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污染尿液采集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97397发布日期:2022-10-22 02:51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污染尿液采集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疗耗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污染尿液采集容器。


背景技术:

2.尿液检查是医学中一种常用的检查方式,主要包括尿常规分析、尿液中有形成分检测、蛋白成分定量测定、尿酶测定等,尿液检查能反应机体的代谢状况,是很多疾病定性和定量诊断的重要手段。尿液样本的获取需要患者首先自行将尿液收集到干净容器中,医务工作者将其转移至试管中进行相关检测。在患者自行取样的过程中,由于使用现有容器不能很好的与女性患者的生理结构相适应,操作不便且容易造成尿液洒溅,污染患者手部。因此需要针对女性患者的生理结构设计一种便于使用尿液收集容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女性患者进行尿液检查所使用的采集容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污染尿液采集容器。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防污染尿液采集容器,包括:杯体,顶面敞口形成开口朝上的容纳腔;杯口,水平截面呈椭圆形且杯口最远两点连线的两侧中部下凹,形成中间低两边高的形状;杯底,水平截面呈圆形且与通过曲面平滑过渡到杯口;手柄,与杯口一侧的中部下凹处连接并与杯体一体成形。
6.现有尿液采集容器的杯口一般为圆形,且杯口边缘处向外延伸有具备一定宽度的平面,由于尿液采集需要取中间段尿液,取样过程中尿液冲击到该平面,容易飞溅造成脏手和使用不便。本方案提供尿液采集容器对杯口处的形状进行改进,水平截面呈椭圆形的含义是以俯视方向看杯口为椭圆形,根据椭圆具有两条长度不同对称线的性质,本方案中杯口最远两点的连线即为对称线中较长的一条,以该对称线为界,其两侧为杯体的左右两侧。使用时,同样以杯口较长对称线的两端为前后方向,椭圆形的杯口结合中间较低的形状与女性患者的身体构造相适应,此外,由于杯底到杯口的平滑过渡意味着杯体内壁没有弯折,内壁和外壁均为曲面,则由于杯底为圆形,杯口为椭圆形,圆形到椭圆形过渡会形成倾斜的曲面,能减少取中间段尿液时的飞溅,且手柄设置在杯体的左侧或右侧能进一步避免污染手部。
7.进一步的,所述手柄包括沿杯口边缘向上延伸后弯曲的过渡段,以及与过渡段连接并向杯底方向延伸的延伸段。本方案中的手柄为与杯体一体成型生产而成,从功能上可被分为过渡段和延伸段两个部分,过渡段为与杯体连接的部分,其从杯口处向上延伸的设置使得与手柄相对的一侧为杯口的最低处,在盛装液体的过程中,当液体量过大时,会自然从手柄的相对侧溢出,避免污染手部。
8.进一步的,所述杯口处与手柄相对一侧设有导流口。导流口使得将本方案中容器中的液体倒出时,液体从导流口处流出形成线状水流,便于直接倒入到开口较小的试管中,
避免溢出污染手部或桌面。
9.进一步的,所述延伸段设有向内凹陷的握持部。
10.进一步的,所述延伸段向远离杯体的方向倾斜设置。延伸段设置可增大手部与杯体的距离,进一步避免患者手部被污染。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对容器的杯口处形状进行改进,椭圆形杯口结合中间较低的形状与女性患者的身体构造相适应,圆形杯底到椭圆形杯口的平滑过渡使杯体内壁为具有一定倾斜度的曲面,从而减少取尿液时液体飞溅并防止手部被污染。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图;
15.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图;
16.图4是本技术的后视图。
17.图中:1-杯体;2-手柄;201-过渡段;202-延伸段;203-握持部;3-杯口;4-导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1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2.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4.实施例1:
25.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防污染尿液采集容器,包括:杯体1,顶面敞口形成开口朝上的容纳腔;杯口3,水平截面呈椭圆形且杯口3最远两点连线的两侧中部下凹,形成中间低两边高的形状;杯底,水平截面呈圆形且与通过曲面平滑过渡到杯口3;手柄2,与杯口3一侧的中部下凹处连接并与杯体1一体成形。
26.工作原理如下:
27.本实施例的尿液采集容器中,以图1所示的方位为例,从俯视方向看,杯底为圆形,杯口3为椭圆形,为了便于描述,以杯底的圆心为原点建立坐标系,杯口3与杯底的圆心重合,将杯口3最远两点的连线与x轴重合,忽略手柄2的情况下,杯口3关于x轴和y轴均对称,则所述的杯口3最远两点连线的两侧中部下凹是指杯口3与y轴相交处下凹,与x轴相交处的水平高度较高。同时,由于本实施例的杯底到杯口3平滑过渡形成杯体1,且杯口3大于杯底,则圆形到椭圆形过渡形成的曲面中具有倾斜的形态,例如杯底与x轴相交处到杯口3与x轴相交处的连线相对于z轴是倾斜的,结合杯体1从正视方向看中间低两头高的形状,杯口3的形状不仅与女性患者身体构造相适应,且相较于现有的圆形容器,杯体内壁与尿液进入容器的角度相适应,尿液能以内壁切向或接近切向的角度进入容器,减少尿液溅出的情况。同时,手柄2与杯体1一体成形制成,与杯口3的下凹处连接,则从上述的方位上看,手柄2与杯口3和y轴的相交处连接,则手持的位置处于杯口3的左右侧,杯口3的前后侧为与x轴重合的长度较长的方向,与使用时人体的前后侧相对应。使用时,患者握住手柄2,患者的手位于采集容器的左侧或右侧,取中间段尿液时,液体与容器倾斜的曲面形内壁碰撞,弹起后落在容器内或在容器内部直接滑落,避免飞溅到容器外污染手部。
28.实施例2:
29.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手柄2的形状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与限定。
30.如图3所示,所述手柄2包括沿杯口3边缘向上延伸后弯曲的过渡段201,以及与过渡段201连接并向杯底方向延伸的延伸段202。本实施例中对手柄2的形状进行改进,为了便于对手柄2进行描述,从定义上将其分为过渡段201和延伸段202,实际手柄2并没有明确分界线来区分过渡段201和延伸段202。过渡段201为手柄2与杯体1连接的起始段,整体为弯曲形状,从杯口3边缘处向上延伸以提高手柄2的最高处,弯曲后向下延伸以提高手柄2的长度,便于患者使用时握持,且手柄2向下延伸后,患者手持的位置在杯体1侧面靠下的位置,避免沾到尿液。此外,值得说明的是,通过对过渡段201曲率和形状的合理设置,当从俯视方向看,过渡段201的边缘在延伸段202以外时,过渡段201能起到对延伸段202的遮挡作用,从而使用者手握延伸段202时,飞溅的尿液能被过渡段201阻挡,避免污染患者手部。
31.实施例3:
3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与限定。
33.为了方便将容器内的液体向口径小的试管中转移以用于后续的检测,如图1所示,
所述杯口3处与手柄2相对一侧设有导流口4。导流口4为便于定向倒出杯中液体,使之形成线性水流的结构,图1中示例的导流口4为与杯体1一体设置,衔接于杯口3处的尖嘴形结构,导流口4设置于手柄2的相对侧,符合患者的使用规律,便于倾倒容器中的液体。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本技术中手柄2的过渡段201具有沿高度方向向上延伸的结构设置,对杯口3的一个下凹处起到补高作用,则尿液采集容器杯口3的最低处位于导流口4所在处,在盛装液体或手持采集容易移动的过程中,当液体量过大时,会自然从导流口4处溢出,避免污染手部。
34.实施例4:
35.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或实施例3的基础上,对手柄2的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与限定。
36.为了进一步改善容器的使用性,如图4所示,所述延伸段202设有向内凹陷的握持部20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向内凹陷是为了使延伸段202侧面凹陷的弧度和宽度与手指相适应,增加使用者手指与手柄2的接触面积,便于患者更稳定的把持容器,避免把持不稳造成的容器内液体溅出。此外,值得说明的是,为了改善患者的握持体验,还可对握持部203进行加厚处理,进一步增加手指与手柄2的接触面积。
3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延伸段202向远离杯体1的方向倾斜设置,即延伸段202往远离杯体1的方向延伸,从而患者握持手柄2时,增大手部与杯体1的距离,进一步避免患者手部被污染。
38.此外,本实施例中还提供另一种结构设置方式来改变容器的握持方法,即沿手柄2的过渡段201的下表面向下延伸一体成型设置用于供使用者握持的结构,该结构设置于手柄2与杯体1的外壁之间,该结构可以是连接手柄2与杯体1的片状,从而在使用设有此结构的容器时,患者用手指捏住该片状结构,手指位于手柄2与杯体1之间,手柄2在此处充当用于遮挡手指的保护结构,避免杯体1内的液体溅出污染手指。
3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