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迫式远端桡动脉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34601发布日期:2023-01-06 17:35阅读:23来源:国知局
压迫式远端桡动脉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疗止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压迫式远端桡动脉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2.远端桡动脉穿刺的部位为手拇短伸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夹角处,被称为鼻烟壶区。穿刺结束后,通常以压迫穿刺处的方式进行止血。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压迫式远端桡动脉止血装置,以解决远端桡动脉按压止血不便的问题。
4.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压迫式远端桡动脉止血装置,包括:手部套,用于与手部包裹固定;所述手部套上至少设有两个供手指穿过的开口;所述手部套上还设有与穿刺位置相对应的穿刺开口;绷紧带,覆盖所述穿刺开口且与所述手部套可拆卸连接;手动压迫装置,被配置至所述穿刺开口内,用于压迫所述穿刺位置;所述手动压迫装置与所述绷紧带可拆卸连接;所述手动压迫装置包括穿过所述绷紧带的外套筒,所述外套筒朝向所述手部套一端的开口安装有沿轴向滑动的压迫件,另一端的开口螺纹连接有驱动件,所述外套筒的内部还安装有分别与所述压迫件和所述驱动件抵接的过渡件。
5.进一步地,所述过渡件为球体,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外套筒内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球体抵接的第一弧形槽。
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为与所述外套筒螺纹连接的螺柱,所述驱动件的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有手拧件,所述手拧件用于带动所述驱动件转动。
7.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手拧件连接的一端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非回转孔;所述手拧件设有与所述安装孔插装配合的安装柱。
8.进一步地,所述压迫件位于所述外套筒内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球体抵接的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二弧形槽的半径大于所述球体半径。
9.进一步地,所述压迫件伸出所述外套筒的一端设置有压迫头,所述压迫头远离所述外套筒的一端为中心凸出的弧形结构。
10.进一步地,所述压迫件的外壁设有至少一个与轴向平行延伸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延伸方向的两端封闭;所述外套筒的内壁设有伸入所述限位槽内部的内限位凸起。
11.进一步地,所述绷紧带设有多个贯通的调整孔,每个所述调整孔均固定有硬质的安装环;所述外套筒的外壁设置有外限位凸起,所述外限位凸起与所述安装环朝向所述手部套的一侧抵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绷紧带与所述手部套粘接或通过魔术贴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绷紧带还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辅助固定带,所述辅助固定带与所述绷紧带交叉设置。
14.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压迫式远端桡动脉止血装置,通过手部套实
现与患者手部之间的固定,通过与手部套可拆卸连接的绑紧带实现手动压迫装置与穿刺处的位置调节与固定。本技术中,由于压迫件并不与驱动件直接连接,而是通过与两者相抵的过渡件传递压力进而造成压迫件的移动,因此在旋转驱动件的过程中并不会使压迫件一同旋转,能够有效避免在压迫止血的过程中,旋转或扭动的压迫件对穿刺处造成撕扯的情况,使压迫止血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压迫式远端桡动脉止血装置的示意图;
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压迫式远端桡动脉止血装置的绷紧带和手动压迫装置的示意图;
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示的压迫式远端桡动脉止血装置的绷紧带和手动压迫装置的剖视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手部套;11、穿刺开口;12、指套;13、收束腕带;
21.2、手动压迫装置;21、外套筒;211、内限位凸起;212、外限位凸起
22.22、压迫件;221、第二弧形槽;222、压迫头;223、限位槽;
23.23、驱动件;231、第一弧形槽;232、安装孔;
24.24、过渡件;25、手拧件;251、安装柱;
25.3、绷紧带;31、固定部;32、调整孔;33、辅助固定带;
26.4、安装环。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28.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29.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迫式远端桡动脉止血装置,包括:手部套1,用于与手部包裹固定;手部套1上至少设有两个供手指穿过的开口;手部套1上还设有与穿刺位置相对应的穿刺开口11;绷紧带3,覆盖穿刺开口11且与手部套1可拆卸连接;手动压迫装
置2,被配置至穿刺开口11内,用于压迫穿刺位置;手动压迫装置2与绷紧带3可拆卸连接;手动压迫装置2包括穿过绷紧带3的外套筒21,外套筒21朝向手部套1一端的开口安装有沿轴向滑动的压迫件22,另一端的开口螺纹连接有驱动件23,外套筒21的内部还安装有分别与压迫件22和驱动件23抵接的过渡件24。
30.手部套1上设有至少两个供手指穿过的开口,其中一个供大拇指穿过,另一个供其余四指穿过。当然,可选的,如图1中所示,手部套1上设有五个供手指穿过的开口,且每个开口处还设有与手指包裹固定的指套12。同时,手部套1的手腕处还设有收束腕带13,使手部套1的下部开口收紧,能够与手腕紧密固定。多个指套12和收束腕带13都是为了保证手部套1能够更加可靠地与患者的被穿刺手固定,避免本实施例在穿戴完成后发生手部套1与被穿刺手发生相对位移,致使手动压迫装置2对穿刺处的按压效果减弱。
31.可选的,收束腕带13可为弹力线、收束绳或绑带等结构。
32.需要说明的是,图1穿戴于患者左手,即穿刺开口11位于手背侧。
33.患者进行穿刺治疗前,先将手部套1穿戴在待穿刺手上,使穿刺开口11对准即将穿刺的位置,即远端桡动脉的位置。勒紧收束腕带15,使手部套1与手部固定。此时穿刺开口11内没有遮挡物,便于医生进行穿刺治疗。
34.穿刺完成后,将手动压迫装置2置于穿刺开口11区域内,使压迫件22对准穿刺处,按压手动压迫装置2,使其与患者的被穿刺手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之后,将绷紧带3与手动压迫装置2连接,并将绷紧带3与手部套1连接,此时,被穿刺手、手部套1、绷紧带3和手动压迫装置2之间的相对位置均固定,且压迫件22与穿刺处贴合。
35.转动驱动件23,驱动件23在螺纹结构的作用下向外套筒21内移动,并对过渡件24造成挤压,推动其一起移动。过渡件24再将推力传递给压迫件22,使其向外套筒21外伸出,由于绷紧带3与外套筒21连接,随着压迫件22伸出量的增加,绷紧带3对外套筒21产生的拉力(朝向被穿刺手方向)也逐渐增大,即压迫件22对穿刺处的压力逐渐增大,实现对穿刺处压迫止血。
36.本实施例提供的压迫式远端桡动脉止血装置,通过手部套1实现与患者手部之间的固定,通过与手部套1可拆卸连接的绑紧带3实现手动压迫装置2与穿刺处的位置调节与固定。本实施例中,由于压迫件22并不与驱动件23直接连接,而是通过与两者相抵的过渡件24传递压力进而造成压迫件22的移动,因此在旋转驱动件23的过程中并不会使压迫件22一同旋转,能够有效避免在压迫止血的过程中,旋转或扭动的压迫件22对穿刺处造成撕扯的情况,使压迫止血更加安全可靠。
37.如图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过渡件24为球体;驱动件23位于外套筒21内的一端设有与球体抵接的第一弧形槽231。
38.可选的,第一弧形槽231的半径可大于球体半径或小于球体半径。
39.过渡件24选择球体结构是为了减小其与驱动件23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最终使过渡件24仅传递驱动件23造成的位移动作,而不传递驱动件23的旋转动作。
40.驱动件23与球体的接触面设计为第一弧形槽231,一方面是为了减小与球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对球体产生对中作用,即驱动件23通过第一弧形槽231能够与相接触的球体始终保持同轴关系。
41.如图2或图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23为与外套筒21螺纹连接的螺柱,驱动件23的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有手拧件25,手拧件25用于带动驱动件23转动。
42.驱动件23的外圆壁上布满外螺纹,该结构能够增加驱动件23在外套筒21内的活动行程,即驱动件23可旋入外套筒21内。
43.手拧件25包括便于人手夹持的部分,如带有防滑纹的柱状结构、多边体结构、环状结构或如图2和图3中所示的片状结构。在前述手动压迫装置2与绷紧带3连接时,可先将手拧件25拆下,当外套筒21穿过绷紧带3后或绷紧带3与手部套1固定完成后,再将手拧件25与驱动件23连接。
44.如图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23与手拧件25连接的一端设有安装孔232,安装孔232为非回转孔;手拧件25设有与安装孔232插装配合的安装柱251。
45.所谓回转体,即在一个物体的两端假设两个点,两点连成一线穿过物体,物体以此线为旋转中心,在旋转时它的每个部分旋转到固定一个位置时都是一样的形状,此为标准回转体。回转孔即为回转体形状的孔。
46.由上述内容可知,若安装孔232为回转孔,则不可能与手拧件25形成传动关系。因此,安装孔232为非回转孔,如截面为三角形、矩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的孔,而安装柱251的截面形状与之对应。
47.如图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压迫件22位于外套筒21内的一端设有与球体抵接的第二弧形槽221,第二弧形槽221的半径大于球体半径。
48.由于第二弧形槽221的半径大于球体半径,则第二弧形槽221与球体的接触方式为接触面积很小的点接触。通过第一弧形槽231和第二弧形槽221能够有效保证压迫件22仅受到驱动件23的轴向压力,而不会受到旋转力。
49.如图2和图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压迫件22伸出外套筒21的一端设置有压迫头222,压迫头222远离外套筒21的一端为中心凸出的弧形结构。
50.可选的,压迫头222的下端为球形结构或半球形结构。
51.中心凸出的压迫头222能够使手动压迫装置2对穿刺处提供的压迫力更为集中,有助于提高压迫止血效果。
52.如图2和图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压迫件22的外壁设有至少一个与轴向平行延伸的限位槽223,限位槽223延伸方向的两端封闭;外套筒21的内壁设有伸入限位槽223内部的内限位凸起211。
53.限位槽223的两端封闭,即限位槽223位于压迫件22的中部,不与压迫件22的任一端贯通。
54.限位槽223与内限位凸起211配合的结构,一方面能够进一步保证压迫件22不会产生旋转,另一方面也能保证压迫件22不会与外套筒21脱离,使手动压迫装置2始终为一个整体,在使用时无需进行组装,使用方便、快捷。
55.如图1至图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绷紧带3设有多个贯通的调整孔32,每个调整孔32均固定有硬质的安装环4;外套筒21的外壁设置有外限位凸起212,外限位凸起212与安装环4朝向手部套1的一侧抵接。
56.可选的,如图2和图3,安装环4置于调整孔32内,并通过设置于外圆壁上的环形槽与绷紧带3卡接。此外,安装环4还可通过粘接、缝合或热熔连接等方式实现与绷紧带3的固
定连接。
57.可选的,安装环4选用硬质塑料或尼龙等材质制成。
58.通过调整孔32能够调节手动压迫装置2与绷紧带3之间的相对位置,使绷紧带3与手部套1的连接位置具有更多的选择。
59.由于绷紧带3为柔性带,调整孔32的孔径可扩大或缩小,需通过硬质的安装环4为外限位凸起212提供有效的支撑,避免外套筒21在挤压力的作用下脱离调整孔32,造成压迫失效。
60.一些实施例中,绷紧带3与手部套1粘接或通过魔术贴连接。
61.可选的,如图1,绷紧带3的自由端还设有固定部31,固定部31用于与手套部1实现连接。
62.通过粘接或通过魔术贴连接实现绷紧带3与手部套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一方面便于操作,另一方面也容易实现绷紧带3与手部套1的任意位置完成连接,保证绷紧带3对手动压迫装置2的束缚效果。
63.如图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绷紧带3还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辅助固定带33,辅助固定带33与绷紧带3交叉设置。
64.辅助固定带33能够进步一增加绷紧带3对手动压迫装置2的束缚效果,提高本实施例的可靠性,增强压迫止血效果。
65.本技术中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66.本技术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67.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技术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技术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技术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68.本技术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