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紧急救治用急救与输液一体架

文档序号:30862508发布日期:2022-07-23 08:30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院前紧急救治用急救与输液一体架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院前紧急救治用急救与输液一体架。


背景技术:

2.院前急救是指在院外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广义的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在发病时由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在现场进行的紧急抢救,而狭义的院前急救是指具有通讯器材、运输工具和医疗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大多时候的对患者的急救,需要第一时间达到患者身边,进行救助和去往医院的运输,由于不同地形的原因,很多时候造成担架的使用麻烦,消耗救助人员的体力,无法达到最快的运输,不同患者对担架也有需求,往往因为担架和运输原因,造成对患者的二次伤害,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不同地形和针对不同患者使用的院前紧急救治用急救与输液一体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院前紧急救治用急救与输液一体架,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可以有效的进行担架折叠,方便收放,节省空间,增加了软硬担架的转换,增加了患者使用的舒适度,增加了头部、脚部和身体的固定,稳固了患者的身体,增加了头部的保护,便于患者的运输,便于患者进行输液治疗,达到了不同救护车所需的担架高度。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床板,所述第一床板的上侧设有一个可转动的第一护头架,所述第一床板的上侧转动连接有两个输液机构,所述第一床板的后部转动连接有两个护杆,每个护杆的上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护栏,每个所述护栏的前部均与对应的输液机构转动连接,护杆、护栏和输液机构相互配合形成患者防护的结构,所述第一床板的后部设有一个可转动的第二床板,所述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的上侧均设有一个固定带,所述第二床板的后部设有一个可前后移动的脚踏板,脚踏板与第二床板相互配合形成脚部支撑的结构,所述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的中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板块和一个第二板块,所述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一块帆布,所述第一床板的下侧设有两个可转动的第一支架,每个第一支架的下部均设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支杆,所述第二床板的下侧设有两个可转动的第二支架,每个第二支架的下部均设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第二支杆,所述第一床板的下部设有两个折叠机构,每个折叠机构与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相互配合形成装置收起的结构。
5.优选的,每个所述折叠机构均包括有一个第一卡块,每个所述第一卡块均与第一床板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卡块的后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卡块,每个所述第二卡块均与第二床板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卡块的前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卡条,每个所述第一卡块的后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卡条,每个所述第二卡块的后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三卡条,每个第三卡条均与对应的第一卡条转动连接,每个第一卡条均与对应的第二卡
条转动连接。
6.优选的,每个所述输液机构均包括有一个第一圆杆,每个所述第一圆杆的上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二圆杆,每个所述第一圆杆的上部均开设有一个第一孔,每个第二圆杆的下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弹簧钮,每个所述第二圆杆的上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三圆杆,每个所述第二圆杆的下部均开设有一个第二孔,每个第三圆杆的下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弹簧钮,每个第三圆杆的上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输液杆,每个所述第三圆杆的下部均开设有一个第三孔,每个所述输液杆的下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三弹簧钮。
7.优选的,所述脚踏板的内部设有一个按钮,按钮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短弹簧,每个短弹簧的下端均与脚踏板固定连接,所述脚踏板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多个长弹簧,每个长弹簧的后侧均与第二床板固定连接,所述脚踏板的上部开设有两个悬挂孔,所述第二床板的上侧开设有多个通孔。
8.优选的,所述第一床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块,每个第一固定块均与所对应的第一支架转动连接,每个第一支架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一把手,每个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一转轴,每个第一转轴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护板,每个所述第一支架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转轴,每个第二转轴的左右两侧均与对应的第一护板固定连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一护板相互配合形成第一床板支撑限位的结构,每个第一固定块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把柄,所述第一床板的下方设有一个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左右两侧均与对应的第一支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短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内部设有一个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左右两侧均与对应的第一短杆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支杆的下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滑轮,每个所述第一支架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滑轮。
9.优选的,所述第二床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固定块,每个第二固定块均与所对应的第二支架转动连接,每个第二支架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把手,每个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三转轴,每个第三转轴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护板,每个所述第二支架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四转轴,每个第四转轴的左右两侧均与对应的第二护板固定连接,第三转轴、第四转轴和第二护板相互配合形成第二床板支撑限位的结构,每个第二固定块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把柄,所述第二床板的下方设有一个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左右两侧均与对应的第二支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短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内部设有一个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左右两侧均与对应的第二短杆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支杆的下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三滑轮,每个所述第二支架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四滑轮。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床板的上侧设有一个气囊,气囊与第一护头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护头架的上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护头架,第二护头架的上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三护头架,第三护头架的上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四护头架,第四护头架的上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五护头架,第五护头架的上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六护头架,第一护头架、第二护头架、第三护头架、第四护头架、第五护头架、第六护头架和气囊相互配合形成头部保护的结构,每个所述第一板块的下方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门栓,所述第一床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环,所述第二床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挂钩。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具有输液机构、护
栏和护杆,便于对病人进行防护,便于进行输液治疗。2.本实用新型具有第一板块、第二板块和帆布,便于软担架和硬担架的转换,软担架适合大多病人,硬担架适合腰脊椎受伤的患者使用。3.本实用新型具有第一床板、第二床板和折叠机构,便于装置的收起,方便使用。4.本实用新型具有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一滑轮和第三滑轮,便于运输患者,减轻医务人员的负担。5.本实用新型具有第一护头架、第二护头架、第三护头架、第四护头架、第五护头架、第六护头架和气囊,便于对患者头部的保护,防止头部受伤。
附图说明
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脚踏板位置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护头架位置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担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帆布位置示意图。
19.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图6中d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20.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图6中f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21.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图6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22.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脚踏板结构示意图。
23.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门栓位置示意图。
24.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1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25.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1中e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26.图中:1-第一床板、2-第一护头架、3-输液机构、4-护杆、5-护栏、6-第二床板、7-固定带、8-脚踏板、9-第一板块、10-第二板块、11-帆布、12-第一支架、13-第一支杆、14-第二支架、15-第二支杆、16-折叠机构、17-第一卡块、18-第二卡块、19-第一卡条、20-第二卡条、21-第三卡条、22-第一圆杆、23-第二圆杆、24-第一孔、25-第一弹簧钮、26-第三圆杆、27-第二孔、28-第二弹簧钮、29-输液杆、30-第三孔、31-第三弹簧钮、32-按钮、33-短弹簧、34-长弹簧、35-悬挂孔、36-通孔、37-第一固定块、38-第一把手、39-第一转轴、40-第一护板、41-第二转轴、42-第一把柄、43-第一连接杆、44-第一短杆、45-第一弹簧、46-第一滑轮、47-第二滑轮、48-第二固定块、49-第二把手、50-第三转轴、51-第二护板、52-第四转轴、53-第二把柄、54-第二连接杆、55-第二短杆、56-第二弹簧、57-第三滑轮、58-第四滑轮、59-气囊、60-第二护头架、61-三护头架、62-第四护头架、63-第五护头架、64-第六护头架、65-门栓、66-环、67-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1-1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8.实施例一,由图1-3、图5-6和图11给出,本实用包括第一床板1,为了防止患者再次受到伤害,所述第一床板1的上侧设有一个可转动的第一护头架2,所述第一床板1的上侧转
动连接有两个输液机构3,所述第一床板1的后部转动连接有两个护杆4,每个护杆4的上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护栏5,每个所述护栏5的前部均与对应的输液机构3转动连接,使用时,转动输液机构3,输液机构3通过护栏5带动护杆4转动转动90
°
,护杆4、护栏5和输液机构3相互配合形成患者防护的结构,所述第一床板1的后部设有一个可转动的第二床板6,所述第一床板1和第二床板6的上侧均设有一个固定带7,所述第二床板6的后部设有一个可前后移动的脚踏板8,脚踏板8与第二床板6相互配合形成脚部支撑的结构,所述第一床板1和第二床板6的中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板块9和一个第二板块10,所述第一床板1和第二床板6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一块帆布11,病人使用时可根据病情进行软硬担架的转换,遇到伤到腰脊椎的病人使用时,转动第一板块9和第二板块10,扣紧门栓65,完成硬担架的转换,进行使用,通常病人使用时,转动第一板块9和第二板块10,病人躺在帆布11上,更加的舒适,所述第一床板1的下侧设有两个可转动的第一支架12,每个第一支架12的下部均设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支杆13,所述第二床板6的下侧设有两个可转动的第二支架14,每个第二支架14的下部均设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第二支杆15,所述第一床板1的下部设有两个折叠机构16,每个折叠机构16与第一床板1、第二床板6相互配合形成装置收起的结构,不使用时,可以收起装置,方便拿放。
29.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3和图5给出,为了方便装置的收起,每个所述折叠机构16均包括有一个第一卡块17,每个所述第一卡块17均与第一床板1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卡块17的后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卡块18,每个所述第二卡块18均与第二床板6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卡块17的前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卡条19,每个所述第一卡块17的后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卡条20,每个所述第二卡块18的后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三卡条21,每个第三卡条21均与对应的第一卡条19转动连接,每个第一卡条19均与对应的第二卡条20转动连接,收起装置时,转动第一卡块17,第一卡块17带动第一卡条19转动,第二卡条20随第一卡条19进行转动,第一卡块17与第二卡块18合并,完成装置的收起。
30.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6和图7给出,为了方便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每个所述输液机构3均包括有一个第一圆杆22,每个所述第一圆杆22的上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二圆杆23,每个所述第一圆杆22的上部均开设有一个第一孔24,每个第二圆杆23的下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弹簧钮25,每个所述第二圆杆23的上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三圆杆26,每个所述第二圆杆23的上部均开设有一个第二孔27,每个第三圆杆26的下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弹簧钮28,每个第三圆杆26的上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输液杆29,每个所述第三圆杆26的上部均开设有一个第三孔30,每个所述输液杆29的下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三弹簧钮31,第一弹簧45钮、第二弹簧钮28、第三弹簧钮31的结构是弹簧上部固定连接有一个圆顶圆柱,输液时,拉动输液杆29向上移动,第三弹簧钮31与第三孔30相互配合,第三圆杆26与输液杆29卡紧,拉动第三圆杆26向上移动,第二弹簧钮28与第二孔27相互配合,第二圆杆23与第三圆杆26卡紧,拉动第二圆杆23向上移动,第一弹簧45钮与第一孔24相互配合,第一圆杆22与第二圆杆23卡紧,完成输液机构3的展开。
31.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图6-7和图10给出,为了方便对患者的固定,所述脚踏板8的内部设有一个按钮32,按钮32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短弹簧33,每个短弹簧33的下端均与脚踏板8固定连接,所述脚踏板8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多个长弹簧34,每个长弹簧34的后侧均与第二床板6固定连接,所述脚踏板8的上部开设有两个悬挂孔35,所述
第二床板6的上侧开设有多个通孔36,病人躺下时,脚部瞪住脚踏板8,按下按钮32,多个短弹簧33进行压缩,脚踏板8向后移动,多个长弹簧34进行压缩,随人的身高调整脚踏板8位置,到达合适位置,松开按钮32,多个短弹簧33回弹按钮32与第二床板6通孔36滑动连接,做到脚部支撑。
32.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5-6、图8-9和图11-13给出,为了方便对患者进行运输,所述第一床板1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块37,每个第一固定块37均与所对应的第一支架12转动连接,每个第一支架12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一把手38,需要抬动装置时,拉出第一把手38,每个所述第一固定块37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一转轴39,每个第一转轴39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护板40,每个所述第一支架12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转轴41,每个第二转轴41的左右两侧均与对应的第一护板40固定连接,第一转轴39、第二转轴41和第一护板40相互配合形成第一床板1支撑限位的结构,转动第一支架12,第二转轴41随第一支架12运动,每个第一支架12带动对应的第一护板40运动,每个第一护板40推动对应的第一转轴39运动,每个第一固定块37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把柄42,所述第一床板1的下方设有一个第一连接杆43,第一连接杆43的左右两侧均与对应的第一支杆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4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短杆44,所述第一连接杆43的内部设有一个第一弹簧45,第一弹簧45的左右两侧均与对应的第一短杆44固定连接,拉动两个第一短杆44,第一弹簧45压缩,向上移动第一连接杆43,可以调整第一床板1的高度,每个所述第一支杆13的下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滑轮46,每个所述第一支架12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滑轮47,每个第一支架12收起,每个所述第一支架12与第一床板1固定,每个所述对应的第二滑轮47与地面接触,可以方便推动装置。
33.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由图5-6、图8-9和图11-13给出,为了方便对患者的运输,所述第二床板6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固定块48,每个第二固定块48均与所对应的第二支架14转动连接,每个第二支架14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把手49,每个所述第二固定块48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三转轴50,每个第三转轴50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护板51,每个所述第二支架14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四转轴52,每个第四转轴52的左右两侧均与对应的第二护板51固定连接,第三转轴50、第四转轴52和第二护板51相互配合形成第二床板6支撑限位的结构,每个第二固定块48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把柄53,所述第二床板6的下方设有一个第二连接杆54,第二连接杆54的左右两侧均与对应的第二支杆1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5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短杆55,所述第一连接杆43的内部设有一个第二弹簧56,第二弹簧56的左右两侧均与对应的第二短杆55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支杆15的下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三滑轮57,每个所述第二支架14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四滑轮58;
34.需要抬动装置时,拉出第一把手38和第二把手49,放下支架时,转动第一支架12和第二支架14,第二转轴41随第一支架12运动,第四转轴52随第二支架14运动,每个第一支架12和第二支架14带动对应的第一护板40和第二护板51运动,每个第一护板40和第二护板51推动对应的第一转轴39和第三转轴50运动,拉动两个第一短杆44和第二短杆55,第一弹簧45和第二弹簧56压缩,向上移动第一连接杆43和第二连接杆54,可以调整第一床板1和第二床板6的高度,每个第一支架12和第二支架14收起,每个所述第一支架12与第一床板1固定,第二支架14和第二床板6固定,每个所述对应的第二滑轮47和第四滑轮58与地面接触,可以
方便推动装置。
35.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4和图11给出,为了对患者的头部进行保护,所述第一床板1的上侧设有一个气囊59,气囊59与第一护头架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护头架2的上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护头架60,第二护头架60的上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三护头架61,第三护头架61的上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四护头架62,第四护头架62的上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五护头架63,第五护头架63的上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六护头架64,第一护头架2、第二护头架60、第三护头架61、第四护头架62、第五护头架63、第六护头架64和气囊59相互配合形成头部保护的结构,第二护头架60、第三护头架61、第四护头架62、第五护头架63、第六护头架64分别于气囊59固定连接,使用时,转动第一护头架2带动气囊59展开,形成头部保护的结构,每个所述第一板块9的下方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门栓65,第一板块9和第二板块10收起时,用门栓65卡紧固定,所述第一床板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环66,所述第二床板6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挂钩67,当第一床板1与第二床板6合并,挂钩67挂住环66,达到固定的效果。
36.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装置处于收起状态准备使用时,松开第二床板6左右两侧的挂钩67,展开第一床板1和第二床板6,第一床板1带动第一卡块17转动,第一卡条19、第二卡条20和第三卡条21一同随第一卡块17进行运动,展开第一床板1和第二床板6后,打开第一床板1下方的门栓65,展开帆布11,让患者躺下,患者头部枕住气囊59,转动第一护头架2,第二护头架60、第三护头架61、第四护头架62、第五护头架63、第六护头架64随之转动,保护头部,防止再次受伤,脚部瞪住脚踏板8,按下按钮32,多个短弹簧33进行压缩,脚踏板8向后移动,多个长弹簧34进行压缩,随人的身高调整脚踏板8位置,到达合适位置,松开按钮32,多个短弹簧33回弹按钮32与第二床板6通孔36滑动连接,做到脚部支撑,转动输液机构3带动护栏5转动,护栏5带动护杆4进行转动,互相配合形成防护的结构,如果需要输液治疗,拉动输液杆29向上移动,带动第三圆杆26、第二圆杆23和第一圆杆22伸出,完成输液机构3的展开,可以在输液杆29上挂放输液瓶,抬动装置时,抽出第一把手38和第二把手49,到平整路面时,第一把手38和第二把手49推回原来位置,转动第一支架12,第二转轴41随第一支架12运动,每个第一支架12带动对应的第一护板40运动,每个第一护板40推动对应的第一转轴39运动,转动第二支架14,第四转轴52随第二支架14运动,每个第二支架14带动对应的第二护板51运动,每个第二护板51推动对应的第三转轴50运动,拉动两个第一短杆44和两个第二短杆55,第一弹簧45和第二弹簧56压缩,向上移动第一连接杆43和第二连接杆54,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第一床板1和第二床板6的高度,第一支杆13和第二支杆15下部都设有滑轮,方便运输病人,减轻运输压力,如果病人伤到脊椎,转动第一板块9和第二板块10,卡紧门栓65,完成软担架到硬担架的转换,脊椎受伤患者必须用硬担架抬放,避免再次受伤。
37.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可以有效的进行担架折叠,方便收放,节省空间,增加了软硬担架的转换,增加了患者使用的舒适度,增加了头部、脚部和身体的固定,稳固了患者的身体,增加了头部的保护,便于患者的运输,便于患者进行输液治疗,达到了不同救护车所需的担架高度,
3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
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