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瘟解毒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005020发布日期:2023-01-18 03:14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兽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清瘟解毒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清瘟解毒口服液是近几年在家禽疾病防控中最常用的一种中兽药复方制剂,其功效为清热解毒,主治家禽外感发热。该处方由板蓝根、黄岑、连翘、栀子、玄参、生地等药材组成。中善医学提出,禽类生物生病,一般多是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心肺到下体,发病缘由一般为热毒侵袭,气分热邪未解,血分热邪已盛,热邪易伤津液,故动物发病:一般表现的体征为:口渴、难以行动、四肢僵化。动物的发病以急性为主,死亡率相对较高。清瘟解毒口服液处方中的板蓝根解毒润喉;黄芩清肺泻热;连翘清热抗菌,清除中上部焦气;栀子为辅助药,清除三焦热症,泻火攻毒;玄参与生地黄可以凉血降火,从而弥补肾脏,为辅助用药。经全国多地临床应用证实,该制剂对防控家禽病毒病菌具有显著疗效,但其传统生产工艺存在药材有效成分提取率偏低、除杂浓缩环节损失高和能效高等缺陷。同时由于长期使用各种化学药品、抗生素等,动物极易产生耐药性,虽用药量在不断的增加,而疗效却并没有明显的提高甚至不断下降。
3.例如传统工艺一般存在饮片提取活性成分溶出度低,除杂环节活性成分损失率高,浓缩环节热敏成分不稳定、成分损失率高等缺点,同时存在资源损耗大、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成本高等缺陷,限制了该处方临床高效的发挥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4.因此,如何创新和改进清瘟口服液的配方,并且转变传统制备工艺,以提供一种新的工艺简便、活性成分收率高、提取时间短、节能环保的中兽药制备工艺,以增强临床药效的发挥,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清瘟解毒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可以解决现有口服液疗效差的问题并提高药材有效成分的溶出率。
6.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瘟解毒口服液,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黄连200-400份、板蓝根250-350份、防风180-220份、黄岑200-250份、金银花100-150份、石膏130-170份、茯苓80-120份、炙甘草50-80份、玄参120-180 份、莲子5-10份和薄荷5-10份。
7.进一步地,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黄连250-350份、板蓝根300-320份、防风200-210份、黄岑220-230份、金银花120-140份、石膏130-150份、茯苓90-100 份、炙甘草50-60份、玄参140-150份、莲子5-8份和薄荷5-8份。
8.进一步地,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黄连300份、板蓝根300份、防风200 份、黄岑200份、金银花120份、石膏150份、茯苓90份、炙甘草60份、玄参150份、莲子8份和薄荷5份。
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清瘟解毒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将组分按比例混合后粉碎至100-200目,然后加入混合物重量10-20 倍的水加热浸泡;
11.(2)将步骤(1)浸泡后的混合物过滤后进行微波加热,先加热至60℃后,保持10-30min,再加热至70℃后保持10-30min,最后加热至90℃,并保持 20-40min;分离液体和固体;
12.(3)将固体加水浸泡,同时调节ph至5.0,加入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淀粉酶进行酶解;
13.(4)酶解后升温提取药液,将药液与步骤(2)分离的液体混合后煎煮3-5 次,合并煎煮液并离心,将上清液微滤后,制得。
14.进一步地,步骤(1)中加热的温度为35-45℃,浸泡的时间为60-120min。
15.进一步地,步骤(3)中加水的重量为固体的5-8倍,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淀粉酶的质量比为1-2:1:1:3-5,酶解的时间为30-40min,酶解的温度为35-45℃。
16.进一步地,步骤(4)升温的终温为75-85℃,提取的时间为45-55min。
17.进一步地,步骤(4)微滤的步骤具体包括:将上清液用无机陶瓷膜微滤机以错流方式进行循环微滤,再加入药材2倍量的蒸馏水继续微滤,将微滤后的液体进行浓缩后制得。
18.进一步地,微滤的参数包括:无机陶瓷膜的孔径为0.2μm,进料的流速为 30-50m/s,浓缩倍数为3-5倍。
19.本发明中的中药材包括:
20.黄岑,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以及挥发性的成分和多种氨基酸,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证明,黄岑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炎物质,使黄岑具有抗炎、清热解毒等多种功效,在抗病毒、抗肿瘤、抗炎、抗菌以及保护神经元细胞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对蝗虫进行体外实验证明,将黄岑用水煮后,取其提取物,用以抑制钩端螺旋体的繁殖,黄岑水煮的浓缩提取物对人体中的一些病原微生物有直接的杀灭作用,黄岑对一些病毒也有很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并且黄岑对呼吸道病毒也有着很强的抑制作用。黄岑中含有大量的臭豆碱,臭豆碱是抑制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的主要物质,在黄岑提取物中有大量的存在。同时,黄岑提取物对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流感病毒以及乙型肝炎病毒等病毒均具有一定的消灭作用。
21.板蓝根,含有大量的多糖、淀粉以及氨基酸等成分,在抗病毒方面,发现板蓝根的水提物以及板蓝根中的活性成分提取物等,具有较强的抗病毒的作用,板蓝根中的生物碱提取物对流感病毒具有消毒灭菌功效。并且板蓝根捉取的多糖能够加强家禽等体液免疫功能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动物抗流感病毒的能力。
22.玄参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生物碱、环烯醚萜类、挥发油、植物甾醇、苯丙素苷类,黄酮类、糖类、有机酸类及微量的单萜和二萜等成分。玄参多糖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血乳酸、血清尿素含量,增加肝糖原含量。此外,玄参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微循环及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内毒素血病症、镇痛、镇静、抗惊阙作用。
23.黄连,为毛茛科黄连属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南黄连的根茎;含有生物碱类如小檗碱、黄连碱、表小檗碱、黄柏酮等多种有效成分;性味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能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治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现代药理学证明黄连具有抗微生物、抗病原虫、抗病毒、抗心律失常、抗溃疡、抗肿瘤、抗炎等功效。
24.防风,有发汗、祛痰、驱风、发表、镇痛的功效,用于治感冒、头痛、周身关节痛、神经痛等症。防风以根入药。味辛、甘,性温。有解表发汗、祛风除湿作用,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关节酸痛、破伤风;此外,防风叶、防风花也可供药用。
25.石膏,功能主治:解肌清热;除烦止渴。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胃火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归经:归肺、胃经。
26.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27.1、本发明采用板蓝根、黄岑、黄连和防风为君药,以金银花、玄参为臣药,以莲子和薄荷为佐药,以石膏清热泻火,以茯苓增强免疫功能,最后以炙甘草调和诸药,既保持了原处方泻火力强盛的功效,又克服了其抗病毒能力不足的缺陷,达到清热排毒、活血化瘀、滋阴凉血、益气健脾,标本兼治的目的。
28.2、本发明制备的清瘟解毒口服液,组方合理,具有抗菌、抗病毒、扶正固体、清热解毒,补血活血、益气健脾,增进食欲,增进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针对家畜的瘟热毒症疗效独特,对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畜禽各类疾病均有显著疗效。
29.3、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先采用微波三段式加热,中药可以充分浸泡使细胞充分溶胀,在微波高频的作用下,细胞内压迅速升高,使细胞壁破裂,释放出内部的有效成分;再对含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进行酶解处理,通过优化比例关系后的复合酶,可以进一步破坏细胞壁,提升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再煎煮合并的药液,经过微滤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黄岑苷的收率以及避免除杂过程中主要活性成分的损失。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31.实施例1
3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瘟解毒口服液,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黄连300份、板蓝根300份、防风200份、黄岑200份、金银花120份、石膏150份、茯苓 90份、炙甘草60份、玄参150份、莲子8份和薄荷5份。
33.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清瘟解毒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4.(1)将组分按比例混合后粉碎至100目,然后加入混合物重量10倍的水加热至35℃浸泡60min;
35.(2)将步骤(1)浸泡后的混合物过滤后进行微波加热,先加热至60℃后,保持20min,再加热至70℃后保持20min,最后加热至90℃,并保持20min;分离液体和固体;
36.(3)将固体加5倍固体质量的水浸泡,同时调节ph至5.0,加入占固体质量共0.1%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淀粉酶,45℃进行酶解;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淀粉酶的质量比为1:1:1:3,酶解的时间为30min,酶解的温度为45℃;
37.(4)酶解后升温至80℃提取药液50min,将药液与步骤(2)收集的液体混合后煎煮3次,合并煎煮液并离心,将上清液微滤后,制得;
38.微滤的步骤具体包括:将上清液用膜孔径为0.2μm的无机陶瓷膜微滤机以错流方式进行循环微滤,进料的流速为30m/s,再加入药材2倍量的蒸馏水继续微滤,将微滤后的液体进行浓缩3倍后制得。
39.实施例2
4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瘟解毒口服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
41.黄连200份、板蓝根250份、防风180份、黄岑200份、金银花100份、石膏130份、茯苓80份、炙甘草50份、玄参120份、莲子5份和薄荷5份。
42.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清瘟解毒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3.(1)将组分按比例混合后粉碎至200目,然后加入混合物重量20倍的水加热至35℃浸泡120min;
44.(2)将步骤(1)浸泡后的混合物过滤后进行微波加热,先加热至60℃后,保持30min,再加热至70℃后保持10min,最后加热至90℃,并保持20min;收集液体和固体;
45.(3)将固体加8倍固体质量的水浸泡,同时调节ph至5.0,加入占固体质量共0.1%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淀粉酶,45℃进行酶解;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淀粉酶的质量比为2:1:1:5,酶解的时间为30min;
46.(4)酶解后升温至85℃提取药液45min,将药液与步骤(2)收集的液体混合后煎煮3次,合并煎煮液并离心,将上清液微滤后,制得;
47.微滤的步骤具体包括:将上清液用膜孔径为0.2μm的无机陶瓷膜微滤机以错流方式进行循环微滤,进料的流速为30m/s,再加入药材2倍量的蒸馏水继续微滤,将微滤后的液体进行浓缩3倍后制得。
48.实施例3
4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瘟解毒口服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
50.黄连400份、板蓝根350份、防风220份、黄岑20份、金银花150份、石膏170份、茯苓120份、炙甘草80份、玄参180份、莲子10份和薄荷10份。
51.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清瘟解毒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2.(1)将组分按比例混合后粉碎至200目,然后加入混合物重量10倍的水加热至45℃浸泡60min;
53.(2)将步骤(1)浸泡后的混合物过滤后进行微波加热,先加热至60℃后,保持30min,再加热至70℃后保持30min,最后加热至90℃,并保持20min;收集液体和固体;
54.(3)将固体加8倍固体质量的水浸泡,同时调节ph至5.0,加入占固体质量共0.1%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淀粉酶,45℃进行酶解;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淀粉酶的质量比为2:1:1:3,酶解的时间为30min;
55.(4)酶解后升温至85℃提取药液45min,将药液与步骤(2)收集的液体混合后煎煮3次,合并煎煮液并离心,将上清液微滤后,制得;
56.微滤的步骤具体包括:将上清液用膜孔径为0.2μm的无机陶瓷膜微滤机以错流方式进行循环微滤,进料的流速为50m/s,再加入药材2倍量的蒸馏水继续微滤,将微滤后的液体进行浓缩3倍后制得。
57.对比例1
58.黄连300份、防风200份、黄岑200份、金银花120份、茯苓90份、炙甘草60份、玄参150份、莲子8份和薄荷5份。
59.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60.对比例2
61.黄连300份、板蓝根300份、防风200份、金银花120份、石膏150份、茯苓90份、玄参
150份、莲子8份和薄荷5份。
62.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63.对比例3
64.《兽药地方标准升国家标准》第二册,对清瘟解毒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为:
65.以制备1000ml口服液为例,将地黄150g、栀子250g、黄岑225g、连翘200g、玄参150g和板蓝根200g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静置,过滤,浓缩,加入适量苯甲酸钠,加水至1000ml,灌装、灭菌即得。
66.试验例1
67.对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3制备的清瘟解毒口服液的药性进行研究。
68.1.1临床试验:
69.1.1.1实验动物:猪6-10月龄共300只,均患有瘟热毒症,随机分为6组,每组50只,即三个实验组和三个对照组。
70.1.1.2用药: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对应本发明的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3 制备的口服液用药。口服液每1000ml口服液兑水25kg,在饮水中投喂,连用5 天为一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
71.1.1.3效果判定:
72.(1)判定标准
73.治愈:猪状态好,摄食能力强。
74.无效:症状未减轻。
75.1.2实验结果
76.经2个周期后,300只患病猪的结果如表1所示:
77.表1实验结果
[0078] 治愈只数无效只数实施例1491实施例2482实施例3482对比例13515对比例24010对比例33713
[0079]
由表1可知,本发明制备的清瘟解毒口服液疗效独特,对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畜禽各类疾病均有显著疗效。
[0080]
试验例2
[0081]
本发明下列试验例中的黄岑苷的含量检测均为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包括:
[0082]
供试品制备:取药液1ml,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50%甲醇溶液,超声处理20min(100w,40khz),放置至室温,用50%甲醇溶液定容至刻度,摇匀,用微孔滤膜(0.45μm)过滤。
[0083]
色谱条件:以kromasil c18(250mm*4.6mm,5μm)为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18)作为填充剂,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22:78)。
[0084]
检测波长为274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10μl。
[0085]
对粉碎提取工艺的优化实验,本试验例对清瘟解毒口服液组方药材进行粉碎预处理工艺研究,综合比较不同粉碎提取参数对药液活性成分收率的影响。
[0086]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0087]
2.1试验方法
[0088]
2.1.1破碎粒度
[0089]
将黄连300g、板蓝根300g、防风200g、黄岑200g、金银花120g、石膏150g、茯苓90g、炙甘草60g、玄参150g、莲子8g和薄荷5g各5等份,粉碎后混合均匀,分别筛选过50目筛、80目筛、100目筛、120目筛和200目筛,均加水10 倍水量,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制备出清瘟解毒口服液后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黄岑苷含量。
[0090]
2.1.2加热时间
[0091]
将黄连300g、板蓝根300g、防风200g、黄岑200g、金银花120g、石膏150g、茯苓90g、炙甘草60g、玄参150g、莲子8g和薄荷5g各5等份,粉碎后混合均匀,筛选过100目筛,均加水10倍水量,浸泡60min,然后直接加热到90℃提取分别提取30min、40min、50min和60min,以及采用实施例1提供的方法,先加热至60℃后,保持20min,再加热至70℃后保持20min,最后加热至90℃,并保持20min,提取结束后,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制得清瘟解毒口服液后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黄岑苷含量。
[0092]
2.1.3提取温度
[0093]
将黄连300g、板蓝根300g、防风200g、黄岑200g、金银花120g、石膏150g、茯苓90g、炙甘草60g、玄参150g、莲子8g和薄荷5g各5等份,粉碎后混合均匀,筛选过100目筛,均加水10倍水量,浸泡60min,然后分别在60℃、70℃、 80℃、90℃提取60min以及按照实施例1提供的方法,即先加热至60℃后,保持20min,再加热至70℃后保持20min,提取结束后,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制得清瘟解毒口服液后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黄岑苷含量。
[0094]
2.1.4加水量
[0095]
将黄连300g、板蓝根300g、防风200g、黄岑200g、金银花120g、石膏150g、茯苓90g、炙甘草60g、玄参150g、莲子8g和薄荷5g,粉碎后混合均匀,筛选过100目筛,每份200g,分别加水600ml、1000ml、1600ml、2000ml和3000ml,浸泡60min,提取结束后,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制得清瘟解毒口服液后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黄岑苷含量。
[0096]
2.2试验结果
[0097]
2.2.1破碎粒度
[0098]
中药材活性成份的收率与其是否进行粉碎提取密切相关,药材粉碎的目数不同,活性成分的收率也不同,这可能是由于溶媒与药材接触面积的差异造成的。随着药材粉碎目数的增大,活性成分溶出率也增大,这是由于溶媒能够与药材更充分地接触所致。试验结果表明:当粉碎细度为100目时,药液中黄芩苷收率达到最大值,但由于药材粒度过小,对后期除杂造成很大的问题,综合比较后,选择药材粉碎细度为过100目筛较优。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0099]
表2破碎粒度对黄岑苷含量的影响
[0100]
破碎粒度(目)5080100120200含量(mg/ml)6.796.956.986.826.55
[0101]
2.2.2提取时间
[0102]
中药材提取过程中的提取时间与其活性成分收率密切相关,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提取时间越长,溶媒与药材接触时间也越长,活性成分溶出率就越大,这是由于溶媒能够与药材更充分地接触所致。同时采用阶段升温可以逐步打破细胞壁,提高溶出效率,从试验结果得出:当提取时间为60min且为阶段升温的方法时,所得药液黄芩苷含量达到最大值,试验结果如下表3所示:
[0103]
表3提取时间对黄岑苷含量的影响
[0104]
提取时间(min)30405060实施例1含量(mg/ml)5.235.656.046.656.98
[0105]
2.2.3提取温度
[0106]
中药材提取活性成分收率与提取时间及温度密切相关,在一定的温度下,提取时间越充分,活性成分溶出越多。同时,随着提取温度的提高,活性成分溶出率逐步升高,这是由于温度越高,药材中活性成分运动越剧烈,越容易溶出。同时升温到80-90℃时,含量变化并不明显,但是采用阶段升温的方法又可以提高一定的溶出率,因此从以上试验结果得出:当温度达到90℃以上时,活性成分收率趋于平衡,因此,选择90℃提取温度为较优。如下表4所示:
[0107]
表4提取温度对黄岑苷含量的影响
[0108]
提取温度(℃)60708090实施例1含量(mg/ml)5.695.886.446.656.98
[0109]
2.2.4加水量
[0110]
中药材提取过程中,加水量的大小与活性成分收率极其相关,研究证实,随着加水量的增大,活性成分的收率也逐渐增大,这是由于溶媒量越多,更能够与药材充分地接触,使得活性成分更易溶出。从下表5所示数据可得,当加水量达到10倍或以上时,活性成分收率趋于最大值,综合考虑能耗等因素,试验结果得出:加水量为药材10倍量水较优。
[0111]
表5加水量对黄岑苷含量的影响
[0112]
加水倍数(ml)6001000160020003000含量(mg/ml)4.985.245.686.156.23
[0113]
研究发现,当植物细胞经破壁后,其纤维结构遭到破坏,细胞内有效成分才可充分暴露出来,然后直接接触到提取分离用的有机试剂,这要比中药材饮片提取大幅缩短提取分离时间,从而提高了中药溶出度,降低了资源损耗。
[0114]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破碎提取工艺的最优技术参数为:药材粉碎过100目筛,提取时间为60min,提取方式为三段式升温,提取最终温度为90℃,加水量为药材的10倍水量。在上述工艺参数条件下,所得药液中活性成分收率最高。
[0115]
试验例3
[0116]
对生物酶提取工艺的优化实验,本试验例综合比较生物酶种类和用量对药液活性成分收率的影响。本试验例利用生物酶对植物细胞壁酶解破壁的原理,根据组方药味的特点,选择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等四种酶组成复合酶,筛选出最适酶用量以及最佳酶反应条件。
[0117]
3.1试验方法
[0118]
3.1.1酶用量
[0119]
将黄连300g、板蓝根300g、防风200g、黄岑200g、金银花120g、石膏150g、茯苓90g、炙甘草60g、玄参150g、莲子8g和薄荷5g粉碎,过100目筛备用。取药材重量10倍量的纯化水加热至35℃,恒温条件下浸泡60min;将浸泡后的混合物过滤后进行微波加热,先加热至60℃后,保持20min,再加热至70℃后保持20min,最后加热至90℃,并保持20min;收集液体和固体;
[0120]
在固体中通入冷凝水,用40%柠檬酸水溶液调节药液ph至5.0,分别加入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共0.1%,设计如下不同比例进行实验: 1:0.5:1:5、1:1:2:2、1:1:2.5:1、1:1:1:3,搅拌均匀,45℃酶解30min后,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制得清瘟解毒口服液后检验黄岑苷的含量。
[0121]
3.1.2酶反应时间
[0122]
将黄连300g、板蓝根300g、防风200g、黄岑200g、金银花120g、石膏150g、茯苓90g、炙甘草60g、玄参150g、莲子8g和薄荷5g粉碎,过100目筛备用。取药材重量10倍量的纯化水加热至35℃,恒温条件下浸泡60分钟;将浸泡后的混合物过滤后进行微波加热,先加热至60℃后,保持20min,再加热至70℃后保持20min,最后加热至90℃,并保持20min;收集液体和固体;
[0123]
在固体中通入冷凝水,用40%柠檬酸水溶液调节药液ph至5.0,加入质量比为1:1:1:3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45℃分别酶解10、20、 30和60min,然后升温至80℃进行酶灭活处理;提取50min,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制得清瘟解毒口服液后检验黄岑苷的含量。
[0124]
3.1.3酶反应最适温度
[0125]
将黄连300g、板蓝根300g、防风200g、黄岑200g、金银花120g、石膏150g、茯苓90g、炙甘草60g、玄参150g、莲子8g和薄荷5g粉碎,过100目筛备用。取药材重量10倍量的纯化水加热至35℃,恒温条件下浸泡60分钟;将浸泡后的混合物过滤后进行微波加热,先加热至60℃后,保持20min,再加热至70℃后保持20min,最后加热至90℃,并保持20min;收集液体和固体;
[0126]
在固体中通入冷凝水,用40%柠檬酸水溶液调节药液ph至5.0,加入质量比为1:1:1:3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分别在20、30、40 和45℃酶解30min,然后升温至80℃进行酶灭活处理;提取50min,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制得清瘟解毒口服液后检验黄岑苷的含量。
[0127]
3.1.4酶反应最适ph值
[0128]
将黄连300g、板蓝根300g、防风200g、黄岑200g、金银花120g、石膏150g、茯苓90g、炙甘草60g、玄参150g、莲子8g和薄荷5g粉碎,过100目筛备用。取药材重量10倍量的纯化水加热至35℃,恒温条件下浸泡60分钟;将浸泡后的混合物过滤后进行微波加热,先加热至60℃后,保持20min,再加热至70℃后保持20min,最后加热至90℃,并保持20min;收集液体和固体;
[0129]
在固体中通入冷凝水,用40%柠檬酸水溶液调节药液ph至4.0、4.5、5.0 和5.5,加入质量比为1:1:1:3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45℃酶解30min,然后升温至80℃进行酶灭活处理;提取50min,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制得清瘟解毒口服液后检验黄岑苷
的含量。
[0130]
3.2实验结果
[0131]
3.2.1酶用量
[0132]
通过hplc检测黄芩苷含量,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经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当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总含量为0.1%,比例为1:1:1:3时,主要活性成分提取率达到最大值,四种酶的用量及比例不同,这是由于清瘟解毒口服液中该组方药材配伍特点所导致,由于不同根茎及果实类药材细胞壁结构有所差异,因此,综合研究结果,如下表6所示,本研究选择四种不同酶比例为1:1:1:3。
[0133]
表6酶用量对黄岑苷含量的影响
[0134]
酶比例1:0.5:1:51:1:2:21:1:2.5:11:1:1:3黄岑苷(mg/ml)6.035.986.316.98
[0135]
3.2.2酶反应时间
[0136]
通过设计不同时间梯度对酶反应进行考察,并采用hplc方法检测黄芩苷含量,结果如下表7所示,结果表明,当提取时间等于或高于30min时,酶促反应达到最大值,主要活性成分已经达到最大,因此试验选择30min为酶反应最佳时间。
[0137]
表7提取时间对黄岑苷含量的影响
[0138]
提取时间(min)10203060黄岑苷(mg/ml)5.566.556.987.01
[0139]
3.2.3酶反应最适温度
[0140]
通过设计不同的酶反应温度梯度对黄芩苷收率进行考察,并采用hplc方法检测黄芩苷含量,如下表8所示,当酶解温度为45℃时,主要活性成分达到最大值,温度低于或高于该值,都会影响酶反应效率,这与四种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有关,由此确定,45℃为酶反应最适温度。
[0141]
表8酶反应温度对黄岑苷含量的影响
[0142]
酶反应温度(℃)20304045黄岑苷(mg/ml)4.435.986.636.98
[0143]
3.2.4酶反应最适ph值
[0144]
通过设计不同的ph梯度对黄芩首收率进行考察,并采用hplc方法检测黄芩苷含量,试验结果如表9所示,当ph达到5.0时,黄芩苷成分提取率达到最大值,由于酶反应对ph的专一性,因此选择5.0为酶解最佳ph。
[0145]
表9 ph对黄岑苷含量的影响
[0146]
ph44.555.5黄岑苷(mg/ml)6.496.756.986.72
[0147]
本试验例的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酶解破壁提取工艺的最优技术参数为:复合酶最佳作用剂量为0.1%,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比例为 1:1:1:3,ph为5.0,反应时间30min,反应温度为45℃。
[0148]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对组成成分、破碎粒度、加热时间、提取温度、加水量、酶用量、酶反应时间、酶反应最适温度以及酶反应最适ph值进行筛分后,得到本发明的最佳比例
关系,大大地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溶出率,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0149]
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作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