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听神经瘤术后护理装置

文档序号:32443325发布日期:2022-12-06 23:01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听神经瘤术后护理装置

1.本发明涉及神经外科护理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听神经瘤术后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神经外科是外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在外科学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应用独特的神经外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体神经系统,如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附属机构。听神经瘤是指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肿瘤,为良性肿瘤,确切的称谓应是听神经鞘瘤,是常见颅内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7%~12%,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5%,多见于成年人,高峰在30~50岁,20岁以下者少见,儿童单发性听神经瘤非常罕见,迄今为止,均为个案报道,临床以桥小脑角综合征和颅内压增高征为主要表现。
3.在听神经瘤术后经常需要在病人头部植入引流管,帮助引流积血积液,以降低颅内压,减轻水肿等症状,促使患者尽早恢复意识,但是由于引流管的特殊结构,因此在使用引流管时,需要将引流管和病人的头部进行固定,避免两者发生相对运动,而现有的固定装置多数采用固定机构如胶带等,直接将引流管与患者头部固定,但是对患者头部并没有对应的固定机构,造成患者头部不自主晃动,影响引流管的稳定性,造成引流管移位,严重会造成引流管的折叠、扭曲,使其内部堵塞,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时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医疗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听神经瘤术后护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患者头部缺少固定机构而容易影响引流管稳定性的问题。
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支撑板,支撑板左侧设有外壳,外壳上端开设有左右贯通的u形槽,外壳左右两侧分别经上下轴向的滑杆滑动连接有l型板,两个l型板之间设有梯形块,梯形块下端面前侧为前高后低的斜面,外壳内设有与梯形块下端面保持接触且可前后移动的楔形块,楔形块上端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第一滚轮,外壳内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折弯杆,两个折弯杆前后相对且可随梯形块上下移动而相对或相背摆动,折弯杆上端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一滚轮上方且左右轴向的第二滚轮,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均可移动至u形槽内;所述的支撑板右侧设有弧口朝上的弧形壳,弧形壳上端设有左右轴向且可沿其弧形面前后滑动的弧形板,弧形板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位于弧形壳左方的固定板,固定板上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圆形块,圆形块上开设有左右方向的第一滑槽,固定板下端开设有上下方向且可与第一滑槽连通的第二滑槽,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导轨,导轨上设有l型的压板,两个压板前后相对且可随楔形块前后移动而上下摆动。
6.本发明构思巧妙、使用方便,医护人员只需操作螺杆,即可通过第一滚轮和两个第二滚轮将引流管固定在u形槽内,引流管与滚轮之间可发生相对转动,从而避免引流管扭曲,同时可通过两个压板将患者头部固定在弧形板上,防止患者头部晃动而影响引流管的
稳定性,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减小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可通过弧形板的前后滑动调节患者头部的朝向,从而避免患者头部手术部位收到压迫。
附图说明
7.图1是本发明的轴测图。
8.图2是本发明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9.图3是本发明去掉外壳和压板的俯视轴测图。
10.图4是本发明中圆形块的轴测图。
11.图5是本发明中压板的右视轴测图。
12.图6是本发明的左视轴测图。
13.图7是本发明的左视剖切轴测图。
14.图8是本发明的右视剖切轴测图。
15.图9是本发明图1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7.由图1至图9给出,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左侧设有外壳2,外壳2上端开设有左右贯通的u形槽3,外壳2左右两侧分别经上下轴向的滑杆4滑动连接有l型板5,两个l型板5之间设有梯形块6,梯形块6下端面前侧为前高后低的斜面,外壳2内设有与梯形块6下端面保持接触且可前后移动的楔形块7,楔形块7上端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第一滚轮8,外壳2内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折弯杆9,两个折弯杆9前后相对且可随梯形块6上下移动而相对或相背摆动,折弯杆9上端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一滚轮8上方且左右轴向的第二滚轮10,第一滚轮8与第二滚轮10均可移动至u形槽3内;所述的支撑板1右侧设有弧口朝上的弧形壳11,弧形壳11上端设有左右轴向且可沿其弧形面前后滑动的弧形板12,弧形板12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位于弧形壳11左方的固定板13,固定板13上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圆形块14,圆形块14上开设有左右方向的第一滑槽15,固定板13下端开设有上下方向且可与第一滑槽15连通的第二滑槽16,第一滑槽15内滑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导轨17,导轨17上设有l型的压板18,两个压板18前后相对且可随楔形块7前后移动而上下摆动。
18.为了使弧形板12可沿弧形壳11上端的弧形面前后滑动,所述的弧形板12上设有位于弧形壳11内的弧形齿条19,弧形壳11上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且与弧形齿条19啮合的蜗杆20。
19.为了使两个折弯杆9可随梯形块6上下移动而相背或相对摆动,所述的梯形块6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腰形槽21,前后两端的腰形槽21呈八字形,折弯杆9下端设有左右轴向的插柱22,两个插柱22自由端分别位于其对应侧的腰形槽21内。
20.为了使两个压板18可随楔形块7前后移动而上下摆动,所述的弧形板12前后两端分别经上下轴向的圆柱杆滑动连接有套筒23,套筒23上侧经拉杆24与其对应侧的l型板5右端铰接连接,套筒23下侧设有前后轴向的顶柱25,支撑板1上滑动连接有弧形块26,弧形板12上同轴滑动连接有位于弧形壳11左方的弧形杆27,弧形杆27下端与弧形块26滑动连接,
弧形杆27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左低右高的腰形环28,两个顶柱25分别位于其对应侧的腰形环28内,支撑板1上铰接有位于楔形块7与弧形块26之间的l型杆29,楔形块7与弧形块26上分别铰接有连杆30,连杆30自由端与其对应侧的l型杆29自由端铰接连接。
21.为了楔形块7可前后移动,所述的外壳2前端螺纹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螺杆31,螺杆31后端与楔形块7转动连接。
22.为了防止压板18与其对应侧的圆形块14分离,所述的圆形块14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挡块32,压板18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可与挡块32右端面接触的固定块33。
23.为了使梯形块6可自动复位,所述的滑杆4上套装有位于l型板5与外壳2之间的弹簧34。
24.为了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所述的压板18左端设有方形垫,弧形板12上表面设有弧形垫。
25.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设置两个l型的压板18处于前后相对的初始状态,此时压板18与支撑板1相互平行,弧形板12处于弧口朝上的初始状态,医护人员可将支撑板1放置在病床的床头,使患者头部位于弧形板12上方的弧形垫上,将引流管从两个压板18中间穿过,然后将引流管放置在u形槽3内;准备完成后,医护人员可顺时针转动螺杆31,由于螺杆31与外壳2前端螺纹连接,螺杆31在顺时针转动时会向后移动,螺杆31后端带动楔形块7向后移动,由于梯形块6下端的斜面前高后低且与楔形块7保持接触,楔形块7向后移动时将向上挤压梯形块6并使其向上移动,梯形块6带动两个l型板5沿滑杆4向上滑动,两个l型板5向上压缩其对应侧的弹簧34,梯形块6带动第一滚轮8向上移动;同时梯形块6带动其前后两端的腰形槽21向上移动,由于前后两端的腰形槽21呈八字形,两个腰形槽21向上移动时将带动两个插柱22朝相背方向移动,两个插柱22带动两个折弯杆9下端朝相背方向摆动,两个折弯杆9上端则与下端的摆动方向相反,两个折弯杆9带动其上端的两个第二滚轮10朝相对方向摆动,第一滚轮8与两个第二滚轮10呈三角形,且其所形成的三角形边长逐渐减小,直到第一滚轮8与两个第二滚轮10均移动至u形槽3内,第一滚轮8与两个第二滚轮10逐渐将u形槽3内的引流管夹紧,此时楔形块7与梯形块6下端面前侧的斜面脱离,并与其后侧的平面接触;楔形块7向后移动时将通过连杆30带动l型杆29左端向右摆动,l型杆29右端经连杆30带动弧形块26向右滑动,弧形块26带动弧形杆27向右移动,弧形杆27带动两个腰形环28向右移动,由于两个腰形环28为左低右高,腰形环28向右移动时将向下挤压其对应侧的顶柱25,顶柱25带动其对应侧的套筒23沿圆柱杆向下滑动,套筒23带动其对应侧的拉杆24向下移动,此时圆形块14上的第一滑槽15与第二滑槽16处于垂直的状态,拉杆24上端带动其对应侧的压板18右端绕圆形块14轴线向下摆动,压板18左端开始向上摆动,此时导轨17与第一滑槽15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压板18通过导轨17带动其对应侧的圆形块14顺时针转动;当圆形块14顺时针转动90
°
时,第一滑槽15变为上下方向且与其对应侧的第二滑槽16连通,l型的压板18摆动至与支撑板1垂直的状态,压板18上的方向垫摆动至患者头部的正上方,导轨17摆动至上下方向,拉杆24随套筒23继续向下移动,拉杆24带动其对应侧的压板18向下移动,压板18带动导轨17沿第一滑槽15向下滑动,导轨17下端滑动至固定板13
上的第二滑槽16内,压板18带动其对应侧的方形垫向下移动,方形垫与患者头部的间距逐渐减小;当两个压板18通过方形垫将患者头部固定在弧形板12上时,停止转动螺杆31,由于螺杆31与外壳2之间螺纹连接的自锁性,楔形块7将停留在当前位置,即两个压板18将对患者头部保持向下的压力,此时医护人员可转动蜗杆20,转动蜗杆20时需要先观察患者的手术部位;当患者的手术部位处于头部左侧时,顺时针转动蜗杆20,蜗杆20带动弧形齿条19绕弧形板12轴线逆时针转动,弧形齿条19带动弧形板12沿弧形壳11上端的弧形面向后滑动,弧形板12带动弧形杆27逆时针转动,弧形杆27沿着弧形块26滑动,使得弧形板12滑动过程时不会影响患者头部的固定,弧形板12和两个压板18共同带动患者头部左侧向上移动,使患者的手术部位处于上方,防止头部左侧的手术部位受到压迫;当患者的手术部位处于头部右侧时,逆时针转动蜗杆20,蜗杆20通过弧形齿条19带动弧形板12向前滑动,弧形板12和两个压板18共同带动患者头部右侧向上移动,防止头部右侧的手术部位收到压迫,患者头部移动过程中,引流管可带动第一滚轮8和第二滚轮10发生转动,从而避免患者头部移动时引流管发生扭曲,停止转动蜗杆20后,由于蜗杆20与弧形齿条19之间连接结构的自锁性,患者头部将保持当前状态;需要解除对患者头部的固定时,医护人员只需逆时针转动螺杆31,螺杆31带动楔形块7向前移动,楔形块7通过连杆30和两个l型杆29带动弧形杆27向左移动,弧形杆27通过腰形环28和顶柱25带动两个套筒23向上滑动,套筒23经拉杆24带动其对应侧的压板18向上移动,解除对患者头部的固定,压板18带动导轨17沿第二滑槽16向上滑动,同时压板18带动其对应侧的两个固定块33向上移动;当固定块33与挡块32接触时,导轨17从第二滑槽16内滑出,导轨17无法继续滑动,套筒23继续向上滑动时将会通过拉杆24带动压板18向下摆动,压板18通过导轨17带动其对应侧的圆形块14逆时针摆动90
°
,此时两个l型板5在弹簧34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两个l型板5共同带动梯形块6向下移动,梯形块6带动第一滚轮8向下移动,梯形块6通过腰形槽21和插柱22带动两个折弯杆9上端朝相背方向摆动,两个折弯杆9带动两个第二滚轮10朝相背方向移动,解除对引流管的固定。
26.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操作方便,实用性强,设置的第一滚轮和两个第二滚轮,医护人员只需操作螺杆即可将引流管夹紧,而且夹紧之后引流管与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之间可以相对转动,从而避免引流管扭曲,设置的圆形块和l型的压板,初始时压板处于水平状态,方便将患者头部放在弧形板上方,螺杆转动之后可使压板向摆动至垂直,然后对患者头部施加向下的压力,从而将患者头部固定在弧形板上,引流管的固定和患者头部的固定只需转动螺杆即可同步完成,给医护人员的操作带来了便利,设置的弧形齿条和蜗杆,可带动弧形板前后滑动来调节患者头部的朝向,使患者的手术部位朝向上方,有效避免手术部位受到挤压。
27.可见,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听神经瘤术后护理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患者头部缺少固定机构而容易影响引流管稳定性的问题,此结构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加快了听神经瘤患者术后的康复速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