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使用微创筋膜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66352发布日期:2022-08-31 15:51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性使用微创筋膜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创筋膜缝合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微创筋膜缝合器。


背景技术:

2.目前,腹腔镜手术中一般使用筋膜缝合器进行切口缝合。
3.使用时,带有缝合线的缝合探针穿过tpu薄膜片,当拔出缝合探针时利用弹性衬垫层挤压住缝合线,使得缝合线一端限制在一个翼板上,缝合线不会跟随缝合探针一起退出,缝合线的另一端导引出体外后,即可在直视下对缝合的筋膜进行缝合线打结。
4.现有的微创筋膜缝合器,在进行使用时,由于近端翼为固定长度不可伸缩,因此,在缝合的过程中,如果使用固定长度的近端翼会使一定范围的组织损伤,如果使用较短长度的近端翼则会影响后续工作,因此,不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使用。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微创筋膜缝合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微创筋膜缝合器,解决了现有的微创筋膜缝合器上的近端翼不可伸缩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使用微创筋膜缝合器,包括:
8.缝合器本体,所述缝合器本体上设置有导引通道,所述导引通道的内部设置有缝线穿引器,所述缝合器本体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转动板;
9.近端翼伸缩组件,所述近端翼伸缩组件的一侧设置于所述转动板的一侧,所述近端翼伸缩组件包括矩形板,所述矩形板的内部开设有伸缩槽,所述伸缩槽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近端翼,所述矩形板的内部且位于伸缩槽的一侧设置有辅助槽,所述辅助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报警器,所述近端翼上固定连接有与报警器相适配的定位块,所述缝合器本体的底端且位于两个转动板之间固定安装有开启组件。
10.优选的,所述开启组件包括吸收海绵,所述缝合器本体的底端且位于吸收海绵的两侧均设置有触动开关。
11.优选的,所述触动开关与电动伸缩杆为电性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矩形板与转动板之间通过安装组件进行安装,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插块,所述转动板的内部开设有与安装插块相适配的安装槽。
13.优选的,所述安装插块的内部开设有中空槽,所述中空槽的内部通过挤压弹簧固定连接有弧形限位块,所述转动板的内部且位于安装槽的一侧设置有与弧形限位块相适配的限位槽。
14.优选的,所述弧形限位块上固定连接有活动柱。
15.优选的,所述活动柱的一端贯穿转动板并延伸至转动板的外部。
16.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使用微创筋膜缝合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微创筋膜缝合器,通过缝合器本体上设置近端翼伸缩组件,可在两个转动板转动九十度时,通过电动伸缩杆将近端翼伸长,使近端翼到达工作位置,便于设备进行工作,当缝合线的另一端导引出体外后,可驱动两个电动伸缩杆,通过电动伸缩杆的缩短可间接带动两个近端翼进行移动,即可将两个近端翼收回至矩形板的内部,最后,转动板复位时,可使组织损伤的范围减小,从而可便捷工作人员的使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使用微创筋膜缝合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所示的缝合器本体的三维图;
20.图3为图2所示的俯视图;
21.图4为图3所示的近端翼伸缩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使用微创筋膜缝合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图5所示的a处局部放大图。
24.图中标号:
25.1、缝线穿引器;
26.2、缝合器本体;
27.3、转动板;
28.4、近端翼伸缩组件,41、伸缩槽,42、矩形板,43、电动伸缩杆,44、滑动板,45、近端翼,46、辅助槽,47、报警器,48、定位块;
29.5、开启组件,51、吸收海绵,52、触动开关;
30.6、安装组件,61、安装插块,62、安装槽,63、中空槽,64、挤压弹簧,65、弧形限位块,66、限位槽,67、活动柱。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2.第一实施例
33.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使用微创筋膜缝合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缝合器本体的三维图;图3为图2所示的俯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近端翼伸缩组件的结构剖视图。一种一次性使用微创筋膜缝合器,包括:
34.缝合器本体2,所述缝合器本体2上设置有导引通道,所述导引通道的内部设置有缝线穿引器1,所述缝合器本体2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转动板3;
35.近端翼伸缩组件4,所述近端翼伸缩组件4的一侧设置于所述转动板3的一侧,所述近端翼伸缩组件4包括矩形板42,所述矩形板42的内部开设有伸缩槽41,所述伸缩槽4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43,所述电动伸缩杆4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板44,所述
滑动板4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近端翼45,所述矩形板42的内部且位于伸缩槽41的一侧设置有辅助槽46,所述辅助槽4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报警器47,所述近端翼45上固定连接有与报警器47相适配的定位块48,所述缝合器本体2的底端且位于两个转动板3之间固定安装有开启组件5。
36.本装置通过在缝合器本体上设置近端翼伸缩组件4,可在设备进行工作时对近端翼进行缩短,当转动板3转动至工作位置时,可将其伸长,从而可满足正常的工作,方便进行使用。
37.所述开启组件5包括吸收海绵51,所述缝合器本体2的底端且位于吸收海绵51的两侧均设置有触动开关52。
38.吸收海绵51与触动开关52配合使用,且吸收海绵51吸收的血液量极为微少,不会影响病人后期的恢复。
39.所述触动开关52与电动伸缩杆43为电性连接。
4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使用微创筋膜缝合器的第一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
41.使用时,将缝合器本体2插入伤口处,当缝合器本体2进入伤口处时,可通过缝合器本体2上的开关使得两个转动板3转动九十度,转动板3转动至工作位置时,吸收海绵51就会吸收部分血液,这时,吸收海绵51的体积就会变大,直至接触两个触动开关52,由于触动开关52与电动伸缩杆43为电性连接,这时,通过两个电动伸缩杆43的驱动可间接带动滑动板44进行移动,通过滑动板44的移动,可将处于矩形板42内部的近端翼45释放,并使其到达工作位置;
42.近端翼45到达工作位置时,可将缝线穿引器1穿过近端翼45上的tpu薄膜片,当拔出缝合探针时利用弹性衬垫层挤压住缝合线,使得缝合线一端限制在一个翼板上,缝合线不会跟随缝合探针一起退出;
43.缝合线的另一端导引出体外后,可先驱动两个电动伸缩杆43,通过电动伸缩杆43的缩短可间接带动两个近端翼45进行移动,从而可将近端翼45收回至矩形板42的内部,当近端翼45到达工作位置后,近端翼45上的定位块48就会与与报警器47上的开关接触,这时,报警器47发生警报,最后,通过缝合器本体2上的开关可将两个转动板3复位,从而可将两个近端翼45复位;
44.两个近端翼45复位完成后,可对缝合的筋膜进行缝合线打结。
45.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使用微创筋膜缝合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微创筋膜缝合器,通过缝合器本体2上设置近端翼伸缩组件4,可在两个转动板3转动九十度时,通过电动伸缩杆43将近端翼45伸长,使近端翼45到达工作位置,便于设备进行工作,当缝合线的另一端导引出体外后,可驱动两个电动伸缩杆43,通过电动伸缩杆43的缩短可间接带动两个近端翼45进行移动,即可将两个近端翼45收回至矩形板42的内部,最后,转动板3复位时,可使组织损伤的范围减小,从而可便捷工作人员的使用。
47.第二实施例
48.请结合参阅图5-6,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次性使用微创筋膜缝合器,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一次性使用微创筋膜缝合器。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
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49.具体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次性使用微创筋膜缝合器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矩形板42与转动板3之间通过安装组件6进行安装,所述安装组件6包括安装插块61,所述转动板3的内部开设有与安装插块61相适配的安装槽62。
50.所述安装插块61的内部开设有中空槽63,所述中空槽63的内部通过挤压弹簧64固定连接有弧形限位块65,所述转动板3的内部且位于安装槽62的一侧设置有与弧形限位块65相适配的限位槽66。
51.所述弧形限位块65上固定连接有活动柱67。
52.所述活动柱67的一端贯穿转动板3并延伸至转动板3的外部。
53.转动板3的外部设置有与活动柱67相适配的活动槽,通过活动槽的设置,可为活动柱67的运动提供空间。
5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使用微创筋膜缝合器的第二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
55.当设备多次使用需要对近端翼45进行更换时,可移动活动柱67,通过活动柱67的移动可间接带动弧形限位块65脱离相对应限位槽66的内部,从而可解除对安装插块61的限位,再移动近端翼45,使得安装插块61与安装槽62分离,即可完成近端翼45与转动板3的拆卸;
56.对其进行安装时,可将矩形板42上的安装插块61对准相对应安装槽62的内部,当安装插块61完全进入安装槽62的内部时,通过挤压弹簧64的弹力主要,可使弧形限位块65进入相对应限位槽66的内部,进而可方便对其进行安装,便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维护;
5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微创筋膜缝合器,通过在矩形板42与转动板3之间设置安装组件6,可方便对近端翼45进行安拆,从而可便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维护,方便进行使用。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