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冷敷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05202发布日期:2022-10-14 20:05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动冷敷巾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对炎热天气剧烈体育运动健身时出现体温快速升高、肌肉酸软发胀、体力和专注度下降等运动性热疲劳症状,能快速降低身体温度,缓解肌肉疲劳,促进体能恢复的运动冰敷巾。


背景技术:

2.在体育比赛和健身锻炼过程中,尤其是在炎热天气条件下进行网球、足球、马拉松等长时间、大强度运动时,无论是职业运动员还是普通健身者都常会感到体核温度快速升高,肌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酸胀僵硬,大脑专注度和神经灵活性下降,甚至出现头晕、肌肉痉挛剧烈疼痛等“运动性热疲劳”症状,需要在比赛盘间或局间休息时以及运动结束后立即进行冷敷处置。目前在体育界广泛使用的运动冷敷产品及方法的主要技术特点:一是将毛巾放到冰柜里进行预冰冻处理,再取出直接搭放在需要冷敷的身体部位;二是将冰袋直接放置在需要冷敷的部位,再加以包裹固定;三是将散状冰块装入制式冰囊袋中或直接用毛巾或塑料袋将散状冰块包裹起来,再放置到冷敷部位。存在主要问题:

冰冻毛巾的持续冷敷时间较短,且低温程度不够。

产品化冰袋的尺寸和形状固定,不能根据不同身材个体、不同身体部位(如肩颈部、腰背部或大腿部)的特殊需要,对冷敷覆盖面的大小和形状进行灵活调整,冷敷的适应性和精准性不够强。

散状冰块的固定操作比较繁琐不够方便,且冰块的排列不平整致冷敷覆盖面的温度分布不够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3.1.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运动冷敷存在毛巾冷敷的持续时间较短且低温程度不够,冰袋冷敷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差,冰块冷敷的固定不方便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是改变运动冷敷器材或用品的结构和制作方法,增强冷敷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延长冷敷的低温持续时间,简化冷敷的固定操作。
4.2.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冷敷巾由单冰体、冰体垫、盖巾三个部分构成(图1)。单冰体为圆脚柱状结构,由冰壳体、圆盘脚组成,冰壳体底部与圆盘脚适配连接,冰体垫为多层柔性平板结构,由吸附层、隔热层和基底层组成,冰体垫和单冰体组成冷敷组合体,盖巾为双层多边形结构,由内衬、角巾组成。关键技术方案:

单冰体的结构(图2)。单冰体的冰壳体为全封闭中空收腰柱状结构,壳内90%~95%空间填充液体,5%~10%空间空置冗余,壳体腰部横切面为柱状体顶部表面积的4/5。冰壳体在冰冻过程中,壳内液体膨胀,空气冷缩,壳体腰部变粗,顶部微陷,壳体的收腰和空置结构能平衡冰冻填充液体的膨胀空间,使冰冻冰壳体呈现出柱体规则和顶部平整的形态,提高冷敷覆盖面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圆盘脚为柔性圆形穹隆状结构(图3),单冰体的圆盘脚为柔性圆形穹隆状结构,穹隆内侧面的中部有数条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柔性脊突,边缘部平整光滑,外侧镶嵌有一个硬性密封环。穹隆内侧面中部的放射状柔性脊突和穹隆边缘外侧的硬性密封环结构,类似于海洋吸附鱼的吸盘结构,当穹隆受到外力挤压向下塌陷变形时,脊突能更充分向外侧排挤穹隆内
空气,增加穹隆在对应平整光滑平面上的摩擦力和稳固性,密封环能阻隔穹隆内外的空气流动,增强穹隆内的负压密闭性,脊突和密封环共同作用能产生更为可靠的负压吸附固定作用。

冰体垫的结构形状。冰体垫的吸附层位于冰体垫上层,表面平整光滑,与圆盘脚内侧面适配贴合产生负压吸附作用,将单冰体固定在冰体垫上;隔热层位于冰体垫的中层,由软性隔热材料制成,形状尺寸与吸附层适配,形成阻隔环境热辐射,延长冷敷持续时间的第一道防线;基底层由致密纤维材料制成,能抗牵拉保持冰体垫外形;冰体垫的形状包括规则长方形的通用型(图6)和不规则形状的特种型(图1)两大类,通用型包括大、中、小号,特种型包括披肩型(图1)和头巾型。

冷敷组合体的制作方法(图4)。根据身体需要进行冷敷处置部位的解剖形状和面积大小,将不同数量、不同形状的冰冻单冰体,按照对应的几何形状和间隔距离进行平面排列组合,并借助负压吸附作用固定在对应的冰体垫上,制成能满足各种冷敷覆盖面需求的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冷敷组合体,增强冷敷应急处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对应的几何形状旨在满足冷敷部位的解剖形状和覆盖面大小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单冰体间隔距离旨在适应身体冷敷部位各种解剖形状的弯曲度,这种不按产品制式形状尺寸一次性固化冷敷冰体的整体形状和大小,而是在运动现场根据应急冷敷的实际需要,临时组合制作及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冷敷组合体,以提高冷敷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的运动冷敷方法,在原理上类似于“活字印刷术”,故将本方法称为“活冰冷敷术”(图5)。

盖巾的结构。盖巾的内衬为纤维网状结构,位于盖巾内层,使用时介于单冰体的外壳顶部和冷敷部位皮肤之间,发挥兜住和固定冷敷组合体,缓冲冰体对皮肤的冷刺激,提高冷敷的体感舒适度的作用;角巾为白色多边形隔热编织结构,位于盖巾的外层,进一步阻隔环境热辐射,形成延长冷敷持续时间的第二道防线,角巾的中部有数个连接扣固定冰体垫,角部位置设置有固定粘胶带;盖巾的形状尺寸及类型均与冰体垫相适配,发挥固定冷敷组合体,延长单冰体冰冻状态时间以及固定运动冷敷巾的作用。
5.3.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为现场应急处置运动健身中出现的“运动性热疲劳”症状,快速降低身体温度,促进体能恢复,保障体育运动安全,提供一种运用更灵活,处置更精准,操作更方便的新型运动冷敷产品及“活冰冷敷术”使用方法。
附图说明
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7.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运动冷敷巾(特种型)的结构仰视示意图。
8.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运动冷敷巾的单冰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9.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运动冷敷巾的单冰体圆盘脚结构仰视示意图。
10.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运动冷敷巾的冷敷组合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11.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运动冷敷巾的冰冻单冰体和冷敷巾结构剖面及使用示意图。
12.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运动冷敷巾(通用型)的结构仰视示意图。
13.附图中1.单冰体,2.冰体垫,3.盖巾,4.冰壳体,5.圆盘脚,6.角巾,7.内衬,8.单冰体间隔,9.冰壳体内的填充液体,10.冰壳体内的空置冗余,11.穹隆内侧面的脊突,12.穹隆内侧面边缘的密封环,13.穹隆内侧面,14.冰体垫的吸附层,15.冰体垫的隔热层,16.冰体垫的基底层,17.冷敷组合体,18.皮肤,19.连接扣,20.粘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14.1.产品名称及组成本实用新型运动冷敷巾的实施例取名“活冰冷敷巾”,由单冰体、冰体垫和盖巾构成图1和图5。
15.2.主要结构单冰体1为长4cm、宽4cm、高5.5cm的圆脚柱状结构图2,由冰壳体4和圆盘脚5组成。冰壳体4为高4cm的全封闭中空收腰正方体结构,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均为长4cm、宽4cm,中腰部横切面长3.2cm、宽3.2cm,壳内90%~95%空间填充纯净水9;圆盘脚为直径3.2cm、高1.5cm的圆形穹隆结构5,穹隆内侧面中部有8条长1cm、粗0.2cm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实心细椎状柔性脊突11,外侧边缘平整光滑,距外侧边沿0.2cm处镶嵌有一外直径3cm、内直径2.5cm、粗0.5cm的实心圆形硬性密封环12,圆盘脚穹隆顶中部背面直接与冰壳体底部适配连接融为一体;整个单冰体采用热可塑弹性体tpe材质制作。冰体垫2为多层柔性平板结构,吸附层14厚0.2cm,用tpe材质制作,隔热层15厚0.1cm,用柔软隔热材质制作,基底层16厚0.1cm,用柔软致密纤维材质制作;本实施例的冰体垫采用特种型的披肩型为例图1。本实施例的冷敷组合体17制作图4,以用于在运动现场对肩颈部位进行冷敷的披肩型冷敷组合体图1为例,选上述规格单冰体38个,按照“凸”字形状,间隔距离81cm,上部4个单冰体为一排居中,共2排,下部10个单冰体为一排,共3排,对应负压吸附装配在厚0.4cm,上部的长23cm、宽11cm,下部的长55cm、宽18cm的披肩型冰体垫的吸附层14上。盖巾3的角巾6长80cm,宽50cm,白色隔热编织材料,在与冰体垫2对应的四个角内侧以及中间部位共设置有6个直径1cm的圆形连接扣19;内衬7长60cm,宽40m,纤维网状结构,左右两侧边缘缝合固定在角巾两侧与冰体垫下部长度相适配的位置。
16.3.相互关系及使用方法本实施例为专用于肩颈部位冷敷的特种型号运动冷敷巾图1,采用38个单冰体1和1块披肩型冰体垫2制成一个“凸”字形冷敷组合体,并与1条适配盖巾3组装成一条完整的披肩型运动冷敷巾图1;盖巾的角巾6处在外层与外界环境接触,内衬7处在内层与冷敷部位皮肤18直接接触,冷敷组合体17则被处于角巾与内衬之间;冷敷组合体的冰体垫在上方,单冰体在下方;冰体垫的基底层16朝上借助连接扣19与角巾6连接固定,吸附层14朝下与单冰体的圆盘脚5连接见图5;单冰体的冰壳体4顶部朝下压在盖巾3的内衬7之上,圆盘脚的穹隆开口朝上与冰体垫的吸附层14负压吸附连接。
17.具体使用方法:将单冰体1预先放入冰箱冷冻室进行冰冻,冰壳体顶部空间冗余10朝上,圆盘脚5朝下,直至冰壳体内填充液体9呈结冰状态见图5待用;对需要进行冷敷的身体部位进行观察评估,初步判定需要使用的冰体垫2的类型和尺寸、适配的冰冻单冰体数量及单冰体间放置的间隔距离8;按照预设几何方案,将全部单冰体组合放置在冰体垫的吸附层14表面上,下压圆盘脚穹隆产生负压吸附作用将单冰体装配固定在冰体垫上,制作成冷敷组合体图4并放置在盖巾内,扣上连接扣;将制作好的运动冷敷巾放置到对应需要冷敷的身体部位表面图5,扣上粘胶带2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