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脉夹层血管隔绝覆膜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84290发布日期:2022-07-26 21:41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主动脉夹层血管隔绝覆膜支架。


背景技术:

2.主动脉夹层是非常凶险的致死性疾病之一。上世界90年代末,nienaber与dake首次将覆膜支架腔内修复(tevar)技术应用于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随着tevar技术的应用,明显改善了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死亡率大大降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随着支架的改进及介入技术的不断完善,tevar技术在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取得了满意的近中期疗效,成为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不可或缺的方法。
3.由于主动脉夹层病变的内膜片及血管壁很脆弱,且夹层的腔内结构非常复杂,降主动脉存在多个重要分支血管,当分支血管发生病变时,既定规格的覆膜支架无法完全适应,而且现有的覆膜支架的两端大多采用直径相同方式,无法对患者的血管进行有效的隔绝,而且还会造成降主动脉真腔会被撑大,甚至出现新的破口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主动脉夹层血管隔绝覆膜支架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既定规格的覆膜支架无法完全适应人体主动脉夹层以及设计形状不佳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主动脉夹层血管隔绝覆膜支架,包括有管状覆膜以及沿管状覆膜的轴向依次缝合在管状覆膜上的多个环形支架,所述管状覆膜的粗端的侧部设有三个支管口,支管口分别对应人体的主动脉的第一支动脉、第二支动脉和第三支动脉,所述管状覆膜的粗端和细端分别设有一层膨胀覆膜,管状覆膜的粗端至细端直径呈递减趋势,所述支管口分别对应连接有三个支管覆膜,支管覆膜分别和第一支动脉、第二支动脉和第三支动脉相对应。
6.进一步地,所述管状覆膜呈渐细设计,即管状覆膜的粗端和细端直径相差20%左右。
7.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支架均采用柔顺性的材质,且环形支架的直径随管状覆膜的直径对应缩减。
8.进一步地,所述膨胀覆膜材质采用聚乙醇酸材质。
9.进一步地,所述粗端的膨胀覆膜采用圆周边角抚平操作。
10.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1.1.管状覆膜呈渐细设计,即管状覆膜的粗端和细端直径相差20%左右,由于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管状覆膜的粗端位于主动脉弓,管状覆膜的细端位于降主动脉真腔内,主动脉弓的直径显著大于降主动脉真腔的直径,因此如果选用没有渐细设计的覆膜支架,降主动脉真腔会被撑大,甚至出现新的破口,对患者的血管产生伤害。
12.2.环形支架均采用柔顺性的材质,由于管状覆膜经过弯曲的主动脉弓时,如果硬
度过大、无弹性,易刺破血管,进而形成新的夹层或血管破裂,因此主动脉夹层所需的环形支架,应有良好的柔顺性。
13.3.在管状覆膜的粗端和细端均设置有膨胀覆膜,膨胀覆膜在人体血液正常流通时,会发生膨胀,因此可有效的防止管状覆膜和主动脉相接处出现内漏的情况,当覆膜支架正常工作后,管状覆膜和主动脉贴合良好后,聚乙醇酸在使用到一定时间后逐渐降解,并最终变成对人体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不会对人体产生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动脉夹层血管隔绝覆膜支架的轴侧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动脉夹层血管隔绝覆膜支架的主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动脉夹层血管隔绝覆膜支架的覆膜支架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标号:1、环形支架;2、管状覆膜;3、主动脉;4、第一支脉管;5、支管覆膜;6、膨胀覆膜;7、粗端口;8、细端口;9、支管口;10、第二支动脉;11、第三支动脉。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19.一种主动脉夹层血管隔绝覆膜支架,如图1-3所示,包括有管状覆膜2以及沿管状覆膜2的轴向依次缝合在管状覆膜2上的多个环形支架1,所述管状覆膜2的粗端口7的侧部设有三个支管口9,支管口9分别对应人体的主动脉3的第一支脉管4、第二支脉管10和第三支脉管11,所述管状覆膜2的粗端口7和细端口8分别设有一层膨胀覆膜6,管状覆膜2的粗端口7至细端口8直径呈递减趋势,所述支管口9分别对应连接有三个支管覆膜5,支管覆膜5分别和第一支脉管4、第二支脉管10和第三支脉管11相对应。
20.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根据患者病变的位置,利用仪器将覆膜支架导入患者的主动脉3内,管状覆膜2的粗端口7沿着主动脉3内壁向内移动,粗端口7为靠近心脏的近端,细端口8为靠近主动脉3的远端,管状覆膜2的粗端口7的三个支管口9分别和第一支脉管4、第二支脉管10和第三支脉管11相对应,环形支架1对管状覆膜2起到支撑的作用,利用管状覆膜2对主动脉3夹层的破口进行隔绝,隔绝完成后,血液沿着主动脉3经管状覆膜2内正常流通后,管状覆膜2的粗端口7和细端口8的膨胀覆膜6由于血液的原因膨胀,进而对主动脉3壁和管状覆膜2相接处进行隔绝,可有效防止血液内漏;如果第一支脉管4、第二支脉管10和第三支脉管11发生病变时,只需采用同样的方式利用仪器将支管覆膜5导入病变的支动脉内,支管覆膜5一端插入支管口9内,由于支管口9另一端设有同类型的膨胀覆膜6,遇血液膨胀后一方面防止内漏,另一方面膨胀覆膜6和病变的支脉管壁相接触,对支管覆膜5一端起到限位支撑的作用,防止支管覆膜5由于血液的流通导致移动,影响支管覆膜5和支管口9处的相互磨合。
21.如图1和2所示,管状覆膜2呈渐细设计,即管状覆膜2的粗端口7和细端口8直径相差20%左右。
22.优选地,主动脉3夹层腔内修复术中,管状覆膜2的粗端口7位于主动脉3弓,管状覆
膜2的细端口8位于降主动脉3真腔内,主动脉3弓的直径显著大于降主动脉3真腔的直径,因此如果选用没有渐细设计的覆膜支架,降主动脉3真腔会被撑大,甚至出现新的破口,对患者的血管产生伤害。
23.如图1和2所示,环形支架1均采用柔顺性的材质,且环形支架1的直径随管状覆膜2的直径对应缩减。
24.优选地,管状覆膜2经过弯曲的主动脉3弓时,如果硬度过大、无弹性,易刺破血管,进而形成新的夹层或血管破裂,因此主动脉3夹层所需的环形支架1,应有良好的柔顺性。
25.如图2和3所示,膨胀覆膜6材质采用聚乙醇酸材质。
26.优选地,膨胀覆膜6在人体血液正常流通时,会发生膨胀,因此可有效的防止管状覆膜2和主动脉3相接处出现内漏的情况,当覆膜支架正常工作后,管状覆膜2和主动脉3贴合良好后,聚乙醇酸在使用到一定时间后逐渐降解,并最终变成对人体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不会对人体产生二次伤害。
27.如图2所示,粗端口7的膨胀覆膜6采用圆周边角抚平操作。
28.优选地,将管状覆膜2导入人体的主动脉3的过程中,由于管状覆膜2的粗端口7首先进入主动脉3,因此对粗端口7处的膨胀覆膜6采用圆周边角抚平操作,可有效的防止膨胀覆膜6和人体的主动脉3过度摩擦造成新的破口。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根据患者病变的位置,利用仪器将覆膜支架导入患者的主动脉3内,管状覆膜2的粗端口7沿着主动脉3内壁向内移动,粗端口7为靠近心脏的近端,细端口8为靠近主动脉3的远端,管状覆膜2的粗端口7的三个支管口9分别和第一支脉管4、第二支脉管10和第三支脉管11相对应,环形支架1对管状覆膜2起到支撑的作用,利用管状覆膜2对主动脉3夹层的破口进行隔绝,隔绝完成后,血液沿着主动脉3经管状覆膜2内正常流通后,管状覆膜2的粗端口7和细端口8的膨胀覆膜6由于血液的原因膨胀,进而对主动脉3壁和管状覆膜2相接处进行隔绝,可有效防止血液内漏;如果第一支脉管4、第二支脉管10和第三支脉管11发生病变时,只需采用同样的方式利用仪器将支管覆膜5导入病变的支动脉内,支管覆膜5一端插入支管口9内,由于支管口9另一端设有同类型的膨胀覆膜6,遇血液膨胀后一方面防止内漏,另一方面膨胀覆膜6和病变的支脉管壁相接触,对支管覆膜5一端起到限位支撑的作用,防止支管覆膜5由于血液的流通导致移动,影响支管覆膜5和支管口9处的相互磨合。
30.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替,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