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支撑担架完成床间运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18853发布日期:2023-03-25 10:22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支撑担架完成床间运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支撑担架完成床间运动的装置。


背景技术:

2.ct设备也称为计算机断层成像装置,在ct设备工作时,需要患者平躺在ct设备的检查床上,而后通过检查床的移动到达目标位置,对平躺在床板上的病人进行螺旋扫描,从而采集图像进行诊断,另外还可以是pet设备、核磁共振等需要病人平躺在诊断床上的设备等。在临床实践中,有自主行为能力的患者依从度高,可以遵医嘱配合检查。但对于危重病人或卧床病人而言,缺乏自主行为能力,需要外力介入才能将患者移动至ct检查床上,目前临床实践中主要通过患者家属、护理人员以及检查医生协力配合才能达到上述目的。而人工移动存在如下弊端:1.耗时、耗力,贻误检查时机;2.对于体重超标的病人存在移动困难的问题;3.对于危重病人,尤其是脊柱外伤的病人而言,存在二次损伤的风险;4,如果病人本身会对接触他的人员造成危害,护理人员就不太会愿意去接触该病人,例如传染性疾病携带者(新冠、霍乱等)、辐射携带者(做pet扫描前注射的药剂等)等。
3.基于此,本发明解决的实际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无接触完成对病人床间运动的装置,其床间运动可以是病床与病床之间的运动,也可以是病床与手术台和ct、pet诊断床之间的运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支撑担架完成床间运动的装置,提供了一种能够无接触完成对病人床间运动的装置。
5.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支撑担架完成床间运动的装置,包括第一调节主体、第二调节主体以及至少一个连接主体;其中,
6.第一调节主体和第二调节主体互为镜像用于高度调节;
7.连接主体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调节主体和第二调节主体,连接主体用于长度调节;
8.第一调节主体和第二调节主体上分别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上分别设有第一滑动组件、第二滑动组件,且在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分别连接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一面的相对面上设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且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分别在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上时位置互为对称;
9.当需要完成担架完成床间运动时,通过连接主体调节装置的长度与担架对齐,并通过第一调节主体和/或第二调节主体调节装置的第一滑动组件和/或第二滑动组件的高度低于担架的高度后,通过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上滑动,使在第一床体上的担架的两端的握把至少一个设在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上的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内,再通过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通过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
将担架转运至第二床体上。
10.优选地,第一调节主体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以及至少一个第三组件;其中,
11.第二组件的一面上设有第一滑槽;
12.第三组件的一端连接第一组件的一面,第三组件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组件设有第一滑槽的一面的相对面上,第三组件用于调节第二组件的高度;
13.第二调节主体包括第四组件、第五组件以及至少一个第六组件;其中,
14.第五组件与第二组件上设有第一滑槽的一面的同向的一面上设有第二滑槽;
15.第六组件的一端连接第四组件的一面,第六组件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组件设有第二滑槽的一面的相对面上,第六组件用于调节第五组件的高度;
16.连接主体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组件和第四组件分别连接第三组件和第六组件的一面的相邻面,并使第二组件和第五组件上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滑动方向与连接主体的延伸方向垂直。
17.优选地,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上的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分别在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的端部,并在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上设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的一面上还分别固定/活动设有第一固定扣和第二固定扣,第一固定扣和第二固定扣分别用于对担架的两端的另一个握把进行限位。
18.优选地,当第一固定扣和第二固定扣固定设于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上时,第一固定扣与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固定扣与第二定位槽之间的间距为40cm-60cm。
19.优选地,当第一固定扣和第二固定扣活动设于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上时,第一固定扣和第二固定扣上分别设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用于分别将第一固定扣和第二固定扣固定在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上的任意位置。
20.优选地,装置还包括第一偏心配重和第二偏心配重;其中,
21.第一偏心配重设于第一组件连接连接主体的一端的一面的端部,并在第一定位槽在第一滑动组件的端部的远端;
22.第二偏心配重设于第四组件连接连接主体的一端的一面的端部,并在第二定位槽在第二滑动组件的端部的远端。
23.优选地,装置还包括至少4个滑动轮,4个滑动轮分别设于第一组件和第四组件连接第三组件和第六组件的一面的相对的面的端部。
24.优选地,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上分别设有第一锁扣和第二锁扣,第一锁扣和第二锁扣用于当担架的两端的握把设在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内时对担架的握把锁紧。
25.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够无接触完成对病人床间运动的装置,通过第一调节主体和第二调节主体的第三组件和第六组件的高度调节,进而使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去抓握担架的握把,进而再通过第三组件和第六组件再次调节高度后将担架抬起后转运至其他的床体上。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支撑担架完成床间运动的装置的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一种用于支撑担架完成床间运动的装置的第一调节主体的示意图;
28.图3为本发明一种用于支撑担架完成床间运动的装置的第二调节主体的示意图;
29.图4至图7为本发明一种用于支撑担架完成床间运动的装置的调节示意图;
30.图8至图10为本发明一种用于支撑担架完成床间运动的装置的病人躺在担架上的示意图;
31.图11和图12为本发明一种用于支撑担架完成床间运动的装置的装置运动至担架下的示意图;
32.图13和图14为本发明一种用于支撑担架完成床间运动的装置的对准担架的握把的示意图;
33.图15和图16为本发明一种用于支撑担架完成床间运动的装置的抓握担架的握把的示意图;
34.图17为为本发明一种用于支撑担架完成床间运动的装置的第一固定扣和第二固定扣抓握担架的握把的示意图;
35.图18至图22为本发明一种用于支撑担架完成床间运动的装置的控制担架离开第一床体的示意图;
36.图23和图24为本发明一种用于支撑担架完成床间运动的装置的控制担架进入第二床体的示意图;
37.图25为本发明一种用于支撑担架完成床间运动的装置的旋转180后的示意图。
38.附图标记:
39.1为装置、2为第一调节主体、201为第一滑槽、202为第一组件、203为第二组件、204为第三组件、3为第二调节主体、301为第二滑槽、302为第四组件、303为第五组件、304为第六组件、4为连接主体、5为第一滑动组件、501第一定位槽、5011为第一锁扣、502为第一固定扣、6为第二滑动组件、601为第二定位槽、6011为第二锁扣、602为第二固定扣、7为第一偏心配重、8为第二偏心配重、9为滑动轮、10为担架、101为握把、11为第一床体或第二床体、12为病人。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点。
41.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1和方法的例子。
42.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43.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
4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1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46.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47.参阅图1至图2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支撑担架10完成床间运动的装置1,包括第一调节主体2、第二调节主体3以及至少一个连接主体4,其中,第一调节主体2和第二调节主体3是互为镜像对称的,并且第一调节主体2和第二调节主体3都是用于高度调节的,连接主体4这是用于调节第一调节主体2和第二调节主体3之间的间距,进而实现长度的调节,如图1所示,连接主体4的左端连接第一调节主体2,连接主体4的右端连接第二调节主体3,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连接主体4调节第一调节主体2和第二调节主体3之间的间距时,连接主体4为可以伸缩的伸缩杆,其工作原理和结构为本领域公知的技术,此处不在描述,因此不应当为公开不充分,另外除了通过了解主体的伸缩进行调节第一调节主体2和第二调节主体3之间的间距,还可以通过第一调节主体2和第二调节主体3在连接连接主体4时通过连接主体4贯穿第一调节主体2和第二调节主体3,通过调节连接主体4贯穿第一调节主体2和第二调节主体3的贯穿深度进而调节第一调节主体2和第二调节主体3之间的间距,进而完成长度的调节,并且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连接主体4贯穿第一调节主体2和第二调节主体3的贯穿深度进行调节时,为了使连接主体4能够在第一调节主体2和第二调节主体3进行顺利贯穿,可以在第一调节主体2和第二调节主体3用于连接主体4贯穿的贯穿孔上设置滚动轴承、滑轮等方式,从而方便调节连接主体4的贯穿深度,另外为了在调节贯穿深度后进行固定,可以通过螺栓等方式对第一调节主体2、第二调节主体3分别与连接主体4的位置进行固定,其通过螺栓进行位置固定也是属于本领域公知的技术,此处不在描述,因此不应当为公开不充分。如图1-6、13、24所示,在第一调节主体2和第二调节主体3上分别设有第一滑槽201和第二滑槽301,具体如图2和图3中所示,第一滑槽201和第二滑槽301分别在第一调节主体2和第二调节主体3的最顶端,并且在第一滑槽201和第二滑槽301上分别设有第一滑动组件5和第二滑动组件6,第一滑动组件5和第二滑动组件6能够分别在第一滑槽201和第二滑槽301内自由滑动,并且第一滑动组件5和第二滑动组件6分别在连接第一滑槽201和第二滑槽301的一面的相对面上设有第一定位槽501和第二定位槽601,第一定位槽501和第二定位槽601分别用于抓握担架10的握把101,并且第一定位槽501和第二定位槽601分别在第一滑动组件5和第二滑动组件6上时位置互为对称,即当第一定位槽501在第一滑动组件5的最左端时,在第二滑动组件6上的第一定位槽501也在第二滑动组件6的最左端。
48.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装置1的工作原理为,但需要完成担架10完成床间运动时,
通过连接主体4调节装置1的长度与担架10对齐,即调节在连接主体4的两端的第一调节主体2和第二调节主体3的之间的间距,使第一调节主体2和第二调节主体3之间的间距与担架10的长度对齐,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能够使第一定位槽501和第二定位槽601能够顺利抓握担架10的握把101,第一调节主体2和第二调节主体3之间的间距应当小于担架10的总长度,上述说明的是第一调节主体2和第二调节主体3之间的间距与担架10的长度对齐是指第一调节主体2和第二调节主体3之间的最远端之间的间距,在长度调节后,再通过第一调节主体2和/或第二调节主体3调节装置1的第一滑动组件5和/或第二滑动组件6的高度低于在第一床体11上的担架10的高度后,使第一滑动组件5和第二滑动组件6能够从在第一床体11上的担架10的下面伸过去时,通过第一滑动组件5和第二滑动组件6在第一滑槽201和第二滑槽301上滑动,使在第一床体11上的担架10的两端的握把101至少一个设在第一滑动组件5和第二滑动组件6上的第一定位槽501和第二定位槽601内,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担架10的两端的握把101至少一个设在第一定位槽501和第二定位槽601内时,应当是在担架10离该装置1的最远的一个握把101,而后再通过第一滑动组件5和第二滑动组件6通过第一滑槽201和第二滑槽301将担架10转运至第二床体11上,再将担架10转运至第二床体11上时,通过第一调节主体2或第二调节主体3将在装置1上的担架10的高度调制高于第二床体11的高度后,通过第一滑动组件5和第二滑动组件6在第一滑槽201和第二滑槽301上进行滑动后,将担架10送至第二床体11的正上方后,再通过第一调节主体2和第二调节主体3调节高度使担架10放置在第二床体11上进而完成床间运动,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调节装置1的高度和长度是不分先后顺序。
49.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6、11-15、17-25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调节主体2包括第一组件202、第二组件203以及至少一个第三组件204;其中,第二组件203的上面设有第一滑槽201,第三组件204的一端连接第一组件202的一面,并且第三组件20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组件203设有第一滑槽201的一面的相对面上,即如图2所示,第三组件204的下端连接在第一组件202的上面,第三组件204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组件203的下面,第三组件204用于调节第二组件203和第一组件202之间的间距,进而调节第二组件203的高度;如图3所示,第二调节主体3包括第四组件302、第五组件303以及至少一个第六组件304;其中,第五组件303与第二组件203上设有第一滑槽201的一面的同向的一面上设有第二滑槽301,即第二滑槽301在第五组件303的上面,第六组件304的一端连接第四组件302的一面,并且第六组件304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五组件303上设有第二滑槽301的一面的相对面上,即第六组件304的下端连接在第四组件302的上面,第六组件304的上端连接在第五组件303的下面,第六组件304用于调节第五组件303和第四组件302之间的间距,进而调节第五组件303的高度。需要说明的是,第三组件204和第六组件304的高度调节原理如上述连接主体4的描述相同,此处不在描述。
50.连接主体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组件202和第四组件302分别连接第三组件204和第六组件304的一面的相邻面,并且使第二组件203和第五组件303上的第一滑槽201和第二滑槽301的滑动方向与连接主体4的延伸方向垂直,即在图1中,连接主体4的左端连接在第一组件202的右端面,而连接主体4的右端连接在第四组件302的左端面。
5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滑动组件5和第二滑动组件6上的第一定位槽501和第二定位槽601分别在第一滑动组件5和第二滑动组件6的端部,即在第一滑动组件5和第二滑动组件
6的上面的第一定位槽501和第二定位槽601分别在第一滑动组件5和第二滑动组件6的任意一端,并且在使用时,由第一滑动组件5和第二滑动组件6上设有第一定位槽501和第二定位槽601的一端靠近在第一床体11或第二床体11,并且在第一滑动组件5和第二滑动组件6上设有第一定位槽501和第二定位槽601的一面上还分别固定/活动设有502和第二固定扣602,并且502和第二固定扣602分别用于对担架10的两端的另一个握把101进行限位,此处的另一个握把101是指担架10的两端靠近该装置1的两个握把101。
52.需要说明的是,当502和第二固定扣602采用固定的方式设在第一滑动组件5和第二滑动组件6的上的上面时,502与第一定位槽501和第二固定扣602与第二定位槽601之间的间距为40cm-60cm,此处说明的是,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特征不一样,因此而一般担架10的主体是柔性面料等,因此当不同的病人12在担架10上时,其宽度不相等,因此为了适应不同的宽度时,需要适应的设置502与第一定位槽501和第二固定扣602与第二定位槽601之间的间距,并且为了一些特定的人群,例如幼小孩童、肥胖患者等可以分别定制其他间距的装置1,因此上述的间距限制并非唯一。
53.需要说明的是,当502和第二固定扣602活动设于第一滑动组件5和第二滑动组件6上时,502和第二固定扣602上分别设有限位装置1,在502和第二固定扣602上的限位装置1分别用于将502和第二固定扣602固定在第一滑动组件5和第二滑动组件6上的任意位置,进而实现全人群的使用。
54.需要说明的是,该装置1还包括第一偏心配重7和第二偏心配重8;其中,第一偏心配重7设于第一组件202连接连接主体4的一端的一面的端部,且在第一定位槽501在第一滑动组件5的端部的远端,即第一偏心配重7在第一组件202连接连接主体4的一面的前端,此处仅为最优实施方式,同时还可以将第一偏心配重7设置在第一组件202前端的任意一面,甚至可以与第一组件202的前端的端面串联连接。第二偏心配重8设在第四组件302连接连接主体4的一端的一面的端部,且在第二定位槽601在第二滑动组件6的端部的远端,即第二偏心配重8在第四组件302连接连接主体4的一面的前端,此处仅为最优实施方式,同时还可以将第二偏心配重8设置值第四组件302的前端的任意一面,甚至可以与第四组件302的前端的端面串联连接。
55.需要说明的是,该装置1还包括至少4个滑动轮9,并且4个滑动轮9分别设在第一组件202和第四组件302连接第三组件204和第六组件304的一面的相对的面的端部,即如图1-5、14-15、17-20所示,4个滑动轮9分别在第一组件202和第四组件302的底面的端部。
56.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定位槽501和第二定位槽601上分别设有第一锁扣5011和第二锁扣6011,第一锁扣5011和第二锁扣6011分别用于当担架10的两端的握把101设在第一定位槽501和第二定位槽601内时对担架10的握把101锁紧防止掉落,其第一锁扣5011和第二锁扣6011的工作原理包括但限定为圆弧锁扣等方式,圆弧锁扣为本领域周知的技术,此处不在描述,但不应当存在公开不充分。
57.需要说明的是,本装置1也可以用于搬运尸体等。
58.需要说明的是,本在通过本装置1使病人12进行床间运动时,本装置1的担架10可以随着病人12一起进入ct或pet随病人进行扫描,因此本技术当中的担架10包括但不限定为由碳纤维材料制成,从而使通过ct设备或者pet设备扫描出的扫描图像质量更好。
5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装置1可以通过在各部位设置例如传感器、控制器等装
置,并通过终端植入计算机程序来自动化控制本装置1的运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技术并未说明其自动化实现的方式,但是通过计算机程序来自动化控制本技术的装置1亦在本技术文本的保护范围内。
60.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