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24583发布日期:2022-06-15 14:31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装置。


背景技术:

2.对于偏瘫患者,尤其是关节未僵化之前的患者,在医院长期做康复治疗往往是几个月,且每天都需要进行康复训练。针对这种偏瘫患者的护理,即使待在床上也不能固定一个姿势,需要2-3个小时进行变换姿势,医学上叫良肢位摆放;现目前的固定肢体的装置主要是辅助患者锻炼的较多,且患者都处于清醒意识的条件下,而患者的肢体在平躺时的固定支撑装置,在睡眠转身时随着肢体的位置变化会带动固定支撑装置移动,但固定支撑装置移动后并不能保持对肢体的支撑,没有起到维护康复的作用,因此会影响康复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便于在睡眠时支撑患者肢体的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装置,包括第一托垫,在所述第一托垫上设有与气泵连接的第一气囊,在所述第一气囊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一软垫,在一侧的所述第一软垫上设有带挂扣的第一绑带,另一侧的所述第一软垫上设有第一扣环,所述第一绑带的挂扣与第一扣环扣接固定;在所述第一托垫的一侧可拆式设有转轴,在所述转轴的一侧固设有第二托垫,在所述第二托垫上设有与气泵连接的第二气囊,在所述第二气囊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二软垫,在一侧的所述第二软垫上设有带挂扣的第二绑带,另一侧的所述第二软垫上设有第二扣环,所述第二绑带的挂扣与第二扣环扣接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一软垫和第二软垫上均可拆式设有垫块。
6.采用上述结构,在使用于手部时,把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分别放置在同一只手的前臂和上臂位置处,转轴位于肘关节处,由对应位置的绑带扣接在扣环上,把两个托垫固定在手上,此时,由气泵给两个气囊充气,待气囊胀起支撑手部到一定的高度,关闭气囊即可,睡觉时,在软垫上加设垫块,抬升了软垫位置的高度,即使手部翻转移动到侧位,此时托垫位于竖直方向,而垫块正好移动到在翻转方向的下端,能对手部继续起到支撑作用,并能根据需要,以垫块的尺寸满足支撑所需的高度;同理,使用到腿部时,把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分别放置在同一只腿的大腿和小腿位置处,转轴位于膝关节处,固定撑起的操作与手部相同,睡觉时,在软垫上加设垫块,当患者处于健侧卧位的翻身状态时,此时托垫位于竖直方向,而垫块正好移动到在翻转方向的下端,能对腿部继续起到支撑作用,同时,由于腿部在翻身时会产生弯曲,转轴的设置能满足膝关节弯曲的需要,有利于偏瘫患者保持较好的康复效果,并提高睡眠质量。
7.为了便于拆装,同时简化结构,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托垫的一侧设有连接板,在所述连接板设有左、右开口的导向通槽,所述导向通槽的截面为“t”形结构,在所述导向通
槽内插设有截面也为“t”形结构的连接杆,在所述连接杆上左、右对称设有两个伸出导向通槽槽口的撑杆,两个所述撑杆分别插设在转轴的两端,并使转轴转动套接在两个撑杆之间。
8.为了控制气囊的膨胀状态,以便调节支撑高度,作为优选,在所述气泵的出气端设有气管,在所述气管上连通设有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所述第一气管与第一气囊连通,在该第一气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气管与第二气囊连通,在该第二气管上设有第二阀门。
9.为了便于拆装操作,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软垫以及第二软垫与垫块之间均由魔术贴粘连连接固定。
10.为了避免造成噪音污染,作为优选,所述气泵为无声气泵。
11.为了便于使用调节,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均为橡筋带。
12.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两个相互转动连接的托垫,有利于活动关节,由气泵充气和抽气以调节气囊的支撑高度,设置的垫块则主要在睡眠侧卧时对肢体起到支撑作用,结构简单,使用灵活。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转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7.由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托垫1,在所述第一托垫1上设有与气泵连接的第一气囊11,在所述第一气囊11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一软垫12,在一侧的所述第一软垫12上设有带挂扣的第一绑带13,另一侧的所述第一软垫12上设有第一扣环131,所述第一绑带13的挂扣与第一扣环131扣接固定。
18.在所述第一托垫1的一侧设有连接板5,在所述连接板5设有左、右开口的导向通槽51,所述导向通槽51的截面为“t”形结构,在所述导向通槽51内插设有截面也为“t”形结构的连接杆52,在所述连接杆52上左、右对称设有两个伸出导向通槽51槽口的撑杆53,两个所述撑杆53分别插设在转轴24的两端,并使转轴24转动套接在两个撑杆53之间。
19.在所述转轴24的一侧固设有第二托垫2,在所述第二托垫2上设有与气泵连接的第二气囊21,在所述第二气囊21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二软垫22,在一侧的所述第二软垫22上设有第二绑带23,另一侧的所述第二软垫22上设有带挂扣的第二扣环231,所述第二绑带23的挂扣与第二扣环231扣接固定;所述第一绑带13和第二绑带23均为橡筋带。
20.所述气泵为无声气泵,在所述气泵的出气端设有气管,在所述气管上连通设有第一气管31和第二气管32,所述第一气管31与第一气囊11连通,在该第一气管31上设有第一阀门33;所述第二气管32与第二气囊21连通,在该第二气管32上设有第二阀门34。
21.所述第一软垫12以及第二软垫22与垫块4之间均由魔术贴41粘连连接固定。
22.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23.如图1和图3所示,在使用于手部时,把第一气囊11和第二气囊21分别放置在同一只手的前臂和上臂位置处,转轴24位于肘关节处,第一绑带13的挂扣与第一扣环131扣接固
定,第二绑带23的挂扣与第二扣环231扣接固定,把两个托垫固定在手上,此时,打开阀门,由气泵(未标示)给两个气囊充气,待气囊胀起支撑手部到一定的高度,关闭阀门和气泵即可;睡觉时,在软垫上加设垫块4,抬升了软垫位置的高度,即使手部翻转移动到侧位,此时托垫位于竖直方向,而垫块4正好移动到在翻转方向的下端,能对手部继续起到支撑作用,并能根据需要,以垫块4的尺寸满足支撑所需的高度。
24.同理,使用到腿部时,把第一气囊11和第二气囊21分别放置在同一只腿的大腿和小腿位置处,转轴24位于膝关节处,固定撑起的操作与手部相同,睡觉时,在软垫上加设垫块4,当患者处于健侧卧位的翻身状态时,此时托垫位于竖直方向,而垫块4正好移动到在翻转方向的下端,能对腿部继续起到支撑作用。
25.如图1到图3所示,在上述过程中,由于两个托垫都固定在肢体上,形成两个固定点位置,翻身带动肢体翻转时,连接杆52不会从连接通槽51中落出,同时,由于手部和腿部在翻身时会产生弯曲,转轴24的设置能满足肘关节以及膝关节弯曲的需要,有利于偏瘫患者保持较好的康复效果,并提高睡眠质量。
26.另外,由于垫块4的增加会增加托垫的重量,在患者康复治疗和清醒的时间段,能进行适应性调整,不用把垫块4连接在软垫上;此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只采用一个托垫对肢体进行支撑,而这只需要把连接杆52拔出导向通槽51,由此带出撑杆53,并取下与转轴24连接的第二托垫2即可;此外,第一阀门33和第二阀门34分别控制第一气囊11和第二气囊21的通气状态,根据使用情况,能随时调节气囊对肢体对应位置的支撑高度。
27.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使用在关节未完全僵化的偏瘫患者身上,在偏瘫病人使用时,主要是用在偏瘫一侧的肢体上,如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有必要向偏瘫一侧翻身,也能临时换装到支撑非偏瘫一侧的肢体上使用,避免压迫偏瘫的肢体为宜,使用灵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