动轴2c1为圆心进行往复的转动,从而使得摆动杆2c可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挡板2c4进行往复的摆动,由此可通过挡板2c4交替的遮挡进气口1a和出气口1b,使得氧气间隙的进入吸氧面罩1内,提高患者的吸氧效率,减少氧气的浪费。
55.如图4和图6所示:调节机构2还包括第二扇叶2d和传动组件2e,第二扇叶2d可转动的位于出气口1b内,传动组件2e位于第二扇叶2d的旁侧,传动组件2e与驱动组件2b传动连接,第二扇叶2d的转动方向与第一扇叶2a的转动方向相反。
56.患者在吐出二氧化碳气体时,二氧化碳气体会经过出气口1b被排出,通过第二扇叶2d的设置,且第二扇叶2d的转动方向与第一扇叶2a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通过出气口1b的二氧化碳气体会被第二扇叶2d的转动而带动,从而使得二氧化碳可更快的从吸氧面罩1的内部被排出,由此减少吸氧面罩1的内部二氧化碳气体含量降低,提高了患者吸入氧气的效率。
57.如图4至图8所示:出气口1b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架2d1,第二安装架2d1上套设有第二旋转轴2d2,第二扇叶2d套设于第二旋转轴2d2上,传动组件2e包括第二齿圈2e1、第一齿轮2e2和第二齿轮2e3,第二齿圈2e1套设于第二旋转轴2d2上,第一齿轮2e2可转动的位于第二齿圈2e1的旁侧,且第一齿轮2e2与第二齿圈2e1啮合连接,第二齿轮2e3可转动的位于第一齿轮2e2和第一齿圈2b1之间,第一齿轮2e2和第一齿圈2b1均与第二齿轮2e3啮合连接。
58.通过第一扇叶2a的转动带动第一旋转轴2a2,第一旋转轴2a2带动了第一齿圈2b1,从而通过第一齿圈2b1的转动带动了与其啮合连接的第二齿轮2e3,通过第二齿轮2e3的转动带动了与其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2e2,通过第一齿轮2e2的转动带动了与其啮合连接的第二齿圈2e1,通过第二齿圈2e1的转动带动了第二旋转轴2d2,通过第二旋转轴2d2的转动带
动了第二扇叶2d,由此使得第二扇叶2d被驱动组件2b带动转动,通过第一齿轮2e2和第二齿轮2e3的设置,使得第二齿圈2e1与第一齿圈2b1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使得第一旋转轴2a2和第二旋转轴2d2的转动方向相反,由此使得第一扇叶2a和第二扇叶2d的转动方向相反,通过第二扇叶2d的转动辅助患者吐出的二氧化碳气体被加速排出,提高二氧化碳排出的效率,少吸氧面罩1的内部二氧化碳气体含量降低,提高了患者吸入氧气的效率。
59.如图6和图8所示:驱动组件2b的驱动轴2b2上还套设有滑轮2b3,滑轮2b3与滑槽2c2滑动配合。
60.通过滑轮2b3的设置,使得驱动轴2b2在滑槽2c2内可更好地滑动,通过滑轮2b3自身的转动可极大的减少驱动轴2b2与滑槽2c2之间的摩擦力,由此便于驱动轴2b2带动摆动杆2c的移动,从而使得摆动杆2c带动挡板2c4交替的遮挡出气口1b和进气口1a,由此提高调节机构2运行的稳定性。
61.如图9所示:摆动杆2c的其中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插槽2c3,挡板2c4卡接于插槽2c3内。
62.通过插槽2c3的设置,使得挡板2c4可卡接于插槽2c3内,由此使得挡板2c4可随摆动杆2c的往复摆动而进行移动,从而方便挡板2c4从摆动杆2c上被拆除下来,便于对于挡板2c4进行更换和维护。
63.如图4和图9所示:挡板2c4为矩形的板状结构,其中挡板2c4远离插槽2c3的一侧的两个端角上均为圆弧角设置。
64.通过圆弧角的设置,使得挡板2c4在不影响遮挡进气口1a和进气口1a情况下,减小挡板2c4的面积,同时便于挡板2c4在吸氧面罩1内进行摆动,防止挡板2c4远离插槽2c3一侧与吸氧面罩1的内壁相互碰撞,从而造成挡板2c4的卡死,提高挡板2c4活动的更多空间。
65.如图10和图11所示:出气口1b的外侧还设置有多个滤孔1b1。
66.通过滤孔1b1的设置,可以防止灰尘进去吸氧面罩1的内部,同时还可防止外部的空气进入吸氧面罩1内,还可通过在出气口1b上套设单向阀,使得出气口1b外部的空气无法进入出气口1b内。
67.如图1至图5所示:吸氧面罩1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环1c。
68.通过连接环1c的设置,从而便于在连接环1c上套设弹性带,通过弹性带将吸氧面罩1更好的固定在患者的头部,防止因为患者的移动造成吸氧面罩1的脱落,而使得患者无法吸入氧气。
69.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急诊内科吸氧装置的使用方法,应用于一种急诊内科吸氧装置,包括有以下步骤:
70.s1,外部输氧装置将氧气通入进气口1a上,从而带动第一扇叶2a的转动,通过第一扇叶2a带动了第一旋转轴2a2的转动,第一旋转轴2a2的转动带动了驱动组件2b,驱动组件2b带动了摆动杆2c的移动,使得摆动杆2c环绕于摆动轴2c1进行往复的摆动,从而带动摆动杆2c上的挡板2c4的往复摆动;
71.s2a,挡板2c4随摆动杆2c摆动至出气口1b,使得出气口1b被封闭,氧气从进气口1a排入吸氧面罩1内;
72.s2b,挡板2c4随摆动杆2c摆动至进气口1a,使得进气口1a被封闭,氧气从阻隔在进气口1a内,此时患者的吐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从出气口1b被排出吸氧面罩1。
73.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