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刀手术功率控制系统及方法

文档序号:33373365发布日期:2023-03-08 03:07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刀手术功率控制系统及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刀手术功率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医疗设备的智能化受到广泛重视,发展革新的速度和建设推广的进程明显加快,逐步为医生提供更为先进的医疗器械,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3.传统的手术设备在神经外科手术或一些肿瘤微创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很容易对脑部等其他器官或部分精细复杂的神经造成损伤,以电磁刀为主要工具的外科手术系统应运而生。在微创的情况下,电磁刀可以做到非常精细的手术处理,甚至深入到人体很难进入的部位,传统手术很大程度依赖医生的经验以及肉眼判断,在电磁刀手术系统的辅助下,医生有了更强的实时感知能力,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手术风险,降低了手术难度,为医生提供了很大便利,使微创、复杂、精细的手术更具有安全性和可控性。
4.但是,现有的电磁刀系统,多为医生手动控制功率输出,容易导致组织受热剧烈变化,不仅容易造成组织和刀头的粘连,产生的水汽和烟雾会影响医生的视线,热量不均导致凝血效果并不显著,没有控制好的温度更会对人体器官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刀手术功率控制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磁刀系统,需要手动控制功率输出,影响治疗效果的问题。
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磁刀手术功率控制系统,包括:
7.依次连接的控制模块、放大器、定向耦合器及电磁刀,所述控制模块还通过功率计与所述定向耦合器连接;
8.所述放大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产生电磁能量,通过所述定向耦合器供给所述电磁刀;
9.所述定向耦合器用于通过匹配线路上的阻抗,检测前向功率和反向功率,并将所述前向功率和反向功率通过所述功率计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
10.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前向功率和反向功率,利用预设算法,调整所述前向功率,以通过所述定向耦合器自动控制所述电磁刀的功率输出。
11.优选的,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12.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的显示器和操作模块;
13.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操作模块相互连接;
14.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数据信息;
15.所述操作模块用于根据操作指令通过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电磁刀的功率输出。
16.优选的,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17.生命体征监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当所述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时,
发出异常提示。
18.优选的,所述电磁刀带有屏蔽外壳;
19.所述屏蔽外壳采用纳米晶作为屏蔽材料。
20.优选的,所述电磁刀的刀头内嵌入预设体积的储热相变材料,以控制刀头恒温。
2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磁刀手术功率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包括:
22.当电磁刀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匹配线路上的阻抗,检测前向功率和反向功率;
23.根据所述前向功率和反向功率,利用预设算法,调整所述前向功率,以通过所述定向耦合器自动控制所述电磁刀的功率输出。
24.优选的,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25.实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26.当所述生命体征出现异常,且,接收到手动控制指令,则根据所述手动控制指令控制调整电磁刀的功率输出。
27.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8.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通过依次连接的控制模块、放大器、定向耦合器及电磁刀,控制模块还通过功率计与定向耦合器连接;放大器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产生电磁能量,通过定向耦合器供给电磁刀;定向耦合器用于通过匹配线路上的阻抗,检测前向功率和反向功率,并将前向功率和反向功率通过功率计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前向功率和反向功率,利用预设算法,调整前向功率,以通过定向耦合器自动控制电磁刀的功率输出。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检测系统中功率的变化并实时反馈,实现自动控制功率输出,保障医生对病人的治疗效果,同时保障手术过程中对介质产生的热是稳定变化并可控的,很大程度降低此类手术的操作风险,有助于推动智慧医疗进一步的推广实现。
2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3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31.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磁刀手术功率控制系统的示意框图;
32.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磁刀做切割操作时的刀头示意图;
33.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磁刀做凝血操作时的刀头示意图;
34.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加装屏蔽材料外壳的电磁手术刀示意图;
35.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填充储热相变材料的电磁刀模型;
36.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复合型电磁刀工作状态的仿真模型;
37.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磁刀手术功率控制方法的示意框图;
38.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磁刀手术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
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40.实施例一
41.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磁刀手术功率控制系统的示意框图,参见图1,提供一种电磁刀手术功率控制系统,包括:
42.依次连接的控制模块200、放大器100、定向耦合器300及电磁刀500,所述控制模块200还通过功率计400与所述定向耦合器300连接;
43.所述放大器100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200的控制信号产生电磁能量,通过所述定向耦合器300供给所述电磁刀;
44.所述定向耦合器300用于通过匹配线路上的阻抗,检测前向功率和反向功率,并将所述前向功率和反向功率通过所述功率计400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200;
45.所述控制模块200用于根据所述前向功率和反向功率,利用预设算法,调整所述前向功率,以通过所述定向耦合器自动控制所述电磁刀的功率输出。
46.其中,电磁刀主控机000由控制模块200、放大器100、定向耦合器300、功率计400及显示器与按钮600构成。
47.在具体实践中,整个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具有夹闭、切割组织、传输电磁能量实现凝血功能的电磁刀头;通过匹配线路上的阻抗,检测前向、反向功率的定向耦合器;接收前向、反向功率的功率计;放大器的电路中的芯片采用mrf101an;控制模块采用主控芯片mcu,在主控芯片中搭载整套流程算法,可通过功率计对前向功率变化的检测自动调节系统中功率的分配,从而实现刀头的降温凝血功能。
48.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当电磁刀的刀头未夹住组织时,电路中无负载,呈现开路状态,介质处消耗的功率为零。
49.当电磁刀的刀头夹住人体组织或血管时,电路中加上了负载,介质处消耗产生的功率使通过定向耦合器的反向功率变小,此时介质处的热功率变大,定向耦合器通过匹配电路中的阻抗,得到前向功率和后向功率的变化传输给功率计,功率计将数据传输给控制模块的主控芯片,在主控芯片中算法的运行下,降低前向功率pf,电路中波传播方向改变,通过定向耦合器实现功率的反向运输,到达介质处,迅速降低介质处的温度,控制热稳定变化。
5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51.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的显示器和操作模块;
52.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操作模块相互连接;
53.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数据信息;
54.所述操作模块用于根据操作指令通过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电磁刀的功率输出。
55.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当电磁刀再次松开组织时,电路中介质消耗产生功率变小,使通过定向耦合器的反向功率变大,此时医生可根据显示屏功率数据的变化或温度变化通过脚踏板主动提高前向功率,再次加热组织并做切割操作。
56.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通过依次连接的控制模块、放大器、定向耦合器及电磁刀,控制模块还通过功率计与定向耦合器连接;放大器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产生电磁
能量,通过定向耦合器供给电磁刀;定向耦合器用于通过匹配线路上的阻抗,检测前向功率和反向功率,并将前向功率和反向功率通过功率计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前向功率和反向功率,利用预设算法,调整前向功率,以通过定向耦合器自动控制电磁刀的功率输出。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检测系统中功率的变化并实时反馈,实现自动控制功率输出,保障医生对病人的治疗效果,同时保障手术过程中对介质产生的热是稳定变化并可控的,很大程度降低此类手术的操作风险,有助于推动智慧医疗进一步的推广实现。
57.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58.生命体征监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当所述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时,发出异常提示。
59.在具体实践中,医生可通过对患者生命体征的检测,判断危急情况,通过脚踏板主动降低前向功率,夹闭血管迅速做出凝血处理,对组织降温。
60.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检测系统中功率的变化并实时反馈,实现“自动+手动”双重控制的功能,来保障手术过程中对介质产生的热是稳定变化并随时可控,这一方案的实现很大程度推动了智能医疗设备的创新和发展进程。同时也保留了传统手术中医生可凭经验控制手术进程的优势,对出现的风险问题及时作出反应。
61.优选的,基于所述系统中功率的变化,前向功率、反向功率、介质消耗的功率和热功率满足一定的对应关系。
62.所述对应关系如以下关系表达式所示:
63.pf=pr+p
ra
+p
t
64.其中,pf表示前向功率,pr表示反向功率,p
ra
表示空间辐射功率,p
t
表示热功率。
65.当所述夹闭钳口或刀头未夹住组织时,电路呈现开路状态,无负载,介质消耗的功率为零;
66.当所述夹闭钳口或刀头夹住人体组织或血管时,电路中加上了负载,介质消耗产生功率使通过定向耦合器的反向功率变小,此时介质处的热功率变大,功率计将数据传输给控制模块的主控芯片mcu,在算法的运行下,通过系统电路的反馈机制,降低前向功率pf,从而迅速降低介质处的温度,控制热稳定变化;
67.当所述夹闭钳口或刀头再次松开组织时,电路中介质消耗产生功率变小,使通过定向耦合器的反向功率变大,此时医生端可手动调整前向功率变大,再次加热组织并做切割操作。
68.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磁刀带有屏蔽外壳;
69.所述屏蔽外壳采用纳米晶作为屏蔽材料。
7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磁刀的刀头内嵌入预设体积的储热相变材料502,以控制刀头恒温。
71.在电磁刀的刀头内嵌入预设体积的储热相变材料,能够实现电磁刀的温度稳定。
72.在具体实践中,优选的,如图2所示,在医疗外科手术领域广泛使用的11号刀头的基础上做出适合电磁信号传输的结构改进,以适应精密手术中的组织切割需求。
73.如图3所示,在电磁刀进行凝血操作时,会根据电路中的功率迅速做出夹闭血管的操作,另外还具有迅速降温防止与组织黏连,零烟雾等特点。
74.如图4所示,手术刀壳体外侧采用石墨烯的材料,内侧贴附纳米晶材料用作电磁屏
蔽,纳米晶是应用广泛的屏蔽材料,既可以屏蔽电也可以屏蔽磁辐射。本实施例在设计电磁刀时,利用屏蔽外壳吸收电磁辐射,将其控制在外壳内,在屏蔽外壳的作用下,可将刀头升温的热功率1645w控制在4w以下,小于电磁功率安全值,将电磁安全区域缩小至80mm
×
80mm
×
80mm的范围内,来保障患者和医生的人体安全问题。
75.为便于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再结合一实施例中的具体数据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一下说明。
76.在该实施例中,采用同轴电缆的馈电方式。图1中的电磁发射体501选用马氏体不锈钢材质,该材料存在相对磁导率多为几千,热损耗很小,但电磁发射的能量很高,非常适合用作电磁手术刀头的电磁发射体。刀体外壳503材料为ptfe(相对介电常数为2.032,损耗角正切0.003),形成隔离局域,保护人体组织。电磁刀的刀体外壳503内部区域,填充了储热相变材料502,能够帮助维持刀体的恒温。电磁刀外部设置了电磁屏蔽层,采用纳米晶材料(相对磁导率大于20000)构成,能够屏蔽电磁刀辐射的电磁能量。在该基础上测试了屏蔽层的屏蔽效能,实例结果表明该设计可将产生的电磁辐射剂量比吸收率1645w/kg控制在4w/kg以下,电磁辐射范围控制在80mm
×
80mm
×
80mm以内,符合电磁安全规定,可以保障手术系统使用过程中人体的安全。
77.为模拟出电磁刀在实际手术操作中的电磁辐射规律,在另一实施例中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中刀头开合的五种情况进行了模拟。
78.在这一实施例中,刀头选用马氏体不锈钢材质,整体结构参考蚊式止血钳的比例尺寸,具体案例中仿真模型主体由两个圆锥形成一定角度通过贴片连接而成,如图5所示。将实际手术中刀头与人体组织接触的不同程度分为四种情况去模拟。
79.案例一:刀头呈闭合状态,即未工作状态,此时电路开路。仿真结果s11图几乎无能量吸收,仿真结果符合整体设计思路。
80.案例二:刀头呈张开状态,未夹取组织,此时电路也为开路。仿真结果s11图几乎无能量吸收,仿真结果符合整体设计思路。
81.案例三:刀头夹取人体组织,呈工作状态,此时电路中有负载。在这种情况下模拟了刀头与30mm人体血管相切的情况,来仿真电磁刀加热产生的能量被组织吸收的情况,以判定电磁辐射效率。此时根据设计需要,分别模拟了刀头呈现不同角度来夹取不同直径血管的功率情况。根据仿真s11图,总结出一定规律,当夹取更粗血管或组织时,电磁刀功率控制效率更高;当夹取组织更加靠近刀头开口处时,电磁刀工作效率更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即使进行复杂手术操作,电磁刀仍然可以保证一定时间内迅速加热组织。进一步地,考虑到电磁刀实际工作中最大的问题还是刀头过热可能会带来的手术安全隐患,如组织粘连,烟雾过大等。为解决这一关键问题,本实施例提出在马氏体不锈钢刀头内嵌入一定体积的储热相变材料来控制刀头恒温。储热相变材料,例如crodatherm 74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有机高温相变材料,源自植物基原料,其形态在不同温度下呈现为结晶蜡或油状液体,这也是其调节温度恒定的关键所在。通过在刀头中注入一定体积的储热相变材料,可以在手术中更加容易实现刀头温度稳定在60摄氏度左右,也更容易实现手术系统功率控制和刀头自降温功能“双线程”控制刀头温度迅速升高并保持恒定。温度过高时,不仅可以通过手术系统中的反馈机制改变功率调节温度,在手术操作端电磁刀头仍可以通过自身的储热相变材料迅速降温,一定程度避免刀头过热带来的大量烟雾以及组织粘连问题,起到保护作用。
82.于是,在实施例中用淡水作为腔内材料进行了仿真,如图5所示,相较实心马氏体不锈钢的刀头结构,该案例辐射吸收效率提高显著,储热相变材料的嵌入使相切工作状态下的电磁刀效率提高到了47%,验证了该想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83.案例四:刀头夹扁人体组织,呈凝血操作工作状态,此时电路中有负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模拟了刀头夹扁30mm人体血管的情况,来仿真电磁刀加热产生的能量被组织吸收的情况,以判定电磁辐射效率。结合实际案例与理论知识,当电磁刀夹扁血管时,血管与刀头有了更大的接触面积,此时就会吸收更多的热量。正如仿真结果s11图成功验证了,当电磁刀夹扁血管时,有90%以上的热量被组织吸收了,此时回波损耗《-10db。
84.优选的,为了使电磁刀在工作中有更高的工作效率,我们提出在刀头内侧面添加磁性材料镀层,于是在实施例中仿真了在马氏体不锈钢内侧面上镀纳米晶材料的情况。镀层材料纳米晶具有损耗小、温升低、磁导率高、功率密度大等优点,应用在电磁手术刀内侧,可能可以解决刀头过热粘连组织等问题。最主要的是期望会一定程度提高功率控制效率,利于刀头散热。通过对多组仿真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发现纳米晶磁导率和马氏体不锈钢磁导率之间并不存在很强的规律性,对结果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85.优选的,在实际手术过程中,还存在其他安全隐患。刀头整体为马氏体不锈钢材质,热的性质并不非常稳定。在所提出的实施例的仿真结果中可以看出,电磁能量大部分集中于刀头内侧以及组织周围,但是,还是要考虑到刀头外侧的热,在手术中刀头迅速升温至60摄氏度时,外侧温度并不容易受到功率控制,在实际手术中可能会烫伤其他组织。于是,进一步提出复合型刀头,完善电磁刀手术系统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最大程度解决手术安全隐患。如图6,我们提出的复合型刀头相较于图5,减少了马氏体不锈钢的体积,仅保留1mm厚钢板的基础上,将刀头外侧材料设置为ptfe。ptfe聚四氟乙烯,有耐高温、防粘、抗化学腐蚀、耐磨损等特点,其性质稳定,几乎不会由于刀头温度的变化产生性变。将其用在钢板以外既保护了其他人体组织不被烫伤,又保护了刀头内部的复杂结构不受腐蚀和磨损,提高了刀头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保障了手术中除切割组织处其他部位不受损害。
86.于是,在实施例中对该复合型刀头进行了仿真,相较于图5的刀头设计,虽复合型刀头结构更为复杂,但仿真结果s11图验证了这一创新点的有效性,该案例辐射吸收效率提高显著,回波损耗《-13.9db,电磁辐射效率接近96%。复合型刀头除性质更稳定以外,效率也非常高,非常适合精细手术中切割夹闭人体组织,既能短时间内快速升温,又对人体其他组织的安全存在双重保障,且成本低性质稳定耐磨损,通过大量的实施例的仿真结果都验证了所提出的复合型电磁刀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87.案例五:当电磁刀头完成对组织的凝血操作后,组织含水量大大降低,此时电磁刀的热就可能会将组织烧糊。为了判断电磁刀的电性能在这种情况下是否依然稳定,不会伤害组织及其他器官,我们分别模拟了刀头夹扁30mm对含水量降低的不同直径人体组织继续操作的情况,来仿真电磁刀工作中最为危险的状态,通过判断组织吸收了多少热,来提出是否需要进一步的保护措施来完善电磁刀功能。在实际案例中,小直径组织吸收热量的s11为-1.1859db,大直径组织为-2.1287db。对比含水量降低前小直径组织和大直径组织在凝血操作下,s11分别为-13.8612db和-20.2656db。可以得出结论,即使在凝血完成后,人体组织含水量降低一个数量级后,电磁刀的热辐射也不会烧穿血管或器官,安全性较高。
88.实施例二
89.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磁刀手术功率控制方法的示意框图,参见图7,提供一种电磁刀手术功率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包括:
90.步骤s11、当电磁刀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匹配线路上的阻抗,检测前向功率和反向功率;
91.步骤s12、根据所述前向功率和反向功率,利用预设算法,调整所述前向功率,以通过所述定向耦合器自动控制所述电磁刀的功率输出。
92.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检测系统中功率的变化并实时反馈,实现自动控制功率输出,保障医生对病人的治疗效果,同时保障手术过程中对介质产生的热是稳定变化并可控的,很大程度降低此类手术的操作风险,有助于推动智慧医疗进一步的推广实现。
9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94.实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95.当所述生命体征出现异常,且,接收到手动控制指令,则根据所述手动控制指令控制调整电磁刀的功率输出。
96.在具体实践中,参见图8,手术开始后,当电磁刀头未夹住组织时,电路呈现开路状态,无负载,介质消耗的功率为零。
97.当电磁刀头夹住人体组织或血管后,电路中加上了负载,介质消耗产生的功率使通过定向耦合器的反向功率变小,此时介质处的热功率变大,系统进入两种模式交替工作的进程中,步骤s510为切割模式,主要对人体组织或肿瘤部位进行加热以及切割操作,定向耦合器通过匹配电路中的阻抗,得到后向功率变小的变化传输给功率计,功率计将数据传输给控制模块的主控芯片。此时若患者生命体征一切正常,在医生的经验判断下继续进行夹闭凝血操作,此时进入步骤s520,即系统夹闭模式,在主控芯片中的算法的运行下,进入步骤s210,降低前向功率pf,电路中波传播方向改变,通过定向耦合器实现功率的反向运输,到达介质处,迅速降低介质处的温度,控制热稳定变化。
98.若遇到患者生命体征异常,医生想主动切换到夹闭模式立刻降温凝血,则进入到系统保护模式,进入步骤s220,医生端可观察显示屏功率数据的变化或温度变化通过脚踏板主动降低前向功率,夹闭血管迅速做出凝血处理,对组织降温,达到一个保护效果。
99.反之,在医生的判断下,若继续操作依旧可以通过脚踏板主动提高前向功率,再次加热组织并做切割处理。
100.基于系统中功率控制范围的理论依据,有如下热量计算公式。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刀头升温具体所需要的热量计算如下,人体组织温度为37摄氏度左右,在执行切割操作时,电磁刀头需要1秒升高30摄氏度左右,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
101.q=c
·m·
δt
102.其中,q为热量,c为不同组织的比热容,δt为所需升高的温度,经计算所需热量约为126kj。由此,进一步地计算刀头加热时系统中所需功率大小,国际上通常使用sar值来衡量终端辐射的热效应,对电磁发热比吸收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0103][0104]
其中,sar是比吸收率,国际上通常使用sar值来衡量终端辐射的热效应,σ是电导率,e(r)是辐射能感应的场强,ρ(r)是阻止热量密度的函数。参照人体各处组织电导率、相
对介电常数、密度的值,可计算出做不同类别手术时电磁刀头1秒所需的电场强度以及功率大小,具体计算得出刀头升高30摄氏度系统中所需功率为高于1645v/m,在检测功率变化过程中,参照这一指标即可检测系统中的热功率,从而控制热稳定变化。
[0105]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0106]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0107]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0108]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0109]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0110]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0111]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0112]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113]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