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管调节器械

文档序号:31809552发布日期:2022-10-14 21:04阅读:61来源:国知局
腔管调节器械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腔管调节器械。


背景技术:

2.在外科手术中,在针对血流比较丰富组织和器官进行处理时,为了避免操作过程中失血过多,常会通过控制该组织及器官的主要血管的血流流速的方法,以减少组织供血,从而降低目标组织、器官在手术过程中出血过多的风险。例如在肝脏切除手术中,常会通过阻断肝门血管血流来减少肝脏切除手术过程中的风险。
3.现有血流控制器械主要通过对血管进行包绕,并将阻断带的自由端固定在鞘管上,然后通过后端控制部件实现对肝门血流的控制。
4.然而,此血流控制器械的操作仍有以下不足:1、阻断带在绕过血管后,由于阻断带的固定装置位于鞘管内部,使得鞘管在阻断带包绕的过程中会发生位置的改变,导致了阻断带的固定操作存在困难。2、阻断带较长,在包绕血管后,医生需将阻断带固定在鞘管上,所以阻断带不能和肝门血管贴合太紧,此导致了阻断带在与肝门血管固定之后的间隙较大,并导致鞘管的设计也相应较长。3、通常经过一次肝脏手术的病人的肝门会和肝门周边其他组织粘连,这将导致在第二次肝脏手术中,阻断带不容易穿过肝门周边组织间隙,而无法对肝门血管进行包绕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腔管调节器械,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腔管调节器械,包括:本体;固定环绕件,其固定连接所述本体;活动环绕件,其活动连接所述本体;所述固定环绕件与所述活动环绕件可相互结合,以构成可周向环绕目标腔管的环绕部;所述活动环绕件可相对于所述本体往复移动,以调节所述环绕部的截面面积,并使所述目标腔管的横截面根据所述环绕部的不同截面面积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
7.可选地,所述固定环绕件包括外露于所述本体的固定环绕段;所述活动环绕件包括活动环绕段和连接所述活动环绕段并活动穿设于所述本体中的移动调节段;所述固定环绕段与所述活动环绕段可相互定位结合,以构成外露于所述本体的所述环绕部。
8.可选地,所述本体为中空结构并具有远端;所述移动调节段可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本体轴向移动,以使所述本体内部的所述活动环绕段的一部分经由所述远端外露于所述本体,使得周向环绕所述目标腔管的所述环绕部的截面面积增加;或者,所述移动调节段可沿相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本体轴向移动,以使外露于所述本体的所述活动环绕段的一部分经由所述远端进入所述本体内部,使得周向环绕所述目标腔管的所述环绕部的截面面积减小。
9.可选地,所述固定环绕段和所述活动环绕段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柔性材料至少
包括硅胶、乳胶、树脂、聚酯、聚氨酯中的一个;所述固定环绕段和所述活动环绕段包括中空结构或实心结构,所述固定环绕段与所述活动环绕段的横截面至少包括圆形、椭圆形、矩形中的一个。
10.可选地,所述器械还包括:锁定部;穿设部,其可设于所述固定环绕段或所述活动环绕段上;其中,未设有所述穿设部的所述固定环绕段或所述活动环绕段可穿设于所述穿设部中,所述锁定部可固定结合穿设于所述穿设部中的所述固定环绕段或所述活动环绕段上,并抵顶于所述穿设部的至少一侧,以供所述固定环绕段与所述活动环绕段相互定位结合。
11.可选地,所述穿设部包括分布于所述固定环绕段或所述活动环绕段上的至少一个穿设孔。
12.可选地,所述穿设孔包括圆形截面、椭圆形截面、矩形截面、一字型截面中的一个;所述穿设孔包括齿形孔壁或光滑孔壁。
13.可选地,所述固定环绕件和/或所述活动环绕件的端部还包括穿刺结构,用于提供所述固定环绕件或所述活动环绕件穿过目标组织间隙以抵达预设组织位置。
14.可选地,所述锁定部包括医用夹;其中,所述医用夹至少包括圆形截面、矩形截面、菱形截面、u形截面、v形截面中的一个。
15.可选地,设有所述穿设部的所述固定环绕件或所述活动环绕件还包括邻接所述穿设部的操作部,可借由所述操作部定位所述穿设部,以供结合未设有所述穿设部的所述固定环绕件或所述活动环绕件。
16.可选地,所述器械还包括驱动结构,其定位于所述本体的近端,并连接所述活动环绕件,用于控制所述活动环绕件相对于所述本体移动。
17.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腔管调节器械,通过控制活动环绕件相对于本体的往复移动,可精准且快速地调节环绕部的截面面积,借以实现精准控制目标腔管内的液体流速的目的。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至图3为本技术的腔管调节器械的不同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至图11d为本技术的腔管调节器械的不同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1.图12为本技术的腔管调节器械的应用实施例示意图。
22.元件标号
23.1:腔管调节器械;
24.2:目标腔管;
25.10:本体;
26.12:远端;
27.14:近端;
28.20:固定环绕件;
29.22:固定环绕段;
30.30:活动环绕件;
31.32:活动环绕段;
32.34:移动调节段;
33.40:环绕部;
34.50:锁定部;
35.52:穿刺结构;
36.60:穿设部;
37.62:穿设孔;
38.70:医用夹;
39.72:压合管;
40.74:操作部;
41.76:标识单元;
42.80:驱动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44.随着外科医疗器械的变革,切肝技术由钳夹捆扎逐渐改进为高频电外科手术工作站(能量平台)、超声刀、ligasure血管闭合器等。这些技术都改善了肝切除过程中出血的情况,但止血效果针对小血管效果更好,而对于临近大血管、特殊部位等复杂肝切除手术的出血控制,仍需采用传统的肝血管捆扎控制控释的技术。
45.因此,腹腔镜肝切除术及新外科医疗器械的广泛使用对于出血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6.针对特定肝血管,通过特殊钳夹设计可以达到控住出血效果,为肝脏手术控制出血有提升,然而,由于特殊钳夹对于术者的手术技术具有较高的操作要求,导致此技术无法推广。
47.此外,在中国第201110096098.1号专利申请案中,提出了一种可以在腹腔镜环境下实施的,具有可分离功能的钳夹结构,其可在控制出血过程中保证腹腔镜视野不被阻挡。并通过改变钳夹的头端形态,以增加血流控制的精准性。然而,此钳夹结构在腔镜下的对接、控制、操作的安全性,尚存在瑕疵,且钳夹在腔镜环境下对于目标血管的夹闭操作存在闭合效果的问题,此外,视野的限制也导致了手术操作的安全隐患问题。
48.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新的血流控制技术,能够将“传统的先阻断再手术”的方式改变为“先手术再根据需要阻断”,能够将“长时间、难以及时调整血管阻断”改变为“能够实时控释血管血流阻断”,将“多人配合完成阻断操作”改变为“单人即可操作完成”,从而降低人力成本,保障患者围术期的安全,降低手术的风险,降低术者手术的技术要求,易于术者在
腹腔镜环境下进行阻断操作等等,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4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具体实现。
50.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管腔调节器械1主要包括本体10、固定环绕件20、活动环绕件30。
51.固定环绕件20固定连接本体10,活动环绕件30活动连接本体10。
52.于本实施例中,固定环绕件20与活动环绕件30可相互结合,以构成可周向环绕目标腔管2的环绕部40(参考图3)。
53.可选地,目标腔管2可为具有内部腔道且可产生变形的腔管,包括但不限于血管、胆管、淋巴管、气管、输尿管、消化系统管腔等各类生物组织腔管。
54.于本实施例中,活动环绕件30可相对于本体10往复移动,以调节环绕部40的截面面积,并使目标腔管2的横截面可根据环绕部40的不同截面面积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
55.具体地,当周向环绕目标腔管2的环绕部40的截面面积越大时,目标管腔2受到的环绕部40的作用力越小,则目标管腔2变形的程度也越小,目标管腔2内的流体流速也越快;反之,当周向环绕目标腔管2的环绕部40的截面面积越小时,目标管腔2受到的环绕部40的作用力越大,则目标管腔2变形的程度也越大,目标管腔2内的流体流速也越慢。
56.于本实施例中,本体10为中空结构并具有远端12(例如远端开口),以供活动环绕件32由本体10的内部延伸至本体10的外部。
57.参考图2,固定环绕件20可固定连接本体10的远端12,并包括外露于本体10的固定环绕段22,活动环绕件30可包括活动环绕段32和连接活动环绕段32并活动穿设于本体10中的移动调节段34。
58.具体地,移动调节段42可沿第一方向(例如图2所示的f1方向)相对于本体10轴向移动,以使本体10内部的活动环绕段32的一部分经由本体10的远端12外露于本体10,使得周向环绕目标腔管2的环绕部50的截面面积增加。
59.或者,移动调节段42也可沿相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例如图2所示的f2方向)相对于本体10轴向移动,以使外露于本体10的活动环绕段32的一部分经由远端12进入本体10内部,使得周向环绕目标腔管2的环绕部50的截面面积减小。
60.于本实施例中,固定环绕段22或活动环绕段32可由柔性材料制成。可选地,柔性材料可包括但不限于:硅胶、乳胶、树脂、聚酯、聚氨酯等。
61.于本实施例中,固定环绕段22或活动环绕段32可包括中空结构或实心结构。
62.较佳地,固定环绕段22或活动环绕段32的表面可涂覆抗菌层或润滑涂层。
63.于本实施例中,固定环绕段22或活动环绕段32的横截面可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或者矩形。
64.于本实施例中,腔管调节器械1还包括锁定部50和穿设部60。
65.于本实施例中,穿设部60可设于固定环绕段22或活动环绕段32上,其中,未设有穿设部60的固定环绕段22或活动环绕段32,可穿设于穿设部60中,锁定部50可固定结合穿设在穿设部60的固定环绕段22或活动环绕段32上,并抵顶于穿设部60上的至少一侧,以供固定环绕段22与活动环绕段32相互定位结合。
66.例如,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穿设部60可设于固定环绕段22上,活动环绕段32可穿设于穿设部60中,锁定部50可进一步固定结合穿设于穿设部60中的活动环绕段32上,并抵
顶于穿设部60的至少一侧,使得固定环绕段22与活动环绕段32相互定位结合。
67.于本实施例中,穿设部60可包括分布于固定环绕件20或活动环绕件30上的至少一个穿设孔62(参考图4和图5)。
68.其中,当穿设部60包含有多个穿设孔62的情况下,各穿设孔62可为间隔分布在固定环绕段22或活动环绕段32上。
69.可选地,穿设孔62可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截面(参考图4、图5)、椭圆形界面(参考图6)、矩形截面(参考图7)、一字型截面(参考图8)等。
70.可选地,穿设孔62可包括齿形孔壁(参考图9)或光滑孔壁(参考图4至图8)。
71.可选地,固定环绕件20和/或活动环绕件30的端部还可包括穿刺结构52(参考图10),用于提供固定环绕件20或活动环绕件30穿过目标组织间隙以抵达预设组织位置。
72.较佳地,穿刺结构52可设置在未设有穿设部60的固定环绕件20或活动环绕件30的端部。
73.可选地,穿刺结构52可呈锥形或扁圆形,穿刺结构52的构成材料可稍硬于固定环绕件20或活动环绕件30的构成材料。
74.可选地,穿刺结构52可以与固定环绕件20和/或活动环绕件30一体成型,或者,穿刺结构52也可以是定位于固定环绕件20和/或活动环绕件30的端部的独立组件。
75.可选地,锁定部50可包括压合管72(参考图3)。
76.可选地,锁定部50也可包括医用夹70。
77.于本实施例中,医用夹70可至少包括圆形截面(未示出)、矩形截面(参考图11a)、菱形截面(参考图11b)、u形截面(参考图11c)、v形截面(参考图11d)等。
78.可选地,设有穿设部60的固定环绕件20或活动环绕件30还可包括邻接穿设部60的操作部74(参考图4),可借由操作部74定位穿设部60,以供结合未设有穿设部60的固定环绕件20或活动环绕件30。
79.可选地,腔管调节器械1还可包括设于本体10和/或活动环绕件30上的标识单元76(参考图12),用于标识活动环绕件30相对于本体10的移动距离。
80.可选地,本体10也可由透明材质构成,以供观察活动环绕件30相对于本体10的移动距离。
81.可选地,腔管调节器械1还可包括驱动结构80(参考图12),其可定位于本体10的近端14,并连接活动环绕件30,用于控制活动环绕件30相对于本体10移动,借以调节环绕部40的截面面积。
82.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腔管调节器械可借由固定连接本体的固定环绕件和活动连接本体的活动环绕件构成周向环绕目标腔管的环绕部,并通过控制活动环绕件相对于本体移动,以调节环绕部的截面面积,使得目标腔管能够根据环绕部的不同截面面积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借以达到精确控制目标腔管内的液体流速的目的,并具有结构设计简单小巧,操作方便的优点。
83.此外,通过分设于固定环绕件和活动环绕件上的锁定部和穿设部,可供固定环绕件与活动环绕件之间的定位结合,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以及便于操作的优点。
84.再者,借由设置在固定环绕件和/或活动环绕件端部的穿刺结构,可用于穿刺肝门周边组织间隙,借以方便实现目标腔管的包绕定位,从而有利于手术的顺利执行。
8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