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祛瘀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746347发布日期:2022-12-30 22:20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祛瘀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保健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祛瘀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茶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由茶树植物叶或芽制作的饮品。茶能消食去腻、降火明目、宁心除烦、清暑解毒、生津止渴。茶中含有的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可以阻断亚硝酸胺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
3.中药代茶饮,指用中草药与茶叶配用,或以中草药(单味或复方)代茶冲泡、煎煮,然后像茶一样饮用。中药代茶饮为我国的传统剂型,是在中医理、法、方、药理论原则指导下,依据辩证或辩证与辩病相结合对病情的判断,为防治疾病、病后调理或仅为养生保健而组方选药与茶叶(或不含茶叶)合制而成的剂型。
4.中医的理论认为身体淤堵主要指气血不通畅,或体内存在痰饮等病理产物,导致机体经络不通的表现。气、血均为人体较重要的物质,同时为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精微、本源物质。气出现阻滞不通,则导致身体出现胀闷、疼痛等不通畅表现,而血行不利导致体内出现血瘀之邪,血瘀阻滞经络,则导致经络不通,也将出现身体淤堵的表现。目前用于治疗身体瘀堵的药物很多,但是大多数药物都具有副作用,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祛瘀茶,具有活血祛瘀、行气宽中、温通经络之效,能够疏通血管以及五脏六腑的瘀堵,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6.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祛瘀茶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方便,便于生产。
7.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8.本发明提出一种祛瘀茶,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15-30份桂枝,5-20份桔梗,8-18份丹参,5-15份木香,15-30份葛根,10-20份槟榔,1-12份麦冬,5-18份厚朴,5-15份乌药,5-18份紫苏,8-20份川芎,8-18份当归,10-20份茯苓,5-18份芍药,5-20份五味子,8-16份枳壳,10-20份狗脊,15-30份黄芪,10-25份人参,8-18份防风,4-12份甘草和8-18份青皮。
9.本发明提出一种祛瘀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原料采用清水冲洗,然后在温度为50-70℃下烘干至含水率小于5%,粉碎至40-90目,杀菌,即得祛瘀茶。
10.本发明提出一种祛瘀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原料干燥,混合,温水浸泡,煎煮,得到煎煮液,将煎煮液加热浓缩制成膏状,干燥,制得干粉,杀菌,装袋,即得祛瘀茶。
11.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本发明中,桔梗、丹参、葛根、川芎、当归、芍药配合起到活血祛瘀之效,通过促进血液循环,使得冠状动脉以及四肢的血液阻力降低,消除体内瘀堵,治疗或预防血瘀;桂枝、木香、厚朴、乌药、紫苏、枳壳、青皮配合起到温通经络、行气宽中、理气止痛、消积化滞之效,通
过疏通全身气机,让体内行气通畅,缓解气阻滞不通导致的身体疼痛等症状;槟榔、麦冬、茯苓、五味子、狗脊、黄芪、人参、防风、甘草配合起到补气升阳、收敛固涩、养阴清心之效,通过滋补五脏六腑,燥湿消痰,提高身体免疫功能,进而预防或改善气血不通症状。上述几者配伍,让气推动血液运行,血运载气,气血相互滋生,相互为用,使得体内气血通畅,进而有效改善机体经络不通、身体瘀堵的症状。
13.本发明中,通过将原料清洗、烘干、粉碎即得祛瘀茶,制备过程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生产,同时不会造成原料有效成分损失,可以确保祛瘀茶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1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16.一种祛瘀茶,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15-30份桂枝,5-20份桔梗,8-18份丹参,5-15份木香,15-30份葛根,10-20份槟榔,1-12份麦冬,5-18份厚朴,5-15份乌药,5-18份紫苏,8-20份川芎,8-18份当归,10-20份茯苓,5-18份芍药,5-20份五味子,8-16份枳壳,10-20份狗脊,15-30份黄芪,10-25份人参,8-18份防风,4-12份甘草和8-18份青皮。
17.桂枝,味辛、甘,性温,归膀胱经,心经,肺经,具有发表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之效,属辛温解表药。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是桂皮醛,另含苯甲酸苄酯、乙酸肉桂酯、β-荜澄茄烯、菖蒲烯、香豆精等成分。桂枝能扩张血管,增加和调节血液循环,促使血液流向体表,从而有利于发汗和散热;扩张皮肤血管,使机体散热增加以及促进发汗;挥发油对多种致炎物质所致的急性炎症具有抑制作用,可明显降低血管通透性。桂枝泡水喝,对于患有风寒感冒的人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寒凝血滞导致疼痛的患者,桂枝单独泡水喝也可以起到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的功效。而且桂枝甘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之邪,属于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
18.桔梗,性平,味苦、辛,归肺经,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清化热痰药,具有抗炎、抗溃疡、扩张血管的作用;可减慢心率、抑制呼吸以及减弱心房收缩力;具有降血糖、镇静镇痛、降体温、降低胆固醇、抗水肿和利尿等作用。桔梗泡水可以降血糖,含有的醇提取物可以快速促进血糖下降,含有的四氧嘧啶糖也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含有的粗桔梗皂苷具有一定的消炎效果;可以降低过敏反应;可以有效促进循环系统的健康,能够暂时性降低血压,还有减慢心律的作用;能够令冠状动脉以及四肢的血液阻力降低,加快身体血液循环,有利于身体健康;具有抑制胃液分泌以及防治胃肠溃疡的作用;能够有效增强吞噬细胞的能力,起到杀菌作用。
19.丹参,性微寒,味苦,归心经、肝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痛经、清心除烦之效,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调经药。本品有保护心脑系统;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活血化瘀;增强耐缺氧能力;增强免疫功能;抗炎及抗过敏;护肝;抗胃溃疡;抗肿瘤;镇静镇痛;对呼吸
系统有保护作用;改善肾功能;抗氧化;抗菌;促进皮肤伤口、骨折愈合;有性激素样作用。丹参泡水喝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和增加心肌血流量等作用,还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祛瘀和预防血栓形成等多种功效,还可以调节月经不调,如闭经、痛经和产后瘀痛等,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20.木香,性温,味辛、苦,归脾经、胃经、大肠经、三焦经、胆经,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属理气药,有促进胃肠道蠕动、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抗菌、降糖、抗肿瘤等作用。木香泡水喝有行气止痛,调中导滞等功效。木香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可以帮助人体疏通全身气机,尤其是消化不良、积食和胀痛的患者,可以帮助调节胃部机能。木香微苦可以帮助清泄三焦经和胆经,可以帮助人体疏通三焦和肝胆的气血,并且可以调理淤阻导致的胸闷口苦等症状。木香偏温,可以治疗睾丸偏坠疼痛等症状。木香含有挥发油和乙醚醇类的成分,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并且可以抗肿瘤、扩张血管并抑制血小板聚集。
21.葛根,性凉,味甘、辛,归脾经、胃经,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葛根具有p-受体阻断剂作用,是心血管作用的基础;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可收缩或舒张平滑肌;还具有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和脑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和脑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氧供应,降低血压、降血糖和解除肠管痉挛等作用。葛根泡水可以起到驱邪退热、透发斑疹、生津解渴、通经活络、清热解毒、缓解眩晕等功效。葛根泡水还有防病保健的功能,具有一定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和脑血管的作用,可以起到活血的作用,能够调节血压、血脂、降低胆固醇。
22.槟榔,味苦、辛,性温,归胃经、大肠经,驱虫、消积、下气、行水,属驱虫药。槟榔有驱虫、兴奋胆碱受体、抗病原微生物、抗高血压、抗癌的功效与作用。槟榔在泡水时可以缓解咽喉发炎,改善声音嘶哑等症状,槟榔具有提神、祛痰等,槟榔当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物质,比如脂肪、槟榔油、儿茶碱等,可以加速肠胃的蠕动功能,还可以起到抗真菌以及抗病毒的作用。槟榔泡水喝,可以开胃助消化,对于缓解便秘症状能起到一定作用。槟榔泡水喝,可使神经兴奋,可缓解身体疲劳,缓解身体疲劳。
23.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经、肺经、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阴药。本品有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增强耐缺氧,延长常压缺氧的存活时间;增强免疫功能;降血糖;延缓衰老;抑制胃肠推进作用;抗菌。麦冬中含有大量的谷甾醇、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泡水后适量饮用可以起到生津解渴、润肺止咳的功效,很适合津少口渴、干咳咯血的患者饮用,而且还可以很好地起到消除疲劳的作用。麦冬泡水喝能提高身体免疫力,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有效提高细胞的缺氧能力,血糖功能降低,减少患病的几率,而且麦冬对于心脏、肺部以及胃部有良好的调养作用。
24.厚朴,性温,味苦、辛,归脾经、胃经、肺经、大肠经,燥湿消痰、下气除螨,属化湿药。本品具有肌肉松弛作用;小剂量兴奋肠管平滑肌,而大剂量具有抑制作用;具有抗溃疡的作用,有显著的中枢抑制作用,降血压,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还有抗血小板和抑制细胞内钙流动等作用。厚朴泡水喝具有行气通腑、温中止痛、燥湿除胀等功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矿物元素等营养成分,有利于祛痰、行气。厚朴和当归搭配泡水,具有行气燥湿、消积平喘、润肠通便作用。
25.乌药,性温,味辛,归肺经、脾经、肾经、膀胱经,顺气、开郁、散寒、止痛,属理气药。本品有增强胃肠活动、止痛、止血、保肝、抗菌、平喘、抗组胺、止血、抗单纯疱疹病毒、抗癌等
药理作用,对离体平滑肌有兴奋和抑制的双重作用。乌药泡水喝具有温体理气的作用,而且还有行气止痛的效果,可以治疗由月经前或者是月经期间所造成的小腹坠胀、冷痛、腰痛以及经期综合症的症状,可以改善女性痛经的症状。
26.紫苏,性温,味辛,归肺经、脾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紫苏叶具有镇静及较弱的解热作用;可使兴奋性膜产生抑制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对呼吸系统,可产生止咳祛痰平喘的功效与作用,对血液系统,具有止血和抗凝血双重作用;升高血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诱变能力;抗微生物,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腺苷酸环化酶有轻度抑制作用,有很强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有显著抗氧化作用;尚有抗炎作用。紫苏泡水能驱风散寒,也能化痰止咳,对风寒感冒以及咳嗽等症都有很好的预防与缓解作用;能消灭人体内的多种病菌,可以抑制细菌繁殖,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27.川芎,性温,味辛,归肝经、胆经、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本品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可扩血管,降血压;增加冠脉流量;对心肌及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改善微循环;改善脑循环及脑缺血;改善血液系统、利尿、增强免疫系统。川芎泡水喝可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是血中之气药,用来治疗胸痛、心痛,经常和丹参、桂枝、檀香等一起使用。川芎下调经水,中开郁结,是妇科的要药,能够活血调经,治疗多种妇产科的疾病,常和赤芍、桃仁等配伍使用。
28.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经、心经、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血药。当归有降低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的功效与作用;促进造血系统功能;降血脂及抗动脉硬化;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抑制i、ⅱ、ⅲ、ⅳ型变态反应;对子宫具有兴奋及抑制的双向性作用;抑制前列腺增生;抗促性腺激素;抗辐射损伤;抗肿瘤;抗炎镇痛、抗损伤;保肝,利胆,促进消化,抑制胃肠的推动运动;具有抑制神经系统、松弛气管平滑肌、利尿、抑菌等作用。当归泡水具有养血、活血、美容的功效,可以扩张血管,使血液在循环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更小,流动更快。当归和黄芪配合泡水,可以增强补血效果。
29.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水消肿药。本品可预防胃溃疡,对肝损伤有防治作用;有抗癌作用;且能加快心率。药理实验表明,具有利尿、抗菌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此外,还有降低血糖、降低胃酸、增强离体心脏心缩等作用。茯苓泡水喝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提高抗病毒能力;可以健脾补气;可以治疗痰湿,使身体很快的恢复健康;可以保护心脏,起到安神养心作用;还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此外,茯苓泡水喝能够有效预防肠胃溃疡,还能治疗肠管松弛的情况,并且能够抑制胃酸的生成,能够保护肝脏,能够防止肝细胞出现坏死的情况。并且对于身体水肿以及小便不利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30.芍药,性微寒,味苦、酸,归肝经、脾经,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血药。本品对中枢有抑制作用,可解热降温,镇静催眠;具有解痉、抗炎、抗溃、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耐缺氧、降血压、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保肝、抗诱变抗肿瘤、抑制肥大细胞组织胺释放、神经接头去极化等作用。芍药泡水主要会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还有镇静镇痛的作用。
31.五味子,性温,味酸、甘,归肺经、心经、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属收
涩药分类下的敛肺涩肠药。五味子有促进机体免疫功能与作用;抗氧化及抗衰老;护肝、诱导肝脏药物代谢酶;镇咳祛痰,抗肿瘤;降血糖;强心;增强机体适应能力;抗溃疡;抗肾病变;抗菌等作用。五味子泡水喝有上敛肺气,下滋肾阴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肺虚久咳,还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用于气阴两伤所造成的口干舌燥、血糖升高的消渴证;还具有收敛作用,可以敛肺止汗、补肾涩精、涩肠止泻,同时具有益心气安神的作用,可以治疗心慌、失眠、多梦;还有滋补肝肾,润肺敛肺的作用。
32.枳壳,性温,味苦、辛、酸,归脾经、胃经,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属理气药。本品能升高血压;抑尿;抗休克;抑制胃肠运动;对子宫有兴奋或抑制双重作用。枳壳泡水通常可以起到行气消积的作用,并且还可以起到理气宽胸的功效。枳壳泡水能够减少心脏氧耗量;能够收拢肾血管,提高滤过压,充分发挥利尿功效。
33.狗脊,性温,味苦、甘,归肝经、肾经,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狗脊泡水喝具有祛除风湿、温补肝肾、强壮腰膝的作用。
34.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脾经、肺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黄芪对核酸代谢有促进的功效与作用;增强造血功能;改善心肌功能,对抗心肌梗死;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癌、改善肾功能和肾组织病理改变等。水煎剂具调节免疫、抗衰老和抗应激作用。黄芪泡水喝具有调节血糖功效;可以利水消肿,有利于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能力,从而增强机体排尿功能,可用于缓解小便不利、水肿等症状;有利于减少脂肪在血管壁的堆积,从而有效降低血脂;还能够促进肝脏排毒,清洁肝脏,从而保护肝脏;具有强心、降压、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可以保护心脏。
35.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双向调节、促智、镇痛、解热、抗惊和肌力减弱等功效与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强心、抗缺血、扩张血管、降压等作用;对血液系统有保护和刺激造血功能,并抗凝血和抗血栓;对内分泌系统有促皮质激素样、促性激素样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强心、抗休克,保护和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调整血糖水平,显著抑制胆固醇的吸收,抗肿瘤,延缓衰老,加强机体的适应性。人参性微温,可入肺经、脾经,将其泡水饮用可用于脾虚所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呕吐、泄泻、便秘,肺虚所致咳嗽、气喘、咳痰等症状。人参有平衡代谢的作用,用人参泡水喝可以促进身体毒素和废物的排出,增强体质,提高睡眠质量,缓解失眠、多梦等症状。人参泡水喝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能提高机体活动能力,缓解疲劳,还能抗应激、提高思维活动能力、改善情绪低落的状态,可用于心脾不足、心神不安、失眠健忘、精神倦怠、心悸怔忡等。
36.防风,性温,味甘、辛,归膀胱经、肝经、脾经,发表、祛风、除湿,属解表药下分类辛温解表药。本品解热、降温;镇痛、镇静和抗惊厥;抗菌;抗炎;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抑制离体十二指肠、离体气管和回肠平滑肌收缩;抗组胺;抗凝。防风泡水一般具有祛湿止痛、止痉挛或止痒等功效。防风泡水喝可以治疗肾小球肾炎,能够保肝强肾,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37.甘草,性平,味甘,归心经、胃经、脾经、肺经,补脾益气、止咳祛痰、缓急定痛、调和药性,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甘草有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抗炎、抗溃疡、抗过敏反应,抗癌,抗菌,抗病毒,促进胰液分泌,对离体肠有抑制,调节免疫功能,镇咳祛痰,抗突变,解毒,抗氧化,保护耳前庭功能、利尿,保肝、防止动脉硬化,抗脑缺血,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等作
用。甘草泡水喝,有生津、止咳化痰、清热解毒的作用,对肺功能的维护有一定的好处;还有良好的镇静、解毒、降血脂作用,甚至有一定程度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38.青皮,性温,味苦、辛,归肝经、胆经、胃经,疏肝破气,消积化滞,属理气药。本品能调整胃肠功能;祛痰平喘;利胆;保肝;抗休克;对心肌的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和自律性均有正性作用。青皮泡水喝具有疏肝理气、散结消痰、和胃降气、行气止痛、消积化滞等功效。青皮泡水的最大功效是化痰平喘,其中包含一些以柠檬烯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挥发性油脂,该物质可促进气管进入人体后收缩,稀释人体气管内的痰液,加快痰液排出,使人呼吸更顺畅。
39.详细地,祛瘀茶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18-22份桂枝,8-12份桔梗,8-14份丹参,8-12份木香,18-24份葛根,12-18份槟榔,4-8份麦冬,8-14份厚朴,8-13份乌药,8-14份紫苏,8-14份川芎,8-14份当归,12-18份茯苓,8-14份芍药,8-12份五味子,8-14份枳壳,12-18份狗脊,18-24份黄芪,12-18份人参,8-14份防风,4-8份甘草和8-14份青皮。
40.详细地,祛瘀茶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20份桂枝,10份桔梗,12份丹参,10份木香,20份葛根,15份槟榔,6份麦冬,12份厚朴,12份乌药,12份紫苏,12份川芎,12份当归,15份茯苓,12份芍药,10份五味子,12份枳壳,15份狗脊,20份黄芪,15份人参,12份防风,6份甘草和12份青皮。该比例下,各原料相辅相成作用更好,可以进一步提高祛瘀茶活血祛瘀、温通经络、行气宽中的疗效,加快机体气血通畅,提高对经络不通的改善作用。
41.一种祛瘀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原料在水中浸泡10-30min,再用清水冲洗3-5遍,然后在温度为50-70℃下烘干至含水率小于5%,粉碎至40-90目,杀菌,即得祛瘀茶。
42.通过将原料清洗、烘干、粉碎即得祛瘀茶,制备过程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生产,同时不会造成原料有效成分损失,可以确保祛瘀茶的疗效。
43.一种祛瘀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原料干燥,混合,温水浸泡,温度为40-55℃,时间为1-3h,煎煮,得到煎煮液,将煎煮液在温度为70-80℃下加热浓缩制成膏状,冷冻干燥,温度为-30~-40℃,时间为30-60min,制得干粉,杀菌,装袋,即得祛瘀茶。
44.通过将原料干燥、粉碎、煎煮、浓缩、干燥制得祛瘀茶,可以将原料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更便于人体吸收原料有效成分,提高祛瘀茶的疗效,加快改善身体瘀堵情况。
45.本实施例中,煎煮时,煎煮两次,第一次在90-100℃煎煮10-20min,过滤得到煎煮液一和药渣;向药渣中加水,在60-80℃煎煮2-5h,得到煎煮液二;合并煎煮液一和煎煮液二得到煎煮液。
46.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47.实施例1
48.一种祛瘀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9.原料:18g桂枝,8g桔梗,8g丹参,8g木香,18g葛根,12g槟榔,4g麦冬,8g厚朴,8g乌药,8g紫苏,8g川芎,8g当归,12g茯苓,8g芍药,8g五味子,8g枳壳,12g狗脊,18g黄芪,12g人参,8g防风,4g甘草和8g青皮;
50.将原料在水中浸泡10min,再用清水冲洗3遍,然后在温度为50℃下烘干至含水率小于5%,粉碎至40目,杀菌,即得祛瘀茶。
51.实施例2
52.一种祛瘀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3.原料:22g桂枝,12g桔梗,14g丹参,12g木香,24g葛根,18g槟榔,8g麦冬,14g厚朴,13g乌药,14g紫苏,14g川芎,14g当归,18g茯苓,14g芍药,12g五味子,14g枳壳,18g狗脊,24g黄芪,18g人参,14g防风,8g甘草和14g青皮;
54.将原料在水中浸泡30min,再用清水冲洗5遍,然后在温度为70℃下烘干至含水率小于5%,粉碎至90目,杀菌,即得祛瘀茶。
55.实施例3
56.一种祛瘀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7.原料:20g桂枝,10g桔梗,12g丹参,10g木香,20g葛根,15g槟榔,6g麦冬,12g厚朴,12g乌药,12g紫苏,12g川芎,12g当归,15g茯苓,12g芍药,10g五味子,12g枳壳,15g狗脊,20g黄芪,15g人参,12g防风,6g甘草和12g青皮;
58.将原料在水中浸泡20min,再用清水冲洗4遍,然后在温度为65℃下烘干至含水率小于5%,粉碎至70目,杀菌,即得祛瘀茶。
59.实施例4
60.一种祛瘀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1.原料:20g桂枝,10g桔梗,12g丹参,10g木香,20g葛根,15g槟榔,6g麦冬,12g厚朴,12g乌药,12g紫苏,12g川芎,12g当归,15g茯苓,12g芍药,10g五味子,12g枳壳,15g狗脊,20g黄芪,15g人参,12g防风,6g甘草和12g青皮;
62.将原料干燥,混合,温水浸泡,温度为45℃,时间为2h,煎煮两次,第一次在92℃煎煮15min,过滤得到煎煮液一和药渣;向药渣中加水,在70℃煎煮4h,得到煎煮液二;合并煎煮液一和煎煮液二得到煎煮液,将煎煮液在温度为75℃下加热浓缩制成膏状,冷冻干燥,温度为-40℃,时间为40min,制得干粉,杀菌,装袋,即得祛瘀茶。
63.试验结果
64.选择150例气血不通的患者,气血不通标准为:胸闷、心悸、头痛、肢体倦怠、小便不利,年龄在40-60岁。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人,1-4组分别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4制备的祛瘀茶,5组为对照组使用益母草茶,连续饮用30d。疗效评判标准:康复,症状完全消失;好转,部分症状消失;无效,症状无变化。
65.表1试验结果
66.组别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对照组康复/例1516182510好转/例8710510无效/例432010
67.根据表1可知,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实施例1-4对胸闷、心悸、头痛、肢体倦怠、小便不利的症状治疗改善效果更好。表明,本发明制备的祛瘀茶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活血祛瘀、温通经络的作用,能够改善人体生理机能。
68.选择实施例4制备的祛瘀茶,分别应用于气血不通导致的不同症状,每个症状的试验者为20人,连续使用3个月。疗效评判标准:痊愈,症状消失;显效,症状明显好转;有效,症状有所好转;无效,症状无变化。
69.表2试验结果
[0070][0071][0072]
根据表2可知,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祛瘀茶对于气虚血瘀、痰多咳嗽、月经不调、肝肾亏虚、风湿寒痹均有较好的疗效。表明,本发明制备的祛瘀茶具有活血祛瘀、温经通络、行气宽中、理气止痛、滋肝补肾之效。
[0073]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祛瘀茶,桔梗、丹参、葛根、川芎、当归、芍药配合起到活血祛瘀之效,通过促进血液循环,使得冠状动脉以及四肢的血液阻力降低,消除体内瘀堵,治疗或预防血瘀;桂枝、木香、厚朴、乌药、紫苏、枳壳、青皮配合起到温通经络、行气宽中、理气止痛、消积化滞之效,通过疏通全身气机,让体内行气通畅,缓解气阻滞不通导致的身体疼痛等症状;槟榔、麦冬、茯苓、五味子、狗脊、黄芪、人参、防风、甘草配合起到补气升阳、收敛固涩、养阴清心之效,通过滋补五脏六腑,燥湿消痰,提高身体免疫功能,进而预防或改善气血不通症状。上述几者配伍,让气推动血液运行,血运载气,气血相互滋生,相互为用,使得体内气血通畅,进而有效改善机体经络不通、身体瘀堵的症状。
[0074]
本发明实施例的祛瘀茶的制备方法,通过将原料清洗、烘干、粉碎即得祛瘀茶,制备过程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生产,同时不会造成原料有效成分损失,可以确保祛瘀茶的疗效。
[0075]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