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气味散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37072发布日期:2023-03-04 01:33阅读:32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气味散发装置的制作方法
且气味容器可方便地插入到外壳中。
27.此外,气味散发装置可适配成使得外壳盖可仅在气味容器以正确位置插入外壳中和 /或正确地对准时闭合,其中存在仅恰好一个正确位置和/或仅恰好一个正确对准。特别 地,气味容器出于此目的而具有凹部,外壳的或滑动装置的突出部接合在其中。如果凹 部与突出部没有彼此接合,那么气味容器无法完全插入到外壳中且外壳封盖无法闭合。 用户注意到错位并对其进行校正。
28.注意:
29.应注意,在气味散发装置中,还可独立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滑动装置的实 施例提供入口开口和/或出口开口的所描述的倾斜布置。举例来说,用于车辆的气味散 发装置可具有外壳和布置在外壳中的气味容器,其中外壳包括:
[0030]-固持装置,其用于将气味散发装置附接到车辆的内部中的通风口,
[0031]-入口侧,在所述入口侧上布置有用于使空气流入到外壳中的入口开口,
[0032]-出口侧,其特别地与入口侧相对,所述出口侧上布置有用于使空气从外壳流出的 出口开口,
[0033]
其中出口开口(5)为细长狭槽且细长狭槽相对于出口侧(6)的纵向侧(61)倾斜 地布置,特别地还相对于出口侧(6)的短侧(62)倾斜地布置。
[0034]
特别地,细长狭槽相对于出口侧(6)的纵向侧(61)和/或相对于出口侧(6)的 短侧(61)以至少10
°
、特别是至少20
°
、特别是至少30
°
的角度布置。
[0035]
特别地,气味散发装置具有至少三个细长狭槽。
附图说明
[0036]
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优点和应用将根据所附权利要求书及根据基于附图的以下描 述而显而易见。附图示出:
[0037]
图1示出呈前视图的气味散发装置和尚未插入的气味容器;
[0038]
图2示出呈后视图的气味散发装置,其中两个橡胶罩盖耦合到气味散发装置;
[0039]
图3示出具有耦合到气味散发装置的扩展器元件的气味散发装置的后视图;
[0040]
图4示出不具有气味容器的气味散发装置的分解图;以及
[0041]
图5a到5f示出不同视图中的橡胶罩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概述
[0043]
图1到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气味散发装置1,其具有外壳2和布置在外 壳2中的气味容器3。气味容器3为可替换的。其可从外壳2移除,且可将新气味容器 3插入到外壳2中。气味散发装置1具有固持装置4,气味散发装置1可利用所述固持 装置安装在车辆的内部中的通风系统上。
[0044]
图1示出气味散发装置1的前侧。出口开口5布置在气味散发装置1的前部处。因 此,前侧也被称为出口侧6。此外,出口开口还可设置在外壳2的一个或两个侧壁上, 和/或其顶部侧上,和/或其底部侧上。
[0045]
图2和3示出从后面所见的气味散发装置1。入口开口7布置在气味散发装置1的 后
具有橡胶罩盖41的固持装置4可因此以固持方式插入到车辆内部中的通风狭槽中。换 句话说,取决于通风狭槽的尺寸(特别是宽度)确定橡胶罩盖41的尺寸,其方式为使 得可通过将橡胶罩盖41插入/插入到通风狭槽中来将空气清新装置1附接到通风狭槽, 其中橡胶罩盖以由通风狭槽夹持的方式固持。橡胶罩盖41可附接到固持装置4。这允许 以简单方式替换橡胶罩盖41。
[0059]
外壳2优选地为细长的。如果其安装在通风狭槽上,那么其沿着通风狭槽延伸。两 个固持装置4布置在相同通风狭槽中。当然,也有可能横向于通风狭槽布置外壳2,在 此情况下,固持装置4放置在不同通风狭槽中。
[0060]
图3示出用于将空气清新剂1安装在车辆的通风系统上的第二变型。外侧耦合装置 10保持自由且不耦合到任何固持装置4。仅在中间耦合装置10上布置固持装置4,所述 固持装置4具有扩展器元件42。扩展器元件42包括两个扩展器部件43,且可夹持在车 辆的通风口的两个板条之间,像橡胶罩盖41一样。
[0061]
具有橡胶罩盖41的固持装置4和具有扩展器元件42的固持装置4表示不同类型的 固持装置4,其在结构上不同。
[0062]
相同地设计所有三个耦合装置10。也就是说,具有橡胶罩盖41的两个固持装置4 和具有扩展器元件42的固持装置4可耦合到所有三个耦合装置,且因此可彼此互换。 根据权利要求书,固持装置4中的每一个可因此耦合到至少一个耦合装置10中的一个。
[0063]
如图2和3中所示,耦合装置10以卡扣配合的形式耦合到固持装置4。耦合装置 10包括正方形框架101。框架101在三个侧上闭合且在其底侧上具有框架开口102。框 架101还具有布置在左侧和右侧中的每一个上的两个间隙103。
[0064]
固持装置4包括平的正方形板44,取决于固持装置4的类型,橡胶罩盖41或扩展 器元件42连接到所述平的正方形板44。突起部45布置在板44上,所述突起部45可在 扣合位置在耦合装置10的框架101的间隙103中接合。
[0065]
用户可通过将固持装置4的板44从底侧推动通过框架101下方的框架开口102来 将固持装置4耦合到耦合装置10。在这样做时,由于突起部45按压在框架101上,框 架101弹性地变形。用户进一步推动板44直到突起部45出现在间隙103中为止。框架 101变形回来且板44卡扣到框架101中。固持装置4和耦合装置10耦合到一起。
[0066]
如果用户希望从耦合装置10解耦固持装置4,那么用户将固持装置4向下移动,使 得板44通过框架开口102导引离开框架101。因为框架101由于突起部45而再次弹性 地变形,所以用户必须为此移动(即,为卡扣配合的脱离接合)施加一定量的力。
[0067]
如已描述,不同变型可供用户使用以用于将空气清新剂1安装到车辆中的通风口。 一方面,用户可使用具有橡胶罩盖41的固持装置4以供安装,另一方面,使用具有扩 展器元件42的固持装置4。因此,用户具有套件,其一方面包括具有气味容器3的外壳 2,且另一方面,包括不同类型的固持装置4。此外,套件还可包含具有不同大小的橡胶 罩盖41。即,在此情况下,用户在其安置处具有总共三个变型,以用于将气味散发装置 1安装在车辆的内部中的通风口上。借助于较小橡胶罩盖41、借助于较大橡胶罩盖41 或借助于扩展器元件42进行安装。用户从三个变型中选择最适合于取决于通风口的设 计安装气味散发装置1的一个变型。
[0068]
滑动装置
[0069]
图4示出气味散发装置1的个别部分的分解图。气味容器3不可见。外壳2包括后 外壳盖23、构成前外壳盖25的框架的前外壳框架24。外壳盖25包含出口侧6上的前 述出口开口5。还示出前述外壳盖22,其可闭合外壳开口21。
[0070]
具有滑动容器11的滑动装置布置在外壳2内部。滑动容器包括底部110、具有倾斜 出口开口111的前壁和具有竖直入口开口112的后壁。滑动容器11的壁之间存在空间, 使得气味容器3可布置在滑动容器11内部。
[0071]
在外壳2的内部上,存在腹板26,滑动容器11搁置在底部上或与其侧壁触碰。这 将外壳2与滑动容器11之间的触碰区域保持为尽可能小。滑动容器11可易于在外壳2 内移动。
[0072]
为移动滑动容器11,板形手柄113布置在其上部侧上,其从外壳2突出穿过外壳2 的上部侧。因此,手柄113并不突出穿过入口侧8或出口侧6。在图1中也可见手柄113。 通过致动手柄113,用户可使滑动容器11相对于外壳2纵向移动。滑动容器11由此在 图4中示出的双向箭头114的方向上来回移动。
[0073]
由于气味容器3布置在滑动容器11内且并不触碰外壳2,因此气味容器3以与滑动 容器11相同的方式相对于外壳2移动。因此,气味容器3在移动期间并不抵靠外壳2 摩擦。仅在滑动容器11与外壳2的腹板26之间出现摩擦。因此,移动以受控制方式出 现,仅具有轻微摩擦,且与气味容器3是否已由用户正确地插入到滑动容器11中无关。
[0074]
借助于滑动容器11的移动,用户可打开及闭合入口开口7和出口开口5。在闭合状 态中,滑动容器11的支柱覆盖入口开口7和出口开口5。空气无法流经气味散发装置1。 在打开状态中,滑动容器11的出口开口111与外壳2的出口开口5叠合,且滑动容器 11的入口开口112与外壳2的入口开口7叠合。空气可流经气味散发装置1,且富含气 味容器3的气味分子。
[0075]
橡胶罩盖的设计
[0076]
图5a到5f以详细视图且从不同角度示出布置在固持装置4上的橡胶罩盖41。橡胶 罩盖41具有底表面410、外表面411和与底表面410相对的上表面412。由于图5a-5f 中所示的橡胶罩盖41具有圆形上表面412,因此上表面412形成外表面411的部分。
[0077]
底表面为橡胶罩盖的在组装状态中面向气味散发装置的外壳的表面。上表面为橡胶 罩盖的在组装状态中引导远离气味散发装置的外壳的表面。
[0078]
细长凹槽413布置在橡胶罩盖41的上表面412上。凹槽413将上表面412分离成 两个平行的上边缘414,这些上边缘414中的每一个具有直线区段415。
[0079]
橡胶罩盖41的底座410具有周长或具有两个直线区段416的轮缘线。这两个直线 区段416通过两个半圆417接合。因此,底座410类似于椭圆形形状,但其由于轮缘线 具有直线区段416而并非精确的椭圆形形状。
[0080]
虽然在本技术中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应清楚地注意,本发明不限于这些 实施例且还可以以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其它方式进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