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背部经络的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65664发布日期:2022-12-07 05:21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背部经络的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中医背部经络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背部经络的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2.因背部两侧分布着身体重要的经络,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同时经络上分布有关各个脏器的穴位,通过背部经络疏通有助于补肾壮阳、调理机体,还可促进血液循环等;可以预防呼吸道感染疾病,有助于驱寒保暖,缓解气血瘀滞等情况;背部经络疏通还可以缓解背部肌肉劳损不适,如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睡眠时枕头过高等引起的背部肌肉紧张、韧带损伤等慢性肌肉劳损;同时可以帮助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动脉供血、静脉回流等,增加新陈代谢,对于劳损、颈椎腰椎疾病等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背部疏通经络还可辅助治疗,如用于改善成人的睡眠障碍、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等病症;通过沿脊柱从上之下的推拿,反复刺激疾病所对应的穴位,可改善疾病症状
3.随着经络治疗的发展,用于背部经络治疗的仪器孕育而生,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用于背部经络治疗的仪器主要为针体肌肉方面的刺激缓解治疗;传统背部刺激治疗不是背部经络治疗,仅仅是背部肌肉刺激,无法针对背部督脉和其他相关穴位进行刺激,无法达到穴位刺激治疗的目的。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背部经络的按摩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背部经络的按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用于背部经络治疗的仪器主要为针体肌肉方面的刺激缓解治疗;传统背部刺激治疗不是背部经络治疗,仅仅是背部肌肉刺激,无法针对背部督脉和其他相关穴位进行刺激,无法达到穴位刺激治疗的目的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用于背部经络的按摩装置,可以基于中医学上的穴位刺激治疗方式,根据治疗需要,按照中医学上的相关穴位刺激治疗方法进行背部相应经络和穴位的电刺激和热刺激以达到治疗目的,在功能上实现背部经络和穴位的单点、经络多区域、多组合、多模式的刺激治疗。
7.基于上述思路,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用于背部经络的按摩装置,包括上垫、中垫、导线和下垫;所述导线多股设置,所述导线连接所述上垫和所述下垫,所述中垫设置在所述上垫和所述下垫之间;所述上垫起到分区刺激经络的作用,所述下垫起到多区域控温的作用。
9.优选地,还包括经络刺激点和刺激线槽;所述经络刺激点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经络刺激点设置在所述上垫的正面,所述上垫的反面设有对应多个所述经络刺激点的刺激线槽,所述导线设置在所述刺激线槽内,所述导线通过导线连接孔与所述经络刺激点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经络刺激点采用导电硅胶的材质制成。
11.优选地,经络刺激点被分为多个区域,区域切换开关组的开关控制是由区域切换
开关接线进行控制,开关控制包含一根公共线和控制线,每根导线控制一个区的开关组的开关,结合配合的主机的控制,实现区域内各个刺激点的输出多模式输出,通过每个区域的开关组,实现多区域的刺激输出,区域间自动切换联合刺激输出,形成全部督脉以及其他背部穴位的模式化、系统化的刺激治疗,可实现背部经络单区、多区域、多刺激点组合、多模式治疗。
12.优选地,还包括加热线和温控线;所述加热线设置在所述下垫上侧的加热线槽中,所述温控线设置在所述下垫上侧的温控线槽中,所述温控线设有多根,多根所述温控线将所述下垫划分为多个加热区域,每个加热区域中绕设有所述加热线,实现多区域控温。
13.优选地,所述上垫、中垫和下垫均采用非导电硅胶的材质制成。
14.为了提高各个刺激点与人体背部良好的贴合,采用高韧性可湿水的面巾纸材料、亲水性好的无纺布或针刺布等材料覆盖在上垫表面,并采用生理盐水喷在以上所选的覆盖层表面,使其湿润,从而实现保护上垫洁净的基础上保证良好的贴合和导通,实现人体背部各个穴位与电极刺激点形成低电阻良性接触,防止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刺痛和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1、根据人体背部的经络和穴位的位置,对应布置了用于电刺激和热刺激的刺激输出端点,实现直接针对人体背部的经络和穴位电刺激和热刺激治疗,且电刺激与热刺激可切换;
17.2、当人躺在本刺激垫上,垫子上的刺激点位与人体背部经络穴位的位置相对应,可以实现多点代面,治疗更精准;刺激垫的各个刺激点位采用导电硅胶材质,柔软有弹性,在保证良好的导电刺激和导热刺激效果的基础上,与之接触的人体体感更舒适;
18.3、单个区域内刺激点任意组合,或多个区域间任意组合,均可形成刺激回路产生电刺激,可以实现多点位、局部区域、多区域、多组合、多模式的输出刺激,刺激治疗更高效;
19.4、为了提高各个刺激点与人体背部良好的贴合,采用高韧性可湿水的面巾纸材料、亲水性好的无纺布或针刺布等材料覆盖在垫子表面,并采用生理盐水喷在以上所选的覆盖层表面,使其湿润,从而实现保护垫子洁净的基础上保证良好的贴合和导通,实现人体背部各个穴位与电极刺激点形成低电阻良性接触,防止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刺痛和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效果。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上垫的正面图;
22.图2为本发明上垫的反面图;
23.图3为为本发明经络刺激点的分区图;
24.图4为本发明中垫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下垫的示意图;
26.图中:1、上垫;101、经络刺激点;102、刺激线槽;2、中垫;3、导线;4、下垫;401、加热线;402、温控线。
具体实施方式
27.实施例一:
28.一种用于背部经络的按摩装置,包括上垫1、中垫2、导线3和下垫4;所述导线3多股设置,所述导线3连接所述上垫1和所述下垫4,所述中垫2设置在所述上垫1和所述下垫4之间;所述上垫1起到分区刺激经络的作用,所述下垫4起到多区域控温的作用。
29.具体地,还包括经络刺激点101和刺激线槽102;所述经络刺激点10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经络刺激点101设置在所述上垫1的正面,所述上垫1的反面设有对应多个所述经络刺激点101的刺激线槽102,所述导线3设置在所述刺激线槽102内,所述导线3通过导线连接孔与所述经络刺激点101连接。
30.具体地,所述经络刺激点101采用导电硅胶的材质制成。
31.具体地,经络刺激点101被分为多个区域,区域切换开关组的开关控制是由区域切换开关接线进行控制,开关控制包含一根公共线和控制线,每根导线控制一个区的开关组的开关,结合配合的主机的控制,实现区域内各个刺激点的输出多模式输出,通过每个区域的开关组,实现多区域的刺激输出,区域间自动切换联合刺激输出,形成全部督脉以及其他背部穴位的模式化、系统化的刺激治疗,可实现背部经络单区、多区域、多刺激点组合、多模式治疗。
32.具体地,还包括加热线401和温控线402;所述加热线401设置在所述下垫4上侧的加热线槽中,所述温控线402设置在所述下垫4上侧的温控线槽中,所述温控线402设有多根,多根所述温控线402将所述下垫4划分为多个加热区域,每个加热区域中绕设有所述加热线401,实现多区域控温。
33.具体地,所述上垫1、中垫2和下垫4均采用非导电硅胶的材质制成。
34.为了提高各个刺激点与人体背部良好的贴合,采用高韧性可湿水的面巾纸材料、亲水性好的无纺布或针刺布等材料覆盖在上垫表面,并采用生理盐水喷在以上所选的覆盖层表面,使其湿润,从而实现保护上垫洁净的基础上保证良好的贴合和导通,实现人体背部各个穴位与电极刺激点形成低电阻良性接触,防止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刺痛和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效果。
35.工作原理:
36.导线3多股导线安装到上垫1、下垫4对应线槽中;中垫2上下面背胶,从而将上垫1、下垫4粘接装配为一体。区域切换开关组的开关控制是由区域切换开关接线进行控制,开关控制包含一根公共线和各区域开关组的控制线,每根导线控制一个区的开关组的开关,结合配合的主机的控制,实现区域内各个刺激点的输出多模式输出,通过每个区域的开关组,实现多区域的刺激输出,区域间自动切换联合刺激输出,形成全部督脉以及其他背部穴位的模式化、系统化的刺激治疗,根据刺激治疗要求设计输出控制程序,结合主机输出控制程序,通过控制每个区域开关组的开关实现区域间刺激输出的切换,结合输出给刺激点的输出模式,通过程序联合运作,可实现背部经络与其他背部穴位各个单区域内的各个刺激点的扫描刺激和多模式刺激、可实现背部经络与其他背部穴位各个区域间切换配合以及各区域内的各刺激点扫描刺激实现多区域联合或全部区域的所有刺激点扫描刺激和多模式刺激输出;采用区域切换线路和刺激点的输出回路组合方式,实际线路和程序编写逻辑均较为容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