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机测试仪校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13699发布日期:2022-11-16 06:51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机测试仪校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测试仪器的校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吸机测试仪校准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是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使用呼吸机时,需要工作人员对呼吸机进行校准。
3.现有的呼吸机测试仪校准装置通常都是在使用前来对呼吸机进行校准,并不能实时对其进行校准,如呼吸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可能引起不可想象的后果,严重时,可能导致病人出现生命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5.鉴于上述现有呼吸机测试仪并不具备实时校准的条件,从而当测试仪内部气压异常时,无法进行实时校准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6.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呼吸机测试仪校准装置。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机测试仪校准装置,此校准装置包括测试仪本体、检测单元和调节单元,其中,测试仪本体,包括检测箱,所述检测箱两侧分别水平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环形内壁上均设置有卡合件,检测单元,包括竖直贯穿所述检测箱顶部一侧的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检测箱固定连接;以及,调节单元,与所述检测单元通过齿条啮合。
8.优选的,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环形内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容纳孔,所述卡合件位于所述容纳孔内,所述卡合件包括一端与所述容纳孔内壁固定连接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一端延伸出所述容纳孔。
9.优选的,所述套筒中空设置,所述套筒一侧水平对称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所述套筒内部连通,区别于开设有所述容纳槽的所述套筒一侧顶端水平开设有通孔。
10.优选的,对称开设的所述容纳槽内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警铃和第二警铃,所述第一警铃和第二警铃一端延伸至所述套筒内部,所述第一警铃和第二警铃之间设置有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所述电源分别与所述第一警铃和第二警铃电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套筒内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导片,所述电导片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所述齿条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调节单元包括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上水平开设有容纳
空间,所述齿轮与所述检测箱水平开设有进气口的内壁一侧轴接,所述齿轮两侧均匀水平开设有多个第一限位槽。
13.优选的,所述容纳空间内对称设置有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与所述检测箱水平开设有进气口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之间设置有多个调节片和多根连接杆,所述第一限位环一侧和第二限位环一侧均水平开设有多个第二限位槽。
14.优选的,所述连接杆水平贯穿所述第一限位环、第二限位环和调节片,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调节片轴接。
15.优选的,所述容纳空间内还对称设置有多根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两端分别位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内,所述连接条一端通过第一旋转轴与所述齿轮轴接,所述连接条另一端通过第二旋转轴与所述调节片轴接。
16.优选的,所述调节片、连接杆、第一旋转轴与第二旋转轴数量相同,所述连接条的数量为所述调节片数量的两倍。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本发明设置有测试仪本体、检测单元和调节单元,通过检测单元带动调节单元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转对进气口的进气速度进行调节,从而对测试仪本体内的气压进行实时校准,进而保证测试仪本体内的气压保持稳定。
19.2、测试仪本体中的卡合件能将输气管快速卡接至进气口和出气口上,从而完成对输气管的快速安装,当装置出现故障时,能快速的拆卸输气管,对装置进行更换。
20.3、通过电源、第一警铃、第二警铃和电导片之间的配合,当第一警铃报警时,说明出气口有异常或病人停止吸氧,第一警铃可及时提醒医护人员对出气口进行检查或对病人进行检查;当第二警铃报警时,说明出气口有异常或病人吸氧速度大于进氧速度,第二警铃可及时提醒医护人员对出气口进行检查或更换氧气瓶。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呼吸机测试仪校准装置的测试仪本体和检测单元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呼吸机测试仪校准装置所述的测试仪本体和调节单元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呼吸机测试仪校准装置所述的卡合件剖示图;
24.图4为本发明呼吸机测试仪校准装置所述的检测单元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呼吸机测试仪校准装置所述的套筒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呼吸机测试仪校准装置所述的调节单元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呼吸机测试仪校准装置所述的齿轮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00、测试仪本体;101、检测箱;102、进气口;1021、容纳孔;103、出气口;104、卡合件;1041、弹性件;1042、卡块;200、检测单元;201、套筒;2011、容纳槽;2012、通孔;202、第一警铃;203、第二警铃;204、电源;205、支撑杆;206、电导片;300、调节单元;301、齿条;302、齿轮;3021、第一限位槽;303、容纳空间;304、第一限位环;305、第二限位环;306、调节片;307、连接杆;308、第二限位槽;309、连接条;310、第一旋转轴;311、第二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30.实施例一:
31.参照图1、2、3,提供了一种呼吸机测试仪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种呼吸机测试仪校准装置包括,对呼吸机进行检测的检测箱101、用于氧气进入和流出的进气口102和出气口103、便于安装输气管的卡合件104,对检测箱101内气压进行检测的检测单元200、对支撑杆205进行限位的套筒201、对进气口102的进气速度进行调节的调节单元300、带动齿轮302进行转动的齿条301、用于容纳弹性件1041的容纳孔1021、对卡块1042进行弹性复位的弹性件1041、用于卡住输气管的卡块1042。
32.较好的,检测单元200对检测箱101内的气压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箱101内的气压变化通过调节单元300中的齿条301对调节单元300进行调节,使得调节单元300能根据检测箱101内的气压变化调节进气口102的进气速度,从而对检测箱101内的气压进行自动校准,保证检测箱101内的气压稳定。
33.进一步的,位于进气口102和出气口103环形内壁开设的容纳孔1021内的卡合件104通过弹性件1041和卡块1042对输气管进行快速对接,当装置出现故障时,能快速的拆卸输气管,对装置进行更换。
34.具体的,对呼吸机进行检测的测试仪本体100,包括检测箱101,检测箱101两侧分别水平开设有用于氧气进入和流出的进气口102和出气口103,进气口102和出气口103环形内壁上均设置有便于安装输气管的卡合件104,对检测箱101内气压进行检测的检测单元200,包括竖直贯穿检测箱101顶部一侧的对支撑杆205进行限位的套筒201;套筒201与检测箱101固定连接;以及,对进气口102的进气速度进行调节的调节单元300,与检测单元200通过带动齿轮302进行转动的齿条301啮合,进气口102与出气口103环形内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用于容纳弹性件1041的容纳孔1021,卡合件104位于容纳孔1021内,卡合件104包括一端与容纳孔1021内壁固定连接的对卡块1042进行弹性复位的弹性件1041,弹性件104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卡住输气管的卡块1042,卡块1042一端延伸出容纳孔1021。
35.需说明的是:输气管包括连接管和连接头,连接头的直径小于进气口102的直径,连接管的直径小于连接头直径;弹性件1041可为弹簧、阻尼等常见的弹性材料。
36.操作过程:将输气管分别插入进气口102和出气口103,输气管的连接头顶住卡合件104中的卡块1042,卡块1042受到挤压,使得弹性件1041发生弹性形变,带动卡块1042向容纳孔1021内移动,当输气管的连接头移动到卡块1042另一侧时,卡块1042解除受力,弹性件1041带动卡块1042复位,将卡块1042从容纳孔1021内推出,卡块1042将连接头卡住,从而完成对输气管的快速安装,当装置出现故障时,能快速的拆卸输气管,对装置进行更换。
37.进一步的,输气管安装完成后,检测单元200对检测箱101内的气压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箱101内的气压变化通过调节单元300中的齿条301对调节单元300进行调节,使得调节单元300能根据检测箱101内的气压变化调节进气口102的进气速度,从而对检测箱101内的气压进行自动校准。
38.实施例二:
39.参照图4、5、6,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用于对第一警铃202和第二警
铃203进行容纳的容纳槽2011、并于气体流动的通孔2012、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有异常情况发生的第一警铃202和第二警铃203、为第一警铃202和第二警铃203提供电力的电源204、带动齿条301进行位移的支撑杆205、连通电源204和第一警铃202或第二警铃203之间电路的电导片206。
40.较好的,检测单元200中位于套筒201内的电导片206将套筒201内部空间进行分割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上部空间通过套筒201一侧顶端水平开设的通孔2012连通大气,使得上部空间的气压与大气气压相同,同时,套筒201竖直贯穿检测箱101顶部一侧,使得下部空间的气压与检测箱101内的气压相同。
41.进一步的,当检测箱101内的气压较高时,电导片206带动支撑杆205沿着套筒201内壁向上移动,从而带动调节单元300中一端与支撑杆205固定连接的齿条301向上移动,从而使得调节单元300缩小进气口102,降低进气口102的进气速度,保证检测箱101内的气压稳定。
42.进一步的,当检测箱101内的气压较低时,支撑杆205带动电导片206沿着套筒201内壁向下移动,从而带动调节单元300中一端与支撑杆205固定连接的齿条301向下移动,从而使得调节单元300扩大进气口102,提升进气口102的进气速度,保证检测箱101内的气压稳定。
43.进一步的,当电导片206接触到第一警铃202导致第一警铃202报警时,调节单元300已经完全关闭进气口102,进而说明出气口103气体流出量逐渐减少,防止氧气大量溢出照成浪费,第一警铃202可及时提醒医护人员对出气口103进行检查。
44.进一步的,当电导片206接触到第二警铃203导致第二警铃203报警时,调节单元300已经完全打开进气口102,从而说明出气口103出气量已大于进气量,进而说明出气口103有异常或病人吸氧速度大于进氧速度,第二警铃203可及时提醒医护人员对出气口103进行检查或更换氧气瓶。
45.实施例三:
46.参照图6、7,该实施例不同于以上实施例的是:带动连接条309进行移动的齿轮302、对连接条309一端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槽3021用于容纳第一限位环304和第二限位环305的容纳空间303、对调节片306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环304和第二限位环305、用于调节进气口102进气速度的调节片306、用于连接第一限位环304和第二限位环305的连接杆307、对连接条309另一端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槽308、带动调节片306进行转动的连接条309、便于连接条309进行转动的第一旋转轴310和第二旋转轴311。
47.较好的,当检测箱101内的气压较高时,调节单元300中的齿条301带动与齿条301啮合的齿轮302进行顺时针旋转,又因为齿轮302与调节片306通过连接条309、第一旋转轴310和第二旋转轴311连接,当齿轮302进行顺时针旋转时,连接条309推动调节片306以连接杆307为圆心进行顺时针旋转,向进气口102中心靠拢,从而降低进气口102的进气速度,使得出气口103气体流速与进气口102的进气速度一致,保证检测箱101内部的气压稳定。
48.进一步的,当检测箱101内的气压较低时,调节单元300中的齿条301带动与齿条301啮合的齿轮302进行逆时针旋转,又因为齿轮302与调节片306通过连接条309、第一旋转轴310和第二旋转轴311连接,当齿轮302进行逆时针旋转时,连接条309推动调节片306以连接杆307为圆心进行逆时针旋转,远离进气口102中心,从而增加进气口102的进气速度,使
得出气口103气体流速与进气口102的进气速度一致,保证检测箱101内部的气压稳定。
49.具体的,调节单元300包括与齿条301啮合的带动连接条309进行移动的齿轮302,齿轮302上水平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一限位环304和第二限位环305的容纳空间303,齿轮302与检测箱101水平开设有进气口102的内壁一侧轴接,齿轮302两侧均匀水平开设有多个对连接条309一端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槽3021,容纳空间303内对称设置有对调节片306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环304和第二限位环305,第一限位环304与检测箱101水平开设有进气口102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第一限位环304和第二限位环305之间设置有多个对调节片306进行限位的调节片306和多根用于连接第一限位环304和第二限位环305的连接杆307,第一限位环304一侧和第二限位环305一侧均水平开设有多个对连接条309另一端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槽308。
50.进一步的,连接杆307水平贯穿第一限位环304、第二限位环305和调节片306,连接杆307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环304和第二限位环305固定连接,连接杆307与调节片306轴接,容纳空间303内还对称设置有多根带动调节片306进行转动的连接条309,连接条309两端分别位于第一限位槽3021和第二限位槽308内,连接条309一端通过便于连接条309进行转动的第一旋转轴310与齿轮302轴接,连接条309另一端通过便于连接条309进行转动的第二旋转轴311与调节片306轴接,调节片306、连接杆307、第一旋转轴310与第二旋转轴311数量相同,连接条309的数量为调节片306数量的两倍。
51.其余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
52.需说明的是:调节片306的数量可为两个、三个、四个等等,附图4中只展示了六个。
53.操作过程:输气管安装完成后,检测单元200对检测箱101内的气压进行检测,当检测箱101内气压正常时,电导片206处于第一警铃202和第二警铃203之间,进气口102进气速度与出气口103出气速度一致;当检测箱101内的气压较高时,内部气压推动电导片206上升并带动支撑杆205沿着套筒201内壁向上移动,从而带动调节单元300中一端与支撑杆205固定连接的齿条301向上移动,此时齿条301带动与齿条301啮合的齿轮302进行顺时针旋转,又因为齿轮302与调节片306通过连接条309、第一旋转轴310和第二旋转轴311连接,当齿轮302进行顺时针旋转时,连接条309推动调节片306以连接杆307为圆心进行顺时针旋转,向进气口102中心靠拢,从而降低进气口102的进气速度,使得出气口103气体流速与进气口102的进气速度一致,保证检测箱101内部的气压稳定,从而对检测箱101内的气压进行自动校准。
54.进一步的,当检测箱101内的气压较低时,支撑杆205带动电导片206沿着套筒201内壁向下移动,从而带动调节单元300中一端与支撑杆205固定连接的齿条301向下移动,此时齿条301带动与齿条301啮合的齿轮302进行逆时针旋转,又因为齿轮302与调节片306通过连接条309、第一旋转轴310和第二旋转轴311连接,当齿轮302进行逆时针旋转时,连接条309推动调节片306以连接杆307为圆心进行逆时针旋转,远离进气口102中心,从而增加进气口102的进气速度,使得出气口103气体流速与进气口102的进气速度一致,保证检测箱101内部的气压稳定,从而对检测箱101内的气压进行自动校准。
55.进一步的,当检测箱101气压过高,照成电导片206上升并接触到第一警铃202,此时电源204、电导片206与第一警铃202形成闭合电路,导致第一警铃202报警时,调节单元300逐渐关闭进气口102,从而说明出气口103气体流出量逐渐减少,防止氧气大量溢出照成
浪费,通过第一警铃202可及时提醒医护人员对呼吸机进行检查,从而降低高压气体对病人的影响以及气体浪费。
56.进一步的,当电导片206接触到第二警铃203,此时电源204、电导片206与第二警铃203形成闭合电路,导致第二警铃203报警时,调节单元300已经完全打开进气口102,从而说明出气口103出气量已大于进气量,进而说明出气口103有异常或病人吸氧速度大于进氧速度,第二警铃203可及时提醒医护人员对出气口103进行检查或更换氧气瓶。
57.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