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颤设备及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29234发布日期:2024-06-24 14:17阅读:36来源:国知局
除颤设备及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颤设备的天线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信息互联技术的进步,为了更好地实现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一些医疗设备(如单独的除颤仪、单独的监护仪或除颤监护一体机等)通常需要具备多种无线制式(wifi/ble/nfc/蜂窝等)联网的功能,而多种无线制式需要大量的面积实现天线集成,而且天线设置时需要满足一定的隔离距离,这导致医疗设备体积变大,重量增加。而为了适应不同的医疗场景,尤其是当医护人员需要外出前往医疗救助场所进行医疗救助时,为了更方便医护人员根据需求而携带对应的医疗设备,通常期望医疗设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便携功能。因此,一些现有的医疗设备中,该多种无线制式结构与医疗设备便携需求相互冲突,不利于医疗设备的便携性设计。

2、为了解决这种矛盾,一些医疗设备中,将天线置于全塑胶把手中,因此避免天线侵占壳体内安装腔的空间而导致设备体积变大。但该全塑胶把手强度较低,无法满足设备抗跌落的需求,把手容易在跌落时损坏,进而导致天线结构被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除颤设备以及医疗设备,以展示一种新的天线安装结构。

2、基于以上目的,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除颤设备,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安装腔、金属支架和塑胶面板,所述金属支架具有第一把手部和第一主壳体部,所述第一主壳体部作为所述安装腔的部分腔壁,所述塑胶面板与所述金属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塑胶面板具有第二把手部,所述第二把手部安装在所述第一把手部上,用以形成把手;

4、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具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第一主壳体部上;

5、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显示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以控制所述除颤设备;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用于实现除颤操作的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

6、电容,所述电容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控制所述电容充电和放电;

7、以及第一天线组件,所述第一天线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把手部,且与所述金属支架分离,所述第一天线组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以接收无线信号。

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把手部用于限定形成抓取腔,所述抓取腔用于容纳用户的握持手;所述第二把手部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抓取腔内,所述第一天线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把手部安装于所述抓取腔内的部分。

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塑胶面板具有第二主壳体部,所述第二主壳体部设于所述第一主壳体部,所述第二主壳体部与所述第二把手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固定连接或者分离为独立的结构。

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把手部和所述第一主壳体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或固定连接。

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后壳,所述后壳与所述第一主壳体部围成所述安装腔。

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塑胶面板具有用于用户握持的握持区,所述第一天线组件为至少两组,其中,至少两组的所述第一天线组件设置于所述握持区的不同位置。

13、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组的所述第一天线组件相对地设置在所述握持区的中线的两侧。

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天线组件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类型的天线单元。

15、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不同类型的天线单元集成并固定在同一个基材上;

16、或,所述第一天线组件通过印刷工艺制作在所述塑胶面板上;

17、或,还包括按键电路板和第二天线组件,所述第二天线组件通过印刷工艺制作在所述按键电路板上。

18、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按键电路板和第二天线组件,所述按键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按键电路板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按键,所述按键与所述按键电路板对应,所述第二天线组件设于所述按键电路板上,并绕所述按键电路板上的电路元器件设置,所述第二天线组件与所述按键电路板上的金属材料分离。

1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天线组件为nfc天线,和/或,所述第一天线组件具有蓝牙天线、wifi天线和蜂窝天线中的至少一种。

20、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摄像组件,所述摄像组件设于所述把手内;

21、和/或,还包括网口组件,所述网口组件设于所述把手内。

2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摄像组件和所述网口组件相对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天线组件的两侧。

2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有监护参数接口,所述监护参数接口用于对接监护参数附件,以获取监护参数信息;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监护参数电路,所述监护参数电路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监护参数接口与所述监护参数电路电连接。

2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除颤设备还包括电池和记录仪,所述记录仪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电池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或装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记录仪位于所述电池的下方,所述电容位于所述电池和记录仪的一侧,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板卡、第二板卡和第三板卡,所述第一板卡与所述显示屏平行,所述第一板卡包括主控制电路,所述主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显示屏、第二板卡、第三板卡连接,以控制所述除颤设备的运行;

25、所述第二板卡和所述第三板卡与所述显示屏垂直,所述第二板卡包括所述监护参数电路;

26、所述壳体上背离所述监护参数接口的一侧设有治疗接口;所述第三板卡包括除颤治疗电路,所述除颤治疗电路与所述治疗接口连接,并用于实施除颤治疗功能;

27、在与所述显示屏垂直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二板卡和所述第三板卡的投影部分重合或完全重合。

28、基于以上目的,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医疗设备,包括:

29、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后壳、金属支架和塑胶部,所述后壳用于限定形成后壳安装腔,所述塑胶部与所述金属支架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塑胶部位于所述后壳安装腔以外;所述后壳安装腔内设有记录仪、控制单元、供电模块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医疗设备的运行,所述供电模块用于为所述医疗设备供电;

30、以及第一天线组件,所述第一天线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塑胶部上,且与所述金属支架分离,所述第一天线组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以接收无线信号。

3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支架具有第一把手部和第一主壳体部;

32、所述塑胶部包括第二把手部,所述第二把手部安装在所述第一把手部,所述第一天线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把手部的内侧。

3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把手部用于限定形成抓取腔,所述抓取腔用于容纳用户的握持手;所述第二把手部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抓取腔内,所述第一天线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把手部安装于所述抓取腔内的部分。

3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塑胶部具有第二主壳体部,所述第二主壳体部覆盖于所述第一主壳体部,所述第二主壳体部与所述第二把手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固定连接或者分离为独立的结构。

3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把手部和所述第一主壳体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或固定连接。

3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壳与所述金属支架围成安装腔。

3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把手部具有用于用户握持的握持区,所述第一天线组件为至少两组,其中,至少两组的所述第一天线组件设置于所述握持区的不同位置。

38、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组的所述第一天线组件相对地设置在所述握持区的中线的两侧。

3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天线组件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类型的天线单元。

40、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不同类型的天线单元集成并固定在同一个基材上;

41、和/或,所述第一天线组件通过印刷工艺制作在所述塑胶部上。

42、依据上述实施例的除颤设备,其壳体具有金属支架和塑胶面板,该金属支架具有第一把手部和第一主壳体部,该第一主壳体部用来形成安装腔,该塑胶面板的第二把手部安装在金属支架的第一把手部上,以形成位于壳体的安装腔之外的把手。该第一天线组件位于第二把手部,使得第一天线组件不侵占安装腔内部空间,避免导致设备整体的体积变大。而且,金属支架本身的材料强度提高了壳体和把手的抗跌性,减少把手及其上的第一天线组件被损坏的概率。同时,该第一天线组件与金属支架分离,能够避免金属支架对第一天线组件信号接收造成影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