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微血管吻合用三维可调式缝合装置

文档序号:32416691发布日期:2022-12-02 22:19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微血管吻合用三维可调式缝合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微血管吻合用三维可调式缝合装置。


背景技术:

2.显微血管也称为小血管,一般是指直径在3mm以内的血管。显微血管吻合的最佳状态是血管内膜的完整对合,血管内膜的完整对合是防止吻合口栓塞和确保吻合口通畅的基础。内膜是血管腔最内侧的屏障,只有在内膜完整对合状态下,才能阻隔外膜卷入管腔、中膜组织面裸露在管腔等所引发的血小板集聚和凝血机制的启动。coupler吻合器正是基于内膜对合理念设计的,因而取得了其它方法无与伦比的吻合效果。尽管如此,coupler吻合器也只是用于适合的静脉吻合,对直径特别小的静脉在实施“袖口”外翻时容易撕裂,在动脉吻合上基本没有作为,加之其辅助工具过于庞大,在某些狭小的空间内操作受到限制。以黏合法和支架辅助吻合为代表的其他非缝合技术尚难实现临床应用。迄今为止,精准缝合仍然是显微血管吻合最为可靠的金标准。
3.显微血管缝合过程中一个公认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对壁剐蹭和误缝(back-wall bite),这一问题的产生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缝针的进针方向,二是血管直径;现有技术公开的缝合方向为由血管外膜向血管内膜方向进针(简称自外向内)及由血管内膜向血管外膜进针(简称自内向外)的混合方式,而由于显微血管的直径过小,因此常会导致上述问题的出现。除上述问题外,现有技术在缝合操作时还会出现以下问题,包括:外膜内翻、内膜滑瓣形成、闭式缝合误伤、长缝线对血管壁的切割伤、打结操作不当、针距不等漏血补针误伤等。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计划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微血管吻合用三维可调式缝合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显微血管吻合用三维可调式缝合装置,包括多根双针缝合线和用于限位显微血管的合拢器;其中:
7.所述双针缝合线包括缝合线以及分别连接在缝合线两端的针头;
8.所述合拢器包括滑杆,所述滑杆上滑动连接有结构相同且对称布置的第一血管夹组件和第二血管夹组件;所述第一血管夹组件包括与滑杆滑动配合的滑块,所述滑块上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示支撑杆的一端安装有用于固定血管的血管夹,所述支撑杆通过滑块与滑杆呈垂直分布。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块开设有用于安装滑杆的第一通孔和用于安装支撑杆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互不相交。使用时,滑杆通过第一通孔与滑块连接并在外力作用下能够相对于滑块转动,支撑杆通过第二通孔与滑块连接并在外力作用下能
够相对于滑块转动。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缝合线具有不同的长度和颜色,任意两根缝合线的颜色彼此均不相同;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缝合线的长度为2.5cm-10cm。缝合线过长,缝合过程中提拉缝合线会导致对血管壁造成切割性损伤,本装置采用2.5cm到10cm不等的短线作为缝合线,安全性更好;缝合线标定不同颜色和不同长度,便于在后续延迟打结过程中识别缝线。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本实用新型中双针缝合线包括缝合线以及分别连接在缝合线两端的针头,缝合过程中缝合线两端的针头分别从血管内膜向血管外膜方向(简称自内向外)进针,可完全规避对壁误缝和后壁剐蹭。此外,还可以将脱离的血管内膜或血管斑块与血管壁串联缝合,规避管腔内内膜滑瓣形成。
13.传统缝合时,一般是进一针便即刻打结,打结后两侧端口闭合,管腔难以显露,后续进针缝合基本上是盲探进针,盲探进针特别容易导致误伤误缝。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双针缝合线并配合使用延迟打结的策略,使得手术医生可以从容整理对齐两侧管壁后打结。
14.传统缝合时,血管端口与术者视线存在约90度的夹角,视线无法进入血管腔内,特别是当缝合若干针打结后,两侧端口闭合管,血管腔更是难以显露。这样的缝合精准性大打折扣,包括针距、进针角度等都无法确保正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缝合装置中,血管夹通过支撑杆与滑块转动连接,滑块与滑杆滑动连接,不仅可以调节血管吻合口之间的距离,还可以调节血管吻合口方向。缝合过程中可根据需要旋转血管夹,使得血管吻合端口朝上,血管腔完全直视暴露,即使是小于1mm内径的血管腔都清晰可见;将血管腔开口调整到朝向术者,则术者可以直视管腔,对针距的判断和垂直进针更加准确,可以保障针距相等、垂直进针,显著提高显微血管吻合的质量。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维可调式缝合装置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双针缝合线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维可调式缝合装置进行显微血管吻合方法流程示意图;
19.附图标记:1-双针缝合线,11-缝合线,12-针头,2-合拢器,21-滑杆,22-滑块,23-支撑杆,24-血管夹,25-第一通孔,26-第二通孔,3-显微血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2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连接”、“安装”等均表示相互连接的两部件之间是固定在一起,一般是通过焊接、螺钉或胶粘等方式固定在一起。“滑动连接”、“转动连接”是指两部件连接在一起并能相对运动。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属于“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22.参考图1至图3,一种显微血管吻合用三维可调式缝合装置,包括多根双针缝合线1和用于限位显微血管的合拢器2;其中:
23.双针缝合线1包括缝合线11以及分别连接在缝合线两端的针头12;
24.合拢器2包括滑杆21,所述滑杆21上滑动连接有结构相同且对称布置的第一血管夹组件和第二血管夹组件;第一血管夹组件包括与滑杆21滑动配合的滑块22,滑块22上转动连接有支撑杆23;支撑杆23的一端安装有用于固定显微血管3的血管夹24,支撑杆23通过滑块22与滑杆21呈垂直分布。进一步的,滑块22开设有用于安装滑杆21的第一通孔25和用于安装支撑杆23的第二通孔26;所述第一通孔25和第二通孔26互不相交。
25.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维可调式缝合装置进行显微血管吻合,具体方法如下:
26.以管周缝合8针为例,全程血管腔开放缝合、双针缝合线自腔内向腔外单向进针、延迟打结。具体缝合步骤参考图4:
27.①
修剪好血管吻合端口外膜后,固定滑杆的位置,然后通过血管夹夹持血管,使得血管两端端口对拢(如图4a)。旋转支撑杆,使血管以吻合口为中心向外旋转90
°
,使得两个吻合端口与术者“面对面”,术者的视线直视管腔内(如图4b),然后在12点和6点处进针第1和第2针作为导引线,即在180
°
等距先缝合两针,暂不打结。
28.②
在3点处进第3针暂不打结,然后分别在3点和12点间的1/2处、3点和6点的1/2处各进第4和第5针暂不打结(如图4c)。前壁3针完成后,通过滑块在滑杆上滑动,使两个血管夹靠拢;再将两个支撑杆回旋90
°
,使得两侧血管端口对接,整理缝合线,适度张力下对称牵引两侧导引线,分别将前壁3针打结(如图4d)。
29.③
翻转合拢器显露血管后壁,然后通过滑块在滑杆上滑动,使两个血管夹适度向中间靠拢,再外旋支撑杆,使得管腔适度开放张开,以同样方法分别在9点、6点至9点的1/2处和9点至12点的1/2处继续完成后壁缝线的缝合和打结(图4e,图4f);两根导引线最后打结即完成血管吻合。
30.现有的缝合技术采用单针缝合线,每进一针即刻打结,则血管吻合口闭拢,后续进针均是盲探进针,容易误缝误伤;此外,传统缝合血管吻合口与术者视线存在约90度夹角,不是直视缝合,降低了进针的精准度,造成针距不等、未能垂直进针等问题。依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维可调式缝合装置进行显微血管吻合,可以延迟打结,保持吻合口开放,这样每次进针均可以清晰看到管腔内结构,避免误伤误缝。本三维可调式缝合装置,不仅可以调节吻合口距离,还可以调节方向,将吻合端口朝向术者视线调节,使得术者在直视下进行进针缝合,可以保障针距相等、垂直进针。依据本装置进行的缝合方法,操作简单,可以缩短学习曲线,降低新手学习训练难度,便于技术推广,具有开发机器人缝合的基本要素。
31.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