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空气清新净化液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712691发布日期:2022-10-04 20:11阅读:48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大气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空气清新净化液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2.由于工业及交通运输等事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煤和石油的大量使用及土建尘埃的交着,形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或空气污染,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和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排放到大气中,当其浓度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定时间后,就会改变大气特别是空气的正常组成,破坏自然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从而危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损害自然资源及财产、器物等。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于大气环境的破坏不可逆,并缺乏可行实用的治理技术。故治理大气污染及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治大气污染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研究使命。
3.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生物空气清新净化液及其制造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生物空气清新净化液及其制造方法。
5.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生物空气清新净化液及其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选材预备;
8.s2、植物培养液的制作;
9.s3、复合酶液的制作;
10.s4、益生菌群的制作;
11.s5、发酵制备;
12.s6、取液再发酵;
13.s7、获取清新净化液材料。
14.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s1、选材预备包括以下步骤:
15.s101选材,包括生姜、大葱、大蒜、紫锥菊花、金银花、凤花和虫草花;
16.s102、对所述s101内的基材进行清洗,将上述选材原料进行初步清洗,再进行浸渍,浸渍用水的温度为25~30℃,水的ph为7~8,水硬度为2~6mmol/l,水中铁离子含量不超过0.5mg/l,浸渍的时间为12~24小时。
17.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s2、植物培养液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18.将s102中清洗浸渍后的原料,各自单独放入超声波提取浓缩罐进行植物破壁萃取浓缩。
19.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s3、复合酶液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20.s301、一号复合酶液的制作,将纤维素酶1~30份,木聚糖酶1~10份β-葡聚糖酶1
~10份果胶酶1~5份/α-淀粉酶1~20份/葡萄糖淀粉酶1~20份等,得1号复合酶液;
21.s302、二号复合酶液的制作,木瓜酶1~20份,菠萝酶1~30份,凝血酶1~5份,双链酶1~10份,溶菌酶1~30份rna酶1~10份等,混匀,得2号复合酶液。
22.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s4、益生菌群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常温下在无菌室内的超净台操作,准备好各单只斜面菌,接种环,装好无菌水的1000ml的密闭玻璃瓶,将各单只斜面菌洗入菌群混合瓶。
23.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s5、发酵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24.s501、混合发酵,将植物培养液按1~80份加入到厌氧性发酵罐内,将一号复合酶液按使用量1~30%加入到厌氧性发酵罐内,将益生菌群按接种量5~35%接入到厌氧性发酵罐内,密闭厌氧型发酵的温度为23~38℃,时间为30~60天;
25.s502、放气和搅拌,包括以下步骤:
26.一次放气搅拌,开始发酵时的温度控制在23~30℃,发酵24小时后进行第一次放气和搅拌,第一次放气和搅拌后发酵的温度控制在30~38℃;
27.二次放气搅拌,在一次放气搅拌经过24小时后再进行第二次放气和搅拌,第二次放气和搅拌后发酵的温度控制在31~33℃;
28.三次放气搅拌,在二次放气搅拌经过24小时后再进行第三次放气和搅拌,第三次放气和搅拌后发酵的温度控制在29~31℃;
29.四次放气搅拌,在三次放气搅拌经过24小时后再进行第四次放气和搅拌,第四次放气和搅拌后发酵的温度控制在27~30℃;
30.四次放气搅拌后每天各放气和搅拌一次,在发酵过程中,控制温度逐步下降到23~30℃。
31.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s6、取液再发酵包括以下步骤:
32.将s5中,四次放气搅拌后持续发酵的产品中的上清液取出,并加入二号复合酶液混匀,进行精发酵(厌氧型),精发酵温度为常温,精发酵时间为45天,发酵过程中需进行微生物菌群检测,菌落总数105以上时,继续精发酵,每隔15天检测一次微生物菌群,菌落总数105以下并每天呈下降趋势时需补充营养液。
33.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s7、获取清新净化液材料包括以下步骤:
34.将s6中,持续精发酵45天后的材料,取上清液后直接灌装实现清新净化液材料的收集。
35.综上所述,该生物空气清新净化液及其制造方法,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和优点:
36.1、利用活的有益生物菌系并产生复合酶系,以包围空气中的有害菌尘埃,通过吞噬,生物降解,益生负氧离子,各种有害菌再无藏身之处,使有害空气的大气层呈现森林般的各项指标,完成洁净空气的全过程。
37.2、比较物理方法产生的负离子空气净化方法,由于其负离子与尘埃中的阳离子结合为沉淀至地面物面,并未消除,需通过再次清除(比如清扫水拭),并且有害物难免二次存在。本发明通过生物降解方式解决了二次污染问题,并且由于活体的再循环形成了高效的负氧离子的生态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9.一种生物空气清新净化液及其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0.s1、选材预备,其包括以下步骤:
41.s101选材,包括生姜、大葱、大蒜、紫锥菊花、金银花、凤花和虫草花;
42.s102、对s101内的基材进行清洗,将上述选材原料进行初步清洗,再进行浸渍,浸渍用水的温度为25~30℃,水的ph为7~8,水硬度为2~6mmol/l,水中铁离子含量不超过0.5mg/l,浸渍的时间为12~24小时。
43.s2、植物培养液的制作,其包括以下步骤:
44.将s102中清洗浸渍后的原料,各自单独放入超声波提取浓缩罐进行植物破壁萃取浓缩。
45.s3、复合酶液的制作,其包括以下步骤:
46.s301、一号复合酶液的制作,将纤维素酶1~30份,木聚糖酶1~10份β-葡聚糖酶1~10份果胶酶1~5份/α-淀粉酶1~20份/葡萄糖淀粉酶1~20份等,得1号复合酶液;
47.s302、二号复合酶液的制作,木瓜酶1~20份,菠萝酶1~30份,凝血酶1~5份,双链酶1~10份,溶菌酶1~30份rna酶1~10份等,混匀,得2号复合酶液。
48.s4、益生菌群的制作,其包括以下步骤:常温下在无菌室内的超净台操作,准备好各单只斜面菌,接种环,装好无菌水的1000ml的密闭玻璃瓶,将各单只斜面菌洗入菌群混合瓶。其中,益生菌群可以是:乳酸菌群,酵母菌群,光合菌群等。
49.s5、发酵制备,其包括以下步骤:
50.s501、混合发酵,将植物培养液按1~80份加入到厌氧性发酵罐内,将一号复合酶液按使用量1~30%加入到厌氧性发酵罐内,将益生菌群按接种量5~35%接入到厌氧性发酵罐内,密闭厌氧型发酵的温度为23~38℃,时间为30~60天;
51.s502、放气和搅拌,包括以下步骤:
52.一次放气搅拌,开始发酵时的温度控制在23~30℃,发酵24小时后进行第一次放气和搅拌,第一次放气和搅拌后发酵的温度控制在30~38℃;
53.二次放气搅拌,在一次放气搅拌经过24小时后再进行第二次放气和搅拌,第二次放气和搅拌后发酵的温度控制在31~33℃;
54.三次放气搅拌,在二次放气搅拌经过24小时后再进行第三次放气和搅拌,第三次放气和搅拌后发酵的温度控制在29~31℃;
55.四次放气搅拌,在三次放气搅拌经过24小时后再进行第四次放气和搅拌,第四次放气和搅拌后发酵的温度控制在27~30℃;
56.四次放气搅拌后每天各放气和搅拌一次,在发酵过程中,控制温度逐步下降到23~30℃。放气和搅拌的时间以达到使发酵料充分均匀至料液越来越清。
57.s6、取液再发酵,其包括以下步骤:
58.将s5中,四次放气搅拌后持续发酵的产品中的上清液取出,并加入二号复合酶液混匀,进行精发酵(厌氧型),精发酵温度为常温,精发酵时间为45天,发酵过程中需进行微生物菌群检测,菌落总数105以上时,继续精发酵,每隔15天检测一次微生物菌群,菌落总数
105以下并每天呈下降趋势时需补充营养液。
59.s7、获取清新净化液材料,其包括以下步骤:
60.将s6中,持续精发酵45天后的材料,取上清液后直接灌装实现清新净化液材料的收集。具体实施过程中,发酵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6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