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肿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2482200发布日期:2022-12-09 23:22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肿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肿瘤(tumour)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neogrowth),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neoplasm。根据新生物的细胞特性及对机体的危害性程度,又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良性肿瘤的细胞形态和正常组织的细胞形态比较接近,分化良好。恶性肿瘤又称癌症,俗称毒瘤,是一种严重损害劳动力,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中医认为血淤是肿瘤形成发展的主要病理机制,而且出现在各个病理阶段,因而不同时期使用活血化淤组方用药对肿瘤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国内外对本病的治疗,遇到以下棘手问题:放化疗的副反应大,而中药制剂又普遍存在用药不够系统,被机体吸收后,很难到达肿瘤病灶核心,从而无法有效的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疗效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肿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既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使患者瘤体缩小,又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减轻或缓解放化疗毒副作用。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肿瘤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天冬10~30份、薏苡仁10~30份、忧遁草10~25份、羽衣甘蓝5~20份、美洲蜚蠊5~20份、葛仙米30~50份、甘草5~6份。
5.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天冬10份、薏苡仁10份、忧遁草10份、羽衣甘蓝5份、美洲蜚蠊5份、葛仙米30份、甘草5份。
6.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天冬30份、薏苡仁30份、忧遁草25份、羽衣甘蓝20份、美洲蜚蠊20份、葛仙米50份、甘草6份。
7.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天冬20份、薏苡仁20份、忧遁草17.5份、羽衣甘蓝12.5份、美洲蜚蠊12.5份、葛仙米40份、甘草5.5份。
8.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一种治疗肿瘤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按上述的配方称取各组分;s2、将称取的葛仙米(干)粉碎至200目,超声分散于10倍量的纯化水中,得包衣液;s3、将称取的天冬、薏苡仁、忧遁草、羽衣甘蓝、美洲蜚蠊、甘草粉碎至100目后,按照1g:10ml的比例往中药粉中加入适量纯化水,负压-高压-负压浸泡30min后,大火加热至
沸腾后,小火煎煮2h,过滤,滤液备用;滤渣加入4倍量的80%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60 min,收集提取液,与滤液混匀后,真空压缩至相对密度为1.25左右,造粒,得24目~30目的微丸;s4、40℃预热微丸3min,置于流化床包衣机内,采用底喷式包衣,喷液速度为4.0~6.0ml/min,入风频率为30~40 hz,流化床包衣机内的温度始终维持30~35℃,包衣结束,包衣微丸继续在流化床内干燥一段时间取出,即得重量为0.5g的药丸。
9.进一步地,负压压力为0.3~0.6个大气压,高压压力为1.5~2mpa。
10.进一步地,加热回流提取的温度为70℃提取30min,80℃提取30min。
11.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既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使患者瘤体缩小,又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减轻或缓解放化疗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12.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13.实施例1一种治疗肿瘤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天冬10份、薏苡仁10份、忧遁草10份、羽衣甘蓝5份、美洲蜚蠊5份、葛仙米30份、甘草5份。
14.实施例2一种治疗肿瘤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天冬30份、薏苡仁30份、忧遁草25份、羽衣甘蓝20份、美洲蜚蠊20份、葛仙米50份、甘草6份。
15.实施例3一种治疗肿瘤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天冬20份、薏苡仁20份、忧遁草17.5份、羽衣甘蓝12.5份、美洲蜚蠊12.5份、葛仙米40份、甘草5.5份。
16.制备方法:s1、按所述的配方称取各组分;s2、将称取的葛仙米(干)粉碎至200目,超声分散于10倍量的纯化水中,得包衣液;s3、将称取的天冬、薏苡仁、忧遁草、羽衣甘蓝、美洲蜚蠊、甘草粉碎至100目后,按照1g:10ml的比例往中药粉中加入适量纯化水,负压-高压-负压浸泡30min后,大火加热至沸腾后,小火煎煮2h,过滤,滤液备用;滤渣加入4倍量的80%的乙醇溶液,70℃加热回流提取30 min后,升温至80℃30min,收集提取液,与滤液混匀后,真空压缩至相对密度为1.25左右,造粒,得24目~30目的微丸;其中,负压压力为0.3~0.6个大气压,高压压力为1.5~2mpa;本实施例中,负压压力选用0.5个大气压,高压压力选用1.5 mpa;s4、40℃预热微丸3min,置于流化床包衣机内,采用底喷式包衣,喷液速度为4.0~6.0ml/min,入风频率为30~40 hz,流化床包衣机内的温度始终维持30~35℃,包衣结束,
包衣微丸继续在流化床内干燥一段时间取出,即得重量为0.5g的药丸。
17.疗效试验:建立荷瘤(s180)小鼠模型、小鼠 h22 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小鼠lewis肺癌胸腔移植模型,称重,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实验组3组,分别选用本发明所述药物0.25/kg,0.5/kg,1.0/kg三个剂量组,随生理盐水灌服,每天两次,每次5 g,连续给药30天;空白组1组,灌服与实验组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其对小鼠s180肉瘤,小鼠 h22 肝癌皮下移植瘤,小鼠lewis肺癌的影响,抑瘤率(%)=(对照组平均瘤重-实验组平均瘤重)/对照组平均瘤重
×
100%;结果:本发明所述药物三个剂量组对于s180肉瘤,小鼠 h22 肝癌皮下移植瘤,小鼠lewis肺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三个剂量组的高剂量(1.0g/kg)组抑制率分别达到73.7%、75.6%、72.5%。
18.临床数据:病历资料:共收治肿瘤中期患者120例,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最大的79岁,最小的28岁。其中,肺癌39例,包括鳞癌23,腺癌10例,小细胞癌6例;食管癌13例,胃癌23例,肝癌11例,宫颈癌9例,膀胱癌11例,乳腺癌2例,脑肿瘤12例。以上病历均经省级医院细胞窥镜或病理切片及影象等检查确诊。
19.服用方法:每日三次,每次2g,28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三个疗程,重症患者每次可加服1-2粒。
20.诊断标准:临床治愈:瘤体缩小到50%以上,不再增长或完全消失,肿瘤压迫症状消失,且患者精神状态及食欲均良好。
21.显效:疼痛减轻,精神好转,食欲转佳,瘤体有明显缩小。
22.有效:疼痛有所减轻,精神食欲佳,瘤体缩小不明显。
23.无效:疼痛无减轻,精神状况差,食欲差,瘤体没有缩小趋势或死亡。
24.结果统计见下表: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