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选择性单肺液体通气用气管插管装置。
背景技术:2.急性肺损伤是各种直接和间接致伤因素导致的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气体通气和液体通气技术是目前临床上对急性肺损伤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措施。
3.液体通气是指把携氧液体通过器官灌入肺中完全或部分取代气态介质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通气技术。液体通气主要有两种方式:完全液体通气和部分液体通气。与常规气体交换原理不同,液体通气技术是通过携氧液体在肺泡膜形成液-液界面,气体由分压高的一侧向分压低的一侧弥散,进而达到气体交换的目的。
4.在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常需要根据患者肺部的损伤情况选择通气方式。在现有技术中,气体通气和液体通气分别独立进行,两种通气方式的转换过程中会导致呼吸机的断连,进而加重患者的肺损伤。此外,无论是完全液体通气还是部分液体通气,通常都是对全肺进行液体通气,无法实现左右肺的精准治疗。在患者的一侧肺损伤较严重,而另一侧肺虽也存在肺损伤但还未达到需液体通气治疗的标准的情况下,若进行双肺液体通气治疗,反而会适得其反。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选择性单肺液体通气用气管插管装置。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选择性单肺液体通气用气管插管装置,与呼吸机、液体池以及负压装置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通气部,包括主气体输入管、支气体输入管以及通气接口;液体通气部,包括进液内管和排液内管,其中,主气体输入管和支气体输入管的一端通过通气接口与呼吸机连接,另一端插入患者的气管内,进液内管的一端与液体池连接,另一端穿设在支气体输入管上,排液内管的一端与负压装置连接,另一端穿设在支气体输入管上。
7.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选择性单肺液体通气用气管插管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液体通气部还包括进液外管和排液外管,进液外管和排液外管沿支气体输入管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支气体输入管的内部,进液外管的外表面与支气体输入管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排液外管的外表面与支气体输入管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8.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选择性单肺液体通气用气管插管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进液外管与支气体输入管的连接面上开有进液孔,进液内管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液体池上,另一端通过进液孔可抽拉地设置在进液外管内部或露出进液外管,排液外管与支气体输入管的连接面上开有排液孔,排液内管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负压装置上,
另一端通过排液孔可抽拉地设置在排液外管内部或露出排液外管。
9.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选择性单肺液体通气用气管插管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液体通气部还包括固定组件,固定组件用于固定进液内管或排液内管。
10.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选择性单肺液体通气用气管插管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固定组件包括固定线和固定夹,固定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通气接口上,另一端与固定夹连接,固定夹用于夹在进液内管或排液内管上。
11.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选择性单肺液体通气用气管插管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固定夹具有卡槽,卡槽的形状大小与进液内管或排液内管相适配,卡槽内侧具有硅胶防滑层。
12.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选择性单肺液体通气用气管插管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进液内管具有止逆阀。
13.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选择性单肺液体通气用气管插管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进液内管的外径为0.30cm,内径为0.25cm,排液内管的外径为0.30cm,内径为0.25cm。
14.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选择性单肺液体通气用气管插管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气囊组件,用于固定主气体输入管或支气体输入管。
15.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选择性单肺液体通气用气管插管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主气体输入管插入患者气管内的一端具有墨菲氏孔。
16.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选择性单肺液体通气用气管插管装置,包括气体通气部和液体通气部,这些结构具有以下效果:
18.气体通气部包括主气体输入管、支气体输入管以及通气接口。主气体输入管和支气体输入管的一端通过通气接口与呼吸机连接,另一端插入患者的气管内,能够对患者的肺部进行气体通气治疗。
19.液体通气部包括进液内管和排液内管。进液内管的一端与液体池连接,另一端穿设在支气体输入管上,可对靠近支气体输入管的一侧肺部进行液体通气,同时还能够实现液体通气和气体通气两种方式的快速转换。排液内管的一端与负压装置连接,另一端穿设在支气体输入管上,可将患者肺部的液体排出体外。
20.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选择性单肺液体通气用气管插管装置可同时进行气体通气和液体通气,能有效改善气体交换效果、提高肺顺应性、减轻呼吸机所致肺损伤以及炎症反应,还能够实现气体、液体两种通气方式的快速转换,操作简单,使用效率高,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选择性单肺液体通气用气管插管装置能够针对损伤较严重的单侧肺部进行液体通气,损伤较轻的另一侧肺则使用气体通气,对两侧病情不同的肺部达到了精准治疗的目的,且操作简单,使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的双肺液体通气。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选择性单肺液体通气用气管插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图1中的a-a截面的示意图;以及
23.图3是图1中的b-b截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选择性单肺液体通气用气管插管装置作具体阐述。
25.《实施例》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选择性单肺液体通气用气管插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如图1所示,选择性单肺液体通气用气管插管装置100包括气体通气部10、液体通气部20以及气囊组件(图中未示出)。
28.本实施例中的选择性单肺液体通气用气管插管装置100与呼吸机、液体池、控速加温装置以及负压装置配合使用。
29.图2是图1中的a-a截面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b-b截面的示意图。
30.气体通气部10包括主气体输入管11、支气体输入管12以及通气接口13。在本实施例中,支气体输入管12包括直管段121和斜管段122。主气体输入管11沿直管段12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支气体输入管12上,主气体输入管11和直管段121的长度相同。如图2、3所示,直管段121的截面为半圆形,斜管段122的截面为圆形,斜管段122倾斜设置在直管段121的端部上并与直管段121连通,直管段121和斜管段122的连接处为光滑曲面。主气体输入管11和支气体输入管12的一端都通过通气接口13与呼吸机连接,另一端插入患者的气管内。主气体输入管11插入患者气管内的一端具有墨菲氏孔111。
31.在本实施例中,液体通气部20包括进液内管21、进液外管22、排液内管23、排液外管24以及固定组件25。进液外管22和排液外管24沿支气体输入管12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支气体输入管12的内部。进液内管21采用医用塑料材质,外径为0.30cm,内径为0.25cm,内部具有类似瓣膜的止逆阀211。控速加温装置连接在进液内管21上,进液内管21的一端与液体池连接,另一端穿设在支气体输入管12上。排液内管23采用医用塑料材质,外径为0.30cm,内径为0.25cm。排液内管23的一端与负压装置连接,另一端穿设在支气体输入管12上。进液外管22的外表面与支气体输入管1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连接面上靠近通气接口13处开有进液孔221。进液内管21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液体池上,另一端通过进液孔221可抽拉地设置在进液外管22内部或露出进液外管22。排液外管24的外表面与支气体输入管1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连接面上靠近通气接口13处开有排液孔241,排液内管23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负压装置上,另一端通过排液孔241可抽拉地设置在排液外管24内部或露出排液外管24。进液内管21和排液内管23的外表面上还具有刻度标识。
32.主气体输入管11、支气体输入管12、进液外管22以及排液外管24都为医用塑料材质且一体成型。
33.固定组件25用于固定进液内管21或排液内管23。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25包括固定线251和固定夹252,固定线25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通气接口13上,另一端与固定夹252连接,固定夹252用于夹在进液内管21或排液内管23上。固定夹252的内侧具有卡槽,卡槽的形状大小与进液内管21或排液内管23相适配,卡槽内侧具有硅胶防滑层。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25设置为2组,分别用于固定进液内管21和排液内管23。
34.在本实施例中,气囊组件包括充气气囊、连接管、压力指示器以及充气阀等,充气气囊设置在主气体输入管11或支气体输入管12的外表面上,连接管的一端与充气气囊连接,另一端与压力指示器连接,充气阀设置在压力指示器上。本实施例中的气囊组件设置为2组,分别用于固定主气体输入管11和支气体输入管12。气囊组件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见结构,不再赘述。
35.以下结合附图1~3来说明使用本实用新型选择性单肺液体通气用气管插管装置100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36.步骤1:将支气体输入管12的斜管段122从患者口腔插入气管,调整气体通气部10的位置,使支气体输入管12的端口靠近损伤较严重的一侧肺部,然后通过气囊组件将主气体输入管11和支气体输入管12固定;
37.步骤2:调整穿设在支气体输入管12上的进液内管21和排液内管23的长度,然后用固定组件25固定进液内管21和排液内管23的位置;
38.步骤3:将通气接口13与呼吸机连接,进液内管21与液体池连接,排液内管23与负压装置连接;
39.步骤4:根据患者的肺部损伤情况对双肺进行气体通气或对单肺进行液体通气治疗,也可同时进行气体通气和液体通气。
40.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41.本实施实例所涉及的选择性单肺液体通气用气管插管装置,包括气体通气部、液体通气部以及气囊组件,这些结构具有以下效果:
42.选择性单肺液体通气用气管插管装置与呼吸机、液体池、控速加温装置以及负压装置配合使用。
43.气体通气部包括主气体输入管、支气体输入管以及通气接口。本实施例的支气体输入管包括直管段和斜管段。主气体输入管沿直管段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支气体输入管上,主气体输入管和直管段的长度相同。直管段的截面为半圆形,斜管段的截面为圆形,斜管段倾斜设置在直管段的端部上并与直管段连通,直管段和斜管段的连接处为光滑曲面。主气体输入管和支气体输入管的一端都通过通气接口与呼吸机连接,另一端插入患者的气管内,可同时对患者的两侧肺部进行气体通气治疗。主气体输入管插入患者气管内的一端具有墨菲氏孔,可增加通气流量。
44.液体通气部包括进液内管、进液外管、排液内管、排液外管以及固定组件。控速加温装置连接在进液内管上,能够精确控制管内的液体流速,从而防止液体进入过快导致的各种肺部并发症,避免液体注入不稳定而对呼吸机呼气压力造成影响,同时对液体进行加温可防止液体通气带来的低体温效应。进液内管的一端与液体池连接,另一端穿设在支气体输入管上,可将液体通入患者靠近支气体输入管的一侧肺部,能够根据患者两侧肺部的不同损伤情况实现对单肺的精准液体通气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排液内管的一端与负压装置连接,另一端穿设在支气体输入管上,可将患者肺部的液体排出体外。进液外管和排液外管沿支气体输入管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支气体输入管的内部,可分别限制穿设在支气体输入管上的进液内管和排液内管的位置,避免进液内管和排液内管之间相互干扰或纠缠。进液外管的外表面与支气体输入管的内表面固定连接,连接面上靠近通气接口处开有进液孔,便于进液内管穿入。进液内管采用医用塑料材质,外径为0.30cm,内径为0.25cm,进
液内管内部具有类似瓣膜的止逆阀,能够防止肺部液体逆流。进液内管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液体池上,另一端通过进液孔可抽拉地设置在进液外管内部或露出进液外管,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进液内管的位置,便于更好地将携氧的液体通入患者肺部。排液外管的外表面与支气体输入管的内表面固定连接,连接面上靠近通气接口处开有排液孔,便于排液内管穿入。排液内管采用医用塑料材质,外径为0.30cm,内径为0.25cm。排液内管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负压装置上,另一端通过排液孔可抽拉地设置在排液外管内部或露出排液外管,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排液内管的位置,便于更好地将患者肺部的液体排出,避免肺部积液加重肺部损伤。进液内管和排液内管的外表面上还具有刻度标识,便于医护人员调整插入患者体内的长度。液体通气部结合在气体通气部上,可实现液体通气和气体通气两种通气方式之间的快速转换,避免通气中断加重患者的肺部损伤,还可同时进行气体通气和液体通气,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5.主气体输入管、支气体输入管、进液外管以及排液外管都为医用塑料材质且一体成型,易于生产制造。
46.固定组件用于固定进液内管或排液内管,包括固定线和固定夹。本实施例中的固定组件设置为2组,分别用于固定进液内管和排液内管,在医护人员将进液内管和排液内管插入患者体内的部分调整至合适长度后,固定组件可避免进液内管和排液内管移位,有利于通气治疗的顺利进行。固定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通气接口上,另一端与固定夹连接,固定夹用于夹在进液内管或排液内管上。固定夹的内侧具有卡槽,卡槽的形状大小与进液内管或排液内管相适配,避免在夹住进液内管或排液内管时造成管体变形影响液体流通。卡槽内侧具有硅胶防滑层,可增大摩擦力,使固定夹能更稳定地夹住进液内管或排液内管。
47.气囊组件包括充气气囊、连接管、压力指示器以及充气阀等,充气气囊设置在主气体输入管或支气体输入管的外表面上,连接管的一端与充气气囊连接,另一端与压力指示器连接,充气阀设置在压力指示器上。本实施例中的气囊组件设置为2组,能够分别固定主气体输入管和支气体输入管插入患者气管内的位置,有助于通气治疗的顺利进行。
48.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选择性单肺液体通气用气管插管装置可同时进行气体通气和液体通气,能有效改善气体交换效果、提高肺顺应性、减轻呼吸机所致肺损伤以及炎症反应,还能够实现气体、液体两种通气方式的快速转换,操作简单,使用效率高,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选择性单肺液体通气用气管插管装置能够针对损伤较严重的单侧肺部进行液体通气,损伤较轻的另一侧肺则使用气体通气,对两侧病情不同的肺部达到了精准治疗的目的,且操作简单,使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的双肺液体通气。
49.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