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阿克曼菌及阿克曼菌后生元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肝脏脂肪病变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32525548发布日期:2022-12-13 20:57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阿克曼菌及阿克曼菌后生元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肝脏脂肪病变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1.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阿克曼菌及阿克曼菌后生元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肝脏脂肪病变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2.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是终末期肝病和肝移植的主要原因之一。nafld发病机理复杂,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的以肝脏脂肪沉积大于肝脏总重5%的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甘油三酯在肝脏中的积聚是肝脂肪变性的组织学标志,目前尚无有效药物。nafld的第一步病理特征就是肝脏的脂质沉积,即肝细胞和间质出现大量脂滴,称之为肝脏脂肪病变。肝脏脂肪病变在全世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全球普通人群中平均患病率约20%。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肝内脂肪积累,肝细胞内和细胞间质积蓄大量的脂滴。调节肠道菌群微环境及特异性益生菌丰度可以缓解肝脏脂肪病变。鼠李糖杆菌、双歧杆菌、植物乳酸菌等益生菌相继报道对肝脏脂肪病变甚至nafld具有预防或治疗性疗效,成为目前关注的重点菌。因此,调节肠道菌群与肝脏的相互作用成为近年来肝脏脂肪病变管理的主要靶点。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对肠道菌群的有益作用已在前期实验和人体研究中得到证实。但益生菌的具体功效因菌株而不同,因此筛选出具有高效保护作用,更能特异性发挥缓解肝脏脂肪病变的益生菌非常重要。2004年阿克曼菌被首次报道,相继证实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减重和减脂等有疗效,而对肝脏脂肪病变的预防或治疗作用未见报道。此外,活菌保存是益生菌的市场推广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阿克曼菌及阿克曼菌后生元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肝脏脂肪病变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对肝脏脂肪病变具有预防或治疗性作用。
4.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5.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阿克曼菌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肝脏脂肪病变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所述阿克曼菌为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muciniphila。
6.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阿克曼菌后生元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肝脏脂肪病变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所述阿克曼菌为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muciniphila。
7.进一步的,所述阿克曼菌为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 atcc baa-835和/或其亚株。
8.进一步的,所述阿克曼菌后生元为所述阿克曼菌的灭活菌、裂解菌或培养上清液。
9.进一步的,所述阿克曼菌后生元的制备方法为于65℃-70℃进行20分钟-30分钟的
巴氏灭活处理,即得到所述阿克曼菌后生元。采取其它灭活方式效果等同,如化学灭活等,均可制备阿克曼菌后生元。
10.进一步的,所述阿克曼菌或所述阿克曼菌后生元的药物或保健品制成制剂学上可接受的剂型。
11.进一步的,所述阿克曼菌或所述阿克曼菌后生元的药物或保健品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12.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3.本发明通过对阿克曼菌的研究发现,阿克曼菌对肝脏脂肪病变具有预防或治疗性作用。通过进一步对阿克曼菌后生元制剂进行研究后发现,阿克曼菌后生元对肝脏脂肪病变亦有预防或治疗性作用,且具有保存简便、生产便捷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pbs组/akk组/hk组三组小鼠的肝脏重量统计图;
15.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pbs组/akk组/hk组三组小鼠的肝脏切片油红o染色结果图;
16.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pbs组/akk组/hk组三组小鼠的肝脏脂质占比统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以下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实验室手册中所述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所用原材料、试剂等均可通过市售获得。
18.实施例1阿克曼菌及其后生元制剂的制作
19.按1:20-40的转接比例对阿克曼菌(akkermansiamuciniphilaatccbaa-835,简称akk)进行扩大培养,待0d600值在0.8-1.0时,提取细菌。以5000-6000转/ 分钟的速度对akk培养基进行离心,得到菌泥后,按10^8个单位的akk溶于200μlpbs (含20%甘油)比例进行调配即为阿克曼菌制剂。将阿克曼菌制剂放于65摄氏度-70 摄氏度进行20-30分钟的巴氏灭活处理,即得到阿克曼菌后生元制剂(简称hk)。
20.实施例2通过体内实验证明阿克曼菌及其后生元对肝脏脂肪病变具有预防或治疗作用
21.1.模型建立
22.取18只7周龄c57/b6小鼠随机分为3组(pbs组/akk组/hk组),每组纳入6 只小鼠,随后进行18周的高脂饮食。具体干预措施为:pbs组,每天给予200μlpbs 甘油溶液灌胃;akk组,每天给予200μlpbs甘油溶液(含10^8阿克曼活菌)灌胃; hk组,每天给予200μlpbs甘油溶液(含10^8巴氏灭活的阿克曼菌)灌胃。
23.2.肝脏取材
24.在小鼠喂食高脂饮食18周后杀鼠取出肝脏称重拍照,同时使用4%的多聚甲醛溶液对新鲜肝脏进行固定,使用30%的蔗糖溶液脱水,使用oct进行包埋,最后通过冷冻冰切机对肝脏组织进行切片,厚度10μm。将切片进行油红o染色,使用leica显微镜进行拍照,通
过imagej软件进行油红面积统计。
25.3.结果
26.1)akk和hk可以减轻高脂饮食小鼠的肝脏重量
27.在喂食高脂饮食18周后,对小鼠肝脏取材称重,结果如图1所示:pbs组小鼠肝脏重量为2.385
±
0.076g,akk组小鼠肝脏重量为1.401
±
0.071g,hk组小鼠肝脏重量为1.749
±
0.031g;akk组的小鼠的肝脏重量与对照组相比减少41%,与hk组相比减轻20%;hk组的小鼠的肝脏重量与对照组相比减少27%;其中*表示pbs组与akk 组比较p小于0.05,$表示hk组与akk组比较p小于0.05,#表示pbs组与hk组比较p小于0.05。
28.2)akk和hk可以减少肝脏的脂质积累
29.对三组小鼠的肝脏取材进行冰冻切片,切片厚度10μm。随后进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内部的脂质累积。结果显示:pbs组小鼠肝脏内部积蓄着大量脂滴,肝脏细胞和细胞间质中有大量脂滴堆积,同时肝脏出现空泡样变性;akk组小鼠肝脏脂滴较少,偶见小脂滴附着,肝细胞较为致密;hk组小鼠肝脏出现少量脂滴,在肝细胞和细胞间质中均出现少量脂滴,未见空泡样变性出现(如图2所示)。通过imagej 软件进行对肝脏切片油红面积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pbs组小鼠肝脏脂滴占肝脏总面积的的比例为29.48
±
3.88%;akk组小鼠肝脏脂滴占肝脏总面积的的比例为2.93
ꢀ±
1.54%;hk组小鼠肝脏脂滴占肝脏总面积的比例为5.61
±
0.23%。从上述数据可以明显看到,akk菌具有抑制高脂饮食小鼠肝脏脂质积累的特性,这种预防或者治疗性特征来源于akk菌本身或者其代谢产物。*表示pbs组与akk组比较p《0.05,#表示 pbs组与hk组比较p《0.05,$表示hk组与akk组比较p《0.05。
30.从动物实验上证实,阿克曼菌及阿克曼菌后生元制剂均有预防或治疗高脂饮食小鼠的肝脏脂肪病变的效果,此外,还发现阿克曼菌能减轻肝脏重量,以及能减少肝细胞和细胞间质的脂滴累积。本发明为肝脏脂肪疾病领域的预防或者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即补充阿克曼菌或阿克曼菌后生元制剂即可达到预防或者治疗效果,本发明拓宽了阿克曼菌的应用范围。
31.应该理解,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该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内容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改动或修改的等价形式同样落后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