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腱鞘炎的防护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72396发布日期:2022-09-20 22:45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腱鞘炎的防护手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腱鞘炎的防护手套。


背景技术:

2.腱鞘炎是由于腱鞘长期机械性摩擦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类疾病,常发生于手与腕部之间,对于治疗症状较轻的腱鞘炎或恢复期的腱鞘炎,通常通过机械式的护具固定相关骨头,以防止腱鞘再次机械性摩擦。
3.现有相关技术中,护具通常为防护手套或护腕,而防护手套的包裹性较强,固定效果更好。在公开号cn210077987u中公布了一种拇指护腕,包括主体和旋钮系带系统,主体为筒状结构,旋钮系带系统设置于主体正面,连接所述主体的左、右两端,用于调节所述主体的松紧度,主体包括拇指保护装置,拇指保护装置连接于主体右端。其中,主体为防护手套主体,可套设与手掌和拇指上,可相对于手腕固定拇指的位置,旋钮系带系统为boa旋钮系带系统,其工作原理可参考公开号cn103153112b所公布的基于卷轮装置的系带系统。该拇指护腕通过系带系统带动主体左右两端,以调整主体的内径,便于手掌穿戴。但是在佩戴该拇指护腕过程中发现,由于系带系统带动主体左右两端缩小了主体的内径,手腕部分的皮肉向中部挤压,特别是对手掌较小的患者,其需调整至左右两端重叠才可戴紧该拇指护腕,而在收缩过程中,部分皮肉容易受主体左右两端的挤压嵌入开口中,容易给患者带来疼痛感。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腱鞘炎的防护手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护腕的开口处容易挤压患者皮肉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腱鞘炎的防护手套,包括:
7.主体,所述主体为套筒状,所述主体的正面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两侧设有若干导槽;
8.boa旋钮系带系统,所述boa旋钮系带系统设有旋钮和系带,所述旋钮内设有线轴,所述系带缠绕于所述线轴上,所述系带交叉穿设于所述导槽之间,用于调整所述开口的大小,所述旋钮可旋转以调整所述线轴上缠绕的系带的长度;
9.其中,所述开口内设有柔性挡片,所述柔性挡片用于遮蔽所述开口。
10.优选的,所述柔性挡片两侧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主体上开口的一侧设有调节孔;
12.所述柔性挡片一端设于主体外,另一端穿过所述调节孔与所述开口的另一侧固定连接。
13.优选的,所述柔性挡片设于主体外的一端设有第一贴片;
14.所述主体的背面设有第二贴片,所述第一贴片与所述第二贴片可相互贴合。
15.优选的,所述主体的背面设有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用于固定所述主体的形状;
16.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一端设有第一敞口,所述第一敞口用于取/放第一支撑板。
17.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
18.第一直线段;
19.弧线段,所述弧线段与所述第一直线段一体成形,所述弧线段的曲率为5。
20.优选的,还包括拇指连接组件,所述拇指连接组件包括:
21.拇指安装带,所述拇指安装带与所述主体一体成形,所述拇指安装带设于所述主体一端的侧面;
22.拇指套带,所述拇指套带的两侧与所述拇指安装带相连,形成可供拇指穿过的套筒结构。
23.优选的,所述拇指安装带的背面设有第三贴片,所述主体的正面设有第四贴片,所述拇指连接组件还包括:
24.拇指固定绑带,所述拇指固定绑带设于所述拇指安装带的背面,所述拇指固定绑带可缠绕于所述拇指安装带的表面,所述拇指固定绑带表面设有第五贴片,所述第五贴片可与所述第三贴片相贴合;
25.连接带,所述连接带设于所述主体一体成形,所述连接带与所述拇指安装带设于所述主体的同一侧,所述连接带表面设有第六贴片,所述第六贴片可与所述第四贴片相贴合。
26.优选的,所述拇指安装带的背面设有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用于固定所述拇指安装带的形状;
27.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一端设有第二敞口,所述第二敞口用于取/放第二支撑板。
28.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
29.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二直线段、倾斜段和折角段一体成形;
30.倾斜段,所述倾斜段与所述第二直线段的夹角为25
°

31.折角段,所述折角段设于所述倾斜段的一侧并与所述倾斜段成90
°
夹角。
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3.本实施例中,在主体的开口部位设置柔性挡片,通过柔性挡片遮蔽该开口,当主体左右两端在boa旋钮系带系统的带动下向中间移动时,由于柔性挡片的阻拦作用,可避免位于主体内部的手被挤压部分而嵌入开口中,避免给患者带来挤压的疼痛感。
附图说明
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3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手套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37.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3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3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40.图中:
41.1、主体;
42.2、boa旋钮系带系统;201、导槽;202、系带;203、旋钮;
43.3、柔性挡片;301、第一贴片;
44.4、第四贴片;5、拇指套带;
45.6、拇指安装带;601、第三贴片;602、第二敞口;
46.7、第二贴片;701、第一敞口;
47.8、拇指固定绑带;801、第五贴片;
48.9、第一支撑板;901、第一直线段;902、弧线段;
49.10、第二支撑板;1001、第二直线段;1002、倾斜段;1003、折角段。
具体实施方式
5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5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5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和方位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3.本实施例中,在主体的开口部位设置柔性挡片,通过柔性挡片遮蔽该开口,当主体左右两端在boa旋钮系带系统的带动下向中间移动时,由于柔性挡片的阻拦作用,可避免位于主体内部的手被挤压部分而嵌入开口中,避免给患者带来挤压的疼痛感。
54.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腱鞘炎的防护手套,包括主体1和boa旋钮系带系统2。
55.具体的,主体1为套筒状,可将手深入主体1内部,主体1的正面设有开口,可通过调节开口的大小来调节主体1内径的大小,进而可调节该防护手套的松紧度。在开口两侧设有三对导槽201,导槽201上交叉穿设有系带202,在右侧导槽201的中部设有旋钮203,旋钮203 内设有线轴,线轴上缠绕有系带202,可通过旋转旋钮203带动线轴旋转以调节包裹于线轴上的系带202的长度,在系带202与导槽201的作用下,缩小开口的大小,由于在主体1的开口部位设置柔性挡片3,通过柔性挡片3遮蔽该开口,当主体1左右两端在boa旋钮系带系统2 的带动下向中间移动时,由于柔性挡片3的阻拦作用,可避免位于主体1内部的手被挤压部分而嵌入开口中,进而避免给患者带来挤压的疼痛感。
56.具体的,柔性挡片3采用具有弹性的棉布材料制成,其左右两侧分别与开口内侧通过针线缝合,可遮蔽开口,当开口两侧在boa旋钮系带系统2的带动下向内收缩时,柔性挡片3卷曲并填充开口,防止患者被挤压的皮肉嵌入开口中。
57.在另一实施例中,主体1的左侧设有调节孔,柔性挡片3的右端穿过该调节孔并与
开口的右侧通过针线缝合,当开口两侧在boa旋钮系带系统2的带动下向内收缩时,柔性挡片3卷曲并填充开口,防止患者被挤压的皮肉嵌入开口中,而由于卷曲后的柔性挡片3容易出现褶皱,患者皮肤与褶皱部分接触时容易产生不适感,通过拉动左侧的柔性挡片3,使褶皱部分被拉直,可避免褶皱部分带来的不适感。
58.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柔性挡片3的左端设有第一贴片301,主体1的背面设有第二贴片7,第一贴片301和第二贴片7均为魔术贴,可将柔性挡片3的左端与主体1背面贴合在一起,防止柔性挡片3的左端摆动。
59.具体的,在主体1的背面,即手背位置设有第一容置空间,第一容置空间内设有第一支撑板9,第一支撑板9用于固定主体1背面的形状,第一支撑板9包括第一直线段901和弧线段 902,第一直线段901与弧线段902一体成形,其中,第一直线段901设于下方,弧线段902 设于上方,且弧线段902的曲率为5,第一支撑板9的形状较贴合人体手部放松时的体态,在患者佩戴该防护手套时,不易产生不适感。
60.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容置空间的下方设有第一敞口701,可通过第一敞口701取出或放入第一支撑板9,便于患者根据个人手部情况调整第一支撑板9的位置。
61.具体的,在主体1的左上部还设有拇指连接组件,拇指连接组件包括拇指安装带6和拇指套带5,拇指安装带6与主体1一体成形,在拇指安装带6与主体1之间设有设有缺口,将拇指安装带6与主体1分离,便于调整拇指安装带6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大小的患者的手部,拇指套带5的两侧与所述拇指安装带6相连,形成可供拇指穿过的套筒结构,患者可将拇指穿过套筒内,实现对拇指的固定。
62.具体的,在拇指安装带6的背面设有第二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内设有第二支撑板10,第二支撑板10用于固定拇指安装带6的形状,第二支撑板10包括第二直线段1001、倾斜段 1002和折角段1003,第二直线段1001、倾斜段1002和折角段1003一体成形,可提高第二支撑板10的强度,第二直线段1001与倾斜段1002相连,且第二直线段1001与倾斜段1002之间的夹角为25
°
,折角段1003设于述倾斜段1002的一侧并与倾斜段1002成90
°
夹角,第二支撑板10的形状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且通过折角段1003对拇指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拇指乱动。
63.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容置空间的下方设有第二敞口602,可通过第二敞口602取出或放入第二支撑板10,便于患者根据个人手部情况更换第二支撑板10。
64.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拇指安装带6的背面设有第三贴片601,在主体1的正面的右上角具有第四贴片4,所述拇指连接组件还包括拇指固定绑带8和连接带,拇指固定绑带8设于拇指安装带6的背面,拇指固定绑带可缠绕于拇指安装带6的表面,拇指固定绑带表面设有第五贴片801,第三贴片601和第五贴片801均为魔术贴,第五贴片801可与第三贴片601相贴合可将拇指紧固地固定于拇指安装带6上;连接带设于主体1的左上角并与主体1一体成形,连接带表面设有第六贴片,所述第六贴片可与所述第四贴片4相贴合,可将拇指安装带6相对于主体1固定。
65.本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腱鞘炎的防护手套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
6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