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区域药事质量控制评价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325649发布日期:2023-03-03 23:03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区域药事质量控制评价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医疗技术药事质量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区域药事质量控制评价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药事管理,是指医疗机构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对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与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
3.药事质量控制,是指按照医院药事服务质量标准(相关法律法规、评审标准等)而进行的管理。即按设定的质量目标,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检查是否达到设定的标准。
4.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灵魂,是医疗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管理理论的不断创新,药事质量管理也从终末质量管理逐步走向精细化、要素化的管理方向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医疗机构传统的药事质量管控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医疗行业的发展和广大患者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因此,建立区域药事质量控制中心并促进、强化医疗机构自身药事质量建设对医疗行业发展有着积极而长远的意义。
5.目前在各医疗机构相互之间独立运作且相互之间没有一个统一的药事质控指标,从而机构的药事信息无法进行互通进而导致无法第一时间掌握各机构的药事信息,因此迫切需要建议一套合理且规范的药事质量控制系统,对医疗机构的药事质量进行同质化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区域药事质量控制评价系统及方法,能够自定义并获取包含基础指标和运算指标在内的药事数据,基于对区域内所有医疗结构的药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药事质量的分析报告,从而实现对区域内所有医疗机构进行全方位的药事质量控制。
7.为达到以上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8.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区域药事质量控制评价系统,包括:
9.区域药事分析平台,其用于对基础指标、基于基础指标的运算指标、以及基于运算指标的药事分析策略进行定义,所述运算指标由多个所述基础指标计算得到,所述药事分析策略为根据多个运算指标进行分析得到多个药事质量指标,并生成相应的分析报告;
10.区域药事分析平台还用于向区域内的多个医疗机构下发数据采集方案,所述数据采集方案包括医疗机构需要上报的基础指标和运算指标;
11.区域药事分析平台还用于接收区域内的多个医疗机构反馈的基础指标和运算指标,并根据所述基础指标得到相应的运算指标,根据所述运算指标得到所述分析报告。
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区域药事分析平台对所述基础指标和所述运算指标进行定义时,包括从多个指标含义中分别选取至少一个指标含义对相应指标进行定义;
13.所述多个指标含义包括指标所属分类、指标代码、指标名称、指标描述、指标分子、指标分母、指标单位、指标范围;
14.所述指标所属分类是指,基础指标或运算指标的数据采集周期;
15.所述指标代码是指,基础指标或运算指标的英文代码;
16.所述指标名称是指,基础指标或运算指标的中文名称;
17.所述指标描述是指,基础指标或运算指标的内容;
18.所述指标分子是指,运算指标的运算分子;
19.所述指标分母是指,运算指标的运算分母;
20.所述指标单位是指,基础指标或运算指标的指标单位;
21.所述指标范围是指,运算指标的达标标准值、最小值、以及最大值。
2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区域药事分析平台对所述基础指标进行定义,具体包括:
23.所述区域药事分析平台根据平台侧用户输入,配置运算指标的指标所属分类、指标代码、指标名称、指标描述、指标单位。
2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区域药事分析平台对所述运算指标进行定义,具体包括:
25.所述区域药事分析平台根据平台侧用户输入,配置运算指标的指标所属分类、指标代码、指标名称、指标描述、指标分子、指标分母、指标单位、指标范围。
2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区域药事分析平台还用于配置多个第一数据接口,每个第一数据接口均用于对接一医疗机构的子系统,以通过多个第一数据接口向多个子系统分别下发数据采集方案中的部分内容;
27.每个所述子系统均用于采集多个基础指标和多个运算指标,下发到每个所述子系统的部分数据采集方案均与每个子系统中的采集内容对应。
2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29.数据采集模块,其分别设置于每个所述子系统,并分别连接相应的所述第一数据接口,用于提供给机构侧用户进行数据填报、数据审核、以及数据上报。
3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区域药事分析平台还用于配置第二数据接口,第二数据接口用于对接一区域数据共享中心,以通过第二数据接口从区域数据中心获取多个基础指标和多个运算指标;
31.所述区域药事分析平台还用于对医疗机构上报的每个基础指标和每个运算指标分别配置近义词段,并根据该近义词段判断医疗机构上报的数据和区域数据共享中心上报的数据是否有重合,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重合情况对医疗机构上报的基础指标和运算指标进行修正,在判断结果为否时,对医疗机构上报的基础数据和运算指标进行标注。
3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区域药事分析平台还用于将运算指标定义为三级指标,将合理用药、药学服务、质量安全、资源效率、收支结构、费用控制、药学资源、人员结构、人才培养、以及新技术项目定义为二级指标,以及将医疗质量、运营效率、以及持续发展定义为一级指标;
33.所述区域药事分析平台根据所述运算指标得到所述分析报告,具体包括:
34.根据多个三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多个二级指标;
35.根据合理用药、药学服务、以及质量安全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医疗质量;根据资源效率、收支结构、费用控制、以及药学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运营效率;根据人员结构、人
才培养、以及新技术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持续发展;
36.根据多个一级指标,得到所述分析报告。
3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区域药事分析平台还用于提供给平台侧用户查看所述分析报告,还用于向医疗机构下发所述分析报告以提供给机构侧用户查看所述分析报告;
38.所述分析报告包括医院等级、医院名称、指标值、同级均值、标准值、以及同级医疗机构排名;
39.所述医院等级是指,医疗机构的机构等级;
40.所述医院名称是指,医疗机构的机构名称;
41.所述指标值是指,分析报告中包含的运算指标的指标值;
42.所述同级均值是指,分析报告中包含的同一级医疗机构的同一运算指标的指标值的平均值;
43.所述标准值是指,分析报告中包含的运算指标的标准值;
44.所述同级医疗机构排名是指,分析报告中包含的同一运算指标的指标值的所有医疗机构排名。
45.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区域药事质量控制评价方法,包括:
46.利用区域药事分析平台,对基础指标、基于基础指标的运算指标、以及基于运算指标的药事分析策略进行定义,所述运算指标由多个所述基础指标计算得到,所述药事分析策略为根据多个运算指标进行分析得到多个药事质量指标,并生成相应的分析报告;
47.利用区域药事分析平台,向区域内的多个医疗机构下发数据采集方案,所述数据采集方案包括医疗机构需要上报的基础指标和运算指标;
48.利用区域药事分析平台,接收区域内的多个医疗机构反馈的基础指标和运算指标,并根据所述基础指标得到相应的运算指标,根据所述运算指标得到所述分析报告。
49.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50.通过在区域药事分析平台,能够对区域内所有医疗结构进行药事质量控制所需的包含基础指标和运算指标在内的药事数据统一进行的自定义,针对区域内每个医疗机构分别下发药事数据的数据采集方案,医疗结构根据数据采集方案采集并上传相应数据,以供区域药事分析平台进行药事质量分析得到相应的分析报告,从而能够实现对区域内所有医疗机构用药信息的质控工作以及全方位监管,实现对区域所有医疗机构药事质量进行同质化管理、评价及监管,防范医疗风险,提高医疗机构的药事信息化建设,保障医疗安全。
51.区域药事分析平台通过将医疗机构上报的药事数据和区域数据共享中心上报的药事数据进行比对,从而实现对医疗机构上报的药事数据的校准修正,保证数据准确性,提高药事质量控制的准确度。
52.分析报告包含区域内同级医疗结构的各项药事管理相关、以及同一种药事管理相关的不同医疗机构排名等信息,有助于行政管理部门准确掌握辖区各区域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药事质控领域的管理状况,帮助所辖区域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也是减轻群众看病负担的重要举措。
附图说明
5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区域药事质量控制评价系统的应用示意图。
5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区域药事质量控制评价系统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5.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56.如图1所示,区域内的医疗机构大体分为二三级医疗结构、基层医疗结构(卫生院)、以及民营医疗结构。
5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区域药事质量控制评价系统,通过在区域药事分析平台,能够对区域内所有医疗结构进行药事质量控制所需的包含基础指标和运算指标在内的药事数据统一进行的自定义,针对区域内每个医疗机构分别下发药事数据的数据采集方案,医疗结构根据数据采集方案采集并上传相应数据,以供区域药事分析平台进行药事质量分析得到相应的分析报告,从而能够实现对区域内所有医疗机构用药信息的质控工作以及全方位监管,实现对区域所有医疗机构药事质量进行同质化管理、评价及监管,防范医疗风险,提高医疗机构的药事信息化建设,保障医疗安全。
58.具体的,区域药事质量控制评价系统,包括区域药事分析平台,其用于对基础指标、基于基础指标的运算指标、以及基于运算指标的药事分析策略进行定义,所述运算指标由多个所述基础指标计算得到,所述药事分析策略为根据多个运算指标进行分析得到多个药事质量指标,并生成相应的分析报告。
59.区域药事分析平台还用于向区域内的多个医疗机构下发数据采集方案,所述数据采集方案包括医疗机构需要上报的基础指标和运算指标。
60.区域药事分析平台还用于接收区域内的多个医疗机构反馈的基础指标和运算指标,并根据所述基础指标得到相应的运算指标,根据所述运算指标得到所述分析报告。
61.进一步的,所述区域药事分析平台对所述基础指标和所述运算指标进行定义时,包括从多个指标含义中分别选取至少一个指标含义对相应指标进行定义。
62.所述多个指标含义包括指标所属分类、指标代码、指标名称、指标描述、指标分子、指标分母、指标单位、指标范围。
63.所述指标所属分类是指,基础指标或运算指标的数据采集周期(例如年、季、月、以及日)。
64.所述指标代码是指,基础指标或运算指标的英文代码。
65.所述指标名称是指,基础指标或运算指标的中文名称。
66.所述指标描述是指,基础指标或运算指标的内容。
67.所述指标分子是指,运算指标的运算分子。
68.所述指标分母是指,运算指标的运算分母。
69.所述指标单位是指,基础指标或运算指标的指标单位。
70.所述指标范围是指,运算指标的达标标准值(例如》=60%)、最小值、以及最大值。
71.所述区域药事分析平台根据平台侧用户输入,配置运算指标的指标所属分类、指标代码、指标名称、指标描述、指标单位。
72.所述区域药事分析平台根据平台侧用户输入,配置运算指标的指标所属分类、指标代码、指标名称、指标描述、指标分子、指标分母、指标单位、指标范围。
73.在本实施例中,基础指标包括药品收入、总医疗收入、基本药品费用、就诊使用注
射药物人次急诊、就诊用基本药物品种数急诊、同期就诊用药总品种数急诊、就诊药物总费用急诊、每月接受处方点评的医师人数、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人数、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累计ddd数、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24小时的例数、同期就诊人数急诊(指标描述为门诊急诊病人在查询时间段内按照同一病人、同一天、同一科室产生过药费的人数之和)、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品种选择符合指南的例数、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静脉输液例数、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急诊(指标描述为门诊急诊病人在查询时间段内按照同一病人、同一天、同一科室产生过抗菌药费的人数之和)、同期住院使用静脉输液总例数、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人次、急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人、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例数、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总袋或瓶数、同期住院患者实际开放总床日数、同期就诊人数门诊(指标描述为门诊病人在查询时间段内按照同一病人、同一天、同一科室产生过药费的人数之和)、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门诊(指标描述为门诊病人在查询时间段内按照同一病人、同一天、同一科室产生过抗菌药费的人数之和)、就诊用药总品种数(指标描述为门诊病人在查询时间段内按照同一病人、同一天、同一科室产生过药费的药品通用名的唯一次数之和)、同期就诊人数(指标描述为门诊病人在查询时间段内按照同一病人、同一天、同一科室产生过药费的人数之和)、就诊药物总费用(指标描述为门诊病人在查询时间段内按照同一病人、同一天、同一科室产生过药费的费用之和)、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指标描述为门诊病人在查询时间段内按照同一病人、同一天、同一科室产生过抗菌药费的人数之和)、就诊使用注射药物人次(指标描述为门诊病人在查询时间段内按照同一病人、同一天、同一科室产生过注射药费的人数之和)、就诊使用注射抗菌药物人次(指标描述为门诊病人在查询时间段内按照同一病人、同一天、同一科室产生过注射药费并且产生过抗菌药费的人数之和)、就诊用基本药物品种数(指标描述为门诊病人在查询时间段内按照同一病人、同一天、同一科室产生过基本药物药费的药品通用名的唯一次数之和)、同期就诊用药总品种数(指标描述为门诊病人在查询时间段内按照同一病人、同一天、同一科室产生过药费的药品通用名的唯一次数之和)、同期使用抗菌药物出院总人数(指标描述为查询时间段内的出院病人在院期间按照同一病人、同一次住院产生过抗菌药费的人数之和)、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费用(指标描述为查询时间段内的出院病人在院期间按照同一病人、同一次住院产生过抗菌药费的抗菌药费费用之和)、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指标描述为查询时间段内的出院病人在院期间按照同一病人、同一次住院产生过抗菌药费的人数之和)、同期总出院人数(指标描述为查询时间段内的出院病人在院期间按照同一病人、同一次住院的人数之和)、抗菌药物消耗量(指标描述为查询时间段内的出院病人在院期间按照同一病人、同一次住院产生过抗菌药费的抗菌药物ddd累加数之和)、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指标描述为查询时间段内的出院病人在院期间按照同一病人、同一次住院的每个病人的住院天数之和)、已使用的抗菌药物总费用(指标描述为查询时间段内的出院病人在院期间按照同一病人、同一次住院产生过抗菌药费的费用之和)、已使用药品总费用(指标描述为查询时间段内的出院病人在院期间按照同一病人、同一次住院产生过药费的费用之和)、出院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检查送检例数(指标描述为查询时间段内的出院病人在院期间按照同一病人、同一次住院产生过抗菌药费并且做过送检项目的人数之和)、出院使用特殊类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检查送检例数(指标描述为查询时间段内的出院病人在院期间按照同一病人、同一次住院产生过特殊类抗菌药费并且做过送检项目的人数之和)、同期使用特殊类抗菌药物出院总人数(指标描述为查
询时间段内的出院病人在院期间按照同一病人、同一次住院产生过特殊类抗菌药费的人数之和)、出院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检查送检例数(指标描述为查询时间段内的出院病人在院期间按照同一病人、同一次住院产生过限制级抗菌药费并且未产生过特殊类抗菌药费并且做过送检项目的人数之和)、同期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出院总人数(指标描述为查询时间段内的出院病人在院期间按照同一病人、同一次住院产生过限制级抗菌药费并且未产生过特殊类抗菌药费的人数之和)、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例数(指标描述为查询时间段内的出院病人在院期间按照同一病人、同一次住院做过一类切口手术并且预防性使用过抗菌药物的人数之和)、同期清洁手术总例数(指标描述为查询时间段内的出院病人在院期间按照同一病人、同一次住院做过一类切口手术的人数之和)、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总天数(指标描述为查询时间段内的出院病人在院期间按照同一病人、同一次住院做过一类切口手术并且预防性使用过抗菌药物的使用天数之和)、同期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总例数(指标描述为查询时间段内的出院病人在院期间按照同一病人、同一次住院做过一类切口手术的人数之和)、清洁手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例数(指标描述为查询时间段内的出院病人在院期间按照同一病人、同一次住院做过一类切口手术并且预防性使用过抗菌药物,并且使用时间在术前0.5-2小时的人数之和)、清洁切口手术预防在0.5-2.0小时用药病例数(指标描述为查询时间段内的出院病人在院期间按照同一病人、同一次住院做过一类切口手术并且预防性使用过抗菌药物,并且使用时间在术前0.5-2小时的人数之和)、同期清洁切口抽样病例数(指标描述为查询时间段内的出院病人在院期间按照同一病人、同一次住院做过一类切口手术的人数之和)、介入治疗预防用药病例数(指标描述为查询时间段内的出院病人在院期间按照同一病人、同一次住院做过介入手术并且预防性使用过抗菌药物的人数之和)、同期介入治疗预防抽样病例数(指标描述为查询时间段内的出院病人在院期间按照同一病人、同一次住院做过介入手术的人数之和)。
74.每个基础指标都有相应的指标代码,例如,药品收入的指标代码为c_ypsy、总医疗收入的指标代码为c_zylsr等。
75.进一步的,所述区域药事分析平台还用于将运算指标定义为三级指标,将合理用药、药学服务、质量安全、资源效率、收支结构、费用控制、药学资源、人员结构、人才培养、以及新技术项目定义为二级指标,以及将医疗质量、运营效率、以及持续发展定义为一级指标。
76.所述区域药事分析平台根据所述运算指标得到所述分析报告,具体包括:
77.根据多个三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多个二级指标。
78.根据合理用药、药学服务、以及质量安全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医疗质量;根据资源效率、收支结构、费用控制、以及药学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运营效率。根据人员结构、人才培养、以及新技术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持续发展。
79.根据多个一级指标,得到所述分析报告。
80.运算指标(即三级指标)包括:门诊处方合格率,其指标含义为反映医疗机构门诊医师处方质量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为合格的门诊处方人次数/同期点评门诊处方总人次数
×
100%。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其指标含义为反映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其计算方法为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人次数/同期i类切口手术患者总人次数
×
10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其指标含义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管理,其计算方法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人次/同期门诊总人次
×
10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其指标含义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其计算方法为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人次/同期出院总人次
×
10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其指标含义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其计算方法为急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人次/同期急诊总人次
×
10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其指标含义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其计算方法为本年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
100。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占比,其指标含义为反映医疗机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其计算方法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累计ddd数)/同期抗菌药物使用量(累计ddd数)
×
100%。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药注射剂静脉使用率,其指标含义为反映医疗机构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其计算方法为静脉使用质子泵抑制药注射剂的住院患者数/同期住院患者总数
×
100%。急诊患者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百分率,其指标含义为反映医疗机构急诊糖皮质激素使用的情况,其计算方法为急诊患者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人次数/同期门急诊用药患者人次数
×
100%。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其指标含义为反映医疗机构门诊患者静脉输液的使用情况,其计算方法为使用静脉输液的门诊患者人次数/同期门诊诊疗总人次数
×
100%。急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其指标含义为反映医疗机构急诊患者静脉输液的使用情况,其计算方法为使用静脉输液的急诊患者人次数/同期急诊患者总人次数
×
100%。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其指标含义为反映医疗机构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的使用情况,其计算方法为使用静脉输液的住院患者人次数/同期住院患者总人次数
×
100%。住院患者平均每床日静脉输液使用数量,其指标含义为反映医疗机构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的使用情况,其计算方法为住院患者使用静脉输液的数量(袋/瓶)/同期住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数。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使用率,其指标含义为反映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的使用情况,其计算方法为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使用率(%)=使用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的住院患者人次数/同期住院患者总人次数
×
100%。基本药物采购品种占比,其指标含义为反映医疗机构配备基本药物情况,其计算方法为医院采购基本药物品种数/医院同期采购药物品种总数
×
100%。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比,其指标含义为反映医疗机构配备基本药物情况,其计算方法为医院采购基本药物金额/医院同期采购药物总金额
×
100%。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其指标含义为反映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其计算方法为门诊使用基本药物人次数/同期门诊诊疗总人次数
×
100%。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其指标含义为反映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其计算方法为出院患者使用基本药物总人次数/同期出院总人次数
×
100%。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使用比例,其指标含义为反映国家集中采购政策执行情况,其计算方法为比例=中标药品用量/同种药品用量*100%。慢性病长期处方数(人次),其指标含义为反映慢性病长期处方政策执行情况。慢性病长期处方总金额(元),其指标含义为反映慢性病长期处方政策执行情况。点评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其指标含义为反映处方点评工作落实情况,其计算方法为点评处方数/处方总数
×
100%。点评出院患者医嘱比例,其指标含义为反映医嘱点评工作落实情况,其计算方法为出院患者住院医嘱点评数/同期出院人数
×
100%。门诊处方审核率,其指标含义为反映医疗机构药师对门诊处方的审核情况,其计算方法为药品收费前师审核门诊处方人次数/同期门诊处方总人次数
×
100%。急诊处方审核率,其指标含义为反映医疗机构药师对急诊处方的审核情况,其计算方法为药品收费前师审核急诊处方人次数/同期急诊处方总人次数
×
100%。住院用药医
嘱审核率,其指标含义为反映医疗机构药师对住院医嘱的审核情况,其计算方法为药品调配前药师审核住院患者用药医嘱条目数/同期住院患者用药医嘱总条目数
×
100%。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医嘱干预率,其指标含义为反映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医嘱质量与药学服务处方审核能力,其计算方法为医师同意修改的不适宜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嘱条目数/同期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医嘱总条目数
×
100%。住院患者药学监护率,其指标含义为反映临床药师为住院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情况,其计算方法为实施药学监护的住院患者数/同期住院患者总数
×
100%。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其指标含义为反映不良反应上报的数量,其计算方法为年度药品不良反应上报例数/同期出院人次
×
100%。严重或新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比例,其指标含义为反映不良反应上报的质量,其计算方法为严重或新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例数/同期药品不良反应例数
×
100%。用药错误报告率,其指标含义为反映医疗机构用药错误主动报告情况,其计算方法为报告给医疗机构管理部门的用药错误人次数/同期用药患者总数
×
100%。门诊药学技术人员日人均调剂处方数,其指标含义为反映门诊药师工作负担和效率,其计算方法为全年实际调配处方数/医院平均药师人数/365。医院平均药师人数=(本年度人数+上一年度人数)/2。住院药学技术人员日人均调剂医嘱数,其指标含义为反映住院药师工作负担和效率,其计算方法为全年实际调配医嘱条目数/医院平均药师人数/365。医院平均药师人数=(本年度人数+上一年度人数)/2。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其指标含义为反映药品收入占医疗机构医疗收入的比例,其计算方法为药品总收入/同期医疗总收入
×
100%。药学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其指标含义为反映药学服务创造的经济价值及占比,其计算方法为药学服务收入/医疗收入
×
100%。药学服务收入包括药品调配、审方、药学门诊挂号、会诊、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基因检测、血药浓度监测、家庭药师、医院制剂等服务等收入。国家重点监控药品收入占比,其指标含义为反映合理用药管理效果,其计算方法为国家重点监控药品收入/药品总收入
×
100%。重点监控药品收入占比,其指标含义为反映合理用药管理效果,其计算方法为重点监控药品收入/药品总收入
×
100%。门诊次均药品费用增幅,其指标含义为反映门诊合理用药及控费情况,其计算方法为(本年度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用-上一年度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用)/上一年度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用
×
100%。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用=门诊药品收入/门诊人次数。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增幅,其指标含义为反映住院患者药品控费情况,其计算方法为(本年度出院患者次均药品费用-上一年度出院患者次均药品费用)/上一年度出院患者次均药品费用
×
100%。出院患者次均药品费用=出院患者药品费用/出院人次数。信息化建设,其指标含义为反映医院信息化程度,其计算方法为勾选结果中已实现的项目。药学部门业务用房面积,其指标含义为反映药学部门场地资源情况,其计算方法为药学部/药剂科各功能区域业务用房面积总和(m2)。药学技术人员占比,其指标含义为药师数量占医务人员的比重,反映对药学服务的重视程度,其计算方法为药学技术人员数量/全院同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每百张病床药师人数,其指标含义为反映医疗机构药师配置情况,其计算方法为医院药师总人数/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
×
100。每百张病床临床药师人数,其指标含义为反映临床药师资源配置情况,其计算方法为临床药师人数/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
×
100。药学技术人员职称结构,其指标含义为反映药学技术人员技术能力情况,其计算方法为医院各职称的药学人员数/全院同期药学人员总数
×
100%。药学技术人员学历结构,其指标含义为反映药学技术人员学历情况,其计算方法为医院各学历药学人员数/全院同期药学人员总数
×
100%。
药学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其指标含义为反映药学技术人员年龄情况,其计算方法为医院各年龄段药学人员数/全院同期药学人员总数
×
100%。药学技术人员性别结构,其指标含义为反映药学技术人员性别情况,其计算方法为医院男(女)药学人员数/全院同期药学人员总数
×
100%。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临床药师比例,其指标含义为反映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程度。计算方法,其计算方法为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临床药师比例(%)=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临床药师人数/同期医院临床药师总人数
×
100%。药学技术人员科研立项数,其指标含义为反映药学科研能力和水平,其计算方法为年度获得科研立项支助项目数。药学技术人员科研立项总金额,其指标含义为反映药学科研能力和水平,其计算方法为年度立项总金额(万元)。药学技术人员获得专利数,其指标含义为反映药学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其计算方法为年度获得国际、国内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数目。药学技术人员发表sci科技论文数,其指标含义为反映药学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其计算方法为年度发表sci数量。药学技术人员发表sci科技论文数累计影响因子,其指标含义为反映药学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其计算方法为年度发表sci累计影响因子。药学技术人员发表中文核心科技论文数,其指标含义为反映药学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其计算方法为年度发表中文核心期刊数量。教学情况,其指标含义为反映教学情况,其计算方法为是否承担高校教学任务。实习生带教情况,其指标含义为反映药学教学情况,其计算方法为年度带教实习生人数。见习生带教情况,其指标含义为反映药学教学情况,其计算方法为年度带教见习生人数。进修生带教情况,其指标含义为反映药学教学情况,其计算方法为年度带教进修生人数。药学部门开展的新型药学服务技术项目,其指标含义为,其计算方法为列出已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内容
81.二级指标包括:合理用药(由门诊处方合格率、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占比、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药注射剂静脉使用率、急诊患者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百分率、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急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住院患者平均每床日静脉输液使用数量、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使用率、基本药物采购品种占比、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比、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使用比例、以及慢性病长期处方数(人次)得到),药学服务(由点评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点评出院患者医嘱比例、门诊处方审核率、急诊处方审核率、住院用药医嘱审核率、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医嘱干预率、以及住院患者药学监护率得到)、质量安全(由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严重或新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比例、以及用药错误报告率得到),资源效率(由门诊药学技术人员日人均调剂处方数、住院药学技术人员日人均调剂医嘱数得到)、收支结构(由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药学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国家重点监控药品收入占比、以及重点监控药品收入占比得到),费用控制(由门诊次均药品费用增幅、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增幅得到),药学资源(信息化建设、药学部门业务用房面积得到),人员结构(药学技术人员占比、每百张病床药师人数、每百张病床临床药师人数、药学技术人员职称结构、药学技术人员学历结构、药学技术人员年龄结构、以及药学技术人员性别结构得到),人才培养(由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临床药师比例、药学技术人员科研立项数、药学技术人员科研立项总金额、药学技术人员获得专利数、药学技术人员发表sci科技论文数、药学技术人员发表sci科技论文数累计影响银子、教学情况、实习生带教情况、见习生带教情况、以及进修生带教情
况得到),新技术新项目(由药学部门开展的新型药学服务技术项目得到)。
82.一级指标包括:医疗质量(由合理用药、药学服务、以及质量安全得到),运营效率(由资源效率、收支结构、费用控制、以及药学资源得到),持续发展(由人员结构、人才培养、以及新技术项目)。
83.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区域药事分析平台还用于配置多个第一数据接口,每个第一数据接口均用于对接一医疗机构的子系统,以通过多个第一数据接口向多个子系统分别下发数据采集方案中的部分内容。每个所述子系统均用于采集多个基础指标和多个运算指标,下发到每个所述子系统的部分数据采集方案均与每个子系统中的采集内容对应。
84.所述区域药事质量控制评价系统还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其分别设置于每个所述子系统,并分别连接相应的所述第一数据接口,用于提供给机构侧用户进行数据填报、数据审核、以及数据上报。
85.在本实施例中,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数据填报、数据集成、以及接口上传功能。
86.如图2所示,院内上报人员(即机构侧用户)进行数据填报,上报给院内审核人员,院内审核人员进行数据审核,通过后会反馈到院内上报人员,院内上报人员提交到中心端。院内审核人员驳回则需要院内上报人员修改后数据重新上报,其中院内上报人员有撤销审核功能,当数据处于待审状态时,上报人员可以撤销审核,重新填报,重新审核,当审核通过后,上报人员如果还想修改数据,需要沟通审核人员将审核通过撤销,上报人员才能进行重新上报。
87.每个医疗结构的医疗系统中都包含多个不同的子系统,例如医疗机构信息、药事指标数据、合理用药数据、细菌耐药数据等,每种子系统的功能不同,其日常管理的数据也不同。在区域药事分析平台向医疗机构采集所需数据时,需要通过不同的第一数据接口对接不同的第一子系统,并针对每个第一子系统下发数据采集方案中的部分内容。区域药事分析平台针对每个子系统配置标准数据集用于存储从子系统采集到的数据。
88.医疗机构信息子系统日常存储管理包括医院名称、医院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医院等级(甲等乙等)、法人、药学部负责人、填报人、卫生机构代码、床位编制数(说明: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定的编制床位数)、床位实有数、医院所在功能区、药学部门业务用房面积(m2)、药学技术人员科研立项数(说明:反映药学科研能力和水平,年度获得科研立项支助项目数(项))、药学技术人员科研立项总金额、药学技术人员获得专利数、药学技术人员发表sci科技论文数、药学部门开展的新型药学服务技术项目等数据。
89.药事指标数据子系统日常存储管理包括本年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使用静脉输液的住院患者人次数、住院患者使用静脉输液的数量(袋/瓶)、医院采购基本药物品种数、医院同期采购药物品种总数、医院采购基本药物金额、医院同期采购药物总金额、门诊使用基本药物人次数、出院患者使用基本药物总人次数、中标药品用量、点评处方数、国家重点监控药品收入、药品总收入、慢性病长期处方数(人次)、慢性病长期处方总金额(元)等。
90.合理用药数据子系统日常存储管理包括药品通用名(例如阿奇霉素片)、药品商品名(例如达利全)、药品规格(例如25mg)、包装数量(例如20片)、包装单位(例如盒)、药品剂型(例如片剂)、给药途径(例如口服)、购进量(数量)、购进量(单位)、单价(数值)、单价(单位)(例如元/盒)、购药总额(数值)、购药总额(单位)(例如元)、药品生产企业(xx制药有限
公司)、药品批发企业、本月库存量(数量)、本月库存量(单位)等。
91.细菌耐药数据子系统日常存储管理包括患者编号、姓名,性别、年龄、科室、标本号、送检日期、标本类型、鉴定机过、抗生素名称、敏感度、结果、单位、报告日期等。
92.第一数据接口支持web-service,xml文件上传。web-service依照特定的接口规范,上传全部基础指标,各类运算指标需通过基础指标实时运算。
93.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区域药事分析平台还用于配置第二数据接口,第二数据接口用于对接一区域数据共享中心,以通过第二数据接口从区域数据中心获取多个基础指标和多个运算指标。
94.所述区域药事分析平台还用于对医疗机构上报的每个基础指标和每个运算指标分别配置近义词段,并根据该近义词段判断医疗机构上报的数据和区域数据共享中心上报的数据是否有重合,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重合情况对医疗机构上报的基础指标和运算指标进行修正,在判断结果为否时,对医疗机构上报的基础数据和运算指标进行标注。
95.在本实施例中,区域药事质量控制评价系统可自定义配置区域数据共享中心、也可采用现有的区域数据共享中心,区域数据共享中心可以从多种途径(例如政府网站等)采集获取区域内所有医疗机构的药事数据。
96.例如近义词段建立指标映射组,根据指标映射组,将医疗机构上报的数据和区域数据共享中心上报的数据进行模糊匹配,若能够形成映射关系,则根据重合情况对医疗机构上报的基础指标和运算指标进行修正,如果不能,进行标注,生成数据缺失报告。通过对医疗机构上报的数据进行清洗、校对和验证,保证采集的医疗机构数据准确、真实、以及有效。
97.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区域药事分析平台还用于提供给平台侧用户查看所述分析报告,还用于向医疗机构下发所述分析报告以提供给机构侧用户查看所述分析报告。
98.所述分析报告包括医院等级、医院名称、指标值、同级均值、标准值、以及同级医疗机构排名。
99.所述医院等级是指,医疗机构的机构等级。
100.所述医院名称是指,医疗机构的机构名称。
101.所述指标值是指,分析报告中包含的运算指标的指标值。
102.所述同级均值是指,分析报告中包含的同一级医疗机构的同一运算指标的指标值的平均值。
103.所述标准值是指,分析报告中包含的运算指标的标准值。
104.所述同级医疗机构排名是指,分析报告中包含的同一运算指标的指标值的所有医疗机构排名。
105.在本实施例中,对药事质控系统的使用运行情况、各项指标的合格率及指标综合分析,包括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用来评测医疗机构的药事质控情况。对各医疗机构或各行政管理区域药事管理情况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与反馈,形成良性循环管理模式。
106.分析报告用于根据运算指标计算得到的数据、以及相应的合格率综合分析,生成质控报告。
107.分析报告包括医院等级、医院名称、指标值、同级均值、以及标准值。平台侧用户可
以查看本区域全部医疗机构药事质控指标。机构侧用户查看本机构药事质控指标值、同级医疗机构排名、以及同级医疗机构均值。
10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区域药事质量控制评价方法,基于所述的区域药事质量控制评价系统,包括:
109.利用区域药事分析平台,对基础指标、基于基础指标的运算指标、以及基于运算指标的药事分析策略进行定义,所述运算指标由多个所述基础指标计算得到,所述药事分析策略为根据多个运算指标进行分析得到多个药事质量指标,并生成相应的分析报告。
110.利用区域药事分析平台,向区域内的多个医疗机构下发数据采集方案,所述数据采集方案包括医疗机构需要上报的基础指标和运算指标。
111.利用区域药事分析平台,接收区域内的多个医疗机构反馈的基础指标和运算指标,并根据所述基础指标得到相应的运算指标,根据所述运算指标得到所述分析报告。
112.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各控制系统。
113.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