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引流管的术后用腹带

文档序号:32834995发布日期:2023-01-06 17:49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引流管的术后用腹带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种一种固定引流管的术后用腹带。


背景技术:

2.腹带,即有在腹部上缠绕的布带状的围腰形腹带,有支撑腹部的作用,外科术后固定腹部后能有效减轻局部水肿、缓解术区伤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加快术后康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腹带为多头带多层结构设置,但是对于术后的患者,需要观察伤口引流管口的情况,如:渗血,出血及恢复情况;使用多层结构的腹带时每次观察伤口的情况要将多头腹带每层打开,一方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另一方面不利于伤口的痊愈。并且根据疾病及手术方式的不同,每位患者术后引流管的放置位置也有所不同,现有的多头多层腹带在各类引流管固定中不能提供个体化护理。目前市场上的腹带质地大多为不透明布类,在对于外科重症患者使用过程中在置管处仍容易产生压疮。
3.总之,现有技术中的腹带存在不方便观察伤口情况;各类导管固定不具有个体化护理,且容易在置管处产生压疮等问题。针对该情况,可剪裁可视腹带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程元元等报道了一种伤口透明腹带,具有一定前景,然而对于外科术后多置管的导管个体化固定并不适用。在此基础上有文献报道了防压疮,可开窗,可灵活调节松紧的腹带。如国家专利“一种防压疮、可开窗、可灵活调节松紧的腹带”(公开号cn 209575066 u)介绍了该腹带主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魔术贴窗口,以防止患者腰背部出现压疮,还可避免腹带直接压迫、摩擦腹壁引流管或肠管造瘘口等,防止伤口损伤或出血。临床使用的腹带虽然能达到固定伤口、灵活调节松紧腹带的目的,但存在以下障碍或缺点:1、目前临床使用的腹带不方便观察伤口出血、导管滑脱等情况;2、导管固定缺乏个体化护理;3、腹带置管处容易产生皮肤损伤,甚至压疮;4、普通腹带固定多根导管时需要打开腹带全层以便观察。这些障碍或缺点可能会造成患者皮肤损伤或伤口出血,增加伤口感染机率等情况,进而导致患者住院天数延长,生存质量降低。为解决上述问题,亟需设计一款外科术后新型腹带,既能更直观观察皮肤引流管处渗血情况且防止局部皮肤压疮,又能提供多根置管个体化护理。
4.因此,如何提供一款固定引流管的术后用腹带,实现术后皮肤引流管处直接观察及多根置管导管个体化固定,并且预防局部皮肤压疮,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引流管的术后用腹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包括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引流管的术后用腹带,包括腹带主体、左带体和右带体,所述腹带主体的一端与所述左带体连接,所述腹带主的另一端与所述右带体连接,所述
右带体为双层结构,包括里层和外层,所述里层包括用于固定所述腹带主体的第一绑带,所述外层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左带体的第三绑带;
8.所述左带体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绑带的第二绑带;
9.所述第二绑带和/或第三绑带上设有若干第一操作窗口,用于引流管贯穿并固定所述引流管。
10.优选地,所述第一绑带的材质为网纱。
11.优选地,所述第二绑带的材质为tpu。
12.优选地,所述第三绑带的材质为tpu。
13.优选地,所述第一绑带的正面设有网纱袋。
14.更优选地,所述网纱袋的数量为若干个。
15.优选地,所述第二绑带上设有第二操作窗口,以用于使渗液排出或调节第二绑带的弹性。
16.更优选地,所述第二操作窗口的数量为若干。
17.优选地,所述第三绑带上设有第二操作窗口,以用于使渗液排出或调节第三绑带的弹性。
18.更优选地,所述第二操作窗口的数量为若干。
19.优选地,所述第一绑带、第二绑带和第三绑带的数量为若干条。
20.更优选地,所述第一绑带的数量为1~4条。
21.更优选地,所述第一绑带的数量为1~4条。
22.更优选地,所述第一绑带的数量为1~4条。
23.更优选地,任意两相邻的所述第二绑带上的第一操作窗口相配合,用于引流管贯穿并固定所述引流管。
24.更优选地,任意两相邻的所述第三绑带上的第一操作窗口相配合,用于引流管贯穿并固定所述引流管。
25.优选地,所述腹带主体的正面设有若干防压疮垫。
26.更优选地,所述防压疮垫呈条索状。
27.更优选地,所述防压疮垫的数量为1~5个。
28.优选地,所述腹带主体的正面还设有若干减压条,所述若干所述减压条位于所述防压疮垫的两侧。
29.更优选地,所述减压条的数量为6个。
30.优选地,所述第一绑带的背面且靠近所述腹带主体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
31.优选地,所述第二绑带的正面且远离所述腹带主体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件。
32.优选地,所述第二绑带的背面且靠近腹带主体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件。
33.优选地,所述第三绑带的正面且远离所述腹带主体的一端设有第四连接件。
34.更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活动连接。
35.更优选地,所述第四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活动连接。
3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魔术贴活动连接。
3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四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通过魔术贴活动连接。
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9.1)本实用新型的腹带的第二绑带和/或第三绑带设有若干第一操作窗口,其能依据患者的引流管的位置、引流管的形状、引流管的管径以及引流管的数量选择性的开启操作窗口,以供引流管贯穿同时实现引流管的固定。
40.2)本实用新型的术后用腹带选用透明亲肤材料,如tpu材质和网纱面料,有效避免使用过程中皮肤与腹带摩擦产生的过敏现象,及时观察局部皮肤改变情况;便于清洗,减少引流液体污渍残留,以免影响观察;且清洗中不易发生变形。
41.3)本实用新型的术后用腹带第二绑带和第三绑带采用tpu材质且第一绑带采用网纱材质,整体呈可视状,能更为直观观察皮肤伤口处情况,为术后早期出血提供有效判断。
42.4)本实用新型的腹带主体的正面设有防压疮垫及减压条,能有效减少腹带使用时产生的压疮,保护局部皮肤。
43.5)本实用新型的腹带中的第一绑带含有网纱袋,能据患者病情及伤口情况添加纱布层,有效防止纱布或棉垫移位,同时能起加压,对腹部起到压迫作用。
附图说明
44.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引流管的术后用腹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45.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引流管的术后用腹带的第一绑带的结构示意图。
46.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引流管的术后用腹带的第二绑带的结构示意图。
47.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引流管的术后用腹带的第三绑带的结构示意图。
48.图1至图4中附图说明如下
49.100腹带主体
50.101防压疮垫
51.102减压条
52.200第一绑带
53.201第一连接件
54.202网纱袋
55.300第二绑带
56.301第二连接件
57.302第三连接件
58.400第三绑带
59.401第四连接件
60.500第一操作窗口
61.600第二操作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62.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63.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
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64.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引流管的术后用腹带,包括腹带主体100、左带体和右带体,所述腹带主体100的一端与所述左带体连接,所述腹带主100的另一端与所述右带体连接,所述右带体为双层结构,包括里层和外层,所述里层包括用于固定所述腹带主体100的第一绑带200,所述外层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左带体的第三绑带400;所述左带体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绑带200的第二绑带300;所述第二绑带300和/或第三绑带400上设有若干第一操作窗口500,用于引流管贯穿并固定所述引流管。
65.相较于现有技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引流管的术后用腹带,第一绑带200包裹腹部伤口处,第二绑带覆盖在第一绑带200上,第三绑带400覆盖于第二绑带300上,第二绑带300和/或第三绑带400上设有若干第一操作窗口500,第一操作窗口500可根据患者引流管的数量、引流管的管径、引流管的位置以及引流管的形状进行裁剪,以供引流管贯穿并固定引流管。如重症患者可能会有多根引流导管且管径粗细不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腹带能根据引流管的数量和管径进行裁剪,并固定引流管。
66.在本技术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绑带200的材质为网纱,优选为透明高弹网纱。该材料具有弹性对腹围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拉力,能起到保护伤口的作用。使用时,首先用第一绑带200包裹腹部伤口处,松紧由一指插入为准。
67.在本技术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绑带300的材质为tpu。该材料质地亲肤柔软,具有防滑防过敏特性,有效避免使用过程中皮肤与腹带摩擦产生的过敏现象,最大程度降低皮肤过敏及不适;且该材料透明,能及时观察局部皮肤改变情况;此外,该材料可裁剪毛勾。使用时,根据患者引流管的数量、形状、位置及管径对第一操作窗口500进行裁剪,从而使其与引流管完全贴合,能有效避免腹带在使用中挤压引流管;接着将第二绑带300覆盖在第一绑带200上,以固定第一绑带200。
68.在本技术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绑带400的材质为tpu。该材料质地亲肤柔软,具有防滑防过敏特性,有效避免使用过程中皮肤与腹带摩擦产生的过敏现象,最大程度降低皮肤过敏及不适;且该材料透明,能及时观察局部皮肤改变情况;此外,该材料可裁剪毛勾。使用时,根据患者引流管的数量、形状、位置及管径对第一操作窗口500进行裁剪,从而使其与引流管完全贴合,能有效避免腹带在使用中挤压引流管;接着将第三绑带400覆盖在第二绑带300上,以固定第二绑带300上。
69.在本技术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绑带200的数量为若干条。优选地,所述第一绑带200的数量为1~4条。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1、3条。
70.在本技术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绑带300的数量为若干条。优选地,所述第二绑带300的数量为1~4条。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1、3条。
71.在本技术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绑带400的数量为若干条。优选地,所述第三绑带400的数量为1~4条。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1、3条。
7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绑带200、第二绑带300和第三绑带400的数量可以根据患者实
际情况实际,其中,第一绑带200的数量可以与第二绑带300相等,也可以不相等;第二绑带200的数量可以与第三绑带400相等,也可以不相等;第一绑带200的数量可以与第三绑带400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73.在本技术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腹带主体100的正面设有若干防压疮垫101。优选地,所述防压疮垫101呈条索状,条索状的防压疮垫符合人体解剖学。优选地,若干为1个、2个、3个、4个或多个,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更优选地,为3个,3个防压疮垫呈川字型,均匀分布于腹带主体100的正面。
74.在本技术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腹带主体100的正面还设有若干减压条102,若干所述减压条102位于所述防压疮垫101的两侧。优选地,所述减压条102呈细条状,与两侧腰部贴合。优选地,若干为1个、2个、3个、4个、5个、6个或多个,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更优选地,为6个,6个减压条均匀分布于防压疮垫101的两侧。
75.本实用新型中,防压疮垫101和减压条102质地柔软,分别对应患者的背部和两侧腰部,能提高患者使用该腹带的舒适性。使用时,将有含防压疮垫101的腹带对准患者的腰部,左右两侧的减压条101贴近患者两侧的腰部,可据患者情况左右调整。现有技术中腹带使用过程中,由于和皮肤接触面不断摩擦,通常容易出现皮肤损伤甚至压疮,本技术通过在容易产生皮肤损伤或压疮处设有压疮垫,可以防止压疮的产生,保护局部皮肤。腹带主体100和/或防压疮垫101的材质可以为布料面料,如纯棉布料,质地柔软,能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性。
76.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腹带中的第一绑带2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绑带200的正面设有网纱袋202,用于容纳根据患者伤口情况使用的纱布层或棉垫,以预防渗血或渗液;同时网纱袋202能起到加压包扎的作用及防止网纱袋内置的纱布层或棉垫发生移位,且通过对网纱袋202内的纱布层及棉垫进行称重,能更准确计算伤口渗出液量。
77.在本技术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绑带200的背面且靠近所述腹带主体100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201。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201为魔术贴圆毛端。
78.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腹带中的第二绑带3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绑带300的正面且远离所述腹带主体100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件301,所述第二绑带300的背面且靠近腹带主体100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件302。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301为魔术贴刺毛端,所述第三连接件302为魔术贴圆毛端。魔术贴刺毛端的第二连接件301与魔术贴圆毛端的第一连接件201活动连接。
79.在本技术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绑带300上设有第一操作窗口500。优选地,所述第一操作窗口500的形状与引流管的形状相匹配。优选地,任意两相邻的所述第二绑带300上的第一操作窗口500相配合,用于引流管贯穿。第一操作窗口500可根据患者引流管的位置、数量、形状以及管径进行剪裁,在腹带固定中与引流管完全贴合,有效避免腹带在使用中挤压引流管。
80.在本技术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绑带300上还设有所述第二操作窗口600。优选地,所述第二操作窗口600呈椭圆形,椭圆形的第二操作窗口600的位置和数量可根据实际伤口的位置和数量进行裁剪,通过第二操作窗口600既可以改变第二绑带300的弹力,还可以实现伤口渗出液的及时排出。具体地,如果把第二操作窗口600裁剪掉,第二绑带300的弹力变大。
81.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腹带中的第三绑带4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三绑带400的正面且远离所述腹带主体100的一端设有第四连接件401。优选地,所述第四连接件401为魔术贴刺毛端。魔术贴刺毛端的第四连接件401与魔术贴圆毛端的第三连接件302活动连接。
82.在本技术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绑带400上还设有所述第一操作窗口500。优选地,所述第一操作窗口500的形状与引流管的形状相匹配。优选地,任意两相邻的所述第二绑带300上的第一操作窗口500相配合,用于引流管贯穿。第一操作窗口500可根据患者引流管的位置、数量、形状以及管径进行剪裁,在腹带固定中与引流管完全贴合,有效避免腹带在使用中挤压引流管。
83.在本技术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述第三绑带400上还设有所述第二操作窗口600。优选地,所述第二操作窗口600呈椭圆形,椭圆形的第二操作窗口600的位置和数量可根据实际伤口的位置和数量进行裁剪,通过第二操作窗口600既可以改变述第三绑带400的弹力,还可以实现伤口渗出液的及时排出。具体地,如果把第二操作窗口600裁剪掉,第三绑带400的弹力变大。
84.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引流管的术后用腹带的操作方法为:
85.使用时,将正面含有防压疮垫101的腹带主体100对准患者的腰部进行贴合,减压条102与患者腰部的两侧贴合;接着将正面含有网纱袋202的第一绑带200覆盖于腹部伤口上,根据患者引流管的数量、形状、管径和位置对第二绑带300上设有的第一操作窗口500进行裁剪,将裁剪后的第二绑带300正面的第二连接件301与第一绑带200背面的第一连接件201连接,从而使第二绑带300覆盖并固定于第一绑带200上;根据患者引流管的数量、形状、管径和位置对第三绑带400上设有的第一操作窗口500进行裁剪,然后将第三绑带400正面的第四连接件与第二绑带300背面的第三连接件302连接,从而使第三绑带400覆盖并固定于第二绑带300上。使用过程中,根据患者对第二操作窗口600进行裁剪,以调节第二绑带300和第三绑带400的弹性或者对伤口处有渗液的地方进行排出。
86.本实用新型的腹带在第二绑带和/或第三绑带上设有第一操作窗口,第一操作窗口可根据患者引流管的数量、引流管的管径、引流管的位置以及引流管的形状进行裁剪,以供引流管贯穿并固定引流管。
87.本实用新型的腹带选用透明亲肤材料,如tpu材质和网纱面料,有效避免使用过程中皮肤与腹带摩擦产生的过敏现象,及时观察局部皮肤改变情况;腹带呈可视状,更为直观观察皮肤伤口处情况,为术后早期出血提供有效判断。且tpu材质和网纱面料便于清洗,减少引流液体污渍残留,以免影响观察;且清洗中不易发生变形。
88.本实用新型的腹带主体的正面设有防压疮垫及减压条,能有效减少腹带使用时产生的压疮,保护局部皮肤。本实用新型的腹带含有网纱袋,能据患者病情及伤口情况添加纱布层,有效防止纱布或棉垫移位,同时能起加压,对腹部起到压迫作用。
89.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