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发手术描记规划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文档序号:31847001发布日期:2022-10-19 00:05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发手术描记规划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1.本发明涉及术前信息规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发手术描记规划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压力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脱发患者越来越多,由于脱发会改变人的外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自信,因此,许多脱发患者会选择通过植发手术来治疗脱发。目前,在进行植发手术对脱发进行治疗时,大多采用人工设计的方式为患者进行手术规划,即,通过医生人工来设计选取毛囊的获取区域和植入区域,在进行人工设计时,受医生的手术经验和患者面部特征的影响,容易出现毛囊获取密度不均等和毛囊种植密度不均等的情况。可见,现有的植发手术存在毛囊获取密度不均等和毛囊种植密度不均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发手术描记规划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的植发手术存在毛囊获取密度不均等和毛囊种植密度不均等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植发手术描记规划方法,包括:根据待植发患者的面部特征获取待植发患者的额头宽度、实际发际线位置和植发后的目标发际线位置;根据所述额头宽度、所述实际发际线位置和所述目标发际线位置确定目标移植面积;获取待植发患者的毛囊密集度和单位毛囊内头发数量,并基于所述毛囊密集度和所述单位毛囊内头发数量确定目标植入密度;获取待植发患者的枕后部位图像,并基于所述目标植入密度和所述目标移植面积从所述枕后部位图像中确定毛囊供给位置;获取待植发患者的额头部位图像,并基于所述目标植入密度和所述目标移植面积从所述额头部位图像中确定毛囊植入位置。
5.可选的,所述根据待植发患者的面部特征获取待植发患者的额头宽度、实际发际线位置和植发后的目标发际线位置,包括:获取待植发患者的术前照片,并根据所述术前照片构建特征识别模型;通过所述特征识别模型识别待植发患者的面部特征,并根据所述面部特征获取待植发患者的额头宽度、实际发际线位置和植发后的目标发际线位置。
6.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额头宽度、所述实际发际线位置和所述目标发际线位置确定目标移植面积,包括:根据所述实际发际线位置和所述目标发际线位置确定发际线距离;
通过将发际线距离乘以额头宽度确定目标移植面积。
7.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毛囊密集度和所述单位毛囊内头发数量确定目标植入密度,包括:当所述单位毛囊内头发数量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3时,所述目标植入密度等于所述毛囊密集度;当所述单位毛囊内头发数量小于或等于1时,所述目标植入密度等于两倍所述毛囊密集度。
8.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植入密度和所述目标移植面积从所述枕后部位图像中确定毛囊供给位置,包括:根据所述目标移植面积确定所述枕后部位图像中的毛囊供给区域;根据所述目标植入密度确定所述毛囊供给区域中的毛囊供给位置;所述毛囊供给位置呈棋盘格点状排布。
9.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植入密度和所述目标移植面积从所述额头部位图像中确定毛囊植入位置,包括:根据所述目标移植面积确定所述额头部位图像中的毛囊植入区域;根据所述目标植入密度确定所述毛囊植入区域中的毛囊植入位置;所述毛囊植入位置呈棋盘格点状排布。
10.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植发手术描记规划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11.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步骤。
12.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植发手术描记规划方法,通过获取待植发患者的面部特征确定目标移植面积,并通过目标移植面积和毛囊密集度确定目标植入密度,便可根据目标植入密度和枕后部位图像来确定毛囊供给位置,根据目标植入密度和额头部位图像来确定毛囊植入位置,从而实现对植发手术的术前、术中精准规划,使植发手术标准化、一致化,避免毛囊获取密度不均等和毛囊种植密度不均等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植发手术描记规划方法的流程图之一;图2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植发手术描记规划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5.除非另作定义,本发明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
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16.请参见图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植发手术描记规划方法,包括:根据待植发患者的面部特征获取待植发患者的额头宽度、实际发际线位置和植发后的目标发际线位置;根据所述额头宽度、所述实际发际线位置和所述目标发际线位置确定目标移植面积;获取待植发患者的毛囊密集度和单位毛囊内头发数量,并基于所述毛囊密集度和所述单位毛囊内头发数量确定目标植入密度;获取待植发患者的枕后部位图像,并基于所述目标植入密度和所述目标移植面积从所述枕后部位图像中确定毛囊供给位置;获取待植发患者的额头部位图像,并基于所述目标植入密度和所述目标移植面积从所述额头部位图像中确定毛囊植入位置。
17.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待植发患者的面部特征能够确定植发手术的目标移植面积,并通过目标移植面积和患者自身的毛囊密集度来确定植发手术过程中毛囊植入的目标植入密度,随即便可根据目标植入密度和枕后部位图像来确定植发手术中用于提供植入毛囊的毛囊供给位置,根据目标植入密度和额头部位图像来确定毛囊植入的毛囊植入位置,从而实现对植发手术的术前、术中精准规划,使植发手术标准化、一致化,避免毛囊获取密度不均等和毛囊种植密度不均等的情况出现。
18.其中,目标发际线位置主要根据待植发患者的面部特征来确定,其面部特征包括额头宽度、实际发际线位置,目标发际线位置确定完毕后,再通过面部特征和目标发际线位置来确定待植发患者植发手术过程中的目标移植面积,从而能够制定出更加适合待植发患者的发际线位置、形状以及植发手术的目标移植区域。
19.在现有的植发手术发际线设计中,发际线的设计通常会基于实际发际线进行设计,这样既能够快速设计出符合患者头型的发际线,还能够保证设计后的发际线形状能够与原发际线的形状相吻合。
20.但,当出现待植发患者实际发际线长度与额头宽度不匹配的情况时,根据待植发患者实际发际线进行发际线设计,会出现设计好后的发际线长度小于待植发患者的额头宽度,使待植发患者在完成植发手术后,发际线两端出现没有移植到头发的空白区域,看起来会十分突兀;根据待植发患者面部特征来确定目标发际线位置和目标移植区域,能够在出现待植发患者实际发际线长度与额头宽度不匹配的情况时,也能够很好的设计出适合待植发患者的实际发际线,在植发手术后,发际线两端也不会出现没有移植到头发的空白区域,看起来更具美感。
21.可选的,所述根据待植发患者的面部特征获取待植发患者的额头宽度、实际发际线位置和植发后的目标发际线位置,包括:获取待植发患者的术前照片,并根据所述术前照片构建特征识别模型;
通过所述特征识别模型识别待植发患者的面部特征,并根据所述面部特征获取待植发患者的额头宽度、实际发际线位置和植发后的目标发际线位置。
22.如图2中第一步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收集整理脱发患者的术前照片,并选取现有研究中的常用特征识别模型,利用获取的术前照片对特征识别模型进行训练,从而构建用于识别患者发际线和面部特征的特征识别模型,该模型可以识别脱发患者现有的发际线高度以及发际线形状(发际线高度是指发际线到眉弓之间的距离),若该模型识别到现有发际线形状为“w”形状时,在进行发际线位置规划时,会优先以识别到的发际线形状作为发际线位置规划时的发际线形状,使规划后的发际线形状尽量符合患者的现有发际线形状;该模型在识别患者现有的发际线高度时,同时还能识别脱发患者的眉弓位置,以便于计算发际线高度以及需要进行移植的发际线距离(发际线距离为现有发际线到规划的发际线之间的距离)。构建好特征识别模型之后便可利用该模型快速识别待植发患者的面部特征和实际发际线位置,同时,根据现有文献及植发手术常用设计方案,能够确定患者植发手术后的发际线位置,并将该发际线位置作为目标发际线位置,从而将目标发际线位置导入构建好的特征识别模型中对模型进行训练,使特征识别模型在识别患者面部特征和实际发际线位置时,能够同时规划出目标发际线位置,从而帮助医生确定植发手术的毛囊移植范围。
23.进一步值得说明的是,对于待植发患者来说,鬓角处的头发也属于容易产生脱发现象的区域,即,发际线两端的头发也容易发生脱发现象,导致实际发际线两端的区域向脑后出现延伸情况,此时,若只根据实际发际线进行发际线设计,在鬓角处头发脱落不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植发后发际线两端向脑后延伸的情况,从而影响美观;通过面部特征设计发际线,能够根据患者不同的额头宽度来定值植发后发际线的位置,鬓角处头发脱落不会对发际线设计的影响,设计后的发际线也更加美观,避免植发后发际线两端向脑后延伸的情况发生。
24.针对发际线位置的规划,获取的待植发患者面部特征和实际发际线位置能够显示在显示屏上,在自动识别实际发际线位置后,计算出该发际线形状移位至眉弓上方8cm处的效果,并以荧光实线的形式标注在显示屏的图像上。
25.同时,目标发际线位置还可以根据患者的要求进行自定义设计,比如,综合设计发际线的形状,发际线的高度以及发际线的角度,此处,只做示例,不做限定。
26.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额头宽度、所述实际发际线位置和所述目标发际线位置确定目标移植面积,包括:根据所述实际发际线位置和所述目标发际线位置确定发际线距离;通过将发际线距离乘以额头宽度确定目标移植面积。
27.如图2中第二步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目标移植面积为植发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毛囊植入的面积,可将植发手术过程中的目标移植面积看作为一个矩形,将额头宽度看作是该矩形的长边,将实际发际线与目标发际线之间的距离即发际线距离看作是该矩形的宽边,因此,目标移植面积的面积数值便可通过矩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得出,即通过额头宽度(cm)*发际线距离(cm)。
28.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毛囊密集度和所述单位毛囊内头发数量确定目标植入密度,包括:
当所述单位毛囊内头发数量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3时,所述目标植入密度等于所述毛囊密集度;当所述单位毛囊内头发数量小于或等于1时,所述目标植入密度等于两倍所述毛囊密集度。
29.在上述实施例中,针对移植部位头发密度的规划,主要通过现有头发的密度来确定毛囊的植入密度,若原有头发较稀疏,即,单位毛囊内的毛发数≤1根,则根据待植发患者原有的毛囊密集度双倍生成植发手术时毛囊的目标植入密度;若原有头发密度正常,即,单位毛囊内的毛发数为1-3根,则根据待植发患者原有的毛囊密集度生成相同密集度的目标植入密度。
30.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植入密度和所述目标移植面积从所述枕后部位图像中确定毛囊供给位置,包括:根据所述目标移植面积确定所述枕后部位图像中的毛囊供给区域;根据所述目标植入密度确定所述毛囊供给区域中的毛囊供给位置;所述毛囊供给位置呈棋盘格点状排布。
31.如图2中第三步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拍摄待植发患者的枕后部位图像,并将枕后部位图像上传至显示屏上,根据目标移植面积的大小,在枕后部位图像上确定用于进行植发手术的毛囊供给区域,毛囊供给区域会以荧光实线的形式在显示屏上枕后部位图像中标识出来,并根据目标植入密度,在毛囊供给区域中确定合适的毛囊供给位置,来指导医生进行毛囊取材,为了方便医生取材,毛囊供给位置主要呈棋盘格点状排布,并以荧光高亮的形式呈现在显示屏中枕后部位图像的毛囊供给区域上。
32.根据上述实施例说明,在正常情况下,脱发患者在进行植发手术时,脱发程度比较轻的人群在进行植发手术时,大约需要100个毛囊,移植面积大概是一平方厘米,当脱发患者的脱发程度较重,呈现前额角发际线后退或头顶稀疏明显的情况时,在进行植发手术时,大约需要2000-3000个毛囊,当脱发患者的脱发程度严重,则需要5000个毛囊,且植发手术的移植面积大概是50平方厘米;植发手术时,植入毛囊的部位从脱发患者原有发际线处向眉弓延伸,能够使移植效果更加自然,与原有毛发融为一体。毛囊选取的供给区域一般在颈部及枕部,此处的头发毛囊没有雄性激素受体,因而不会受到雄性激素影响,能够保持正常的毛发生长生理特征,故称为“永久性毛发”。
33.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植入密度和所述目标移植面积从所述额头部位图像中确定毛囊植入位置,包括:根据所述目标移植面积确定所述额头部位图像中的毛囊植入区域;根据所述目标植入密度确定所述毛囊植入区域中的毛囊植入位置;所述毛囊植入位置呈棋盘格点状排布。
34.如图2中第四步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拍摄待植发患者的额头部位图像,并将额头部位图像上传至显示屏上,根据目标移植面积的大小,在额头部位图像上确定用于进行植发手术的毛囊植入区域,毛囊植入区域会以荧光实线的形式在显示屏上枕后部位图像中标识出来,并根据目标植入密度,在毛囊植入区域中确定合适的毛囊植入位置,来指导医生进行毛囊种植,为了方便医生种植,毛囊植入位置主要呈棋盘格点状排布,并以荧光高亮的形式呈现在显示屏中额头部位图像中的毛囊植入区域上。
3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植发手术描记规划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植发手术描记规划方法中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36.上述的植发手术描记规划系统,可以实现上述的植发手术描记规划方法的各个实施例,且能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做赘述。
37.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植发手术描记规划方法所述的方法步骤。
38.该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实现上述的植发手术描记规划方法的各个实施例,且能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做赘述。
39.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