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鼻喉科外耳道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4504发布日期:2022-10-05 00:11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鼻喉科外耳道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耳鼻喉科外耳道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耳鼻喉科检查中,外耳道检查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式,在检查中,需要对外耳道皮肤检查是否有弥漫性红肿,或者是外耳道壁是否积聚分泌物等进行检查。
3.在现有的外耳道检查中,医护人员通常是使用灯具对患者的外耳道进行检查,在外耳道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移动灯具对患者外耳道进行检查,但灯具体积较大,耳道较为狭窄,医护人员使用不便,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操作方便,轻便小巧的耳鼻喉科外耳道检查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在外耳道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移动灯具对患者外耳道进行检查,但灯具体积较大,耳道较为狭窄,医护人员使用不便的缺点,技术问题:提供设计一种操作方便,轻便小巧的耳鼻喉科外耳道检查装置。
5.一种耳鼻喉科外耳道检查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外壁顶部与底部中间位置均设置有握把;导向杆,外壳内壁后前侧均匀间隔开有四个扇形槽,外壳内壁前侧的四个扇形槽内均滑动式设置有两个导向杆;第一楔形块,外壳内壁前侧同一个扇形槽内的两个导向杆相互靠近的一侧之间均设置有第一楔形块;连接杆,四个第一楔形块前侧中心位置均设置有连接杆;固定块,四个连接杆前侧均设置有固定块;第一弹性件,八个导向杆上均套接有第一弹性件,八个第一弹性件一端均与外壳后侧内壁的四个扇形槽内侧壁接触,八个第一弹性件另一端分别与四个第一楔形块相互远离的一侧接触;滑块,外壳外壁左右两侧壁后部对称式开有滑槽,外壳外壁左右两侧壁后部对称式的滑槽内均滑动式设置有滑块;把手,两个滑块后侧壁之间设置有把手;套管,两个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之间设置有套管,套管前侧设置三个柱体,套管前侧三个柱体的直径依次减小,套管位于外壳内;发光管,套管前侧开有圆孔,套管前侧的圆孔内设置有发光管。
6.可选地,还包括:第二楔形块,套管前侧三个圆柱体外侧壁均匀间隔开有四个方形槽,套管前侧三个圆柱体外侧壁的四个方形槽内均滑动式设置有第二楔形块,四个第一楔形块靠近套管的一侧均开有方形槽,十二个第二楔形块分别与四个第一楔形块靠近套管的一侧的方形槽配合;第二弹性件,套管前侧三个圆柱体外侧壁的四个方形槽内均设置有两个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一端均与套管前侧三个圆柱体外侧壁的四个方形槽底部连接,第二弹性件另一端均与第二楔形块相互靠近的一侧连接。
7.可选地,还包括:限位板,外壳外壁前侧均匀间隔开有四个圆形槽,外壳外壁前侧四个圆形槽之间滑动式设置有限位板;第三弹性件,外壳外壁前侧四个圆形槽内均设置有第三弹性件,四个第三弹性件一端分别与外壳外壁前侧四个圆形槽连接。
8.可选地,所述固定块为橡胶材质。
9.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10.可选地,所述滑块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凸块。
11.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医护人员将此装置前侧的四个固定块放置于患者外耳道内,医护人员打开发光管,医护人员握住把手向前滑动使固定块将患者的外耳道撑开,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外耳道进行检查。
12.2、医护人员握住把手向后推使套管和发光管向后推动一段距离,第二楔形块挤压第二弹性件发生形变,当套管前侧的第一个圆柱体上的第二楔形块与第一楔形块上的方形槽配合,套管前侧的第一个圆柱体上的第二弹性件均恢复原状带动第二楔形块复位,进而使第二楔形块将第一楔形块固定。
13.3、医护人员握住把手向前推,套管前侧将限位板向前顶带动四个第三弹性件发生形变,限位板对套管和发光管起到限位作用,检查完成后,医护人员握住把手向后移动,四个第三弹性件带动限位板复位。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部分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部分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部分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a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部分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本实用新型b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2:握把,3:导向杆,4:第一楔形块,5:连接杆,6:固定块,7:第一弹性件,8:滑块,9:把手,10:套管,11:发光管,12:第二楔形块,13:第二弹性件,14:限位板,15:第三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实施例1
24.一种耳鼻喉科外耳道检查装置,如图1-7所示,包括有外壳1、握把2、导向杆3、第一楔形块4、连接杆5、固定块6、第一弹性件7、滑块8、把手9、套管10和发光管11,外壳1外壁顶部与底部中间位置均设置有握把2,外壳1内壁后前侧均匀间隔开有四个扇形槽,外壳1内壁前侧的四个扇形槽内均滑动式设置有两个导向杆3,外壳1内壁前侧同一个扇形槽内的两个导向杆3相互靠近的一侧之间均设置有第一楔形块4,四个第一楔形块4前侧中心位置均设置有连接杆5,四个连接杆5前侧均设置有固定块6,八个导向杆3上均套接有第一弹性件7,八个第一弹性件7一端均与外壳1后侧内壁的四个扇形槽内侧壁接触,八个第一弹性件7另一端分别与四个第一楔形块4相互远离的一侧接触,外壳1外壁左右两侧壁后部对称式开有滑槽,外壳1外壁左右两侧壁后部对称式的滑槽内均滑动式设置有滑块8,两个滑块8后侧壁
之间设置有把手9,两个滑块8相互靠近的一侧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有套管10,四个第一楔形块4靠近套管10的一侧均倒有圆角,套管10前侧设置三个柱体,套管10前侧三个柱体的直径依次减小,套管10位于外壳1内,套管10前侧开有圆孔,套管10前侧的圆孔内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设置有发光管11。
25.当需要使用本装置时,医护人员将手放在握把2上并握紧,医护人员将此装置前侧的四个固定块6放置于患者外耳道内,随后医护人员打开发光管11,医护人员握住把手9向前滑动,把手9通过两个滑块8带动套管10向前推动,套管10带动发光管11向前推动,套管10前侧三个圆柱体与四个第一楔形块4接触,进而使四个第一楔形块4通过导向杆3的导向作用向外壳1前侧内壁的四个扇形槽推进,四个第一楔形块4分别挤压八个第一弹性件7发生形变,四个第一楔形块4带动连接杆5和固定块6向外推,进而使固定块6将患者的外耳道撑开,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外耳道进行检查,检查完成后,医护人员关闭发光管11,医护人员握住把手9向后滑动,把手9向后滑动带动两个滑块8向后滑动复位,滑块8带动套管10和发光管11向后移动复位,进而使八个第一弹性件7均恢复原状使四个第一楔形块4通过导向杆3的导向作用复位,四个第一楔形块4带动连接杆5和固定块6复位,随后医护人员将此装置从患者外耳道取出,随后医护人员将此装置放回原位。本装置操作方便,轻便小巧。
26.实施例2
27.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参阅图7所示,还包括有第二楔形块12和第二弹性件13,套管10前侧三个圆柱体外侧壁均匀间隔开有四个方形槽,套管10前侧三个圆柱体外侧壁的四个方形槽内均滑动式设置有第二楔形块12,四个第一楔形块4靠近套管10的一侧均开有方形槽,十二个第二楔形块12分别与四个第一楔形块4靠近套管10的一侧的方形槽配合,套管10前侧三个圆柱体外侧壁的四个方形槽内均设置有两个第二弹性件13,第二弹性件13一端均与套管10前侧三个圆柱体外侧壁的四个方形槽底部连接,第二弹性件13另一端均与第二楔形块12相互靠近的一侧连接。
28.医护人员握住把手9向后推使套管10和发光管11向前推动一个圆柱体的距离,第一楔形块4挤压套管10前侧的第一个圆柱体上的第二楔形块12向内滑动,第二楔形块12挤压第二弹性件13发生形变,当套管10前侧的第一个圆柱体上的第二楔形块12与第一楔形块4相互靠近一侧的方形槽配合,套管10前侧的第一个圆柱体上的第二弹性件13均恢复原状带动第二楔形块12复位,进而使第二楔形块12将第一楔形块4固定,当检查完成后,医护人员握住把手9向前拉使套管10和发光管11向前复位,多个第二弹性件13恢复原状,进而使套管10后侧阶梯形上第一阶梯的多个第二楔形块12与第一楔形块4相互靠近一侧的方形槽脱离配合。
29.参阅图1和图5所示,还包括有限位板14和第三弹性件15,限位板14,外壳1外壁前侧均匀间隔开有四个圆形槽,外壳1外壁前侧四个圆形槽之间滑动式设置有限位板14,外壳1外壁前侧四个圆形槽内均设置有第三弹性件15,四个第三弹性件15一端分别与外壳1外壁前侧四个圆形槽连接。
30.医护人员握住把手9向前推使套管10和发光管11向前推动一个圆柱体的距离,套管10前侧将限位板14向前顶,限位板14向前滑动带动四个第三弹性件15发生形变,限位板14对套管10和发光管11起到限位作用,检查完成后,医护人员握住把手9向后推使套管10和发光管11向后移动,当套管10前侧与限位板14脱离接触,四个第三弹性件15带动限位板14
复位。
31.所述固定块6的材质为橡胶,防止此装置在对外耳道进行检查时,对患者产生伤害。
32.所述第一弹性件7为压缩弹簧,可使第一楔形块4更好复位。
33.所述滑块8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凸块,防止滑块8在滑槽内移位,也使滑块8更好地滑动。
3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