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5G消息的智慧医疗控制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2783902发布日期:2022-12-31 18:46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5G消息的智慧医疗控制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一种基于5g消息的智慧医疗控制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智慧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5g消息的智慧医疗控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各类健康医疗数据采集变得更加立体,获取数据的渠道也越来越多,由单一的录入转变为群聚式收集。5g+互联网医疗应用数字化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更全面、完整、精细,同时也意味着行业整体数据安全、数据利用、数据发现、数据推送更加重要。
3.特殊时期的医疗需求让互联网医疗成为大众的“应急选择”,很多消费者开始接触互联网医疗,采用在线问诊等方式替代到线下医院门诊看诊,既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也减轻了医院疫情防控的压力。如果说疫情是互联网医疗走向大众的“催化剂”,那么,如何在后疫情时代持续稳固大众的互联网医疗意识,建立大众对互联网医疗的信心并形成良好的消费互信关系,仍是互联网医疗从业者及相关政策制定者最关心的议题之一。通过互联网医疗,还产生了云医疗、云报告等智慧医疗方式;支持进行互联网上的远程影像会诊的专业影像诊断云平台。
4.从数据的角度出发,医疗数据具有极强的隐私性,一旦泄露会对患者生活、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大量医疗数据开始提供第三方开发测试使用,也容易造成个人隐私数据泄露。因此,医疗数据一般情况在各个医疗机构分布性存储,且只有权限符合的用户才能够访问。而5g消息的提供增强了个人与应用间的消息服务,实现“消息即服务”,5g消息能够通过文字、语音、选项卡等富媒体方式向用户输出基于各种疾病类型的智慧医疗的个性化服务,用户通过消息窗口即可直观便捷地享受找医生、看科普、在线咨询、查看云报告等功能。从用户手机终端免登陆直接使用无线移动网络进行接入,对接运营商手机卡号用户信息,省去了很多复杂的实网站的注册流程、用户的信息填报等流程。
5.那么,如何基于5g消息能够提供的富媒体资源、当前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量医疗数据的积累,在保障用户医疗数据安全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有效的提供智慧医疗服务,是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在全面有效保护数据在整个数据链条中安全性的基础上,平衡了存储空间和获取效率的矛盾,提高了智慧医疗的用户体验,减少无效医疗服务造成的资源浪费,最终提高了线上会诊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5g消息的智慧医疗控制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含:步骤s1:用户访问用户界面以预约医生;步骤s2:自动下发医生确认5g消息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基于所述医生确认5g消息了解预约医生专长病症详细介绍和相关病症概要介绍;用户基于所述详细介绍和概要介绍判断是否确认所述预约医生,如果是,则基于用户确认产生预约请求,并进入下一步骤;
否则,返回步骤s1;步骤s3:下发资料收集5g消息以进行资料收集;具体为:基于预约请求确定收集模板,所述资料收集5g消息中包含收集模板,基于所述收集模板作资料收集;步骤s4:在看诊时间到达后,自动下发看诊5g消息;用户通过点击该看诊5g消息进入线上诊室;步骤s5:线上诊室基于所收集的资料开展看诊;具体的:基于收集模板和包含医生历史看诊记录的大数据信息,依次的以及提前的加载资料;在被使用概率高的情况下,改变资料加载方式而将资料主动推送到用户终端以及医生终端;在使用概率低的情况下,加载部分资料或不提前加载;而在使用概率中的情况下,提前加载全部或者部分资料;所述步骤s5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51:提前加载收集模板中的用户身份信息,并在看诊前呈现在线上诊室;步骤s52:根据医生和/或用户选择,基于收集模板获取所需要的资料并呈现所述资料;实时收集当前看诊中所使用的资料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以构成资料序列;提取资料序列中的每个资料的资料特征组合;资料特征组合中包含一个或多个资料特征;每个资料序列对应一个资料特征组合序列;步骤s53:基于资料特征组合序列和当前医生历史资料特征组合序列集合的匹配情况确定下一资料特征组合,基于下一资料特征组合和收集模板获取下一资料集合;提前加载所述下一资料集合;所述基于资料特征组合序列和当前医生历史资料特征组合序列集合的匹配情况确定下一资料特征组合:具体为:当前医生历史资料特征组合序列集合包含一条或者多个序列;逐一的和这些序列作比较以获得最大匹配序列;所述最大匹配序列包含匹配部分和与所述匹配部分直接相接的后续组合部分;将所述后续组合部分中的第一个作为下一资料特征组合;将所述后续组合作为后续的一个或多个资料特征组合;步骤s6:看诊完毕发送查看报告5g消息;通过点击该查看报告5g消息可以看到看诊结论并领取电子病例。
7.进一步的,用户通过主动推送的用户界面链接访问用户界面。
8.进一步的,在线上诊室用户界面的一侧或两侧展示资料收集模板的呈现标识,并在用户或者医生点击该标识时,呈现所述资料收集模板。
9.进一步的,所述详细介绍和概要介绍包含于5g消息中;用户通过点击5g消息自动了解详细介绍和概要介绍。
10.一种基于5g消息的智慧医疗控制系统,包括:医生终端,用户终端、云服务器、支持服务器;所述基于5g消息的智慧医疗控制系统用于实现所述的基于5g消息的智慧医疗控制方法。
11.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所述的基于5g消息的智慧医疗控制方法。
12.一种执行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当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基于5g消息的智慧医疗控制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所
述的基于5g消息的智慧医疗控制方法。
14.一种云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的基于5g消息的智慧医疗控制方法。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1)基于病症之间在各个层次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利用用户自身判断信息引导用户进行后续的预约,大大的提高了智慧医疗的用户体验,减少无效医疗服务造成的资源浪费;(2)在资料获取时通过模板分类和模板补充方式形成和当前看诊匹配的动态模板,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基于资料特征和当前看诊医生本身的看诊特长、方式、习惯等大数据分析结果对资料的获取并作量化评估,在可用性和获取开销之间作衡量从而提高获取效率;(3)通过约定获取时间和获取期限,在保障资料安全性的同时支持可移动的虚拟线上诊室而无需产生大量的数据传输和转移,减少了对本地存储空间的依赖性;(4)所提供的资料特征组合序列同时蕴含疾病特征和融合医生习惯信息,具有多特征组合和时间因素,通过同时组合加载方式改变和加载数量改变,充分的利用了提前鉴权预约使用带来的资料使用便利性,在不打断用户的看诊而获取需要进行鉴权才能够获取的资料;大大的提高了看诊体验和资料提供效率,最终大大提高了线上会诊的效率。
附图说明
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5g消息的智慧医疗控制方法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下发资料收集5g消息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收集模板作资料收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通过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5g消息的智慧医疗控制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用户访问用户界面以预约医生;优选的:所述用户界面由基于5g消息的智慧医疗系统的支持服务器提供;对于老年人也可以方便的使用基于5g消息的预约方式;步骤s2:自动下发医生确认5g消息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基于所述5g消息了解预约医生专长病症详细介绍和相关病症概要介绍;用户基于所述详细介绍和概要介绍判断是否确认所述预约医生,如果是,则基于用户确认产生预约请求,并进入下一步骤;否则,返回步骤s1;用户在预约医生时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对自己的病症和要预约科室类型或者说病症类型之间无法正确的关联起来在,这样预约到的医生很可能不是合适或者不是最
合适的;也就是说,用户自身的初诊结论往往是不正确的,但是往往和真实的病症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发明充分的利用这种关联性,也就是利用用户在了解相关性基础上的判断信息引导用户进行后续的预约,大大的提高了智慧医疗的用户体验,减少无效医疗服务造成的资源浪费;所述确认5g消息中包括三个介绍部分,所述三个介绍部分基于用户反馈分层次呈现;第一介绍部分为包括预约医生专长病症或病症的详细介绍;通过这个部分的信息,用户能够充分了解自身的症状是否和当前的医生相匹配;如果匹配,用户可以通过跳过第一介绍部分的方式直接进行预约确认;否则,用户可以继续了解剩余介绍部分;第二介绍部分为包括预约医生所在科室覆盖病症及其症状的概要介绍;由于相同或者相似的病症往往集中在同一个科室,因此预约医生所在科室覆盖的病症类型是最有可能和用户自身病症现相关的,通过这个部分的信息用户快速获取匹配的医生;用户也可以通过跳过第二介绍部分的方式直接进行预约确认;第三介绍部分为包括和当前预约医生擅长病症相关的病症的概要介绍;所述相关病症为一个或者多个,第三介绍部分中包括关于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疾病类型的名称及其概要介绍;通过提取擅长病症关键词和相关病症的关键词比较,以获取关键词命中多者作为相关病症类型;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获取方式,例如:专家标注的方式获取最相似的病症;更佳的一个方式是,人工设置相关病症,根据用户的错误习惯,或者在看诊科室之间的调整情况来设置这种关联性;优选的:所述详细介绍和概要介绍包含于5g消息中;用户通过点击5g消息自动了解详细介绍和概要介绍;优选的:在基于用户确认产生预约请求的过程中,获取用户对预约医生擅长病症的关注度,并将病症及其关注度关联后排序并放入预约请求中;那么当用户只是看一种病症时,可以给该病症的关注度设置为1;每个医生擅长的病症往往超过一项,越是细分,其擅长的病症类型越多;这样的区分是很难的,当病症之间本身就界限不清而用户也不明症状时,可以通过设置关注度为权重的方式准备足够和恰当的资料;步骤s3:下发资料收集5g消息以进行资料收集;具体为:如附图2所示,基于预约请求确定收集模板,所述资料收集5g消息中包含收集模板;所述资料收集的目的不仅针对患者也是针对医生的,最终目的是便于看诊的顺利进行;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31:从预约请求中提取病症及其关注度;步骤s32:获取关注度最高病症所对应的收集模板作为主模板,获取关注度非零的病症所对应的收集模板作为辅助模板;基于辅助模板补充主模板以得到收集模板;具体的做法可是,针对每个辅助模板,确定辅助模板中有而主模板中没有的项目以增加到主模板中;优选的:预先为每个病症设置一个对应的收集模板;步骤s33:基于收集模板进行资料收集;收集模板中包括用户填写部分、历史看诊信息、用户准备部分、鉴权获取部分、和/或网络资料部分;其中:每部分信息都包含一个或多个记录,按照记录来组织各个部分信息中不同类型的用户资料;所述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步骤;例如:用户准备部分中包括第一位置影像信息记录,第二位置影像信息记录等;步骤s331:用户填写用户身份信息和历史看诊记录;其中: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包
括:个人身份信息(身份证、社保卡、手机等)、网络身份信息(系统账号、邮箱地址等)、生物识别信息(耳廓、虹膜等);所述历史看诊信息包括:看诊记录、住院记录、护理记录、用药记录、既往病史等;步骤s332:用户准备部分包括需要用户为看诊需要准备的信息;用户可以基于该用户准备部分信息的提示作信息完成准备(例如:预约检查等),并在完成用户准备信息后,将相应资料或资料获取地址上传到收集模板中或者在看诊当日呈现;如附图3所示;步骤s333:确定每条历史看诊记录和本次看诊之间的关联度;当所述关联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根据所述历史看诊记录获取的访问地址,基于访问地址和用户身份信息获取和所述记录相关的资料;所述确定每条历史看诊记录和本次看诊之间的关联度,具体为:采用下式计算关联度;;其中:t是历史看诊记录编号;是看诊时间和历史看诊记录时间差对应的时间权重,时间差越小,权重越大,反之亦然;是看诊场所的等级权重,历史看诊记录对应看诊场所的等级越高,权重越大,反之亦然;是本次看诊用户对病症c的关注度;是历史看诊记录对病症c的关注度;当历史看诊记录是对单一的病症进行的,那么关注度只有在该一项病症上有数值,而在其他病症上的关注度为0;是预约医生在特定看诊条件下对包含等特征的资料的利用率;优选的:所述特定看诊条件是预约医生对特定病症看诊;所述特定病症是关注度大于第二预设值的病症类型;通过历史数据分析获取预约医生在针对一种或几种病症时对包含等特征的资料的利用率;其中:是第p个资料特征;;资料特征包括资料的承载方式(影像、音频、图像)、获取方式(ct,pet、x-ray等)、作用部位(肺部、心脏、肾脏等)等;通过该利用率从医生角度做自动的看诊记录筛选;本发明在资料获取时通过模板分类和模板补充方式形成和当前看诊匹配的动态模板,同时充分考虑影响资料利用的各方面因素,基于资料特征和当前看诊医生本身的看诊特长、方式、习惯的大数据分析结果对资料的获取做量化衡量,在可用性和获取开销之间作衡量从而提高获取效率;为线上看诊提供高效进行的基础;例如:用户的上一次同病症看诊,关联度高于预设值,可以通过访问相关看诊医院远程服务器的方式在面部鉴权通过的情况下获取影像资料或者医嘱信息;优选的:用户可以通过填写的方式完成部分资料的获取;步骤s334:从本地或者网络获取和用户本身无关的网络资料部分并填充在模板中;上述填充方式包括直接将数据填入相应的记录中以及在记录中添加资料的获取地址或者方式,这两种形式;当资料较大时可以采用第二种方式;所述获取地址是本地地址或者远
程服务器地址;网络获取的相关资料便于进行双方理解和看诊的顺利进行;优选的:当所述获取地址是远程地址时,通过用户身份信息以对获取资料在远程服务器作访问鉴权;在鉴权通过后访问方和远程服务器约定获取时间,所述约定获取时间略微提前与所述预约看诊时间;约定获取时间到达后,无需进行再次鉴权就可以凭借访问方访问标识获取资料;其中:所述略提前是指约定获取时间和预约看诊时间的时间差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访问标识为访问方标识或在约定时所生成的双方共识的加密标识信息;所述访问方为支持服务器;优选的:访问方和远程服务器还约定资料的有效期限,在期限到达后资料转为无效资料而不能继续使用;通过约定获取时间和获取期限,在保障资料安全性的同时支持非固定物理装置成立线上诊室而无需产生大量的数据传输和转移,减少了对本地存储空间的依赖性;步骤s4:在看诊时间到达后,自动下发看诊5g消息;用户通过点击该看诊5g消息进入线上诊室;优选的:在下发看诊5g消息前在云服务器上创建线上诊室;在用户进入线上诊室后,加载资料收集模板;基于资料收集模板中的用户身份信息对所进入的用户进行鉴权,在鉴权通过后继续看诊,而在不通过时,停止该用户的看诊;步骤s5:线上诊室基于所收集的资料开展看诊;具体的:基于收集模板和包含医生历史看诊记录的大数据信息,依次的以及提前的加载资料;在被使用概率高的情况下,改变资料加载方式而将资料主动推送到用户终端以及医生终端;在使用概率低的情况下,加载部分资料或不提前加载;而在使用概率中的情况下,提前加载全部或者部分资料;所述步骤s5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51:提前加载收集模板中的用户身份信息,并在看诊前呈现在线上诊室;优选的:在线上诊室界面的一侧或两侧展示资料收集模板的获取标识,并在用户或者医生点击该标识时,呈现该资料收集模板;步骤s52:根据医生和/或用户选择,基于收集模板获取所需要的资料并呈现所述资料;实时收集当前看诊中所使用的资料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以构成资料序列;提取资料序列中的每个资料的资料特征组合;资料特征组合中包含一个或多个资料特征;每个资料序列对应一个资料特征组合序列;例如:;因此收集是实时进行的,因此,该序列也是实时动态变化的;因此,步骤s52和步骤s53都是动态实时执行的;每次发生了资料改变都可以进行步骤s53的匹配和加载;步骤s53:基于资料特征组合序列和当前医生历史资料特征组合序列集合的匹配情况确定下一资料特征组合,基于下一资料特征组合和收集模板获取下一资料集合;提前加载所述下一资料集合;所述基于资料特征组合序列和当前医生历史资料特征组合序列集合的匹配情况确定下一资料特征组合:具体为:当前医生历史资料特征组合序列集合包含一条或者多个序列;逐一的和这些序列作比较以获得最大匹配序列;所述最大匹配序列包含匹配部分和与所述匹配部分直接相接的后续组合部分;将所述后续组合部分中的第一个作为下一资料特征组合;将所述后续组合作为后续的一个或多个资料特征组合;例如:资料特征组合序列
是,最大匹配序列是,其中的匹配部分是:,后续部分就包括,那么是下一资料特征组合;所述最大匹配序列是指集合的序列中所匹配的特征组合数量最多的序列;匹配方式包括特征组合和顺序都要求非常严格的完全一致匹配方式,或稍有冗余的特征组合和/或顺序基本一致的匹配方式;基本一致就是允许部分特征组合。或特诊组合中的特征、或部分特征组合之间的顺序是不完全一致的;所述基于下一资料特征组合和收集模板获取下一资料集合,提前加载所述下一资料集合;具体为:从收集模板中获取匹配所述下一资料特征组合中所有资料特征的资料以构成下一资料集合;基于收集模板中的获取方式从本地或者远程服务器获取相应的资料;将匹配序列中的特征组合的个数作为匹配长度,当匹配长度大于第一预设长度时,将下一资料集合推送至医生终端和用户终端,否则,将下一资料集合提前加载到线上诊室;例如:匹配长度为3;由于看诊时段属于和远程服务器形成的约定时间范围内,因此可以不打断用户的看诊而获取需要进行鉴权才能够获取的资料,才能够支持提前进行的资料加载或者推送;大大的提高了看诊体验和资料提供效率;历史资料特征组合序列和资料特征组合序列是类似的,不过是基于当前医生的历史看诊记录得到;例如:提前获取当前医生在历史看诊记录对应的历史看诊过程中对资料的使用顺序以构成一个或多个历史资料使用顺序;和所述历史资料使用顺序对应的是一个或多个历史资料特征组合序列;因为看诊过程中对资料的使用数量的不同,每个序列的长度也是相同或不同的;可替换的:基于资料特征组合序列和当前医生历史资料特征组合序列的匹配情况确定确定后续的一个或多个资料特征组合;基于后续的一个或多个资料特征组合和收集模板获取后续的一个或者多个资料集合;基于资料特征组合序列的匹配长度确定提前加载全部资料集合或者部分资料集合;具体为:当前医生历史资料特征组合序列集合包含一条或者多个序列;逐一的和这些序列作比较以获得最大匹配序列;所述最大匹配序列包含匹配部分和与所述匹配部分直接相接的后续组合部分;将所述后续组合作为后续的一个或多个资料特征组合;从收集模板中获取匹配所述后续的一个或多个资料特征组合中每一个组合的资料以分别构成和每个组合对应的下一个或者多个资料集合;当匹配长度大于第二预设长度时,加载全部资料集合;而当匹配长度在第一预设长度和第二预设长度之间时,加载部分资料集合;所述部分资料集合推送到医生终端和用户终端;而当匹配长度小于第一预设长度时,将所述部分资料集合提前加载到线上诊室;其中:第一预设长度小于第二预设长度;例如:后续部分就包括对应的资料集合就是3个,可以根据匹配情况来去加载集合的多寡以及加载方式的优劣;优选的:所述部分资料集合为和所述下一资料特征组合对应的资料集合;优选的:基于资料特征组合序列的命中率确定是否提前记载资料集合以及资料集合的加载方式;所述加载方式为加载到线上诊室所使用的临时存储空间、通过推送的方式加载到医生终端和用户终端;
步骤s6:看诊完毕发送查看报告5g消息;通过点击该5g消息可以看到看诊结论并领取电子病例;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s7:判断是否达到随访时间,如果是,则发送提醒消息,以提醒用户进行预约;在用户完成预约后的又进入从步骤s1开始的流程;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5g消息的智慧医疗控制系统,包括:医生终端,用户终端、云服务器、支持服务器;所述基于5g消息的智慧医疗控制系统用于实现上述基于5g消息的智慧医疗控制方法;更具体的:所述云服务器提供线上诊室所需要的硬件资源;医生终端用于医生访问线上诊室;用户终端用于用户访问线上诊室;所述支持服务器用于提供用户界面,用于和云服务器作数据交互以创建线上诊室;还用于发送5g消息,存储并构建收集模板,基于收集模板支持线上诊室中资料提供和看诊进行;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大数据服务器,用于存储医生在历史看诊过程中对资料的使用情况,包括所使用的资料及其使用顺序,分析所述使用情况并获取资料特征组合序列;优选的:针对的疾病类型分类整理所资料使用情况,并相应的分类整理所述资料特征组合序列;对应的,在步骤s53进行匹配的过程中,也可以基于病症类型来选择相应类型的历史资料特征组合序列以缩小匹配的范围;优选的:所述医生终端和用户终端为多个;本发明的资料特征组合序列同时包含疾病特征和医生习惯两者信息,具有多特征组合和时间因素,通过同时组合加载方式改变和加载数量改变,充分的利用了提前鉴权带来的资料使用便利性,平衡了存储空间和获取效率的矛盾,最终大大提高了线上会诊的效率;术语“大数据服务器”、“云服务器”、“用户终端”或“医生终端”包涵用于处理数据的所有种类的装置、设备和机器,举例包括可编程处理器、计算机、片上系统、或者上述中的多个或其组合。所述装置能够包括专用逻辑电路,例如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asic(专用集成电路)。除了硬件,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代码,创建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的执行环境,例如,构成处理器固件、协议栈、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跨平台运行环境、虚拟机或上述一个或多个的组合的代码。该装置和执行环境可以实现各种不同计算模型基础设施,诸如web服务、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基础设施。
20.计算机程序(也被称为程序、软件、软件应用、脚本或代码)能够以编程语言的任何形式来撰写,包括汇编或解释语言、说明或过程性语言,且其可以以任何形式部署,包括作为单机程序或者作为模块、组件、子例程、对象或适于在计算环境中使用的其他单元。计算机程序可以但不必与文件系统中的文件相对应。程序能够存储在保持其他程序或数据(例如存储在标记语言文档中的一个或多个脚本)的文件的一部分中,在专用于所述程序的单个文件中,或者在多个协同文件中(例如,存储一个或多个模块、子例程或代码部分的文件)。计算机程序可以部署为在一个计算机上或位于一个站点或跨多个站点分布且由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计算机上执行。
21.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22.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23.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24.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25.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