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敷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14387发布日期:2022-12-20 21:00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医用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敷药。


背景技术:

2.烧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伤病之一,烧烫伤由沸水、沸粥、沸油等热液烫伤,火烧伤、电烧伤等;化学烧伤是由电烧,石灰、硫酸等物质作用于人体皮肤而引起的一种复杂的外科疾病。一般以火烧伤和开水,沸油烫伤为常见。轻度烧伤局部红肿,潮红灼痛,随之起水泡。严重烧伤,由于损伤人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火毒伤及体内阴液,内攻脏腑,伤阴损阳。常导致人体内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及休克,皮肤组织红肿溃烂、感染等严重后果。若不及时治疗,创面因感染会永久不愈合,导到瘢痕产生影响肢体功能。治疗烧烫伤的中心环节之一,是防治烧伤创面同时还要促进创面组织再生和修复。
3.对于烧烫伤治疗,西医现采取先对创面进行清洗、消毒、清除坏死组织,用磺胺嘧银软膏涂抹创面,再用无菌纱布和棉垫包裹封闭创面,这个过程反复多次,疼痛始终伴随整个治疗过程,直到创面痊愈。每次治疗都使用清洗液、消毒液、棉花、纱布、抗生素,另外西药可能含有有激素,常伴有副作用,同时给患者带来药物和手术损伤。
4.中医认为烧烫伤后对于人体是一种毒火、湿热内攻,体表瘀滞、糜烂发生感染进一步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因此,提出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敷药,用于烧烫伤的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敷药。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敷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黄连10~20份,虎杖10~20份,地榆10~20份,紫草10~20份,血竭5~10份。
7.作为改进,还包括黄苓10~20份。
8.作为改进,还包括黄柏10~20份,当归10~20份,冰片3~10份。
9.作为改进,黄连15份,虎杖15份,地榆15份,紫草15份,血竭8份。
10.作为改进,还包括黄苓15份。
11.作为改进,还包括黄柏15份,当归15份,冰片6份。
12.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敷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s1、清洗浸泡:将上述质量份数的药物除去杂质,用常温水浸泡10~15分钟,冲洗干净后,备用;
14.s2、烘干:将清洗干净的上述药物用烘干机进行烘干,备用;
15.s3、粉碎:将烘干后的上述药物在无菌无尘的条件下,分别用中药粉碎机进行粉碎,并过120目筛,备用;
16.s4、混合:将粉碎后的上述药物进行搅拌、混合,得到药物。
1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敷药,所述药物制剂包含上述药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物理形态。
18.作为改进,所述药物为粉剂或膏剂。
19.作为改进,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药物用于制备治疗烧烫伤的药物中的用途。
20.所用的各中药材的药理药性如下:
21.黄连:性味、苦、寒。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对烧伤创面清热泻火、解毒不使创面组织热毒腐烂。对肺热双球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阿米巴原虫、流感病毒有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22.黄苓:性味、苦、寒。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对烧伤创面清热泻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抗菌作用。
23.黄柏:性味、苦、寒。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对烧伤创面清热泻火解毒,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
24.地榆:性味、苦、酸、湿、微寒。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对烧伤创面凉血解毒,具有收敛作用,能在组织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抗菌作用。
25.虎杖:性味、苦、微凉。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对烧伤创面清热凉血,对金黄色黄金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特别绿脓杆菌有抑菌作用。
26.冰片:性味、辛、苦、微寒。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生肌,对烧伤创面止痛生肌、消肿防腐、结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
27.紫草:性味、甘、咸、寒。功效:清热凉血、活血解毒,对烧伤创面清热凉血、活血解毒,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降低血管通透性,在于其能消炎、收敛止痛,促进上皮细胞增生。
28.血竭:性味、甘、咸、平。功效: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对烧伤创面有止痛生肌敛疮,促进创面愈合,具有散瘀止血、去腐、生肌功效。
29.当归:性味、甘、辛、温。功效:补血活血,对烧伤创面活血止痛。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有抗菌作用。
3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在治疗烧烫伤,以保持创面脱水干燥以及保持创面生理湿润为原则,治疗烧伤时,对创面采用暴露疗法,将疮面彻底暴露空气中,为创面选择一个凉爽干燥的环境,不利于细菌生长和繁殖,同时对深度烧伤创面而言,亦是保持焦疤的完整,防止液化和糜烂的作用。对疮面有水泡,进行排水、吸干、消毒,本发明对疮面有止痛,解毒、消炎、防腐、生肌、收敛、结痂的功效,治疗中不感染、不化脓、不腐烂、不留瘢痕。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对本发明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敷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2.实施例一
33.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敷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黄连10份,虎杖10份,地榆10份,紫草10份,血竭5份,黄苓10份。
34.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敷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5.s1、清洗浸泡:将上述质量份数的药物除去杂质,用常温水浸泡10~15分钟,冲洗干净后,备用;
36.s2、烘干:将清洗干净的上述药物用烘干机进行烘干,备用;
37.s3、粉碎:将烘干后的上述药物在无菌无尘的条件下,分别用中药粉碎机进行粉碎,并过120目筛,备用;
38.s4、混合:将粉碎后的上述药物进行搅拌、混合,得到药物。
3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敷药,所述药物制剂包含上述药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物理形态。
40.所述药物为粉剂或膏剂。
41.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药物用于制备治疗烧烫伤的药物中的用途。
42.实施例二
43.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敷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黄连15份,虎杖15份,地榆15份,紫草15份,血竭8份,黄苓15份。
44.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敷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5.s1、清洗浸泡:将上述质量份数的药物除去杂质,用常温水浸泡10~15分钟,冲洗干净后,备用;
46.s2、烘干:将清洗干净的上述药物用烘干机进行烘干,备用;
47.s3、粉碎:将烘干后的上述药物在无菌无尘的条件下,分别用中药粉碎机进行粉碎,并过120目筛,备用;
48.s4、混合:将粉碎后的上述药物进行搅拌、混合,得到药物。
4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敷药,所述药物制剂包含上述药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物理形态。
50.所述药物为粉剂或膏剂。
51.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药物用于制备治疗烧烫伤的药物中的用途。
52.实施例三
53.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敷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黄连20份,虎杖20份,地榆20份,紫草20份,血竭10份,黄苓20份。
54.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敷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5.s1、清洗浸泡:将上述质量份数的药物除去杂质,用常温水浸泡10~15分钟,冲洗干净后,备用;
56.s2、烘干:将清洗干净的上述药物用烘干机进行烘干,备用;
57.s3、粉碎:将烘干后的上述药物在无菌无尘的条件下,分别用中药粉碎机进行粉碎,并过120目筛,备用;
58.s4、混合:将粉碎后的上述药物进行搅拌、混合,得到药物。
5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敷药,所述药物制剂包含上述药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物理形态。
60.所述药物为粉剂或膏剂。
61.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药物用于制备治疗烧烫伤的药物中的用途。
62.实施例四
63.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敷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黄连10份,虎杖10份,地榆10份,紫草10份,血竭5份,黄柏10份,当归10份,冰片3份。
64.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敷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5.s1、清洗浸泡:将上述质量份数的药物除去杂质,用常温水浸泡10~15分钟,冲洗干净后,备用;
66.s2、烘干:将清洗干净的上述药物用烘干机进行烘干,备用;
67.s3、粉碎:将烘干后的上述药物在无菌无尘的条件下,分别用中药粉碎机进行粉碎,并过120目筛,备用;
68.s4、混合:将粉碎后的上述药物进行搅拌、混合,得到药物。
6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敷药,所述药物制剂包含上述药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物理形态。
70.所述药物为粉剂或膏剂。
71.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药物用于制备治疗烧烫伤的药物中的用途。
72.实施例五
73.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敷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黄连15份,虎杖15份,地榆15份,紫草15份,血竭8份,黄柏15份,当归15份,冰片6份。
74.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敷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5.s1、清洗浸泡:将上述质量份数的药物除去杂质,用常温水浸泡10~15分钟,冲洗干净后,备用;
76.s2、烘干:将清洗干净的上述药物用烘干机进行烘干,备用;
77.s3、粉碎:将烘干后的上述药物在无菌无尘的条件下,分别用中药粉碎机进行粉碎,并过120目筛,备用;
78.s4、混合:将粉碎后的上述药物进行搅拌、混合,得到药物。
7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敷药,所述药物制剂包含上述药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物理形态。
80.所述药物为粉剂或膏剂。
81.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药物用于制备治疗烧烫伤的药物中的用途。
82.实施例六
83.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敷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黄连20份,虎杖20份,地榆20份,紫草20份,血竭10份,黄柏20份,当归20份,冰片10份。
84.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敷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5.s1、清洗浸泡:将上述质量份数的药物除去杂质,用常温水浸泡10~15分钟,冲洗干净后,备用;
86.s2、烘干:将清洗干净的上述药物用烘干机进行烘干,备用;
87.s3、粉碎:将烘干后的上述药物在无菌无尘的条件下,分别用中药粉碎机进行粉碎,并过120目筛,备用;
88.s4、混合:将粉碎后的上述药物进行搅拌、混合,得到药物。
8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敷药,所述药物制剂包含上述药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物理形态。
90.所述药物为粉剂或膏剂。
91.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药物用于制备治疗烧烫伤的药物中的用途。
92.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