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住院患者多功能液晶手腕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19919发布日期:2022-09-14 12:38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住院患者多功能液晶手腕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住院患者多功能液晶手腕带。


背景技术:

2.手腕带又叫病人识别带,是病人身份的唯一性标识,通常,住院患者手上都会配置一条手腕带,上面记录着病人姓名、年龄、性别、病房和床号等信息,通过看手腕带上的信息能方便医生或护士对病人身份的确认。而现有的手腕带不仅功能单一,仅仅具有信息记录功能,缺乏对患者跟进追踪及相关提醒功能,不符合当前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的时代要求,还可以被病患轻松随意地自行摘取,造成腕带的丢失、错戴,而疫情期间,医院患者增多,可能产生疾病的交叉感染、治疗药物错用、疫情传播等众多安全隐患,给治疗护理过程带来不便,不仅没有实现方便的、安全的信息化管理,反而对病人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但是若将手腕带锁死后医护人员需要将手腕带取下时又非常不方便,因此提供一种具有患者不可自行取下,需由专用设备才能取下,并且可以根据患者手腕大小调节的手腕带非常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手腕带功能单一,仅仅具有信息记录功能,缺乏对患者跟进追踪及相关提醒功能,不符合当前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的时代要求,还可以被病患轻松随意地自行摘取,造成腕带的丢失、错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住院患者多功能液晶手腕带。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住院患者多功能液晶手腕带,包括多功能部、第一腕带和第二腕带,所述第一腕带远离多功能部的一端设置有锁止机构,所述第二腕带分为上腕带和下腕带,所述上腕带的两端与下腕带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下腕带上滑动连接有卡头,所述上腕带上设置有数个与卡头相配合的扣孔,所述第一腕带远离多功能部的一端设置有与卡头相配合的锁止机构。
6.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当医护人员给患者佩戴手腕带时,根据患者手腕大小将卡头滑动并扣合到适合的扣孔中,然后将卡头卡进锁止机构的锁孔中,然后将卡头卡进锁止机构中固定,此方法简单方便,医护人员可以轻松为患者带上或取下手腕带,而患者不可以随意取下,并且可以根据患者手腕大小进行调节,适用于不同手腕大小的患者。
7.作为优选,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锁孔,所述锁孔连接有空腔,所述空腔内从远离锁孔的一端依次设置有弹性件、铁环和两个铁球,所述卡头上设置有与两个铁球相配合的卡槽。
8.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弹性件对铁环施加压力将铁球顶紧,两个铁球卡合在卡头的凹槽内对卡头进行固定,患者不能随意将其取下;当需要取下手腕带时,医护人员使用强磁铁吸附铁环和铁球,对弹性件进行压缩,使铁球和铁环远离锁口,使铁球从卡头上的凹槽中脱离,卡头便可脱离锁止机构。
9.作为优选,所述多功能部包括液晶控制显示面板、多功能模块和电源。
10.采用该技术方案后,通过液晶控制显示面板和多功能模块的配合,实现手腕带的多功能化,整个多功能部为密封状态,使手腕带具有防水功能。
11.作为优选,所述多功能模块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模块、无线传输模块、计时模块、心率传感模块、体温传感模块、报警模块、gps定位模块、医嘱提醒模块、会诊邀请模块,所述液晶控制显示面板电连接有芯片组,所述计时模块与报警模块电连接,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和 gps定位模块与控制终端无线连接。
12.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患者基本信息模块对可以在控制终端录入患者的基本信息等,然后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基本信息传递至芯片组处理,芯片组会将患者信息传递至控制显示屏显示,以便医生或护士对患者身份的确认;芯片组会将吃药时间数据传递至计时模块,当到达吃药时间点时,计时模块会传递信息至报警模块;芯片组会将医嘱传递到计时模块,到达设定时间后,计时模块传递信息到医嘱提醒模块,用于提醒患者或者医护人员按时执行医嘱,当心率有异常时心率传感模块传递信息到报警模块报警,同时也将信息传递到移动终端,提醒医护人员查看;gps定位模块用于将患者的位置信息传输至控制终端,以防患者走失;每个患者的手腕带与其相对应的医护人员以及医护人员之间的手腕带均通信连接;可以通过会诊邀请模块直接向其他科室指定医生和护士发出会诊邀请。
13.作为优选,所述多功能模块还包括一键呼救s0s模块,所述一键呼救s0s模块与无线传输模块和求救按钮通信连接。
14.采用该技术方案后,便于患者在突发情况报警,长按求救按钮3秒,所有医护的腕带均会收到求救信号,便于大家及时救助患者。
15.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16.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弹簧成本低,对铁环施加压力。
1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腕带和第二腕带均为硅胶材质。
18.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提高患者舒适度。
19.作为优选,所述下腕带上套设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与卡头固定连接。
20.采用该技术方案后,通过滑动件带动卡头滑动。
21.作为优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上包覆有海绵垫。
22.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提高患者舒适度。
23.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4.1.医护人员可以轻松为患者带上或取下手腕带,而患者不可以随意取下,并且可以根据患者手腕大小进行调节,适用于不同手腕大小的患者。
25.2.通过液晶控制显示面板和多功能模块的配合,实现手腕带的多功能化,提高住院患者的治疗体验。
附图说明
26.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腕带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锁止机构和卡头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31.其中:1-锁止机构,2-第一腕带,3-求救按钮,4-多功能部,5-扣孔,6-上腕带,7
‑ꢀ
卡头,8-滑动件,9-锁孔,10-下腕带,11-铁球,12-铁环,13-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4.下面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35.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住院患者多功能液晶手腕带,包括多功能部4、第一腕带2和第二腕带,所述第二腕带分为上腕带6和下腕带10,所述上腕带6的两端与下腕带 10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下腕带10上滑动连接有卡头7,所述上腕带6上设置有数个与卡头7相配合的扣孔5,所述第一腕带2远离多功能部4的一端设置有与卡头7相配合的锁止机构1。
36.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锁止机构1包括锁孔9,所述锁孔9连接有空腔,所述空腔内从远离锁孔9的一端依次设置弹性件13、铁环12和两个铁球11,所述卡头7上设置有与两个铁球11相配合的卡槽。
37.本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部4包括液晶控制显示面板、多功能模块和电源。
38.本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模块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模块、无线传输模块、计时模块、心率传感模块、体温传感模块、报警模块、gps定位模块、医嘱提醒模块、会诊邀请模块,所述液晶控制显示面板电连接有芯片组,所述计时模块与报警模块电连接,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和gps定位模块与控制终端无线连接。
39.本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模块还包括一键呼救s0s模块,所述一键呼救s0s模块与报警模块和求救按钮3通信连接。
40.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13为弹簧。
4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腕带2和第二腕带均为硅胶材质。
42.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腕带10上套设有滑动件8,所述滑动件8与卡头7固定连接。
43.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8上包覆有海绵垫。
44.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45.当医护人员给患者佩戴手腕带时,根据患者手腕大小将卡头7滑动并扣合到适合的扣孔5中,然后将卡头7卡进锁止机构1的锁孔9中,然后将卡头7卡进空腔内,弹性件13 对
铁环12施加压力将铁球11顶紧,两个铁球11卡合在卡头7的凹槽内对卡头7进行固定,患者不能随意将其取下;当需要取下手腕带时,医护人员使用强磁铁吸附铁环12和铁球11,对弹簧13进行压缩,使铁球11和铁环12远离锁孔9,使铁球11从卡头7上的凹槽中脱离,卡头7便可脱离锁止机构1。
46.此方法简单方便,医护人员可以轻松为患者带上或取下手腕带,而患者不可以随意取下,并且可以根据患者手腕大小进行调节,适用于不同手腕大小的患者,通过液晶控制显示面板和多功能模块的配合,实现手腕带的多功能化,整个多功能部为密封状态,使手腕带具有防水功能。
47.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的手腕带医护人员可以轻松为患者带上或取下手腕带,而患者不可以随意取下,并且可以根据患者手腕大小进行调节,适用于不同手腕大小的患者,通过液晶控制显示面板和多功能模块的配合,实现手腕带的多功能化,提高住院患者的治疗体验。
4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