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康疗腕带

文档序号:32658356发布日期:2022-12-23 22:34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中医穴位康疗腕带

1.本发明涉及中医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中医穴位康疗腕带。


背景技术:

2.生活中常见的穴位腕带为防呕吐腕带,将腕带在手腕上系紧,腕带上的刺激点正好轻轻地压在手腕内侧的一个内关穴上,现有的腕带在按压内关穴的时候采用按压深度的刺激穴位,对穴位局部无法进行按压缓冲,并且随着佩戴时间较长,按压穴位会造成局部升温,产生汗液,影响按压效果,而且在按压的时候无法将治疗药物涂在穴位上,使按压的同时能够更好的进行药物治疗,可以对按压部位进行缓冲。
3.鉴于以上我们提供中医穴位康疗腕带用于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中医穴位康疗腕带,该腕带佩戴在手腕处能够对手腕的内关穴进行手动按压,在对内关穴的中部进行旋转按压的同时能够使内关穴的边部进行完成推动按摩,在按压进程的尾部能够对穴位进行喷药,可以对按压的穴位进行局部降温。
5.中医穴位康疗腕带,包括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的中部设置有圆形对应孔,所述圆形对应孔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可按压的按压控制机构,所述圆形对应孔的底部设置有按压治疗机构,所述按压治疗机构包括底板、穴位按压机构、穴位按摩机构、穴位给药机构和间歇旋转机构,所述间歇旋转机构包括底部旋转块柱,所述穴位按压机构包括底部按压块,所述穴位按压机构包括往复按摩块,所述穴位给药机构包括内部给药通道、接触球和复位架,所述底板滑动设置于圆形对应孔的底部。
6.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
7.(1)将该腕带佩戴在手腕处能够对手腕的内关穴进行手动按压,在对内关穴的中部进行旋转按压的同时能够使内关穴的边部进行完成推动按摩,在按压进程的尾部能够对穴位进行喷药,即可以对按压的穴位进行局部降温,缓解长时间按压穴位带来的热量,药物直接作用在穴位上还能促进对穴位的刺激,能够增加按压穴位带来的效果,能够更好的止吐;
8.(2)本方案设计的回形单向槽能够在按压的时候控制行走块进行移动,使行走块的进行控制底板的底部按压块旋转,相当于先进行按压穴位再对限位进行旋转按压,在顶块按压到尾部的时候能够使内部给药通道和顶块之间组成一个完整的通道使得药物能够从顶块到达底部完成给药,在形成完成通道的同时对底部按压块进行喷药,而且底部旋转柱在按压的时候能够完成旋转相当于旋转喷药,能够增加喷药范围,并且节约了喷药量。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本发明带体中部切割结构示意图;
11.图3为本发明带体局部切割示意图;
12.图4为本发明图3中a处放大关系示意图;
13.图5为本发明底板底部关系示意图;
14.图6为本发明顶块单独展示关系示意图;
15.图7为本发明回形单向槽关系示意图;
16.图8为本发明中部齿轮切割关系示意图;
17.图9为本发明中部齿轮单独显示关系示意图;
18.图10为本发明带体侧面切割示意图。
19.图中:1、带体;2、圆形对应孔;3、底板;4、底部旋转柱;5、底部按压块;6、往复按摩块;7、内部给药通道;8、接触球;9、复位架;10、顶块;11、回形单向槽;12、行走块;13、主弹簧;14、中部齿轮;15、单向组;16、储药槽;17、按压喷头;18、折叠架;19、定位块;20、定位盘;21、搭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20.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10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21.本实施例提供中医穴位康疗腕带,如附图1-6所示,本方案是根据手腕处的内关穴进行设计的,下边介绍本方案的结构赫尔效果,本方案的核心点就在于按压给药和回形单向槽11之间的配合,先介绍按压给药,可能看见按压给药觉得是很简单的结构,当时本方案的按压给药利用了穴位充当打开阀门的设置,因为接触球8是转动设置在底部按压块5的底部的,当按压穴位的时候穴位表面的皮肤会将接触球8往上顶动,而检测球往上顶动就代表了当内部给药通道7进行给药的时候就会从接触球8和内部给药通道7之间进行流出,而流出的作用正好在穴位上,而且按压的时候底板3会间歇旋转,正好对应检测球球形设置可以旋转,形成一个环形的喷药空间,能够在手部按压顶块10的时候改变喷药的位置使药物能够多点接触到穴位,下方的接触球8形成一个按压机构,而上方的底部旋转柱4可以充当一个开关,顶板按压的过程中会使底部旋转柱4穿过顶板底部,使其按压到按压喷头17(按压喷头17引用的为现有技术,本身按压喷头17就有弹簧进行复位,而本方案的按压喷头17常用喷出口向下的设置正好将药物朝着下方进行喷雾,因为本方案只是引用现有技术,并不是对按压喷头17进行设计,故只是显示按压喷头17的位置,为了是按压喷头17能够供应药物,还有一点就是为了方便药物在佩戴的时候能够抽到药液,按压喷头17的抽药端具有一个重力球可以移动到腔内各个位置进行供应药液,而且本方案的底部旋转柱4是可以旋转的,现实生活中的按压喷头17也是可以旋转的,例如花露水上的喷头,故不需要解释这一点)上,使按压喷头17进行喷药雾,而这时药雾会从底部旋转柱4内通过到达穴位上,而且药雾不会外流,底部按压块5的底部采用的为圆形凸起的设置,就是能够按压的时候能够刺激穴位,解释一下底板3,底板3是滑动设置在圆形对应孔2上的,而且具有弹簧进行缓冲,也就是在按压的时候能够向下再移动一段距离,而顶块10也是滑动设置在圆形对应孔2上的也具有弹簧进行缓冲,只不过顶块10可滑动的距离远远大于底板3的滑动距离,本方案的带体1采用的是橡胶柔软设计,包括带体1,其特征在于,带体1的中部设置有圆形对应孔2,圆形
对应孔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可按压的按压控制机构,圆形对应孔2的底部设置有按压治疗机构,按压治疗机构包括底板3、穴位按压机构、穴位按摩机构、穴位给药机构和间歇旋转机构,间歇旋转机构包括底部旋转柱4,穴位按压机构包括底部按压块5,穴位按压机构包括往复按摩块6,穴位给药机构包括内部给药通道7、接触球8和复位架9,底板3滑动设置于圆形对应孔2的底部,底部旋转柱4转动设置于底板3的中部,底部旋转柱4和底部按压块5为一体设置。
22.如附图7-10所示,下边介绍一下本方案的回形单向槽11,回形单向槽11是本方案的另一个核心点,而且回形单向槽11带来的效果和底板3具有直接关系,真是因为回形单向槽11的设置,才可使底板3在按压的时候能够呈旋转松开再旋转的效果,这一段会具体介绍回形单向槽11,回形单向槽11为一个三角形状,在这里我们定义较长边为长边,较短的边为短边,不长不短的为中边,长边为一个竖直的边,对应的为顶块10按压返回这一阶段,而中边和短边对应顶块10按压这一阶段,为啥称为回形单向槽11就是因为本方案在按压的过程中行走块12常用的是沿着回形单向槽11进行循环运动,而回形单向槽11设置有具有扭转弹簧的单向片,这个单向片可以使长边运动的行走块12从下往上通过(对应的就是顶块10按压结束返回),但当行走块12从上往下行走(对应的按压初始的时候)的时候是无法进行通过的,回形单向槽11只有在短边行走的时候才会控制单向组15进行旋转,因为中部齿轮14是具有一个单向结构的(例如自行车的尾部车轮驱动结构),而短边处在按压尾部的设置就对应了,按压的尾部才控制底部按压块5旋转,就相当于人的手指进行按压,先按压深度,在进行旋转穴位,最后松开,接合上一段介绍的,介绍短边在驱动的时候能够使底部按压块5模仿手部进行按压再旋转,而且会进行喷药,并且会使往复按摩块6进行往外移动按摩穴位,松开就往内进行按摩旋转,达到一组控制多组机构,并产生多组效果,行走块12是通过主弹簧13控制位置,行走块12初始位置正如图中展示的那样,图中均为未按压状态下,接触球8转动设置于底部按压块5的内部,内部给药通道7设置于底部按压块5的内部,接触球8的上方接触有复位架9,复位架9和底部按压块5之间设置有弹簧,往复按摩块6滑动设置于底板3的上表面,按压控制机构包括顶块10、边部驱动机构和给药按压机构,顶块10滑动设置于圆形对应孔2的上方,边部驱动机构包括回形单向槽11、行走块12、主弹簧13和中部齿轮14,回形单向槽11设置于圆形对应孔2的两侧,行走块12滑动设置于顶块10的一侧,行走块12和顶块10之间设置有主弹簧13,行走块12的一侧啮合有中部齿轮14,中部齿轮14的下方中部搭接有单向组15,给药按压机构包括储药槽16和按压喷头17,按压喷头17设置于顶块10的内顶部,储药槽16设置于顶块10的内部,单向组15外表面设置有可折叠的折叠架18,折叠架18的一端连接有底部旋转柱4,单向组15旋转可控制底部旋转柱4旋转,单向组15中部设置有点位定位机构,点位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块19和定位盘20,最后介绍一下定位盘和定位块,定位盘是具有多个槽,而定位块的一侧具有一个弹簧使定位块一直接触到定位盘,达到对定位盘上定位的效果,为了就是使底板在停止的时候能够稳定,而折叠架就是可以进行折叠并且,单向组是可以通过折叠架带动底部旋转柱进行旋转的,定位盘20和单向组15为一体设置,中部齿轮14的下表面通过扭转弹簧安装有搭接片21,顶块10的上表面设置有可螺纹拆卸的按压帽。
23.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发明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