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患者术后轻度运动的辅助行走装置

文档序号:31284425发布日期:2022-08-27 02:10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患者术后轻度运动的辅助行走装置

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患者术后轻度运动的辅助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2.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包括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
3.术后早期活动能够加速血液循环,促进创伤部位的血液循环,通过血液运动将血液中的养分带到创面,促进伤口的愈合,预防血栓,能够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以及肠道的蠕动加强,减少术后肠粘连的发生,如果情况允许,术后第1天就可以下床活动,这样能够早日促进患者康复,然而目前对于术后患者的术后运动,好多都是自己推着输液架慢慢走,一方面打针时间比较长,如果等着打完针水再去运动的的话有时候天已经黑了,并且打点滴期间也确实无聊单调,所以好些患者就会推着输液架走,但是一般输液架是不太稳的,不安全。
4.基于此,我们需要研制出一种便于患者术后轻度运动的辅助行走装置,从而方便术后患者在输液的同时进行简单的行走运动,并且结构稳定,安全可靠,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便于患者术后轻度运动的辅助行走装置,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便于患者术后轻度运动的辅助行走装置,包括辅助行走组件,所述辅助行走组件包括u形底架、四个立柱和二个扶杆,所述四个立柱分别对称安装在u形底架两侧上,且每个所述立柱上端均与扶杆下侧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扶杆上设置有升降输液组件,所述升降输液组件包括卡环,所述卡环套接在扶杆上,且所述卡环外壁一侧设置有连接壳体,所述连接壳体内活动连接有输液架,靠近所述输液架一侧设置有阻尼轴,且两端均与连接壳体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阻尼轴上焊接有齿轮,所述齿轮啮合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设在输液架侧壁上的凹槽内,所述连接壳体内壁一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定位齿,所述定位齿与齿轮上的凹口相互契合。
8.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齿上套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安装槽内壁相互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齿远离齿轮一端设置有柱形把手。
10.进一步的,所述阻尼轴一端设置有调节旋钮。
11.进一步的,所述卡环两端的延伸部的螺纹孔内设置有螺栓,以及螺栓上的螺母。
12.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扶杆上均设置有海绵防滑套。
13.进一步的,所述u形底架下表面的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万向自锁轮。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本实用新型通过辅助行走组件和升降输液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方便术后患者在输液的同时进行简单的行走运动,并且结构稳定,安全可靠,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通过海绵防滑套,实现了便于患者握住扶杆,避免手滑并且十分的舒适,通过万向自锁轮,实现了装置整体的滑动和位置固定。
16.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行走组件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输液组件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壳体内部结构截面示意图。
21.图中:1、辅助行走组件;11、u形底架;12、立柱;13、扶杆;14、海绵防滑套;15、万向自锁轮;2、升降输液组件;21、卡环;211、螺栓;22、连接壳体;221、安装槽;23、输液架;231、齿条;24、阻尼轴;25、齿轮;26、定位齿;261、弹簧;27、柱形把手;28、调节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请着重参照附图1-4,一种便于患者术后轻度运动的辅助行走装置,包括辅助行走组件1,所述辅助行走组件1包括u形底架11、四个立柱12和二个扶杆13,所述四个立柱12分别对称安装在u形底架11两侧上,且每个所述立柱12上端均与扶杆13下侧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扶杆13上设置有升降输液组件2,所述升降输液组件2包括卡环21,所述卡环21套接在扶杆13上,且所述卡环21外壁一侧设置有连接壳体22,所述连接壳体22内活动连接有输液架23,靠近所述输液架23一侧设置有阻尼轴24,且两端均与连接壳体22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阻
尼轴24上焊接有齿轮25,所述齿轮25啮合连接有齿条231,所述齿条231设在输液架23侧壁上的凹槽内,所述连接壳体22内壁一侧设置有安装槽221,所述安装槽221内设置有定位齿26,所述定位齿26与齿轮25上的凹口相互契合。
26.请着重参照附图2和附图3,所述卡环21两端的延伸部的螺纹孔内设置有螺栓211,以及螺栓211上的螺母,通过螺栓211和螺母,实现了将卡环21锁紧在扶杆13上,两个所述扶杆13上均设置有海绵防滑套14,通过海绵防滑套14,实现了便于患者握住扶杆13,避免手滑并且十分的舒适,所述u形底架11下表面的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万向自锁轮15,通过万向自锁轮15,实现了装置整体的滑动和位置固定。
27.请着重参照附图3和附图4,所述定位齿26上套有弹簧261,所述弹簧261一端与安装槽221内壁相互连接,通过弹簧261,实现了对定位齿26移动的还原复位,所述定位齿26远离齿轮25一端设置有柱形把手27,通过柱形把手27,实现了将定位齿26拔出齿轮25上的凹口,所述阻尼轴24一端设置有调节旋钮28,通过调节旋钮28,实现了带动齿轮25转动,从而控制输液架23的升降。
28.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29.首先将装置整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然后检查装置整体内的各个器件是否存在损坏,在确保无损坏后,将吊瓶上的绳索挂在输液架23上,然后向外拉动柱形把手27,弹簧261压缩,将定位齿26拔出齿轮25上的凹口,然后转动调节旋钮28,通过阻尼轴24带动齿轮25转动,将挂有吊瓶的输液架23升上去,升到一定高度后,松开柱形把手27,弹簧261复位,给定位齿26一个推力,使其前端卡入齿轮25上的凹口内,对输液架23的高度进行定位,然后患者便可握住扶杆13上的海绵防滑套14进行行走运动。
30.上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