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001462发布日期:2023-01-18 01:2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制药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2.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现有技术:1、中国专利公报1994年7月6日公开了名称为“银屑病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为cn1088820a的专利申请,组成此发明原料药的配比为:土茯苓5%-95%、菝葜95%-5%。2、中国专利公报2013年8月14日公开了名称为“一种用于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为cn103239653a的专利申请,组成此发明原料药的配比为:土茯苓3375g、菝葜3375g。3、中国专利公报2005年10月26日公开了名称为“银屑滴丸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为cn1686521a的专利申请,组成此发明原料药的配比为:土茯苓1份、菝葜1份。4、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册ws3-b-2033-95项下“银屑冲剂”,组方原料药配比为:土茯苓600g、菝葜600g。以上现有技术2-4的组方配比,土茯苓:菝葜均为1:1,发明人经多年研究发现,在治疗银屑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在临床的应用中我们发现其疗效还不够理想,我们在此组方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验摸索,对“银屑冲剂”的处方进行二次开发,意外的发现在原处方的基础上增加“芦荟、西青果”,并对处方用量进行调整,发现本发明中药配方制成的中成药,其临床药效学实验效果显著提高,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我们按常规工艺制成片剂、胶囊剂和颗粒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疗效更为显著的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4.其特点是,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各原料药的配方组成为:
5.土茯苓1500-3000g菝葜1500-3000g芦荟700-1500g西青果700-1500g;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各原料药优选的配方组成为:
6.土茯苓2250g菝葜2250g芦荟1125g西青果1125g;
7.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以制成胶囊剂、片剂和颗粒剂,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8.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9.以上土茯苓、菝葜、西青果三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12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二、三次各加10倍量水,分别煎煮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在-0.08mpa 8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清膏,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55-60%,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在-0.08mpa 8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4-1.26的清膏,加淀粉适量,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取芦荟粉碎成细粉,与以上药物细粉混匀,过100目筛,制粒,干燥,整粒,装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胶囊剂。
10.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片剂的制备方法:
11.以上土茯苓、菝葜、西青果三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12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
二、三次各加10倍量水,分别煎煮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在-0.08mpa 8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清膏,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55-60%,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在-0.08mpa 8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4-1.26的清膏,加淀粉适量,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取芦荟粉碎成细粉,与以上药物细粉混匀,过100目筛,制粒,干燥,整粒,压片,制成1000片,即得片剂。
12.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13.以上土茯苓、菝葜、西青果三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12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二、三次各加10倍量水,分别煎煮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在-0.08mpa 8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清膏,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55-60%,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在-0.08mpa 8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4-1.26的清膏,加糊精适量,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取芦荟粉碎成细粉,与以上药物细粉混匀,过100目筛,制粒,干燥,整粒,制成1000g颗粒,装袋,即得颗粒剂。
14.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是发明人通过大量的实验摸索,对“银屑冲剂”的处方进行二次开发,意外的发现在原处方的基础上增加“芦荟、西青果”,并对处方用量进行调整,发现本发明中药配方制成的中成药,其临床药效学实验效果显著提高,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我们按常规工艺制成片剂、胶囊剂和颗粒剂。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祛风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银屑病的治疗。本发明组方制成的中成药临床药效学试验效果显著提高,生物利用度高,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用途是在治疗银屑病药物中的应用。
15.药效学试验:
16.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药效学试验效果显著提高。
17.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对比文件1: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册ws3-b-2033-95项下“银屑冲剂”,组方原料药配比为:土茯苓600g、菝葜600g。
18.主要药效学试验证明:
19.本发明各原料药重量配比“土茯苓2250g、菝葜2250g、芦荟1125g、西青果1125g。”同对比文件1重量配比组:“土茯苓600g、菝葜600g。”及同处方1重量配比:“土茯苓2250g、菝葜1125g、芦荟1125g、西青果2250g。”及同处方2重量配比:“土茯苓1125g、菝葜1125g、芦荟2250g、西青果2250g。”相比,药效学试验结果有显著提高。主要药效学试验如下:
20.(一)实验药物的制备:
21.1、原料:
22.本发明组:由土茯苓2250g、菝葜2250g、芦荟1125g、西青果1125g制备(按本发明:土茯苓2250g、菝葜2250g、芦荟1125g、西青果1125g配比)。
23.a组为对比文件1重量配比组:由土茯苓3375g、菝葜3375g制备(按对比文件1重量配比组:土茯苓600g、菝葜600g配比)
24.b组为处方1重量配比组:由土茯苓2250g、菝葜1125g、芦荟1125g、西青果2250g制备(按处方1重量配比组:土茯苓2250g、菝葜1125g、芦荟1125g、西青果2250g配比)。
25.c组为处方2重量配比组:由土茯苓1125g、菝葜1125g、芦荟2250g、西青果2250g制备(按处方2重量配比组:土茯苓1125g、菝葜1125g、芦荟2250g、西青果2250g配比)。
26.2、本发明组、b组、c组的制法相同,具体如下:
27.以上土茯苓、菝葜、西青果三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12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
二、三次各加10倍量水,分别煎煮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在-0.08mpa 8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清膏,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55-60%,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在-0.08mpa 8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4-1.26的清膏,加糊精适量,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取芦荟粉碎成细粉,与以上药物细粉混匀,过100目筛,制粒,干燥,整粒,制成1000g颗粒,装袋,即得颗粒剂。
28.a组制法: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册ws3-b-2033-95项下“银屑冲剂”,具体为:
29.以上土茯苓、菝葜二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三次各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20,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55-60%,静置,滤过,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4-1.26的清膏,取清膏0.8份、蔗糖粉3份、糊精1份,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即得冲剂。
30.(二)药效学实验过程:
31.实验目的:通过对本发明组和a组、b组、c组的抗炎、抗瘙痒、抗过敏和细胞免疫等药理实验研究,将本发明组和a组、b组、c组进行对比,观察其药理作用的强弱。
32.试验方法:本发明组和a组、b组、c组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炎症的影响;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的影响;对低分子右旋糖酐诱发小鼠瘙痒症状的影响;对氯化乙酰胆碱和组织胺混合液所致豚鼠变态性哮喘的影响;对小鼠体内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33.一、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炎症的影响
34.实验材料
35.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兼有,体重18~22g。
36.2、药物:本发明组、a组、b组、c组四个处方组。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制,灌胃给药。
37.实验方法
38.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本发明组、a组、b组、c组分别灌胃给药均为27.0g生药/kg。连续给药7d,每日1次,末次给药后0.5h,用巴豆油混合致炎剂(内含2%巴豆油、20%无水乙醇、5%蒸馏水和73%乙醚),涂于小鼠左耳前后两面0.05ml/只,4h后处死小鼠,剪下两耳,用9mm直径的打孔器分别在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称重,每鼠左右耳片重量差即为肿胀度。实验结果:见表1表1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炎症的影响
[0039][0040]
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本发明组比

p<0.05。
[0041]
结果表明:本发明组、a组、b组、c组能显著抑制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与对
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组、b组、c组与本发明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组比a组、b组、c组的抗炎作用强。
[0042]
二、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的影响
[0043]
实验材料
[0044]
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兼有,体重18~22g。
[0045]
2、药物:本发明组、a组、b组、c组四个处方组。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制,灌胃给药。
[0046]
实验方法
[0047]
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本发明组、a组、b组、c组分别灌胃给药均为27.0g生药/kg。连续给药7d,每日1次,末次给药后0.5h,在小鼠左后肢足跖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溶液0.03ml。注药后4h颈椎脱位处死小鼠,自膝关节处剪下左右后足分别称重,以两足重量之差为肿胀度。实验结果:见表2
[0048]
表2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的影响
[0049][0050]
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本发明组比

p<0.05。
[0051]
结果表明:本发明组、a组、b组、c组可明显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足的肿胀,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组、b组、c组与本发明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组比a组、b组、c组的抗炎作用强。
[0052]
三、对低分子右旋糖酐诱发小鼠瘙痒症状的影响
[0053]
实验材料
[0054]
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兼有,体重18~22g。
[0055]
2、药物:本发明组、a组、b组、c组四个处方组。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制,灌胃给药。
[0056]
实验方法
[0057]
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本发明组、a组、b组、c组分别灌胃给药均为27.0g生药/kg。连续给药3d,每日1次。于末次给药后40min,尾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0.2ml/10g可诱发阵发性瘙痒症状,表现为前爪搔头部,后爪搔躯干,咀咬身体各部,记录小鼠尾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后30min内出现瘙痒持续的时间,求各组平均值。实验结果:见表3
[0058]
表3对低分子右旋糖酐诱发小鼠瘙痒症状的影响
[0059][0060]
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本发明组比

p<0.05。
[0061]
结果表明:本发明组、a组、b组、c组能显著减少低分子右旋糖酐诱发小鼠瘙痒症状的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组、b组、c组与本发明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组比a组、b组、c组的抗瘙痒作用强。
[0062]
四、对氯化乙酰胆碱和组织胺混合液所致豚鼠变态性哮喘的影响
[0063]
实验材料
[0064]
1、动物:豚鼠,雌雄兼有,体重200~300g。
[0065]
2、药物:本发明组、a组、b组、c组四个处方组。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制,灌胃给药。
[0066]
实验方法
[0067]
健康幼龄豚鼠,雌雄兼有,体重200~300g。分别将豚鼠置体积为4l的气雾箱中,待豚鼠安静后,启动空气压缩机,以400mmhg的恒压喷入2%氯化乙酰胆碱和0.1%磷酸组织胺的等量混合液,每次15s,停止喷雾后,观察引喘潜伏期(从喷雾开始到哮喘发作、呼吸困难,直止抽搐跌倒的时间),若在140s内出现喘息性抽搐者为筛选合格。经筛选合格的豚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各组灌胃给药,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本发明组、a组、b组、c组分别灌胃给药均为12.2g生药/kg。连续给药3d,每日1次,末次给药后1h,将各组豚鼠放入气雾箱内,记录各组动物的引喘潜伏期。实验结果:见表4
[0068]
表4对氯化乙酰胆碱和组织胺混合液所致豚鼠变态性哮喘的影响
[0069][0070]
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本发明组比

p<0.05。
[0071]
结果表明:本发明组、a组、b组、c组对乙酰胆碱和组织胺混合液所引起的豚鼠变态反应性哮喘的发作潜伏期均能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组、b组、c组与本发明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组比a组、b组、c组的抗过敏作用强。
[0072]
五、对小鼠体内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0073]
实验材料
[0074]
1、动物:昆明种雄性小鼠,体重20~24g。
[0075]
2、药物:本发明组、a组、b组、c组四个处方组。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制,灌胃给药。
[0076]
实验方法
[0077]
昆明种雄性小鼠50只,体重20~24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每只小鼠每天肌肉注射浓度为0.16%的植物血凝素8mg/kg,共注射3d,同时实验各组小鼠均灌胃给药,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本发明组、a组、b组、c组分别灌胃给药均为27.0g生药/kg。连续给药9d,每日1次,末次给药后24h剪尾,取血推片,瑞氏染色,油镜下计数100个淋巴细胞,计算出过渡态细胞所占百分率。实验结果:见表5
[0078]
表5对小鼠体内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0079][0080]
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本发明组比

p<0.05。
[0081]
结果表明:本发明组、a组、b组、c组可均可使小鼠对植物血凝素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增强,过渡态细胞的百分率增大,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组、b组、c组与本发明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组比a组、b组、c组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强。
[0082]
实验结果:本发明组和a组、b组、c组能显著抑制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可明显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足的肿胀;能显著减少低分子右旋糖酐诱发小鼠瘙痒症状的持续时间;对乙酰胆碱和组织胺混合液所引起的豚鼠变态反应性哮喘的发作潜伏期能明显延长;可使小鼠对植物血凝素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增强,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0083]
结论:本发明组比a组、b组、c组的抗炎、抗瘙痒、抗过敏和提高细胞免疫力等药理作用强,因此,本发明组比a组、b组、c组治疗银屑病的临床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84]
实施例1:本发明胶囊剂的制备:
[0085]
组方配比:
[0086]
土茯苓2250g菝葜2250g芦荟1125g西青果1125g;
[0087]
制备方法:
[0088]
以上土茯苓、菝葜、西青果三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12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二、三次各加10倍量水,分别煎煮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在-0.08mpa 8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清膏,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55-60%,静置,滤
过,回收乙醇,在-0.08mpa 8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4-1.26的清膏,加淀粉适量,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取芦荟粉碎成细粉,与以上药物细粉混匀,过100目筛,制粒,干燥,整粒,装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胶囊剂。
[0089]
实施例2:本发明片剂的制备:
[0090]
组方配比:
[0091]
土茯苓2250g菝葜2250g芦荟1125g西青果1125g;
[0092]
制备方法:
[0093]
以上土茯苓、菝葜、西青果三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12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二、三次各加10倍量水,分别煎煮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在-0.08mpa 8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清膏,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55-60%,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在-0.08mpa 8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4-1.26的清膏,加淀粉适量,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取芦荟粉碎成细粉,与以上药物细粉混匀,过100目筛,制粒,干燥,整粒,压片,制成1000片,即得片剂。
[0094]
实施例3:本发明颗粒剂的制备:
[0095]
组方配比:
[0096]
土茯苓2250g菝葜2250g芦荟1125g西青果1125g;
[0097]
制备方法:
[0098]
以上土茯苓、菝葜、西青果三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12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二、三次各加10倍量水,分别煎煮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在-0.08mpa 8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清膏,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55-60%,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在-0.08mpa 8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4-1.26的清膏,加糊精适量,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取芦荟粉碎成细粉,与以上药物细粉混匀,过100目筛,制粒,干燥,整粒,制成1000g颗粒,装袋,即得颗粒剂。
[0099]
实施例4:本发明胶囊剂的制备:
[0100]
组方配比:
[0101]
土茯苓1500g菝葜1500g芦荟700g西青果700g;
[0102]
制备方法:
[0103]
以上土茯苓、菝葜、西青果三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12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二、三次各加10倍量水,分别煎煮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在-0.08mpa 8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清膏,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55-60%,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在-0.08mpa 8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4-1.26的清膏,加淀粉适量,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取芦荟粉碎成细粉,与以上药物细粉混匀,过100目筛,制粒,干燥,整粒,装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胶囊剂。
[0104]
实施例5:本发明片剂的制备:
[0105]
组方配比:
[0106]
土茯苓1500g菝葜1500g芦荟700g西青果700g;
[0107]
制备方法:
[0108]
以上土茯苓、菝葜、西青果三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12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二、三次各加10倍量水,分别煎煮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在-0.08mpa 80℃的条件下减
压浓缩至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清膏,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55-60%,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在-0.08mpa 8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4-1.26的清膏,加淀粉适量,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取芦荟粉碎成细粉,与以上药物细粉混匀,过100目筛,制粒,干燥,整粒,压片,制成1000片,即得片剂。
[0109]
实施例6:本发明颗粒剂的制备:
[0110]
组方配比:
[0111]
土茯苓1500g菝葜1500g芦荟700g西青果700g;
[0112]
制备方法:
[0113]
以上土茯苓、菝葜、西青果三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12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二、三次各加10倍量水,分别煎煮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在-0.08mpa 8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清膏,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55-60%,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在-0.08mpa 8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4-1.26的清膏,加糊精适量,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取芦荟粉碎成细粉,与以上药物细粉混匀,过100目筛,制粒,干燥,整粒,制成1000g颗粒,装袋,即得颗粒剂。
[0114]
实施例7:本发明胶囊剂的制备:
[0115]
组方配比:
[0116]
土茯苓3000g菝葜3000g芦荟1500g西青果1500g;
[0117]
制备方法:
[0118]
以上土茯苓、菝葜、西青果三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12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二、三次各加10倍量水,分别煎煮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在-0.08mpa 8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清膏,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55-60%,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在-0.08mpa 8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4-1.26的清膏,加淀粉适量,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取芦荟粉碎成细粉,与以上药物细粉混匀,过100目筛,制粒,干燥,整粒,装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胶囊剂。
[0119]
实施例8:本发明片剂的制备:
[0120]
组方配比:
[0121]
土茯苓3000g菝葜3000g芦荟1500g西青果1500g;
[0122]
制备方法:
[0123]
以上土茯苓、菝葜、西青果三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12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二、三次各加10倍量水,分别煎煮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在-0.08mpa 8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清膏,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55-60%,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在-0.08mpa 8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4-1.26的清膏,加淀粉适量,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取芦荟粉碎成细粉,与以上药物细粉混匀,过100目筛,制粒,干燥,整粒,压片,制成1000片,即得片剂。
[0124]
实施例9:本发明颗粒剂的制备:
[0125]
组方配比:
[0126]
土茯苓3000g菝葜3000g芦荟1500g西青果1500g;
[0127]
制备方法:
[0128]
以上土茯苓、菝葜、西青果三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12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
二、三次各加10倍量水,分别煎煮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在-0.08mpa 8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清膏,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55-60%,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在-0.08mpa 8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4-1.26的清膏,加糊精适量,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取芦荟粉碎成细粉,与以上药物细粉混匀,过100目筛,制粒,干燥,整粒,制成1000g颗粒,装袋,即得颗粒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