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食管狭窄支撑的营养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06175发布日期:2022-10-14 20:1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食管狭窄支撑的营养管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食管狭窄支撑的营养管。


背景技术:

2.患者常因误吞腐蚀性化学物质导致食管灼伤,或因为先天发育畸形经手术治疗后发生吻合口瘢痕增生等原因引起食管狭窄。发生食管狭窄的患者因进食后吞咽食物困难,严重影响喂养进食,导致营养不良。特别是对于儿童患者而言,影响正常发育,家庭护理困难,精神与经济负担沉重。并且,许多患者在患有食管狭窄的同时,合并有返流性食管炎,这是加重食管狭窄的重要原因,患者平卧时胃液逆行返流入食管,刺激并促进食管狭窄部位瘢痕组织生长,导致食管反复狭窄,因此,如何减少和避免胃液返流入食管狭窄部位成为减轻食管反复狭窄的另一个重要内容。这种反复发作的难治性食管狭窄是世界性难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如何阻止食管狭窄部位瘢痕缩窄以及如何防止胃液返流入食管狭窄部位促进瘢痕增生,并恢复食管通畅,是食管狭窄疾病治疗的关键。
3.现有治疗方法包括消化内镜球囊扩张、切开、支架及激素治疗等,但治疗后食管狭窄部位的瘢痕组织仍然再次生长。部分患者需要再次开胸手术治疗切除食管狭窄段,重新吻合食管,不仅手术创伤大,且手术后仍然难以避免食管吻合口再次发生狭窄可能,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食管狭窄支撑的营养管,以期至少解决现有食管狭窄部位支撑时影响呼吸以及出现返流的问题之一。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复合食管狭窄支撑的营养管,包括营养管,在营养管上嵌套设置有用于在充气后膨胀支撑食管狭窄部位的扩张球囊,还包括防返流球囊,所述防返流球囊嵌套设置于所述营养管上,沿营养流向,防返流球囊位于所述扩张球囊的后方,防返流球囊充气后的外径能够完全封堵食管。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营养管内置气囊管,所述气囊管的外径远小于营养管的内径,气囊管的末端贯通营养管的管壁,与所述扩张球囊和所述防返流球囊连通。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张球囊充气后主体为圆柱形状,其端部为平面或者锥面,所述防返流球囊充气后为主体为圆饼形状,其端部为平面或者锥面。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营养管管壁外部位于扩张球囊前方设置有用于标记扩张球囊上缘距离门齿深度的刻度。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营养管在体内的一端的侧壁上开有若干营养管侧孔。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张球囊与所述防返流球囊连通。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张球囊的外壁涂覆有聚氨酯涂料层。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沿营养流向,所述扩张球囊上设置有若干前后贯通的球囊侧孔,
所述球囊侧孔连通食管内的扩张球囊前后方空间。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球囊侧孔的孔径为2~3mm。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张球囊与所述防返流球囊之间有容纳空间。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7.1、通过设置防返流球囊,在扩张球囊膨胀支撑食管狭窄部位时,防止胃液返流侵蚀食管狭窄部位。
18.2、通过设置球囊侧孔,在扩张球囊膨胀支撑食管狭窄部位时,保持患者唾液等分泌物的正常流动。
19.3、通过设置聚氨酯涂料层,防止扩张球囊膨胀支撑食管狭窄部位时其材料对食管狭窄部位瘢痕组织产生刺激。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使用示意图(扩张球囊未充气)。
21.图2是本发明使用示意图(扩张球囊充气)。
22.图3是本发明扩张球囊所处位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视角一)。
23.图4是本发明扩张球囊所处位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视角二)。
24.图5是本发明营养管结构示意图(未嵌套设置扩张球囊和防返流球囊)。
25.图6是本发明营养管截面示意图(嵌套设置扩张球囊和防返流球囊)。
26.图7是本发明营养管前向视图(嵌套设置扩张球囊和防返流球囊)。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28.患者发生食管狭窄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食管狭窄部位异常瘢痕组织反复增生缩窄,导致食管狭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返流性食管炎,患者平卧时胃液逆行返流入食管,刺激并促进狭窄部位瘢痕组织生长,加重食管狭窄。如果仅采用扩充装置对食管狭窄进行扩充,由于无法防止胃液返流,难以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29.基于此,本发明一方面采用可持续扩张的装置支撑于食管狭窄部位,避免瘢痕组织回缩,另一方面采用防返流的装置,防止胃液向上返流入食管狭窄部位刺激瘢痕组织增生,从而有效治疗食管狭窄。进一步地,还设置了口腔与食管上段分泌液与食管下段的流动通路,避免唾液等分泌液误吸入气管和肺内。
30.本发明复合食管狭窄支撑的营养管的具体结构如图1~图7所示,其主体为营养管6,在营养管6上嵌套设置有扩张球囊3和防返流球囊4。防返流球囊4位于扩张球囊3的后方。在本发明的全文中,“前后”均以营养物质在营养管6内的流向为依据。
31.扩张球囊3可与防返流球囊4连通,以同步充气。也可为两个完全独立的球囊,分别独立充气。
32.营养管6规格可与现有的胃肠营养管一致,与扩张球囊3和防返流球囊4一起沿食道置入体内,其末端伸入至患者胃部,前端留置于患者口腔外部,前端端部设置较为宽阔的外口1,以便于经此向营养管6内注入营养物质。
33.扩张球囊3的位置使得其在充气后膨胀支撑食管狭窄部位,扩张球囊3充气后主体
形状为圆柱形状,其端部为平面或者锥面。
34.为实现充气,可在营养管6内置气囊管7,显然,气囊管7的外径远小于营养管6的内径。气囊管7的前端从营养管6前端端部或者前端侧壁贯通伸出,并安装充气阀门5,气囊管7的末端端部11从营养管6侧壁贯通伸出,与扩张球囊3和防返流球囊4的内部连通。气囊管7的作用是向扩张球囊3和防返流球囊4充气,即,气流经气囊管7充入扩张球囊3和防返流球囊4。在充气结束后可及时关闭充气阀门5,保持扩张球囊3和防返流球囊4的膨胀状态。
35.示例地,扩张球囊3固定于营养管6外壁。营养管6管壁外部设置刻度9,显然,刻度9至少应位于扩张球囊3前方,以标记扩张球囊3上缘与门齿深度的距离。通过刻度9,可以观测扩张球囊3的具体位置,并可结合充气量,判断膨胀扩张程度。
36.营养管6在体内的一端即其末端的侧壁上开有若干营养管侧孔10,营养管侧孔10的设置,使得营养物质不仅仅从营养管6的末端端部出流,从而避免堵塞,利于引流。
37.扩张球囊3的材料可以为符合yy/t0114-2008规定的聚乙烯材料,并可在其外壁涂覆聚氨酯涂料层,聚氨酯涂料与人体组织相容性较好,可以最大程度防止扩张球囊3的材料刺激食管狭窄部位瘢痕组织生长的副作用。
38.防返流球囊4的位置使得其在充气后膨胀支撑食管,防返流球囊4充气后为主体为圆饼形状,其端部为平面或者锥面。防返流球囊4在充气后的外径与食管内径相当,以达到完全封堵食管,防止胃液返流的目的;并且在食管舒张时与食管壁具有间隙,以使得分泌液能向下流入胃内。
39.防返流球囊4的材料可以为符合yy/t0114-2008规定的乳胶材料。
40.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扩张球囊3上设置有若干球囊侧孔8,球囊侧孔8前后贯通,连通食管内的扩张球囊3前后方空间,示例地,其孔径可取2~3mm。。具体地,在扩张球囊3充气膨胀支撑食管狭窄部位后,口腔分泌的唾液与食管上段(即扩张球囊3前方空间)分泌液经球囊侧孔8流入食管下段(即扩张球囊3后方空间),并进一步流入胃内,防止唾液等分泌液误吸入气管或肺导致窒息或肺部感染。
41.该实施例的情况下,扩张球囊3与防返流球囊4之间应有必要的容纳空间,以暂时容纳前述的唾液等分泌物。该空间无需很大,这是由于,返流的胃液往往量比较大而且持续,防返流球囊4能够阻挡胃液上溢返流入食管狭窄部位,上段的唾液等分泌液可以暂时储留在该容纳空间,防返流球囊4采用的乳胶材质质地很软,因此储留的分泌液在食管舒张时可顺着防返流球囊4与食管壁之间的间隙流入胃内。
42.本发明的使用过程如下:
43.食管狭窄患者接受食管球囊扩张或磁力疏通治疗后,将本发明装置置入患者食管腔内,通过管壁的刻度9,可确定扩张气囊3已经进入狭窄部位,充气使扩张球囊3扩张,扩张球囊3为质地稍硬的材质,充盈后可有效支撑食管狭窄部位,防止瘢痕回缩,避免狭窄,同时扩张球囊3外表面的聚氨酯涂层可有效增加支撑管壁与食管内表面的相容性,促进食管黏膜修复;球囊侧孔8可保持口腔和食管上段消化液流入下段,避免误吸入呼吸道;防返流球囊4为质地柔软的乳胶材料,膨起后可充分阻挡胃液向上返流入食管狭窄部位,避免刺激瘢痕组织生长。通过以上设计,可有效防止食管狭窄疾病复发,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44.本发明的原理为:
45.本发明采用间断且持续扩张的扩张球囊3支撑于食管狭窄部位,避免瘢痕组织回
缩;而由于持续扩张的同时,扩张球囊3阻碍了唾液等消化液向下流入胃内,容易误吸入呼吸道,故同时设计了上下贯通的球囊侧孔8,保持口腔与食管上段分泌液正常流入食管下段,从而有效避免了消化液误吸入气管和肺内;而针对胃液返流至食管内刺激瘢痕组织增生的致病机理,采用了防返流球囊4,防止胃液向上返流入食管狭窄部位,从而有效避免了刺激瘢痕组织增生的因素。而针对传统胃管材质可能促进瘢痕增生的弊端,在扩张球囊3外壁表面覆盖人体组织相容性良好的聚氨酯涂层。通过以上设计最大程度减少瘢痕形成与增生,从而有效治疗食管狭窄疾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